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的書法怎麼樣?

春雨染青衣


文徵明於書法,很有意思,早年,他的字並不怎麼樣,有一年生員考試,因書法不佳,名列第三。受此刺激,他才發憤學書,於是,才有了書法史上的文徵明。

文徵明的書法,尤以小楷最為人稱道。明代的楷書,受元人約束較深。他的小楷,早年受趙孟頫影響較大,中年後師法歐陽詢,晩年又取法鐘王。

文徵明的小楷,極力尋求一條古拙蒼勁的書風道路,以改變元代楷書的柔媚之風,尤其是晚年作品,厚拙的風格更加突出。

其早年小楷,如《琴賦》《草堂十志》,字跡清秀,婀娜多姿;而晚年小楷,如《歸去來辭》《醉翁亭記》,骨力勁健,楷法不懈。

文徵明,屬於較全面的書法家,諸體皆能,他是吳門繼祝枝山之後,在書法上最有影響的書家,其後代及門生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吳門書家群,對後代書家有較大影響。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文徵明書法有四大特點:1,用筆。起筆多用露鋒,行筆中鋒,筋骨血肉均勻,轉折處方圓兼用,富於變化。點沸波捺之間,使轉運之際,用筆之妙,珠圓玉潤,清氣拂頰。

2,結字。行草書結字,與半帶風格迥異,絕無大起大落的左欹右側,穩健如趙松雪,又不囿於趙書。在穩健的同時,個體字的布白又十分巧妙。文徵明書作的單個字在近正中,通過闊白,開張,上提,錯位等方法,經營好內部空白,輕重虛實,相稱,使得結字活潑,富有動勢。

3,章法。文徵明的書作大都從高處落墨,以遠處養勢,疏而不散,曠而不空,大有一瀉千里之感。他的行草書作,章法大都取縱有行,橫無列的形式。在一行中沿著中線,左右搖擺。疏密錯落有致,輕重大小相同。從整體看,上下左右映帶,筆斷意連,氣勢連貫,和諧統一。

4,氣質。鑑識精明,立意高遠,有正人君子解正清雅之風,絕無跋扈囂張之氣。書方整遒勁,力道唐人,求之圓潤,而神韻蘊籍。


新星滿滿


文徵明的書法,在明代有"四絕才子"之稱,與同時期的祝允明,唐伯虎,徐禎卿又合稱"江南四大才子"。在明、清初期,非趙即文。可想而知他的書法影響力有多大。

文徵明書法諸體皆善,尤工小楷。大字行書取法黃庭堅,小楷取法歐陽詢,小字草書得力於趙孟頫,妍麗勁秀,自成一家。

文徵明是典型的大器晚成型。他八歲的時候還連話都說不清楚。鄉里人都把他看成痴兒。只有他的父親對他懷有信心。到了成年以後才慢慢開竅,發憤讀書。而他練習書法也是十分用功,每天書寫《千字文》十遍。

文徵明的仕途也十分坎坷。與他的好友唐伯虎完全是兩個極端。唐伯虎第一次科考便名列前茅。然後卻因牽扯到了科考舞弊案中,終身不得科考。而文徵明多次科考都不中。在五十多歲的時候被舉薦到朝庭做了待詔。由於他的才學,常常有人請他寫字作畫,受到翰林院的同事排擠,很不得志。做了一年,便寫辭呈請求辭官。未獲批准。連續兩年,直到第三次才獲得批准。

回到家裡的文徵明,以書畫為生,雖然清貧,淡泊名利,書名遠播。上門求字的人絡繹不絕,正是他恬淡的心態,一直活到九十高齡,在為御史嚴傑的母親書寫墓誌銘時,擲筆而終!這也成了書法史上的一段傳奇。

他的書法代表作品有:《離騷經》,《老子列傳》,《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草堂十志》,《琴賦》,《賦得落花詩》,《千字文》,《金剛經》等等。尤其是《金剛經》,五千餘字的作品,僅有一句寫重複,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寫過《金剛經》的人就知道書寫的難度。它不同於一般的文章。經文中大量的重複句子,稍不留意便會出現失誤。

