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的书法怎么样?

春雨染青衣


文徵明于书法,很有意思,早年,他的字并不怎么样,有一年生员考试,因书法不佳,名列第三。受此刺激,他才发愤学书,于是,才有了书法史上的文徵明。

文徵明的书法,尤以小楷最为人称道。明代的楷书,受元人约束较深。他的小楷,早年受赵孟頫影响较大,中年后师法欧阳询,晩年又取法钟王。

文徵明的小楷,极力寻求一条古拙苍劲的书风道路,以改变元代楷书的柔媚之风,尤其是晚年作品,厚拙的风格更加突出。

其早年小楷,如《琴赋》《草堂十志》,字迹清秀,婀娜多姿;而晚年小楷,如《归去来辞》《醉翁亭记》,骨力劲健,楷法不懈。

文徵明,属于较全面的书法家,诸体皆能,他是吴门继祝枝山之后,在书法上最有影响的书家,其后代及门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吴门书家群,对后代书家有较大影响。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文徵明书法有四大特点:1,用笔。起笔多用露锋,行笔中锋,筋骨血肉均匀,转折处方圆兼用,富于变化。点沸波捺之间,使转运之际,用笔之妙,珠圆玉润,清气拂颊。

2,结字。行草书结字,与半带风格迥异,绝无大起大落的左欹右侧,稳健如赵松雪,又不囿于赵书。在稳健的同时,个体字的布白又十分巧妙。文徵明书作的单个字在近正中,通过阔白,开张,上提,错位等方法,经营好内部空白,轻重虚实,相称,使得结字活泼,富有动势。

3,章法。文徵明的书作大都从高处落墨,以远处养势,疏而不散,旷而不空,大有一泻千里之感。他的行草书作,章法大都取纵有行,横无列的形式。在一行中沿着中线,左右摇摆。疏密错落有致,轻重大小相同。从整体看,上下左右映带,笔断意连,气势连贯,和谐统一。

4,气质。鉴识精明,立意高远,有正人君子解正清雅之风,绝无跋扈嚣张之气。书方整遒劲,力道唐人,求之圆润,而神韵蕴籍。


新星满满


文征明的书法,在明代有"四绝才子"之称,与同时期的祝允明,唐伯虎,徐祯卿又合称"江南四大才子"。在明、清初期,非赵即文。可想而知他的书法影响力有多大。

文征明书法诸体皆善,尤工小楷。大字行书取法黄庭坚,小楷取法欧阳询,小字草书得力于赵孟頫,妍丽劲秀,自成一家。

文征明是典型的大器晚成型。他八岁的时候还连话都说不清楚。乡里人都把他看成痴儿。只有他的父亲对他怀有信心。到了成年以后才慢慢开窍,发愤读书。而他练习书法也是十分用功,每天书写《千字文》十遍。

文征明的仕途也十分坎坷。与他的好友唐伯虎完全是两个极端。唐伯虎第一次科考便名列前茅。然后却因牵扯到了科考舞弊案中,终身不得科考。而文征明多次科考都不中。在五十多岁的时候被举荐到朝庭做了待诏。由于他的才学,常常有人请他写字作画,受到翰林院的同事排挤,很不得志。做了一年,便写辞呈请求辞官。未获批准。连续两年,直到第三次才获得批准。

回到家里的文征明,以书画为生,虽然清贫,淡泊名利,书名远播。上门求字的人络绎不绝,正是他恬淡的心态,一直活到九十高龄,在为御史严杰的母亲书写墓志铭时,掷笔而终!这也成了书法史上的一段传奇。

他的书法代表作品有:《离骚经》,《老子列传》,《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草堂十志》,《琴赋》,《赋得落花诗》,《千字文》,《金刚经》等等。尤其是《金刚经》,五千余字的作品,仅有一句写重复,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写过《金刚经》的人就知道书写的难度。它不同于一般的文章。经文中大量的重复句子,稍不留意便会出现失误。

他的小楷对今天的钢笔书法影响也很大。因其秀丽的结体和娟秀的用笔,很多练习硬笔书法的人都以他的字帖做为临摹取法的范本。他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颗耀眼的明珠。


子衿书法


文徵明作为中国明代中期著名的书画家、吴门书派、画派领袖,他不仅绘画才能突出,在书法方面也十分具有造诣。文徵明身为吴门领袖,他在篆、隶、楷、行、草均有建树,一生临池不辍,辗转多师,号称“文笔遍天下”,被誉为自元代赵孟頫以来,集书之大成者。可见,文徵明的书法成就之高,常人难以企及。

