華約解體後,為何北約不僅沒有解體而且其組織還日漸擴大?

大東北的小豆包


北約組織在當年成立的時候,是想做一個籠子鎖住蘇聯,所以說他的憲章看起來彷彿都是具有防禦性的。

可是實際上也並非如此啊,因為當年美國等西方國家很清楚,真的要去動手跟蘇聯打,從常規的方面自己未必能贏,國內反而可能先亂了,從核武器方面來說,也夠嗆。所以說他們定的戰略就是,軍事上對峙頂住蘇聯,政治上發動攻勢,利用自己經濟發達和社會各項生活水平較高的優勢,把自己的政治策略包裝為全人類的共同價值觀,向蘇聯推銷這個價值觀作為政治攻勢,以追求蘇聯內部起變化。

這就是所謂的冷戰實質,也是西方國家在二戰結束後的頭40年裡所作所為,歷史證明他們這個策略是成功的,順帶著也證明了,北約是一個有效的冷戰工具。

冷戰結束之後,美國當上了世界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也體驗到了作為這個霸主的各種甘甜滋味,比如可以利用所謂的自由貿易體系,讓自己舒舒服服的幹輕巧活兒賺快錢,髒差苦累的基礎工業都扔給其他不發達國家。自己只需要印鈔票就好。可是作為霸主就要承擔世界警察的義務,而承擔世界警察的義務還就得出人出錢出槍,這也是一個成本。

怎麼能夠降低這個成本?當然就是利用手頭現有的軍事政治同盟體系,這個東西就是北約了。只要看一看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北約其他國家多少趕來出錢出力出兵,你就能明白美國的這個算計有多精明。

自然了,要想維持這個同盟體系,還需要有點有說服力的東西。不然這些盟友不聽話怎麼辦?什麼東西最好用?那就是歐洲人,歷史上就有的對俄羅斯恐懼症唄。再說了,就算蘇聯解體了,俄羅斯仍然還是個龐然大物,要是哪一天覆興了,對於歐洲來說肯定也很難受。

因此美國就一邊拒絕了當年一心向西靠攏的俄羅斯,另一邊拿著俄羅斯嚇唬歐洲這些盟友們,反而不斷的,還把北約向東擴大。妖魔化俄羅斯,最後真的就能得到一個俄羅斯魔鬼。俄羅斯現在的態度,還真彷彿美國多麼有戰略遠見似的。其實這個敵人就是自己造的。

但是不管怎麼說,北約東擴了,那些盟友不管心甘情願否,未來都還得老老實實的給美國跑腿,而且這個跑腿的隊伍還擴大了。


千里巖


“北約東擴”,一方面是美國遏制俄羅斯崛起的重要戰略手段,吸納後蘇聯時代解體的國家和東歐華約國家,以實現從西線對俄羅斯的包圍封鎖。

北約建立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遏制蘇聯,而蘇聯為了與之抗衡同樣建立了華約組織,兩大軍事聯盟長期對峙。但世事難料,蘇聯和以蘇聯為首的華約相繼解體。於是北約存在的目的已經由當初的遏制蘇聯演變成了美國圍堵俄羅斯和維護其霸權的重要工具!

首先,蘇聯解體後北約面對的威脅雖然降低了,但是並沒有完全解除。因為繼蘇聯之後又一個強大的軍事威脅在慢慢呈現,那就是俄羅斯。雖然當時的俄羅斯不及蘇聯也不足為懼,但是長遠來看,畢竟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衣缽,它將會迅速發展壯大,到時候又是一股不容小覷力量。

再加上當時的俄羅斯對許多北約小國來說依舊是很大的威脅,所以北約成員國需要北約的繼續存在給它們提供軍事防衛。而如今俄羅斯的強大已經有目共睹,北約就更有存在的必要性。

其次,北約是美國鞏固世界霸主地位的需要。一方面俄羅斯依然有威脅美國的資本。另一方面,冷戰結束後,中東亂局並沒有結束,所以美國接下來的每一場戰爭都需要北約的協助,就像曾經的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以及現如今的敘利亞戰爭,都有北約成員國的影子。北約已經成了替美國到處打仗的工具,同時還減輕了美國的戰爭成本。