他的小楷對今天的鋼筆書法影響也很大。因其秀麗的結體和娟秀的用筆,很多練習硬筆書法的人都以他的字帖做為臨摹取法的範本。他在中國書法史上是一顆耀眼的明珠。


子衿書法


文徵明作為中國明代中期著名的書畫家、吳門書派、畫派領袖,他不僅繪畫才能突出,在書法方面也十分具有造詣。文徵明身為吳門領袖,他在篆、隸、楷、行、草均有建樹,一生臨池不輟,輾轉多師,號稱“文筆遍天下”,被譽為自元代趙孟頫以來,集書之大成者。可見,文徵明的書法成就之高,常人難以企及。

那麼,文徵明的書法到底怎麼樣呢?我們可以從“書風來源”、“書風特徵”以及“書法影響”三個方面來分析,從一個相對比較客觀、全面的視角來“窺探”一下文徵明的書法藝術。

01、書風來源:行書學習黃庭堅,仰仗古人書法精髓

文徵明,原名壁,字徵明,後字改徵仲,號停雲,祖籍湖南衡山,故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他很長壽,活了九十歲,可謂一生臨池不輟,輾轉多師,在篆、隸、楷、行、草均有建樹,堪稱當時江南地區、甚至全明朝的一代巨擘。

文徵明的書法在當時就已經很出名了,明代時期的王世貞就曾經這樣稱頌過文徵明,說他書法專技精湛,當時一絕。

吳中於詩述徐幀卿,書述祝允明,畫著唐伯虎,彼自以專技精旨哉,則皆文先生友也。而皆用前死,故不能當文先生。人不可無年,信夫,文先生蓋兼之也。

文徵明對於各種書體都比較熟練,但是最為人津津樂道是他的小楷。有文獻記載,文徵明的小楷對三國鍾繇的《薦季直表》《賀捷表》、東晉王羲之的《黃庭經》《樂毅論》《佛遺教經》、唐代歐陽詢的《九成宮》、顏真卿的《多寶塔》、元代趙孟頫的《洛神賦》等歷代書家的楷書法帖都有系統臨摹。

明代謝肇淛在 《五雜俎》卷七中曾經這樣稱讚過文徵明的小楷書法:

至國朝文徵仲先生始極意結構,疏密勻稱,位置適宜,如八面觀音,色相俱足,於書苑中亦蓋代之一人也。

除了被人稱讚的楷書以外,而文徵明的行書同樣精彩。由於受到老師沈周的影響,文徵明開始接觸黃庭堅的書法,他自己本身也特別喜愛黃庭堅的書法風格。

文徵明在書法上所表現的這種對自身意趣的抒發,不僅受益於像沈周、李應禎、吳寬等老師 前輩的薰陶影響,也與他和祝允明、王寵、唐寅等人的書畫交遊有密切關係。他們四個人同為吳門書派, 常在一起切磋詩文書畫,也表現出了文人交際圈的一個重要性。

如今可以確定,文徵明曾經多次對黃庭堅書法進行題跋,甚至他在題跋顏真卿的《祭侄文

稿》的時候,也不忘引用黃庭堅的話語,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山谷亦云:奇偉秀拔,奄有魏晉隋唐以來風流氣骨。回視歐、虞、褚、薛輩,皆為法度所窘,其如顏魯公蕭然於繩墨之外,而卒與之合哉。

文徵明如今留下的多幅手卷、立軸等行書書法,雖然已經很難確定書寫時間,但是足見其書風受到黃庭堅的影響之深刻。在《石湖歸棹圖》和《雲石風泉圖》兩圖中,文徵明的題字皆學黃庭堅,甚至在《夜遊漕湖》詩扇面,落款為“徵明仿山谷筆”。從這些具體的書畫證據中,足夠可以看出文徵明的“書風來源”與黃庭堅是脫離不開關係的。

