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讓孩子愛上學習?

若夢聆聽


讓孩子愛上學習,這有很多的學問,大家的方法可能不大一樣,我認為第一先跟孩子說說學習的意義,讓孩子多去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從中讓孩子知道知識的重要性,知識可以改變自己和命運,可以改變一個國家,讓孩子想學愛學樂學。


數學點睛


1和孩子溝通,發現孩子的興趣,相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我家姑娘在選擇興趣班時,溝通取報什麼班時,主動選擇畫畫🎨,而且堅持了兩年半,每次提到畫畫兩眼放光。

2學習本身比較枯燥,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交孩子學習。家長最喜歡和孩子比賽,比如比賽吃飯,比賽算題,這是最簡單的遊戲。推薦幾個我曾經用過的遊戲,孩子比較喜歡畫畫,畫畫猜成語或故事,玩的很開心同時也能知道孩子有那些東西不明白。玩蘿蔔蹲,可以把蘿蔔換成蔬菜,水果,顏色,地名,飲料等等,重複學習也很重要。分角色故事朗讀或表演,孩子也非常喜歡,而且願意一起讀書。

3爸爸媽媽多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多溝通。陪伴可以增進親子關係,也可以發現家庭中的很多問題,及時解決。在陪孩子寫作業可以發現孩子知識掌握情況,做出爭取引導,還可以發現自己那些問題需要學習改進。現在特殊時期,在家陪孩子學習寫字,才發現之前沒有好好靜下心陪孩子看視頻學習,總結哪寫的好,哪寫的不好,自己的疏忽和不上心,以後要多學習,一塊進步。我們比賽跳繩,剛開始還誇海口能跳幾百,十幾年不跳了,拿繩子只跳了幾個,四五天了,今天自己突破了一百,孩子也突破一百,我們都很高興。

孩子愛上學習方法很多,或許一句話,或許一個遊戲,或許一件事情,多陪伴,多溝通,善於發現,很快就會解決問題。


夢想成真朵拉


怎麼讓孩子愛上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確實是個令家長、老師頭疼的大問題。

我在工作單位是一位有著二十多年教齡的老師,在家裡,我是孩子的家長,談談我的做法和感受。

孩子不愛學習,一種原因是有的孩子智力開發較晚,早期學習會出現困難的情況,成為學困生,有一些孩子會選擇放棄努力。

第二種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課業負擔過重,學習吃力,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從而造成厭學或是對學習上敷衍塞責。

第三種原因由於生活環境的影響,從小就沒有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從而成為問題孩子。

孩子出現不愛學習的現象,要分情況對待。

第一種原因和第三種原因比較特殊,第二種原因更普遍一些。

我就從第二種原因說一說怎麼讓孩子愛上學習。

孩子學習吃力,找不到學習的樂趣,沒有學習的動力,從而厭學。這是最普遍的現象。

1、 讓孩子體驗成功時的喜悅。

孩子能愛上學習,是因為孩子能從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快樂。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端正學習的態度,愛上學習。

比如讓孩子完成某一項學習任務,當他經過一定的努力後完滿地完成,他就會獲得一種成功的喜悅感。這種喜悅感是他繼續做下去的精神動力。是任何外力也不能替代的。孩子的變化是一種積少成多的過程,家長、老師要有足夠的耐心,逐漸培養,由量變逐漸轉化為質變。

2、 家長陪伴,和孩子一起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家長需要更多的付出,來改變這種情況。

家長陪伴孩子一起學習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法。

家長的陪伴不是監督更不是在旁邊的嘮叨。

家長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可以陪著旁邊和孩子一起看書、寫字、做研究等等,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好學,從而受到感染。

試想一下,當孩子學習時,家長在旁邊打著麻將,邊打麻將,邊訓導孩子趕快好好學習,這樣的孩子怎麼會能安下心來學習呢?