總體而言,只要俄羅斯還存在,北約的威脅就沒有解除,它也就有存在的必要性。而且至今還有許多國家尋求加入北約,以求得軍事保護和增加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迷彩先生-軍事科普和時評,用專業易懂的語言解讀最新軍事資訊,期待能夠在評論區和大家積極討論,歡迎大家關注和訂閱。


迷彩先生


“華約”全稱華沙條約組織,和北約一樣,都是冷戰的產物。華約成立於1955年,1991年7月1日正式解散。那麼為什麼華約解體後,北約不僅沒有隨之解體,反而日漸擴大呢?我認為原因有兩點:

一、北約依舊有假想敵,不過是從蘇聯換成俄羅斯而已。

北約成立的初衷就是對抗蘇聯在世界範圍內勢力的擴張,在冷戰時期,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集團全面對抗,互有勝負。華約隨蘇聯解體而全面瓦解,與之相比,北約卻迎來了飛速發展期,究其原因,

主要有兩點:一、蘇聯解體以後,北約一家獨大,世界上再也沒有能夠制約北約的政治和軍事力量。二、俄羅斯代替了蘇聯,成為了北約的假想敵。有美國官員公開說“普京是送給北約最好的禮物”。此後,北約東擴,吸納原華約成員國和蘇聯加盟國,不斷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



二、出於維護美國全球霸權統治的需要,北約必須存在。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曾先後兩次申請加入北約,都被無情拒絕。不是俄羅斯不夠好,而是美國需要讓俄羅斯變成世界秩序的反對者,只有這樣,北約存在就有了理由,美國就可以繼續名正言順的在歐洲駐紮軍隊,控制歐洲,並且還可以北約盟友分擔軍費。假設沒有俄羅斯,北約的存在就失去了基礎,美國也失去了繼續在歐洲駐軍的理由,那時美國靠什麼去控制歐洲?從這點看,北約的誕生和發展都是美國維護其世界霸權統治的需要。

一家之言,歡迎評論指正。


執著不屈


華約和北約本來就是兩個互相對立的組織,前者代表的是社會主義陣營,後者則代表資本主義陣營。說直白點就是,華約是由赫魯曉夫組織起來的蘇聯幫派;而北約則是由馬歇爾建立起來的美國打手集團。隨著蘇聯的解體,華約組織也自然而然地林盡鳥獸散。一家獨大的北約肯定是越來越強大!

當年,北約成立在前,而隨著華約組織的成立,也標誌著美國和蘇聯兩大陣營冷戰形式的軍事對抗拉開了序幕!不過兩者也是各有所長,當時的北約集一眾如美英法這樣的老牌兒資本主義國家,雖然經歷了二戰,但強大的經濟底子還在。反觀華約,除了蘇聯以外多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國,基本都是囊中羞澀,但有蘇聯這頭巨獸的存在,當時的華約軍事實力可是首屈一指!1989年的數據顯示,當時的華約僅在歐洲駐軍的總兵力就一度超過350萬人,除此以外華約在陸空兩軍的裝備也是優於北約的。但常言道:經濟決定上層建築!在北約強大的經濟優勢面前,華約顯得有些外強中乾,隨後發生的東歐劇變、蘇聯解體都與經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所以說,如今的我們大力發展經濟其實是在夯實自己的基礎,畢竟有前車之鑑!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某些人之所以會認為北約的團結是因為有來自華約的共同威脅,甚至認為華約解體之後北約也會走向崩潰,這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瞭解北約這個組織的凝聚力來源。北約之所以一直有強大的凝聚力,並且在華約解體之後沒有走向崩潰反而在不斷擴大成員國規模,這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北約旗幟)

1.大多數北約成員國在安全上對美國具有很大的依賴。美國一直都是北約各國的領袖,當初北約的建立正是因為很多西歐國家擔心來自蘇聯的侵略,所以他們硬是拉著美國組建了北約。在很多西歐小國的眼中,美國是歐洲防務安全的定海神針,他們並不希望北約解體。反而是很多東歐地區的小國為了搭北約的防務便車而不斷尋求加入北約。