02、書風特徵:嚴守法度,精謹不苟 ,各體兼能 ,自成一家

自從文徵明在辭官之後,便投身於書畫創作與鑑賞之中。後來的王穉登曾經這樣評價過文徵明,足見當時文徵明的名氣已經很大。

公之一身,山河靈淑,海胡之肆,懸黎結緣。發為文章,日星光焰……咀 翠含香,冰霜齒頰。發為丹青,蓬萊石氣,千齡並秀,虎頭之技。

可以說,文徵明他的一生不僅在為人處世上一絲不苟,在書法上也極其注重法度,精謹不苟。值得一提的是,文徵明的書風似乎並沒有受到荼蘼時代書風的影響,從歷史中追求法度,學習二王。

文徵明書法用筆精準,結字端莊流利,佈局均衡,筆意連貫,於古樸中流露清雅,於蒼勁中展露平和。尤其,在行書與楷書兩種書法字體上,筆筆精到有力,沒有絲毫懈怠。

稍作總結,文徵明執掌吳門書壇30 多年,秉持了嚴謹不苟的態度,愈老而愈精,書法自稱一家。這也難怪黃佐在文徵明的墓誌中這樣撰寫道:

蓋公於書畫雖小事,未嘗苟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 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精妙,有細入毫髮者。或勸其草次應酬,曰:“吾以此自娛,非為人 也。聞則為之,忙則已之,孰能強予耶?”

可以說,文徵明在書法方面,嚴守法度,精謹不苟 ,各體兼能 ,自成一家,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如今看來,他的書法成就都是值得稱讚的,絲毫不遜於他的繪畫才能。

03、書法影響:身為一代吳門領袖,影響力遍及江南地區

文徵明在書法方面的成就可謂是十分顯赫,他的影響力也遍及整個江南地區。值得一提的是,文徵明有一個得意的門生,名叫王寵。

王寵大概比文徵明小二十四歲,因為在《文徵明年譜》中有記載,在文徵明三十九歲的時候,王寵年僅十五歲,而文徵明折輩行與交,引與遊處。他們即是師生關係,同樣也是一種“忘年之交”的關係,文徵明的書法精髓也在王寵身上得到平體現。不過,王寵去世的比較早,比較可惜。

後代書法理論家對於文徵明的書法有過評價,其中評價最高的當屬明朝朱謀垔在《續書史會要》中的評價:

(文徵明)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筆法,大書仿涪翁尤佳,評者雲如,風舞瓊花、泉鳴竹澗,刻有大小停雲帖於世,蓋雙鉤之極精者,詩畫皆入能品。

近代書畫鑑定大家謝稚柳先生,曾經在題跋文徵明的《行書滿江紅、風入松》手卷時說過:

此書溫婉凝重之氣,盎然筆端,體出於山谷而情致特異。遂為絕調。

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他們對於文徵明書法的評價都很高。他書法方面的影響力已經傳播開來,書法理論家們逐漸清晰地認識到,文徵明在融匯古法的前提下,注重意趣的抒發和個性的培養,在集古之大成下,自成一家。

此外,文徵明不僅將深厚的文人“士氣”與疏放的隱逸個性融 入書法中,一掃臺閣體的庸俗,成為吳門書派的領軍人物,也對當時書法事業的蓬勃發展作出了 卓越貢獻。

當然文徵明的書法也有侷限性。比如,文徵明在學習黃庭堅行書時,用筆遒逸勁健,減弱黃庭堅的“勃掣”用筆;結構趨於整飭,非一味的長槍大戟;章法上堂正閒適 ,減少穿插與錯位,把黃庭堅的行書以較為溫和典雅的筆致書寫了出來。

我們也需要客觀全面地認識文徵明的書法藝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習文徵明書法在結體、章法方面的長處,學習總結前人書法風格的同時,不斷創新,擺正正確的書法練習態度!