3、 走出去,開闊眼界,獲得激勵,從而獲得學習的動力。

走出去,開闊眼界是端正孩子學習態度的一種良法。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帶孩子走出去遊覽祖國的名山大川,感受大都市的繁華,走進著名學府參觀遊覽等等這些,對孩子的影響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好多孩子會由此樹立自己的奮鬥目標,有了奮鬥的目標,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辦公自動化E課堂


這個問題很好,讓孩子愛上學習,這是眾多教育工作者持續探討併力爭攻克的山頭,也是家長們殷切期盼的育兒結果,更是孩子享受幸福人生必需打穩的紮實成長基礎。很開心回答這個話題,同時也感受到了壓力,我開不出“藥到病除”的秘方,作為一名家園共育應用研究與實踐普及的老師,我想從好習慣的養成對孩子學習的影響這個底層基礎角度回答本話題,供家長們參考並學以致用。

孩子愛不愛學習,主要決定於兩個關鍵點,第一點:學習興趣。感興趣了,不用催、不用提醒、不用監督,孩子就會積極主動的、認真的學習,像愛讀書的孩子,看書時甚至不知道飢餓與睏倦,忘了吃飯睡覺,這樣的孩子愛學習吧,這就是“興趣”的力量。第二點:學習責任心。學習是我的事,我做好課前預習,上課時我必需認真聽課,課後我要積極複習不放過任何一個知識點,考試哪道題錯了,不整個水落石出不罷休。責任心是方向盤,興趣是燃料,到了小學、中學,若孩子有“興趣”、“責任心”保駕護航,孩子怎能不愛上學習呢?遺憾的是,據小學生調查權威數據反饋,現在只有不到33%的小學生“經常感到學習的快樂”,就是說,大部分小學生對學習感覺不到快樂,更有甚者,把學習當成了一種痛苦,一種煎熬,這樣,怎麼能學習好呢?學習之路長著呢,讓孩子如何面對。學習責任心的塑造欠缺更嚴重,“我要學”的孩子不多,“要我學”的孩子比例太高了。回到好習慣上面來吧,好習慣成就孩子好未來,3—6歲是培養孩子好習慣黃金年齡段,其實“學習興趣、學習責任心”本是孩子學齡前要打下的最基礎好習慣,若發現孩子到了小學、中學不愛學習,就趕緊補習慣吧,雖然慢了半拍,補了就比長期缺失強。

關於學習興趣的培養。“興趣”的核心定義是好奇心與理解,好奇心人皆有之,所以人的天性就是喜歡學習,天生就有學習的願望,學習就像玩泥巴一樣本身就充滿樂趣。為了激發、呵護孩子的學習興趣,家長在這幾點上要注意了:首先給孩子共同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比如孩子回家做作業,家長儘量開心的讀書,避免自己玩遊戲看韓劇沒完沒了。其次學會完整的接納孩子。愛孩子僅僅因為他是你的孩子就夠了,不要因為孩子表現好了,如考試考了雙百等就對孩子好的不得了;反之,不好好做作業、考試排名掉隊,就對孩子橫加指責或冷嘲熱諷(讓孩子把學習和不愉快的感受快速連線,從而漸進產生厭學情緒、逆反心理)。三是學會正確的、及時的賞識孩子。孩子這次考試不好,若能及時發現問題並積極調整,就要及時給予孩子肯定和鼓勵,這樣不但能讓孩子收穫自信,還能讓孩子感受到濃濃的親子關懷;切記,少拿孩子與同班同學成績好的做橫向比較,這樣大概率是起不到激發孩子學習興趣作用的。

關於學習責任心的培養。學習的責任心包含三個層面,即對學習過程、學習知識點、學習結果的承擔。學習過程主要是按時起床、按時睡覺、按時做作業、認真聽課等;學習知識點主要指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等各學科各節的關鍵知識點;學習結果更好理解了,主要指的是單元考試、學期考試等結果。不管對哪個學習層面的承擔,都需要孩子強大的責任承擔能力,弱了,很容易被環境干擾,遲到、走神、拖沓、丟三落四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孩子在學前階段根本就沒有養成責任承擔的好習慣。在幼兒園階段,部分家長把精力放錯了地方,以為讓孩子多學點拼音、數學、英語等就會不輸在起跑線上,殊不知道,好習慣才是孩子一輩子享受不盡的寶貴財富。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呢,就是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減少甚至不替代,好習慣慢慢就塑造完成了。什麼年齡段好習慣最好培養?想必大家都知道了,3—6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興趣、責任心的培養與呵護太重要了,在後續的專題文章中,我還會進行系統的拆分,歡迎大家持續關注,謝謝!