2.歐洲各國面臨來自俄羅斯的壓力,他們需要藉助於北約防範俄羅斯。北約目前最主要的戰略對手是俄羅斯,北約在歐洲地區的戰略目標就是要防止俄羅斯的擴張慾望。北約的組織規模之所以會不斷擴大,這是因為原來蘇聯勢力範圍內的很多國家都十分擔心來自俄羅斯的安全威脅。
(北約軍演)


歐洲地區的國家大多都很小,雖然現在的俄羅斯實力已經遠遠不如當初的蘇聯,但是跟周邊的很多國家比起來它依然是一個巨無霸。況且俄羅斯在歷史上就喜歡欺壓周邊鄰國,像波羅的海三國這些國家都非常痛恨俄羅斯,並且擔心俄軍的侵略。所以俄羅斯是目前北約內部高度團結並且成員規模還在不斷擴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3.北約不只是一個單純的利益組織,它的建立乃是基於各成員國共同的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如果沒有北約的存在,那麼華約必然會立刻分崩離析。但是北約與華約在本質上存在著很大的區別,北約存在的意義不僅僅只是為了抵禦敵人的侵略,其也是為了維護各成員國共同的價值觀。
(北約各成員國國旗)


在北約之前,世界上並不存在基於維護共同價值觀而建立的軍事同盟組織。但二戰之後當西方國家面臨來自蘇聯的價值觀威脅,他們出於內心的恐懼而選擇了抱團取暖。華約組織解體之後,北約的戰略議題雖然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從原來的應對政治軍事威脅擴展到目前的防止恐怖主義擴展、維護能源安全、在全球範圍內維護並推廣北約價值觀,但是北約內部並沒有因此產生太多分歧和矛盾,其依然保持了很大的凝聚力。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就知道,任何基於共同的民主價值觀的同盟組織都是非常牢固的,因為它們從來都不只是一個各懷鬼胎的利益聯盟。況且華約的解體並不意味著北約各國徹底失去了安全威脅,很多國家還要面臨跟俄羅斯的矛盾和衝突,而這個時侯北約就成了各國堅實的依靠。


(北約各成員國分佈圖)

很多人會覺得,將來要是來自俄羅斯的威脅消除了,那麼北約可能會因此很快解體,實際上這還是沒有能夠完全理解北約的性質。只要北約各成員國還有共同的價值觀存在,那麼它就不會輕易解體。北約將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表現出較強大的凝聚力!


李姓先生


1、華約是前蘇聯以捆綁的形式硬生生的,把當時自認為是他的小兄弟國家拉進華約組織的,也就是說華約組織成員國並不是心甘情願加入華約組織的,在1955年蘇聯組建華約時有兩個目地,一是為了和北約組織軍事上抗衡,二是為了經濟和貿易和西方世界抗衡,他們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前蘇聯解體和滅亡了,因此華約也就很自然的不存在了。


北約是在一九四九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民主制國家組織的北約同盟,為了和世界上以蘇聯為首社會主義集團對抗,在美國的領導下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因為前蘇聯在歷史上對其周邊國家常常侵略和霸佔,其它較小的國家主動投靠在北約名下的,也就是說這些國家是心甘情願的投靠在北約組織的,他們能解體嗎?

而現在雖然蘇聯解體了,俄羅斯還在,俄羅斯和周邊國家比起來還是個龐然大物,俄羅斯又繼承了蘇聯橫行霸道的強盜流氓衣缽,侵略成性,幾年來強行霸佔了格魯幾亞和烏克蘭的領土,這些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若不加入北約的話,俄羅斯也不知道又霸佔了幾個了國家了。在若干年以後,如果俄羅斯一旦又進一步解體了,徹底實行了公平,自由,民主的社會制度,或世界各國都走向了民主的社會制度,到那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就會很自然的解散了,因為北約真的己經不再需要了。



開拓進取創新篇


首先對於這個問題,估計許多人都思考過。畢竟咱們的中學歷史課本上就講到過,北約和華約都是上世紀冷戰的產物。是當時的兩個超級大國所領導的不同陣營之間為了搞對抗而搞出來的政治軍事同盟。

兩大軍事集團在歐洲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對峙,最終,蘇聯沒撐住,輸掉了冷戰,華約也因此解散。