書畫客棧


【書畫造諧極深之文徵明】

圖文/趙子尨

文徵明其人

文徵明號稱衡山居士,世稱“文待詔”、“文衡山”。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也稱之“文待詔、“文貞獻”。

文徴明為江蘇蘇州人士。其是明代傑出之畫家、文學家、書法家、道家。他為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用他,而他託病不接受聘用。

他的珍貴作品《甫田集》流傳於後人。

文徴明書畫譽滿天下

文徴明之書畫造詣非常深的奧妙,且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出色,後人稱之為“四絕”之全才。

詩宗白居易、蘇東坡、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並與其沈周共創“吳派”。在繪畫史上又於沈周、唐伯虎、仇英聯合稱之為“明四大家”,在詩文上再於祝枝山、唐伯虎、徐禎卿並稱之“吳中四大才子。


趙子尨


文徵明生於明宣宗成化六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歲,曾官翰林待詔。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真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

文徵明在書法史上以兼善諸體聞名,尤擅長行書和小楷,王世貞在《藝苑言》上評論說:“待詔(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內,其所沾沾者隸耳,獨篆不輕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

文徵明書法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他的書風較少具有火氣,在盡興的書寫中,往往流露出溫文的儒雅之氣。也許仕途坎坷的遭際消磨了他的英年銳氣,而大器晚成卻使他的風格日趨穩健。

書法初師李應禎,後廣泛學習前代名跡,篆、隸、楷、行、草各有造詣。尤擅長行書和小楷,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雖無雄渾的氣勢,卻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風貌。小楷筆劃婉轉,節奏緩和,與他的繪畫風格諧和,有“明朝第一”之稱。





老倪習字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自元趙孟頫後,文徵明是詩文書畫的集大成者,在書法史上地位顯赫。下面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文徵明的書法特點。

氣質

文徵明鑑識精明,立意高遠,又泳涵經史以通名理,有正人君子醇正清雅之風,絕無跋扈囂張之氣。特別是應詔入京的三年,因專業書寫誥敕,不僅書藝大進,且書風尚漸整齊。梁巘評“文衡山書方整遒勁,力追唐人。晚年始一意永師,求之圓潤,而神韻蘊藉矣。”

用筆

文徵明汲取了趙孟頫的圓潤、歐陽詢的嚴整、二王的飄逸和黃庭堅的清勁。起筆多用露鋒,或露藏兼之。行筆中鋒,筋骨血肉勻當。轉折處方圓兼用,富於變化。點拂波捺之間,使轉運行之際,筆筆有自,處處見法。用筆之妙,珠圓玉潤,清氣拂頰,寓剛健於婀娜之中,行遒勁於姿媚之內。特別是八十歲以後的作品,心手相忘,全以神運,出神入化。清人評價道“衡山太史書畫瓣香松雪,筆法到格,乎入吳興之室矣。然自有清和閒適之趣味,別敞逕庭,亦由此老人品高潔所至”。

結字

文徵明的行草書結字,與米芾風格迥異,絕無大起大落的左欹右側,穩健如趙松雪,又不囿於趙書。在穩健的同時,個體字的布白又十分巧妙。文徴明書作的單個字在平正中,通過闊白、開張、上提、錯位等方法,經營好內部空白,輕重虛實相稱,使得結字活潑,富有動勢,寓險絕於平正之中,含秀姿於端莊之內。文徵明的結字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字帶畫意,常常將山水蘭竹的畫法參入筆畫,或穿插縈帶,或枝葉相疊,畫意橫生,如“風舞瓊花,鳥鳴竹澗”。

章法

文徴明書作章法與其繪畫布局有異曲同工之妙。王澍《虛舟題跋》中評價文徴明《蘭亭圖》的章法十分精到:“為《蘭亭圖》者,不難於“崇山峻嶺,茂林修竹”,獨能傳出“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之意,乃佳。待詔此圖,用意閒遠,能使繁者簡,實者虛,恍如親見當年遊目騁懷嘯詠自得,一段和明悅暢意象”徴明經營章法的妙處。他的書作大都從高處落墨,以遠處養勢。疏而不散,曠而不空,大有一瀉千里之感。文徴明的行草書作,章法大都取縱有行、橫無列的形式,在一行中沿著中線左右搖擺。從字與字的關係看,隨著筆法和墨色的變化,寫出疏密錯落有致、輕重大小相間的形態。從整體看,上下左右映帶,筆斷意連,氣勢連貫,和諧統一。