那么,文徵明的书法到底怎么样呢?我们可以从“书风来源”、“书风特征”以及“书法影响”三个方面来分析,从一个相对比较客观、全面的视角来“窥探”一下文徵明的书法艺术。

01、书风来源:行书学习黄庭坚,仰仗古人书法精髓

文徵明,原名壁,字徵明,后字改徵仲,号停云,祖籍湖南衡山,故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他很长寿,活了九十岁,可谓一生临池不辍,辗转多师,在篆、隶、楷、行、草均有建树,堪称当时江南地区、甚至全明朝的一代巨擘。

文徵明的书法在当时就已经很出名了,明代时期的王世贞就曾经这样称颂过文徵明,说他书法专技精湛,当时一绝。

吴中于诗述徐帧卿,书述祝允明,画着唐伯虎,彼自以专技精旨哉,则皆文先生友也。而皆用前死,故不能当文先生。人不可无年,信夫,文先生盖兼之也。

文徵明对于各种书体都比较熟练,但是最为人津津乐道是他的小楷。有文献记载,文徵明的小楷对三国钟繇的《荐季直表》《贺捷表》、东晋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佛遗教经》、唐代欧阳询的《九成宫》、颜真卿的《多宝塔》、元代赵孟頫的《洛神赋》等历代书家的楷书法帖都有系统临摹。

明代谢肇淛在 《五杂俎》卷七中曾经这样称赞过文徵明的小楷书法:

至国朝文徵仲先生始极意结构,疏密匀称,位置适宜,如八面观音,色相俱足,于书苑中亦盖代之一人也。

除了被人称赞的楷书以外,而文徵明的行书同样精彩。由于受到老师沈周的影响,文徵明开始接触黄庭坚的书法,他自己本身也特别喜爱黄庭坚的书法风格。

文徵明在书法上所表现的这种对自身意趣的抒发,不仅受益于像沈周、李应祯、吴宽等老师 前辈的熏陶影响,也与他和祝允明、王宠、唐寅等人的书画交游有密切关系。他们四个人同为吴门书派, 常在一起切磋诗文书画,也表现出了文人交际圈的一个重要性。

如今可以确定,文徵明曾经多次对黄庭坚书法进行题跋,甚至他在题跋颜真卿的《祭侄文

稿》的时候,也不忘引用黄庭坚的话语,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山谷亦云: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回视欧、虞、褚、薛辈,皆为法度所窘,其如颜鲁公萧然于绳墨之外,而卒与之合哉。

文徵明如今留下的多幅手卷、立轴等行书书法,虽然已经很难确定书写时间,但是足见其书风受到黄庭坚的影响之深刻。在《石湖归棹图》和《云石风泉图》两图中,文徵明的题字皆学黄庭坚,甚至在《夜游漕湖》诗扇面,落款为“徵明仿山谷笔”。从这些具体的书画证据中,足够可以看出文徵明的“书风来源”与黄庭坚是脱离不开关系的。

02、书风特征:严守法度,精谨不苟 ,各体兼能 ,自成一家

自从文徵明在辞官之后,便投身于书画创作与鉴赏之中。后来的王穉登曾经这样评价过文徵明,足见当时文徵明的名气已经很大。

公之一身,山河灵淑,海胡之肆,悬黎结缘。发为文章,日星光焰……咀 翠含香,冰霜齿颊。发为丹青,蓬莱石气,千龄并秀,虎头之技。

可以说,文徵明他的一生不仅在为人处世上一丝不苟,在书法上也极其注重法度,精谨不苟。值得一提的是,文徵明的书风似乎并没有受到荼蘼时代书风的影响,从历史中追求法度,学习二王。

文徵明书法用笔精准,结字端庄流利,布局均衡,笔意连贯,于古朴中流露清雅,于苍劲中展露平和。尤其,在行书与楷书两种书法字体上,笔笔精到有力,没有丝毫懈怠。

稍作总结,文徵明执掌吴门书坛30 多年,秉持了严谨不苟的态度,愈老而愈精,书法自称一家。这也难怪黄佐在文徵明的墓志中这样撰写道:

盖公于书画虽小事,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 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精妙,有细入毫发者。或劝其草次应酬,曰:“吾以此自娱,非为人 也。闻则为之,忙则已之,孰能强予耶?”