宋光威2020


怎麼讓孩子愛上學習?

1,我一直覺得這是一個問錯了的問題。應該問的是怎麼讓孩子學習“愛”。因為愛上學習的意思,好像學習本身是一個目的似的,其實學習在我看來是一個手段,是為了達成一個“良好目的”的手段。而“愛”則具有更高的內涵,本身是充足的。也就是說,愛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2,如果我們把這個題分解為“如何學習愛”,這樣就清楚多了。愛有很多重目的,這些目的的達成需要愛的手段,而愛的手段則需要學習。首先愛分三層,一是愛自己,二是愛家人朋友,三是愛他人(也就是社會)。古人說一日三省吾身,也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天為自己的

3,那麼什麼叫愛自己呢?就是自己有很多目標,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說,從最基本的生存到最高級的自我實現,都是目標。但這樣一看,有些目標大而長遠,有些目標小而短期,怎麼學習愛自己呢?我覺得方法肯定有很多種。不同科目的學習方法是不一樣的。你不能用學巴西柔術的方法來學習敘事文寫作。

但有一點我很確定,那就是學習的內核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首先要摒棄的一種思想是與人比較。尤其是不能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比較自己的孩子。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是獨到的,讓孩子自己去和昨天的自己比較,看在自己喜歡的方向上有沒有進步一點點,如果有,那就是學到了一些新東西。舉例來說,我的孩子目前非常喜歡恐龍,想做一個古生物學家,那麼如果今天他比昨天多知道了一種恐龍,或者學到了同一種恐龍的新知識,那就是學到了愛自己。

4,什麼是愛家人朋友呢?那肯定是家人朋友對自己有所期待。例如這個題目本來的意思可能是家長怎麼能讓自己的孩子愛學習。當然,除了家長自己要時刻想一想,讓孩子學習是為了什麼之外,孩子自己也要想一想為什麼要學習。對順從性強的孩子來說,可以從滿足最低期待的角度入手,從而有時間和精力處理愛自己的那一部分目標。而對自主性強的孩子來說,當然明白學習主要是為了愛自己,所以對家長和朋友要採用說服的辦法,調整家長和朋友的預期,讓他們明白愛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愛自己。

5,最後,什麼是愛他人呢?簡單來說,當然是對社會抱有一顆良善之心。如果孩子在幫助社會的同時實現自我價值,那麼這就是最好的學習。舉例來說,如果孩子未來打算成為一個古生物學家,用自己所學為人類知識添磚加瓦,如果家長朋友對此也讚賞有加,那麼孩子就實現了愛自己、為家人、和為他人的統一,至於到底如何學習古生物學相關的知識,例如拉丁文,數學,英語等,反倒是其次的。

孩子為了愛,會自己去發掘什麼是適合自己的有效學習手段。但如何孩子不知道學習是為了愛,愛上學習恐怕就非常難。


讀品販子


怎麼讓孩子愛上學習?道理大家都懂,但能做到的,不多。

首先是父母要為人要正。讓孩子覺得父母為人處世很正派,很有格調,同時父母為了自己付出了努力,而且不容易,如果父母整天吃喝玩樂,卻要孩子刻苦努力,孩子心裡能服?

其次,要營造家庭學習氛圍。如果父母整天忙於應酬,或者整天看電視,玩手機,打麻將,很少看書本,做正事,孩子耳濡目染,能靜下心來學習?

第三,孩子本身的性格,榮辱感,自覺性的培養。成績好的孩子,多數性格內向,喜靜不喜動,這個要長期培養程累。猴性的孩子比較淘氣,不愛學習。有些孩子榮辱感比較強,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強,這要靠運氣,才能碰上如此好孩子。如果孩子天生不愛學習,就不必強求孩子成績有多好,更不能辱罵,以免其破罐碼摔,可以培養他的其他技能。成績不好不愛學習不代表不聰明,出了社會情商往往比智商重要。


龍婷H13


很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操碎了心,很多家長(往往是母親)白天操勞,晚上還督導孩子學習,但孩子就是不怎麼愛學習,

心力疲憊啊。

作為教過小學、初中、高中學生的老師,也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我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可以很負責任的講,“沒有不愛學習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教師(家長)”。

怎麼讓孩子愛上學習?這個“學習”是聽話複習、完成作業、考個好成績嗎?請問這樣的學習可愛嗎?