平和典雅是文徵明一貫的書法風格,這或許與他本人心性的謹嚴與認真,堅守儒家中和溫柔的審美風範有關。文徴明對古典書法的全面迴歸與繼承是繼趙孟頫之後的第一人,從篆隸到楷行草,涉及古典的方方面面。而且,對每一種書體,文氏莫不奉古賢為矩鑊,悉心追摹。他的古典書風之格調,遠較明初書家高明。故清代梁巘說“文書整齊,少嫌單弱,而溫雅圓和,自屬有養之品”。


王庶文講壇


文徵明,長洲人(今江蘇省吳縣人),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與祝枝山、唐寅、徐禎卿並稱為"吳中四才子"。

文徵明多才多藝,他擅長詩文、書畫,他的書法諸體皆能,而且都有所成就。其篆書師承李陽冰,書風溫和;隸書得法《受禪碑》,中規中矩,結字方整,端莊雄健;草書將懷素和黃庭堅的特點糅合在一起,自成一家,精煉流美。

文徵明小楷書法題跋蘇軾前赤壁賦(局部)

代表文徵明書法藝術最高成就是他的小楷,其次是他的行書。文徵明的小楷,從晉唐小楷中汲取營養,師法鍾繇《宣示表》、王羲之的《黃庭經》、歐陽詢的《九成宮》。深得晉唐小楷精髓,並融入自己新的認識,把小楷藝術推向了又一個高峰,創造出獨特的文氏書法。其小楷特點為:端莊流利、剛進婀娜、格調高雅、法度嚴謹、工整細緻、飄逸靈勁。由於他的小楷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從而奠定了他在楷書發展史上的特殊地位。

文徵明的行書,師法二王、趙孟頫、蘇軾、黃庭堅。學二王的瀟灑、趙字之俊秀、蘇軾的姿肆、黃字的詰屈。其行書特點為:用筆蒼勁、節奏流暢、筆法精工;線條奔逸,筆畫粗細對比鮮明;結字安穩,布白巧妙、帶有畫意;章法上下呼應、左右映帶、氣貫神逸。整體風格圓勁、古樸、淡雅、清新、秀美。文徴明是一位非常善學而極有融合能力的書法家,在明代書法家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附:文徵明行書唐詩集字


三尺講臺兩袖清風


很高興回答您這個問題!

明朝最具代表性的書法家:文徵明

一、十幾年前在網頁看到一幅扇面,用的是行書寫的,看起來字寫的很好!筆畫精到,筆法老練,很喜歡那種風格。查看落款才知道是文徵明寫的,後來自己也開始買些扇面紙,試著書寫。

二、在臨摹《蘭亭序》的大家中,文徵明也首屈一指!記得有一次,看唐國強演的毛主席,當時臨的《蘭亭序》,從字跡上看,就是文徵明的版本。

三、文徵明所寫的《赤壁賦》、《滕王閣序》、《西苑詩》等都是很好的臨習範本。

據《明史》記載,他還是宋朝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後代。

文徵明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初名:璧,字徵明,42歲之後以字為名,改字徵仲。因先世為衡山人,故號“衡山”。蘇州府長洲縣人。與同時代的畫家沈周、仇英、唐寅共開“吳門山水”一派,人稱“吳門四大家”。與祝允明、徐貞卿、唐寅一起被稱為 “吳中四才子”。文氏先世姓姬,為西伯姬昌之後。據《明史》記載,他還是宋朝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後代。其父文林,舉成化壬辰進土,曾任溫州知府。

文徵明從小外鈍內秀,七歲方能站立。 長大以後“穎異挺拔,日記數千百言” 。由於父親交友中多為文人名士,文徵明從中獲益匪淺。 如他從吳寬學文,與沈周習畫,跟李應楨臨書。此外,又與祝允明、唐寅、蔡羽等詩酒唱酬,談書論畫,對文徵明的藝術生涯產生了莫大的影響。