可以说,文徵明在书法方面,严守法度,精谨不苟 ,各体兼能 ,自成一家,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如今看来,他的书法成就都是值得称赞的,丝毫不逊于他的绘画才能。

03、书法影响:身为一代吴门领袖,影响力遍及江南地区

文徵明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可谓是十分显赫,他的影响力也遍及整个江南地区。值得一提的是,文徵明有一个得意的门生,名叫王宠。

王宠大概比文徵明小二十四岁,因为在《文征明年谱》中有记载,在文徵明三十九岁的时候,王宠年仅十五岁,而文徵明折辈行与交,引与游处。他们即是师生关系,同样也是一种“忘年之交”的关系,文徵明的书法精髓也在王宠身上得到平体现。不过,王宠去世的比较早,比较可惜。

后代书法理论家对于文徵明的书法有过评价,其中评价最高的当属明朝朱谋垔在《续书史会要》中的评价:

(文徵明)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涪翁尤佳,评者云如,风舞琼花、泉鸣竹涧,刻有大小停云帖于世,盖双钩之极精者,诗画皆入能品。

近代书画鉴定大家谢稚柳先生,曾经在题跋文徵明的《行书满江红、风入松》手卷时说过:

此书温婉凝重之气,盎然笔端,体出于山谷而情致特异。遂为绝调。

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他们对于文徵明书法的评价都很高。他书法方面的影响力已经传播开来,书法理论家们逐渐清晰地认识到,文徵明在融汇古法的前提下,注重意趣的抒发和个性的培养,在集古之大成下,自成一家。

此外,文徵明不仅将深厚的文人“士气”与疏放的隐逸个性融 入书法中,一扫台阁体的庸俗,成为吴门书派的领军人物,也对当时书法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 卓越贡献。

当然文徵明的书法也有局限性。比如,文徵明在学习黄庭坚行书时,用笔遒逸劲健,减弱黄庭坚的“勃掣”用笔;结构趋于整饬,非一味的长枪大戟;章法上堂正闲适 ,减少穿插与错位,把黄庭坚的行书以较为温和典雅的笔致书写了出来。

我们也需要客观全面地认识文徵明的书法艺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文徵明书法在结体、章法方面的长处,学习总结前人书法风格的同时,不断创新,摆正正确的书法练习态度!


书画客栈


【书画造谐极深之文徵明】

图文/赵子尨

文徵明其人

文徵明号称衡山居士,世称“文待诏”、“文衡山”。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也称之“文待诏、“文贞献”。

文徴明为江苏苏州人士。其是明代杰出之画家、文学家、书法家、道家。他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用他,而他托病不接受聘用。

他的珍贵作品《甫田集》流传于后人。

文徴明书画誉满天下

文徴明之书画造诣非常深的奥妙,且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出色,后人称之为“四绝”之全才。

诗宗白居易、苏东坡、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并与其沈周共创“吴派”。在绘画史上又于沈周、唐伯虎、仇英联合称之为“明四大家”,在诗文上再于祝枝山、唐伯虎、徐祯卿并称之“吴中四大才子。


赵子尨


文征明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文征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王世贞在《艺苑言》上评论说:“待诏(文征明)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

文征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

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老倪习字


文征明(1470.11.28—1559.3.28),自元赵孟頫后,文徵明是诗文书画的集大成者,在书法史上地位显赫。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文征明的书法特点。

气质

文徵明鉴识精明,立意高远,又泳涵经史以通名理,有正人君子醇正清雅之风,绝无跋扈嚣张之气。特别是应诏入京的三年,因专业书写诰敕,不仅书艺大进,且书风尚渐整齐。梁巘评“文衡山书方整遒劲,力追唐人。晚年始一意永师,求之圆润,而神韵蕴藉矣。”

用笔

文徵明汲取了赵孟頫的圆润、欧阳询的严整、二王的飘逸和黄庭坚的清劲。起笔多用露锋,或露藏兼之。行笔中锋,筋骨血肉匀当。转折处方圆兼用,富于变化。点拂波捺之间,使转运行之际,笔笔有自,处处见法。用笔之妙,珠圆玉润,清气拂颊,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姿媚之内。特别是八十岁以后的作品,心手相忘,全以神运,出神入化。清人评价道“衡山太史书画瓣香松雪,笔法到格,乎入吴兴之室矣。然自有清和闲适之趣味,别敞逕庭,亦由此老人品高洁所至”。