真實的情況是,不僅你的孩子可能不愛這樣的學習,就是大家眼中的那些好孩子,也不愛這樣的學習,只不過那些“好”孩子為了成績、升學等,努力控制自己去學罷了,他們並不喜愛學習(真正喜歡這種學習的鳳毛麟角)。也就是說,孩子不愛學習才是正常的,不用過於指責、批評,那無濟於事。

那該怎麼辦呢?我的建議是:

①如果孩子能管住,我們又不願意想花樣(或者不會弄花樣),那可以督促、監督、監管、強制他學習(大多數中國家長都是這樣做的),這樣雖然不太健康,但比較直接,一定程度上滿足應試要求。

②如果你有心,或者第一種辦法失敗了,那我建議你想辦法讓學習變得有意思一些,具體方式要根據你孩子的興趣和實際情況而定。

講兩個我的親身實例。第一個,有個孩子特別不喜歡作文,上小學五年級了,竟然還發生考試時作文交白卷的情況。家長讓他背了幾篇萬用作文留考試抄寫,但他就是寫不出來。後來家長想辦法讓我指導,我發現他比較喜歡談《復仇者聯盟》等科幻片,我便引導他進行創作,但不同於手機上的玄幻小說,而是讓他合乎邏輯又詩情畫意的創作,幾個月後,他以學校為背景的小說在同學中爭相傳閱,曾經絕望的作文變成了他的興趣和驕傲。

第二個,現在中小學要背大量的古詩文,有些人硬著頭皮背,很煩,耗時間,效果也不好。我便設置遊戲比賽,每週都趣味比賽,還有獎品,一個月就把幾年的古詩

詞全背完了,關鍵這過程對孩子們來說並不痛苦,反而很有趣,爭先恐後的去學習,一點都不累。

孩子都是有好奇心的,也都是精力旺盛的,而知識本來就是新鮮的、有趣的、有用的東西,孩子的天性是喜歡新知識的。

是我們將有趣的知識變成了無聊的應試,加上手機遊戲等的吸引,才造成孩子不愛學習。

那隻要我們用心將學習的趣味發掘出來,加上適當的引導、管控,你的孩子會喜歡學習的。

這不容易,但這條路走的通,理論和實踐都證明了這一點,關鍵是,我們有這個看法、有這個決心、有這種條件堅持走下去嗎?


外灘文化


孩子愛玩兒是天性,想要孩子愛上學習,更多地要從孩子對學習的認知和習慣上進行改變。

1.培養學習興趣

孩子小的時候總會對身邊的事物展現出濃烈的興趣,可能是音樂藝術,也可能是某種生活技能,但上學以後孩子們的興趣多半被學習所代替,這時候父母應該做好興趣學習的引導。首先,興趣和鼓勵脫不開關係,讓孩子感覺到你的鼓勵和理解,不要因為一次考試分數不理想就批評責罵,這樣起不到任何正面效果。在每次考完試後,多給予正向的刺激,表揚孩子學會了哪些新知識和新技能,要讓孩子認為學習也一樣是有趣的。

2.建立學習自信

自信心與學習興趣是相輔相成的,樂於學習有信心的孩子往往都可以做到主動學習。對孩子來說,成就感是激發他們自信心最直接的方式,平時無論是作業還是老師佈置的生活技能類任務,一定要讓他們獨立完成,當一件完整的作品擺在眼前的時候,也是他們最容易體會到成就感和自信心高漲的時候。如果孩子做的特別好,家長在誇獎的同時也要樹立新的目標和挑戰;假如孩子做的不成功,要和他們一起分析原因並給予鼓勵,讓孩子相信自己鼓起再試一次的勇氣。

3.樹立學習榜樣

玩兒是所有人的天性,不分成人還是幼兒,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熱愛學習的人,你首先要身體力行地做到熱愛學習。如果你的業餘時間是在打遊戲、玩手機或者刷劇,那在孩子面前你是沒有說服力的,迫於家長的威嚴而不得不做的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我的孩子從小就不愛學習,我付出了了不少努力才有很大進步!加油!




