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臨死前,為何要派陳平去祕密殺掉妹夫樊噲?是老糊塗了嗎?

田獲三狐


樊噲比劉邦小14歲,早年曾以屠狗為業,由於和劉邦交往甚密,一起隱於芒碭山澤間,又與蕭何、曹參共同推戴劉邦起兵反秦,所以,劉邦做了沛公後,樊噲就成了劉邦的隨從副官,他跟隨劉邦立下了無數戰功,在劉邦面前也敢於秉公直諫。後來他娶了呂嬃為妻,呂嬃是呂后的妹妹,他和劉邦成了連襟,兩個的關係就更加密切了,可就是因為是呂后妹夫的這層關係,卻差點招來殺身之禍。



公元前196年,英布造反時,劉邦身體不恙,討厭見人,詔令守宮侍衛,任何人不得入內,大臣們乾著急沒有辦法,十幾天過去了,情況起來越緊急,大家就找樊噲想辦法,樊噲二話不說,帶領群臣就徑直闖進宮中,這時只見劉邦枕著一個宦官睡臥,樊噲又氣又急地說“打下天下多麼不容易,現在國家生亂,你不好好想辦法去平定,以生病為藉口,拒絕詔見群臣,卻躲在宮裡和太監享樂,難道一個太監比英布造反還重要?”,當時說的劉邦笑了起來,事後劉邦想“樊噲這個人,我在還能壓的住他,如果我不在了,誰還能壓的住他呢?”。


公元前195年,劉邦率軍擊敗英布後得勝歸來,這時又有人來報,燕王盧綰也造反了,劉邦一著急,去年打英布時中的箭傷復發了,這下沒辦法親征了,於是就叫來樊噲,讓他以相國的身份率軍討伐,樊噲剛走,劉邦箭傷再次發作,恐不久於人世了,這時劉邦不得不考慮後事了,他心想“我這一死,劉盈就要當皇帝了,劉盈宅心仁厚,可他媽呂后卻心狠手辣,又有權高位重的妹夫樊噲幫襯,群臣誰敢制約,殺韓信時,領教過了呂后毒辣的手段,搶太子位時,也領教了她在群臣中的威望,我心愛的戚夫人和劉如意恐小命不保也,如果現在就把樊噲殺了,呂后就少了一個得力的幫襯,也許戚夫人和劉如意能躲過一劫。”於是他改變主意,決定臨陣換將。

劉邦找來陳平商議了此事,最後兩人決定,以陳平的名義前往樊噲軍中傳詔,車中暗載大將周勃,等到軍營中再宣佈皇帝詔書,立斬樊噲,然後由周勃奪印代替,臨走時,劉邦讓陳平儘快地把樊噲的頭取來,讓他檢驗,當然也少不了囑咐陳平,今後要保護好戚夫人和劉如意的安全了。當陳平、周勃前去執行任務時邊走邊合計“如果殺的樊噲,必定得罪了呂后,今後的日子肯定不好過了,如果不殺樊噲,就等於違抗了聖旨,回去也沒辦法交差”,這事是左也難,右也難,但再難也得硬著頭皮辦,兩人商定,還是不殺為妙,樊噲必定是劉邦的連襟,還是把樊噲押解去,讓皇帝自己去決定吧。



陳平到了樊噲的軍營前,命人築起了一座高臺,另外派人持符節去叫樊噲,樊噲以為是平常傳達敕令,立即單人騎馬前來接詔,樊噲當即被拿下,釘入了囚車,而周勃進入了軍營,代替了樊噲,陳平押解著囚車慢吞吞地趕回長安,當走到半路時,傳來劉邦病故的消息,陳平一顆提心吊膽的心,終於放了下來,陳平以老謀深算,不僅保全了自己,還在呂后面前立了大功,樊噲更是避免了一場稀裡糊塗的大劫。

劉邦不存在老糊塗的現象,他死時也不過62歲,還沒到糊塗的年紀,再說他也不是老死的,是由於箭傷復發而亡的,這時他比平時清醒時還清醒,他的算計也是對的,我們如果假設,陳平殺了樊噲,陳平、周勃也執行了劉邦的臨死囑託,那麼,呂后不一定能殺得了鹹夫人和劉如意,起碼呂后不敢做出砍斷戚夫人雙腳,剜掉眼珠,燻聾耳朵,灌下啞藥,這種極其殘忍的事情,大家說是不是?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據說是因為朝中有人向劉邦反映,樊噲和呂后勾結到了一起。

首先樊噲是西漢的開國元勳,是劉邦旗下的一員悍將,尤其是他還在鴻門宴的時候救下了劉邦的性命,對劉邦來說,可是他創業史上的一個大恩人。



(樊噲和呂嬃)

但是功高蓋主,樊噲算是劉邦的一個得力悍將,但是於此同時臣子的權力過大也是一種威脅,所以漢高祖劉邦也是對他們有著一些提防,所以當有人向他彙報,樊噲和呂后走的太近,他如何不能起疑心?