结字

文徵明的行草书结字,与米芾风格迥异,绝无大起大落的左欹右侧,稳健如赵松雪,又不囿于赵书。在稳健的同时,个体字的布白又十分巧妙。文徴明书作的单个字在平正中,通过阔白、开张、上提、错位等方法,经营好内部空白,轻重虚实相称,使得结字活泼,富有动势,寓险绝于平正之中,含秀姿于端庄之内。文徵明的结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字带画意,常常将山水兰竹的画法参入笔画,或穿插萦带,或枝叶相叠,画意横生,如“风舞琼花,鸟鸣竹涧”。

章法

文徴明书作章法与其绘画布局有异曲同工之妙。王澍《虚舟题跋》中评价文徴明《兰亭图》的章法十分精到:“为《兰亭图》者,不难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独能传出“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意,乃佳。待诏此图,用意闲远,能使繁者简,实者虚,恍如亲见当年游目骋怀啸咏自得,一段和明悦畅意象”徴明经营章法的妙处。他的书作大都从高处落墨,以远处养势。疏而不散,旷而不空,大有一泻千里之感。文徴明的行草书作,章法大都取纵有行、横无列的形式,在一行中沿着中线左右摇摆。从字与字的关系看,随着笔法和墨色的变化,写出疏密错落有致、轻重大小相间的形态。从整体看,上下左右映带,笔断意连,气势连贯,和谐统一。

平和典雅是文徵明一贯的书法风格,这或许与他本人心性的谨严与认真,坚守儒家中和温柔的审美风范有关。文徴明对古典书法的全面回归与继承是继赵孟頫之后的第一人,从篆隶到楷行草,涉及古典的方方面面。而且,对每一种书体,文氏莫不奉古贤为矩鑊,悉心追摹。他的古典书风之格调,远较明初书家高明。故清代梁巘说“文书整齐,少嫌单弱,而温雅圆和,自属有养之品”。


王庶文讲坛


文徵明,长洲人(今江苏省吴县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与祝枝山、唐寅、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

文徵明多才多艺,他擅长诗文、书画,他的书法诸体皆能,而且都有所成就。其篆书师承李阳冰,书风温和;隶书得法《受禅碑》,中规中矩,结字方整,端庄雄健;草书将怀素和黄庭坚的特点糅合在一起,自成一家,精炼流美。

文徵明小楷书法题跋苏轼前赤壁赋(局部)

代表文徵明书法艺术最高成就是他的小楷,其次是他的行书。文徵明的小楷,从晋唐小楷中汲取营养,师法钟繇《宣示表》、王羲之的《黄庭经》、欧阳询的《九成宫》。深得晋唐小楷精髓,并融入自己新的认识,把小楷艺术推向了又一个高峰,创造出独特的文氏书法。其小楷特点为:端庄流利、刚进婀娜、格调高雅、法度严谨、工整细致、飘逸灵劲。由于他的小楷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而奠定了他在楷书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

文徵明的行书,师法二王、赵孟頫、苏轼、黄庭坚。学二王的潇洒、赵字之俊秀、苏轼的姿肆、黄字的诘屈。其行书特点为:用笔苍劲、节奏流畅、笔法精工;线条奔逸,笔画粗细对比鲜明;结字安稳,布白巧妙、带有画意;章法上下呼应、左右映带、气贯神逸。整体风格圆劲、古朴、淡雅、清新、秀美。文徴明是一位非常善学而极有融合能力的书法家,在明代书法家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附:文徵明行书唐诗集字


三尺讲台两袖清风


很高兴回答您这个问题!

明朝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文徵明

一、十几年前在网页看到一幅扇面,用的是行书写的,看起来字写的很好!笔画精到,笔法老练,很喜欢那种风格。查看落款才知道是文徵明写的,后来自己也开始买些扇面纸,试着书写。

二、在临摹《兰亭序》的大家中,文徵明也首屈一指!记得有一次,看唐国强演的毛主席,当时临的《兰亭序》,从字迹上看,就是文徵明的版本。

三、文徵明所写的《赤壁赋》、《滕王阁序》、《西苑诗》等都是很好的临习范本。

据《明史》记载,他还是宋朝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后代。

文徵明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初名:璧,字徵明,42岁之后以字为名,改字徵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苏州府长洲县人。与同时代的画家沈周、仇英、唐寅共开“吴门山水”一派,人称“吴门四大家”。与祝允明、徐贞卿、唐寅一起被称为 “吴中四才子”。文氏先世姓姬,为西伯姬昌之后。据《明史》记载,他还是宋朝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后代。其父文林,举成化壬辰进土,曾任温州知府。