來萌


這是現代父母普遍感到頭疼的問題。孩子不愛學習、不喜歡學習,其實是一個學習心態的問題,是受到家庭環境和教育環境中一些不良因素所導致。

比如說孩子某學科沒有考好,受到家長和老師的指責,心裡受到挫折,導致討厭某一學科。然後陷入沒學好---不想學---不學---“更不好”的惡性循環模式。在心理學上稱之為“習得性無助”。形成了對自己學習某一學科的消極認識。

他就會在內心對自己說一些消極的暗示語。“我不適合學數學”、“我對語文沒興趣”、“我沒同桌聰明”等等。一旦消極暗示形成後,再好的老師也很難讓孩子很快進行改觀。

大家對大禹治水的故事,都應該都有所瞭解。治人如此水,大禹的父親鯀(gun滾),用堵的方法治水,一直都沒有什麼好的效果。到了禹手上,禹總結了前人經驗,改堵為疏,終於把水患根除。

著名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曾用過這麼一個課堂教案,抱來一隻公雞,課桌上擺了些米,然後把雞頭按到米上。公雞被“按著的頭”扭來扭去,就是不吃。但是,把米放地上,人走開後一會,雞就自己跑過去啄米了。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呢?

一、點燃孩子對學習的濃厚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孩子自主學習的動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有著密切的關係。孩子的學習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父母長期的教育影響和他自己社會實踐中不斷髮展起來的。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自然會全心全意的努力學習。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就是培養孩子學習的動力,他們有了動力才能在學習中奮勇直前,遊刃有餘。

父母只有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增強孩子的求知慾,才能讓孩子保持最好的學習狀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實踐中。很多父母儘管每天對孩子苦口婆心,諄諄教誨,可是自家孩子對學習就是表現不出興趣。

這是什麼原因呢?首先是高標準嚴要求。曾經有這一個這麼一個故事,有個孩子在一次數學考試中得了九十分。於是放學後,他一改平時不喜歡數學的習慣,興致勃勃地做起數學作業,然後興高采烈的向父母彙報自己數學考試成績。不料父母卻是這樣說:“班裡有幾個人考了一百分?九十分是第幾名?”結果孩子那原來極為舒暢的心情,傾刻間被完全破壞了,他拿在手裡的那張數學試卷,自然也不會再對他有任何的吸引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功感是建立學習興趣相當重要的基礎。哪怕只有一點小小的成功,也能使學習者產生良好的自我感覺,從而樹立學習信心,激發學習的熱情。同時繼續學習並爭取獲得更大的成功的一種動力。這個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陽性強化。陽性強化的意思:一個行為的發生持續,一定是得到了結果的強化。請家長們要看到孩子的進步,即時強化正向、積極的行為,莫視淡化消極的行為

二、接下來我們說一下紀律

自律,就像修好的水管。水管修好了,自來水就可以源源不斷。但是如果沒有修好水管之前,家長們的準備儲水桶、缸等工具,還要抬水挑水。而且還不保證隨時可以供應水,事倍功半。

自律,需要訂立規則並且讓孩子堅持下去。我們也需要寬容,但是寬容而不縱容,建立規則,言傳身教比說教更有效。社會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規則與次序。父母破壞規則,孩子就會輕視規則,父母言行不一致,孩子也不能遵守。只有父母言行一致,孩子才會遵守規則。要建立“能與不能,可以與不可以的概念”。孩子自己能做的,家長不要幫忙。對待孩子,有兩個原則,一是事先約法三章,二是事後毫不妥協。還有一點, 需要看到自己的規則個要求是否是合理的,是否是可以被普遍孩子能夠接受的。

教育孩子獨立,不能捨不得。培養好習慣,就能培養好性格。從小教起,從小事入手,告訴孩子不要斤斤計較鑽牛角尖。教孩子學會寬容。禮貌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後天培養的,沒有人會因為表現的有禮貌而出錯。

“鼓勵”與“肯定”是成長必要的雨露和陽光,培養自我意識,教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如果孩子大聲說不,應該為他開心,鼓勵孩子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用於拒絕大人的要求。不要將謙虛與表現自我混為一談,讓孩子學會表現自我、傳達熱情,教孩子敢於站出來、敢於唱出來、敢於說出來。