那麼華約解散了,蘇聯也解體了。原先對於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存在威脅的大國和軍事組織一下子不存在了。都說飛鳥盡,良弓藏,沒有了蘇聯的威脅,那麼北約按道理說也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可是沒想到北約還繼續存在。

而且近年來北約不僅沒有解散,反而一直在擴大,這到底是為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我們需要來找找華約和北約最根本的一個區別。

首先,華約內部國家之間的關係是以蘇聯為首,其他國家受蘇聯的領導。不正常的是,蘇聯仗著自己的實力和地位,把其他國家當作其原材料(由於社會的發展,現在說的原材料也包括經過初級加工的材料)的供應地和傾銷地(蘇聯向其他華約國家兜售自己的工業品)。這是典型的剝削關係,也是殖民地關係的一個變種。

而那些其他的華約國家也不是傻子,不可能甘心一直被蘇聯剝削和控制。這種不平等的關係(長期積累),必然導致他們與蘇聯關係不斷惡化,並且使得華約走向最終的崩潰。所以,華約的解體有著其必然性,畢竟一開始結構就不好。

然而北約卻不一樣。

雖然北約和華約一樣,有老大,那就是美國。但美國和歐洲各國之間的關係卻不和蘇聯於一樣。可是他們之間只有權力的鬥爭,卻沒有剝削和被剝削的關係。他們齊心協力的把剝削目標轉移到第三世界的國家。這樣的關係,只會引起他們之間對權力和贓物的爭奪,卻不會在內部引進致命的鬥爭而引起解體的危險。

就等於時一群強盜在一起,美國只是強盜頭子,最多的矛盾不過是分贓不均而已。面對共同的利益還是會走到一起去。所以北約沒有解散。

當然了,美國強大的存在也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要是當時美國也來了個鉅變,那估計北約也沒了。不過蘇聯的鉅變,那也和華約的不合理結構體制有關係。

至於為什麼會愈發的擴張,其實也比較明顯,因為蘇聯沒了俄羅斯還在啊!而且全球對於他們這些發達國家的威脅又不僅僅只是冷戰時期的蘇聯了,中東,亞太,以及反恐,都得要出力啊!

“冷戰”結束後,由於美國的實力進一步膨脹,綜合實力無可匹敵,該組織進一步成為美國推行全球戰略的工具。

東歐的不少前蘇聯盟國和加盟國為了防止俄羅斯的再度崛起和擴張,紛紛加入該組織,尋求安全保障,它們比西歐的多數老北約成員國更加親美反俄。

總之來說,還是利益驅使,想吃肉。比如法國,都退出了北約軍事一體化了,那在利益因素和意識形態因素的驅動下有時還不是會跟著美國參與武裝行動。

綜上所述,北約繼續存在與擴大,有美國為了自己的霸權地位的因素,也是因為成員國們共同的意識形態和利益驅使。

以上純屬王老師個人拙見,還望多多包涵!


不吃甜豆腐腦怪


北約在成立之初是美國用來整合歐洲各國力量,共同對抗蘇聯及其盟國的組織。但是經過冷戰40多年的發展,美國通過北約實現了對北約成員國,尤其是歐洲成員國在安全、防務、政治等方面的控制。通過北約各種規則的設置,以及組織機構的運作,美國把西歐各國牢牢綁定在了自己的防務安全體系中,也讓這些國家對美國的全方位依賴越發加深。例如,冷戰期間,北約在槍支口徑、子彈,火炮藥室容積等方面都出臺了通用標準,許多美製裝備,如F-16戰鬥機、“海麻雀”防空導彈都成為北約標準通用裝備。

冷戰結束後,華約解散,從理論上說,北約失去了假想敵,應該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但諸多成員國並不這麼想。從主導者美國角度來看,自然不希望解散北約,以免自己對歐洲的控制力下降。有趣的是,諸多歐洲成員國也不願北約解散,但他們的想法就各不相同了。比如英國,不希望北約解散的理由很簡單。在北約框架內,英國可以藉著美國的大旗做虎皮震一震其他國家,如果北約解散,歐洲將很可能以法國和德國為核心,英國將面臨邊緣化或者看法、德兩國眼色的局面。所以,英國人自然不願意北約解散。意大利、比利時、荷蘭等一眾小國呢?原因也很清楚。華約雖然解散了,但歐洲局勢卻並沒有就此穩定,東歐地區在90年代發生過多次地區衝突。這些國家擔心,沒有美國鎮宅,這些地區衝突很可能 影響到自己。而法、德這兩個歐洲的核心國家呢?雖然他們有野心,但也不願意當出頭鳥跟美國叫板。