文徵明从小外钝内秀,七岁方能站立。 长大以后“颖异挺拔,日记数千百言” 。由于父亲交友中多为文人名士,文徵明从中获益匪浅。 如他从吴宽学文,与沈周习画,跟李应桢临书。此外,又与祝允明、唐寅、蔡羽等诗酒唱酬,谈书论画,对文徵明的艺术生涯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文徵明19岁参加岁试,26岁那年秋天, 奉父命第一次赴应天乡试,落榜而归,以后又参加九次乡试,连连失利。依“例贡” 举为贡生,并由李充嗣推荐奉准,授翰林院待诏。由于非进士出身,在翰林院受到少数人的排挤,因此三年以后文徵明愤而辞职,返回家乡,在住宅东边筑“玉磬山房”,“吟诗写字,设帐授徒”,与弟子们“时时过从,谈论艺文,品水石。记耆老故事,焚香燕坐,萧然若世外”,过着神仙般的日子。那是最令文徵明难以忘怀的岁月。

文徵明最初参加岁考时,由于字写得不好,宗师把他降到第三等,从而促使他发愤研习书法。他临习最多的是智永的《千字文》。据说文徵明年轻时入郡学读书,老师规定的作息时间很严,早退不得,同学们闲时博弈诗酒遣兴,文徵明却埋头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文嘉对其父的学书经历有过这样的记述:“公少拙于书,刻意临学,亦规模宋元;既悟笔意,遂悉弃去,专法晋唐。”王世贞在《文先生传》中则写道:“书法无所不规,仿欧阳率更、眉山、豫章、海岳,抵撑睥睨。而小楷精绝,在山阴父子间。八分入钟太傳室,韩、李而下所不论也。”而实际上,文徵明所临习的,远不止钟繇、二王、智永、欧阳询、苏轼,米芾等大家,仅在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停云馆帖》中,文氏父子及其弟子基勒上石的,就有八九十家之多,可见王世贞说他“书法无所不规”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根据。正是由于他这样勤勤恳恳地熔铸百家,才能在书法上自成一体,而受到后人的钦敬。周之土说:“国朝书家,自京兆(祝允明)而后,当推徵仲擅代,楷法出自右军。四劲古谈,不落宋齐蹊径,法韵两胜人也。”谢在杭说:“始有为意结构, 疏密匀称,位置适宜,如八面观音,色相俱足,于书苑中亦盖代之一人也。”文徵明一生中创作了难以胜数的书法作品,仅归乡后30多年中就有千余件。其中较有名的有《赤壁赋》、《滕王阁序》、《西苑诗》、 《早朝诗十五首》、《四体千字文》、《常清静经老子传》、《草堂十志小楷册》、《雪诗卷》、《行草七律诗》 、《干字文》。由于篇幅有限,本书选录《行草七律诗》、《千字文》。

《行草七律诗》,纸本,墨迹,118行,计901字,是文徵明89岁时书写的一件行草作品。内容是《闲居》、《忆昔次陈侍讲韵》(四首), 《成子除夕》(二首)、《 上巳游天池》、《天平道中》 、《顾方伯邀余为西湖之游,病不能赴旧约钱塘二十年》、《王氏繁香坞》、《沧浪亭》、《中秋骤雨晚晴》、《十六夜泛石湖》 等写于不同时期的七律诗14首。每首诗都饱含了作者欣喜的情怀,对大自然尽情讴歌,因而字字飞动,节奏欢快,虽无牵丝映带,但内在的呼应却似一气呵成。所以董其昌在《容台集》中说:“文太史自书所作七言律,皆闲窗日课,乃尔端谨,如对客挥毫,不以耗气,应想见前辈风流。”


《千字文》,绢本,墨迹,84

行,计981字,是文徵明89岁时书写的一件草书作品。所写内容即《千字文》。《千字文》 本为梁周兴嗣选取常用的不重复的字1000个左右撰写的四言韵文,旧时作为蒙学读本。许多著名书家都书写过《千字文》。文徵明自幼就不厌其烦地临习过智水《千字文》。成名之后,还多次书写《千字文》,如他分别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二十三年(1544年)、二十四年(1545年)、二十七年(1548年)以楷、草、隶、篆四体书写《四体千字文》。此卷草书《千字文》老笔纷披,神采洒落,上下呼应,前后映带,线条的提按顿挫与往来使转的轨迹历历在目,好似泉鸣竹润,风舞琼花,使人爱不释手。


欢迎大家补充说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