其實早在之前,劉邦就已經對呂后干政就十分的不滿了,劉邦擊敗了叛軍之後,又聽說燕王叛變,於是就派樊噲去征討燕王,但是樊噲走後,卻又有人揭發樊噲,說他與呂后串通一氣,劉邦頓時就敏感了起來。



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後,劉邦很快就做出了決定,他臨時將樊噲換掉了,還叫陳平將樊噲的頭帶去見他。高祖眼看著命不久矣,而之後呂后主政也是可以預測的,但是他又不好放了樊噲,只好將他囚禁了起來,果然劉邦沒過多長時間就死了,樊噲也因此逃過了一劫。


後來呂后姐妹聽說樊噲沒死,都鬆了一口氣,樊噲最後官復原職,得以善終了。而陳平也因此逃過了一劫。


圍知歷史


劉邦,是個思路極為縝密的人,每件事都有他的用意。臨終之際要殺樊噲,不但不是老糊塗,而且是非常正確的決策。其中緣故,聽司馬為君慢慢道來。

首先,劉邦不是因為個人仇恨殺樊噲。樊噲早年是個殺狗賣肉的,劉邦是他的老客戶,所以倆人關係不錯。後來劉邦做沛公,樊噲便成了他的副官。

樊噲這個人,智略談不上,似乎唯一可以誇耀的便是武勇,當時打仗是以人頭數作為晉升標準的。樊噲在一場戰鬥中砍下敵軍十五個首級,就被封為國大夫。和章邯的軍隊交手,砍下二十三顆首級。打敗李斯之子李由,斬首十六級。攻武關至霸上,樊噲更是斬殺都尉一人,首級十個。鴻門宴那一場局,又是他持劍盾闖入項羽營帳,用盾撞倒拿著戟的士兵。 進入帳後拿眼珠子瞪項羽,項羽還欣賞他是位壯士,請他吃一條生豬腿。樊噲拔劍切肉而食。片刻就把肉吃光。這一場吃生肉秀,其實是救了劉邦的命——如果沒有樊噲闖帳譴責項羽,劉邦很可能就被殺了。

劉邦稱帝以後,樊噲依舊為他賣命,燕王臧荼的叛亂,是他搞定,代地的叛亂,則是他與周勃一起平定。直到劉邦臨死前的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他還在北方討伐燕王盧綰的叛亂。

所以,樊噲的軍事能力,是不值得懷疑的——但,劉邦最擔心的,也就是這個。

為什麼呢?因為劉邦此時最大的心事,就是戚姬與兒子劉如意的安危,在他看來,如果戚姬不能反控呂雉,就一定會被呂雉殺害。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讓劉如意做太子,接替帝位。可是劉邦又發現,群臣都很擁戴呂雉的兒子劉盈,尤其是樊噲掌握著兵權,一旦他決意廢除劉盈甚至說要殺掉呂雉,呂家人會不會謀反作亂,樊噲會不會助呂家一臂之力?

在劉邦看來,這個問題是肯定的。樊噲的老婆是呂雉的妹妹呂嬃,而且樊噲很聽老婆的話。所以要保住劉如意和戚姬的性命,就必須廢掉或殺掉呂雉,而要解決呂雉,前提就是要讓樊噲消失。

但劉邦一直下不了這個決心,直到身體快不行了,他才找來陳平,讓陳平去樊噲軍中傳詔,又把武官周勃藏在車子裡,打算一到軍營,就立斬樊噲,讓周勃接管軍隊。

可問題是陳平是個極會算計的人,他發現形勢已經不對了,劉邦說不定馬上就要死,而死後呂雉一定掌握大權,而那時如果陳平和周勃拿著樊噲的人頭上報,豈不是自尋死路嗎?

所以最終,陳平沒有殺樊噲,而是將樊噲打入囚車,押回長安,結果在半途就得到劉邦駕崩的消息,陳平立馬轉變方向,投向呂雉,而樊噲的保全性命,就成了他的功績。

劉邦生前沒能殺掉樊噲,呂雉便沒事,而呂雉沒事,戚姬與劉如意母子二人便有事了。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樊噲是秦末漢初著名的猛將,他從一個殺狗的屠夫變成開國元勳,被封為大將軍、左丞相的勵志故事也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他和劉邦不但是同鄉,劉邦之妻呂后還是樊噲之妻的姐姐,也就是說,樊噲是劉邦的妹夫。那麼,劉邦臨死前,為何要派陳平去秘密殺掉妹夫樊噲?是老糊塗了嗎?