更有趣的是,北約之外的不少國家,尤其是原華約成員國和蘇聯加盟共和國的東歐國家,還紛紛申請加入北約,試圖以此作為向美國表忠心的“投名狀”。甚至還因此來了好幾波北約東擴。

正是由於這些內外因素的綜合,導致北約沒有解散,反而又找了些反恐、維護地區安全等虛無縹緲的理由生存了下來。T


聯合防務


雖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直都聲稱北約是一個防禦性組織,但是事實上,北約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進攻性組織。

它的出現和存在的意義在蘇聯時代主要就是為了遏制蘇聯勢力以及社會主義思想向歐洲擴張,而到了今天,它存在的主要目的則是為了保證歐洲能夠在美國的領導下消滅俄羅斯。

北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進攻性組織。

1946年,英國首相丘吉爾在美國發表了轟動世界的“鐵幕演說”,吹響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圍剿蘇聯的號角,隨後在1949年,美國和西歐國家公開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同年4月4日在美國華盛頓簽署《北大西洋公約》後正式成立。

與此同時的是到了1955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加入北約後,歐洲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才在蘇聯的領導下共同簽署了《華沙公約》,組成華約組織。

從時間結點上看,北約成立在前,華約成立在後,那麼誰處於進攻姿態,誰處於防禦姿態一目瞭然。

這個世界上只有強國欺凌弱國,從來沒見過弱國主動欺負強國的。

二戰結束之後,整個歐洲一片狼藉,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相對於波蘭、羅馬尼亞、匈牙利這些國家來說,美、英、法、意這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仍然是不可否認的世界強國,所以一個完全有強國組成的國家集團,卻因為害怕那些弱國的欺凌而被迫在一起抱團取暖,這不得的不說是一個世界級的笑話。

所以幾乎所有的懂得點點國際常識的人都會明白,美國組建北約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謀求獲得世界霸主的地位,這一點毋庸置疑。

那麼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的理解了,美國組建北約的目的是什麼?是防禦華約的進攻麼?絕對不是,它組建的目的是為了幫助美國謀求世界霸主的地位,所以華約是否解體跟美國是否解散北約根本就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因為消滅華約只不過是北約組織的一個稍微大一點的任務罷了。這才是為什麼華約解體之後,北約還會日益擴大的最根本原因。


落下m



先來說說華約和北約兩個組織。


1949年,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荷蘭、英國、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和意大利在華盛頓簽署北大西洋公約,決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1955年,蘇聯、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以及東德簽署華沙條約,簡稱“華約”。“華約”與“北約”開始冷戰。


冷戰期間,北約組織的戰略目標,主要是防範華約組織的大規模軍事入侵。30多年後,東德脫離華約組織,正式以德國之名義加北約組織。1991年,華約組織正式解散。


華約解散後,北約為啥不解散,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威脅沒有解除。


以前,北約面對的威脅主要是蘇聯。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雖然元氣大傷,威風不及蘇聯,但與北約的很多小國相比,依然是龐然大物,北約眾多小國只能抱團取暖,才能共同對付俄羅斯的威脅。


歷史上,俄羅斯欺負過周邊小國,比如波羅的海三國。這些小國要單獨與俄羅斯對抗,無異於以卵擊石、雞蛋碰石頭。這些國家雖然小,但只要團結起來,擰成一股繩,力量就不可低估。俄羅斯如果不高興了,想收拾某個小國也不敢輕易動手,因為北約是一個組織,扯著藤藤要動葉葉。這是迄今為止,華約解散20多年後北約沒有解散的根本原因。


可以說,只要俄羅斯還存在,只要俄羅斯的威脅沒有解除,北約就可能長期存在。目前,雖然美國抱怨北約國家交的防務費不足,特朗普甚至說過“北約過時了”。但是,無論美國還是北約相關國家,都不可能放棄北約組織——北約是美國世界領導力的體現,是相關各國安全的重要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