文徵明19歲參加歲試,26歲那年秋天, 奉父命第一次赴應天鄉試,落榜而歸,以後又參加九次鄉試,連連失利。依“例貢” 舉為貢生,並由李充嗣推薦奉準,授翰林院待詔。由於非進士出身,在翰林院受到少數人的排擠,因此三年以後文徵明憤而辭職,返回家鄉,在住宅東邊築“玉磬山房”,“吟詩寫字,設帳授徒”,與弟子們“時時過從,談論藝文,品水石。記耆老故事,焚香燕坐,蕭然若世外”,過著神仙般的日子。那是最令文徵明難以忘懷的歲月。

文徵明最初參加歲考時,由於字寫得不好,宗師把他降到第三等,從而促使他發憤研習書法。他臨習最多的是智永的《千字文》。據說文徵明年輕時入郡學讀書,老師規定的作息時間很嚴,早退不得,同學們閒時博弈詩酒遣興,文徵明卻埋頭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文嘉對其父的學書經歷有過這樣的記述:“公少拙於書,刻意臨學,亦規模宋元;既悟筆意,遂悉棄去,專法晉唐。”王世貞在《文先生傳》中則寫道:“書法無所不規,仿歐陽率更、眉山、豫章、海嶽,抵撐睥睨。而小楷精絕,在山陰父子間。八分入鐘太傳室,韓、李而下所不論也。”而實際上,文徵明所臨習的,遠不止鍾繇、二王、智永、歐陽詢、蘇軾,米芾等大家,僅在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停雲館帖》中,文氏父子及其弟子基勒上石的,就有八九十家之多,可見王世貞說他“書法無所不規”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實實在在的根據。正是由於他這樣勤勤懇懇地熔鑄百家,才能在書法上自成一體,而受到後人的欽敬。周之土說:“國朝書家,自京兆(祝允明)而後,當推徵仲擅代,楷法出自右軍。四勁古談,不落宋齊蹊徑,法韻兩勝人也。”謝在杭說:“始有為意結構, 疏密勻稱,位置適宜,如八面觀音,色相俱足,於書苑中亦蓋代之一人也。”文徵明一生中創作了難以勝數的書法作品,僅歸鄉後30多年中就有千餘件。其中較有名的有《赤壁賦》、《滕王閣序》、《西苑詩》、 《早朝詩十五首》、《四體千字文》、《常清靜經老子傳》、《草堂十志小楷冊》、《雪詩卷》、《行草七律詩》 、《幹字文》。由於篇幅有限,本書選錄《行草七律詩》、《千字文》。

《行草七律詩》,紙本,墨跡,118行,計901字,是文徵明89歲時書寫的一件行草作品。內容是《閒居》、《憶昔次陳侍講韻》(四首), 《成子除夕》(二首)、《 上巳遊天池》、《天平道中》 、《顧方伯邀餘為西湖之遊,病不能赴舊約錢塘二十年》、《王氏繁香塢》、《滄浪亭》、《中秋驟雨晚晴》、《十六夜泛石湖》 等寫於不同時期的七律詩14首。每首詩都飽含了作者欣喜的情懷,對大自然盡情謳歌,因而字字飛動,節奏歡快,雖無牽絲映帶,但內在的呼應卻似一氣呵成。所以董其昌在《容臺集》中說:“文太史自書所作七言律,皆閒窗日課,乃爾端謹,如對客揮毫,不以耗氣,應想見前輩風流。”


《千字文》,絹本,墨跡,84

行,計981字,是文徵明89歲時書寫的一件草書作品。所寫內容即《千字文》。《千字文》 本為梁周興嗣選取常用的不重複的字1000個左右撰寫的四言韻文,舊時作為蒙學讀本。許多著名書家都書寫過《千字文》。文徵明自幼就不厭其煩地臨習過智水《千字文》。成名之後,還多次書寫《千字文》,如他分別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二十三年(1544年)、二十四年(1545年)、二十七年(1548年)以楷、草、隸、篆四體書寫《四體千字文》。此卷草書《千字文》老筆紛披,神采灑落,上下呼應,前後映帶,線條的提按頓挫與往來使轉的軌跡歷歷在目,好似泉鳴竹潤,風舞瓊花,使人愛不釋手。


歡迎大家補充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