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春節漂泊在外,寫下一詩,每個字都透著孤獨寂寞冷

搜尋關於春節與除夕的古詩詞,會發現,那些能夠輕易觸動人心的、令人有更深感觸的,大都是詩人們在離家萬里,無法歸家時寫下的,比如高適寫“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戴叔倫寫“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袁凱寫“今夕為何夕,他鄉說故鄉”。

一字一句,都在書寫獨自一人在外度過春節的孤獨寂寞冷。可無論古今,春節這個意味著萬家團圓的節日裡就是有那麼多的人身在天涯,心卻系在千里之外的故鄉;別家有多歡樂,映襯著自己淪落天涯的身影就有多孤獨。

唐代時有一位不知名的詩人,名叫戎昱[róng yù],有一次除夕漂泊在外,寫下一首《桂州臘夜》抒發自身感受。詩僅有短短40字,卻通過夢裡夢外的情景,將在這一晚獨處的孤獨與落寞刻畫到了極致。

唐朝詩人春節漂泊在外,寫下一詩,每個字都透著孤獨寂寞冷

春節

這一夜,真的好漫長,漫長到一個人獨自難以度過。或許,有思念有掛牽,就是這般煎熬吧。詩很冷門,但抒發的情感卻是共通的。

《桂州臘夜》

唐·戎昱

坐到三更盡,歸仍萬里賒。

雪聲偏傍竹,寒夢不離家。

曉角分殘漏,孤燈落碎花。

二年隨驃騎,辛苦向天涯。

首句詩人直入主題,將深夜裡一個孤獨的人影寫了出來:他在除夕夜晚,一個人一直坐到三更將盡,為什麼?為了守歲,也因為回鄉之路遠隔著千里萬里。人在異鄉,無法歸家,本就是一種孤獨;而在春節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就更增添一分孤獨。

夜深人靜,夢外詩人耳中聽聞的是簌簌落雪,遺在疏疏翠竹旁;而下一句,詩人則轉入了夢境的描寫,在此淒寒之夜做的夢,總與家有關。雪落,花落,風吹葉落,都是自然界多麼細微的聲音啊,除非萬籟俱寂,否則難以聽聞。而這靜微之中的一點點聲響,也更增加了寂寞之感。

唐朝詩人春節漂泊在外,寫下一詩,每個字都透著孤獨寂寞冷

雪壓翠竹

長夜漫漫,時序漸漸推移到天將明之時,耳中,傳來的是破曉的號角聲替代殘夜漏聲,而眼前,看到的則是一盞孤燈將要燃盡,掉落下一點點碎燈花。

“寒夢不離家”“孤燈碎落花”,詩人用一個“寒”字和一個“孤”字突出了此刻的主觀感受,在這一夜,總歸是寒冷又孤獨的,讀詩之人即使隔著千年的時光也能感受到這種心傷。

如果說春節回家只有一個理由,就是為了團圓,那春節不歸家的背後,就可能有著多種多樣的原因。在這個千家萬戶都團聚的日子裡,詩人為什麼還一個人在遠方獨自煎熬?他為什麼不回家?最後兩句詩與開頭相呼應,寫之所以此刻還在外漂泊,是因為要跟隨驃騎,艱辛勞苦,以至於歲暮仍滯留天涯。

唐朝詩人春節漂泊在外,寫下一詩,每個字都透著孤獨寂寞冷

孤燈

而讀到此詩的你,是正在春節歸家的途中,抑或是,仍堅守在節前的崗位上,更或是,回鄉路迢迢,已經無法歸去?

無論如何,都願塵世中的每一位,能夠有夢都成真,有願終得償,新的一年裡,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