給孩子獨立空間,發展才會無限大。孩子要放養,不要圈養。在德國父母的眼中,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既不附屬於家長,也不依賴家長。他們有自己獨立的空間,也具備獨立的思維。所以,德國的孩子多以自我獨立發展為成長目標。而身為父母,只要給予孩子自由的空間即可。

看到自己孩子的特點,也要看到別人孩子的特點,切記!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將兩個孩子的優缺點做比較,會讓孩子失去自我。不要把孩子的缺點與其他孩子的優點相比,貶低孩子,會讓孩子的自信歸零!不要貶低孩子,而是要鼓勵孩子向他人學習。多給孩子自由空間,學會對自己負責,家長偷看孩子的日記,等於侵犯孩子的自由!親近大自然,放養的孩子,眼界更開闊!避開父母主導的教育方式,避免比較式的教育方法,順著個性養,孩子也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案。

強迫是興趣的大忌,如果學習某門功課時,心情不好,自然就學不進去,學習的效率就不會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厭煩。所以,以下幾點必須改:1,疲勞的時候不要去學習;2,心情不好的時候不要去學習;3、飯後不要馬上看書;4、劇烈運動後別看不喜歡的書。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是要講方法的,必竟強扭的瓜不甜麼。以下是幾點方法:

1.懸念法。

有時候孩子只對“玩”感興趣,而一說到看書卻提不起勁兒來。

希望孩子讀的課外書,我自己先看一遍,再給孩子講書裡面的故事,待孩子聽得入迷時就故意停了下來,告訴他,這故事在某本書裡。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必定會繼續讀下去。到了這時再和他討論書中的話題,引導他認真思考,深入理解。想要孩子博覽全書,就是提起他的興趣。

2.引導法。

就像玩是孩子的天性一樣,模仿能力強也是絕大多數孩子與生俱來的特點。他們會模仿電視裡的偶像、模仿別的小朋友,父母更是孩子模仿的首選對象。如果父母利用這個特點進行引導,很多事情就簡單了。

3.扶持法。

發現孩子的正當興趣時儘量滿足並加以引導。比如發現孩子對製作軍事模型很感興趣,就將模型作為生日、節日禮物或學習進步時的獎品送給他,再幫他找來有關書刊,讓他了解該戰機或艦船參戰的歷史和時代背景。

我們說在家長心裡有一顆希望:希望孩子長大以後成為什麼什麼什麼,在我們的意識裡面我們就會去強化希望這孩子去學畫畫,學鋼琴,但是這不是你的孩子他自己喜歡的,誰當我們發現孩子他自己自發愛好某樣東西后,我們需要想一想,我們以為他喜歡的東西是不是真的是他喜歡的,他真的喜歡的東西我們是否能給他更多的支持,讓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調動更多的積極性。

4.合作法。

現在的孩子不僅是學習,還有生活的自理能力,獨立能力。現在的孩子是比較被寵愛的。在家庭生活中,遇到比較輕體力的或者小困難的活,可以邀請孩子和我們一起來完成。比如說在花盆裡種花,或者是傢俱的一個小螺絲鬆了,可以讓孩子一起來修補修補。當一個孩子動手能力強了之後,會有更強的創造意識。


繪本館裡的小獅子


第一,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孩子只有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才有可能愛上學習。多方面、多渠道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學習過程變成更有情趣、更豐富多彩的過程。如有意帶孩子參觀博物館、圖書館,帶孩子走入大自然去郊遊、旅遊,引起他認識事物、研究事物的興趣,讓他對周圍事物和現象產生興趣和熱愛,渴望獲得知識。

同時,也可採用多種形式如講故事、做遊戲、猜謎語、閱讀課外書等,幫助孩子掌握和積累知識。

第二,多給孩子信心。給孩子信心就必須不斷給學生以正確的評價、肯定與鼓勵,以正面教育為主要手段,多表揚、鼓勵孩子,使他們有成功感,愉悅感,看到自己的發光點。

再者,父母營造合適的學習環境。父母需要營造一個有利於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學習環境。孩子能夠保持良好的注意習慣,周圍的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書桌上,只能放有書本等相應的學習用品,不可擺放玩具、食品,更不能有電視機、電話等聲音干擾。父母也儘可能不在孩子學習時進進出出,大聲干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