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奇聞:看曹操的部將,是如何處置大將夏侯惇被劫案的

漢末奇聞:看曹操的部將,是如何處置大將夏侯惇被劫案的

漢末奇聞:看曹操的部將,是如何處置大將夏侯惇被劫案的

漢末,山東發生了一起曹操父親曹嵩被殺大案。關於曹嵩被害案有兩種說法:一是《世語》說,曹操命令泰山太守應劭,將自己的父親接回兗州,不曾想,陶潛提前趕到,先殺了曹操的弟弟曹德,嚇得曹嵩趕緊攜妻妾跳窗逃跑,可是,其妻太胖,卡在窗口出不去,曹嵩逃到廁所,結果全家遇害。應劭一看大事不妙,老闆全家死於自己管轄的地盤,自己絕沒有好果子吃,所以,應劭棄官投奔袁紹而去。二是《吳書》說,曹操派人迎接父親回兗州,因輜重車有一百餘輛,陶潛出於好心,派都尉張闓領兵護送,結果,張闓貪圖財物,殺了曹嵩,劫掠財物奔淮南而去。不論兩種說法誰是誰非,陶潛殺曹嵩確鑿無疑,所以,曹操冒著被張邈、呂布夾擊的危險,東征陶潛,殺得徐州、東海一帶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若不是呂布襲擊曹操後方,陶潛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就在曹操東征陶潛的時候,陳宮與呂布、張邈合謀,準備攻取曹操的根據地濮陽,但考慮濮陽有夏侯惇據守,強攻未必成功,於是,陳宮使出調虎離山之計,直奔曹操老小居住地鄄城,夏侯惇懼怕曹家再次遭殃,遂率領輕騎救援,呂布趁機襲取濮陽,佔領了夏侯惇老窩。夏侯惇拼死作戰,呂布耍詐,派精壯武士偽降,結果,將夏侯惇劫持了。戰爭期間,主帥遭人劫持,這簡直是笑話,而且預示著戰爭必敗無疑。可是,夏侯惇非但沒敗,反而扭轉了被動局面,打贏了比自己強大的敵人,能夠有此作為的當然不是夏侯惇,而是副將韓浩。

當綁架案件發生時,韓浩領兵把守住夏侯惇的軍營,召集夏侯惇手下將官,命令他們不要驚慌,不要妄動,軍心穩定後,他來到案發現場,怒目圓睜,叱責綁架者的不法行為,他說,你們這些逆賊,膽敢劫持大將軍,我看你們是活夠了。我奉命討賊,怎麼能因為將軍一人性命,而放縱你們這些亂臣賊子?然後,命令軍隊攻擊綁架者,綁架者再次以夏侯惇要挾,韓浩眼中帶淚的對夏侯惇說,國法為重,將軍暫且忍耐。綁架者一看自己手中的夏侯惇已經失去人質作用,又不敢撕票,紛紛跪倒在地,舉手投降,並說只是想索要一些財物並無其他意思。韓浩將綁架者一一過堂簽字畫押,統統斬首,夏侯惇也安全獲救。

曹操因後方吃緊,迅速從徐州撤軍,得知韓浩如此果斷,順利地化解了陳宮、呂布之流的陰謀詭計,並奪取了濮陽,心裡甚是歡喜,當著夏侯惇等文武官員的面,對韓浩豎起拇指說:“卿此可為萬世法。”然後,下達文件,凡以後再發生劫持人質案件,不要顧及人質,必須把綁架者斬盡殺絕。此令一出,層出不窮的劫持人質案迅速絕跡。

據史書記載,漢代是劫持人質案的高發期,《三國志·夏侯惇傳》引孫盛的說法,漢光武帝年間,有盜賊劫持陰貴人的舅舅,因地方官抓不到盜賊,導致人質被殺。《漢書·趙廣漢傳》記載了皇宮衛隊一個叫蘇回的人,被歹徒劫持,當時的官員採取好言相勸,好酒好肉的辦法,並對綁架者說,放棄人質,繳械投降,會得到寬大處理,說不定以後碰上特赦,還能保住性命,結果,綁架者被說動束手就擒。《後漢書·順帝紀》也有益州盜賊劫持地方長官殺死列侯的記錄,“陽嘉三年,益州盜賊劫質令長,殺列侯。”漢朝自安帝、順帝以來,發生劫持人質案最為猖獗,歹徒以富人、官員、王公大臣,甚至皇親國戚為質,主要目的是索取財物,也可以說是生計所迫,而官吏對待綁票案均沒有很好地遏制,韓浩之所以受到曹操嘉獎,一是嚴詞拒絕歹徒要求,指出其行為的嚴重性,二是擊賊不顧人質,斷了歹徒去路,這是打擊綁架者極為有效的方法。另外,韓浩不顧夏侯惇死活,是否有取而代之之心,我們只能猜測了。其實,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何嘗不是另一種綁架!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