秦始皇五年(前242),樊噲出生於沛,也就是今天江蘇省的沛縣。他與劉邦是同鄉,劉邦任亭長時,他正做著屠狗的生意。後來,劉邦作為亭長,要押送一批該服勞役的人去驪山,半路上許多人因為畏懼勞役而逃跑,劉邦料想到達目的地,人也跑得差不多了,索性和眾人一同飲酒,並在半夜時對大家說:“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

大部分人都感恩戴德地離開逃命去了,而還有十幾個人表示願意跟隨劉邦逃亡,按照《史記》中記載樊噲“與高祖俱隱。”來看,樊噲或許就是那十幾人中的一個。後來,樊噲同蕭何、曹參等人一同擁立劉邦為主公,合力反秦。劉邦成為沛公後,樊噲便成為了他近前的“舍人”。

後來抗秦的過程中,樊噲作戰勇猛,立下赫赫戰功,幫助劉邦第一個打進咸陽。進入咸陽後,劉邦沉迷於秦宮的榮華富貴,不願離去,樊噲當先站出來“諫沛公出舍,沛公不聽。”後來還是在樊噲、張良的共同努力下,劉邦才放下這些物質享受。

後來項羽邀請劉邦參加史上著名的“鴻門宴”,樊噲一直在帳外守候,聽說劉邦有危險,便“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鄉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為了保護劉邦,樊噲不顧帳外士兵的阻攔衝進宴會,且他的模樣非常威武,宛如凶神惡煞一般。

後來在樊噲的協助下,劉邦建立了漢朝。漢朝建立之初,諸侯們常常作亂,樊噲作為主將四處征伐,先後平定了燕王臧荼、楚王韓信、韓王信和後來的燕王盧綰。就在樊噲受命征討盧綰之後,已經染上重病的劉邦在病榻上聽說,樊噲和他的“大姨子”,也就是趁著劉邦病重而權勢漸大的呂后圖謀不軌。

所謂的不軌之事則是:“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戚氏是劉邦的寵妃,也就是後來被呂后做成“人彘”的戚夫人,而趙王如意則是她和劉邦所生的孩子,劉邦很喜愛他,甚至曾承諾讓他當太子。晚年的劉邦極度寵溺戚氏,於是聽說樊噲將對她不利,便起了殺心。

於是,劉邦派出手下以奇謀著稱的陳平,讓他前去秘密殺掉樊噲,並用周勃將其代替。陳平不忍殺掉這位老臣,於是先抓住了樊噲,準備帶回長安給劉邦處置。怎料走到半路時,卻收到了劉邦已經病逝的消息,聰明的陳平料到主持朝政的已是呂后,要是將她的妹夫殺害,自己可再沒有容身之所了,於是釋放樊噲,恢復了他的爵位。

劉邦臨死前,派陳平將開國元勳,既是同鄉又是妹夫的樊噲殺掉,這一舉動僅僅是因為有人謠傳樊噲要對他的寵妃、寵兒不利,這一舉動無疑是非常荒唐的。說晚年沉迷於戚夫人美貌和枕邊風的劉邦是老糊塗了,並不過分。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用戶769288457696924


樊噲與劉邦的關係,其實還不止於連襟這麼簡單。劉邦起於底層,成功靠的不單單是運氣,還有一大幫少年兄弟和中年朋友死心塌地的幫襯,樊噲就是其中之一。

樊噲雖然狗屠出身,但他和後來的“狗肉將軍”張邦昌不一樣,張邦昌儘管寫過打油詩,其實沒點文化和智慧,樊噲雖然殺狗賣肉,卻實在是一個智慧的、有勇有謀的將軍。你看樊噲,隨劉邦打到咸陽後,人家都去搶金錢泡美女去了,就連劉邦都進入了溫柔鄉,但樊噲既沒有搶金銀,又沒泡美女,而是看到劉邦進入咸陽宮的如雲美女之中後,擔心他貪圖享樂,前功盡棄,就尾隨進去,力勸劉邦離開咸陽宮,還軍灞上,莽莽武夫有幾人能想得這麼遠?

在鴻門宴上也一樣。無論劉邦,還是張良,面對項羽,都有些理屈詞窮,後來劉邦被項莊舞劍,弄得危機萬分,你看攀噲帶劍擁盾衝進去後,不僅僅是拼殺,還有鬥智,他向項羽說的那一番話,什麼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批評得項羽啞口無言。可以說,劉邦之所以鴻門宴能脫險,功勞不在樊噲的勇,而在於他的智,你再會打也不可能打得過項羽,但樊噲的這些話,卻說服了項羽,讓他慚愧到不敢動手。

樊噲確實是智者,因此,他為劉邦建立漢朝所作的貢獻,也不僅僅是戰功,還有很多謀略和決策上的幫助,他不僅貢獻了勇,更貢獻了智。但對於這樣一個勞苦功高而又是親戚的樊噲,劉邦臨死前,為何要派陳平去秘密殺掉他呢?這不是因為劉邦老糊塗了。一個帝王要殺功臣,大都是在這個功臣對自己的江山有了威脅,或者有了潛在威脅,樊噲對劉邦就存在這種威脅。

劉邦去世前,燕王盧綰反叛,已經病重在床的劉邦,指派樊噲帶兵北擊盧綰。盧綰的反叛,加重了劉邦的病情,更加重了劉邦的疑心。因為盧綰是他的發小,同年同月同日生,還是小時候的同學,是發小中唯一被劉邦封王的人,一直為劉邦所特別器重。然而,連他都反了,還能信任誰?

而恰恰在這個時候,有人對劉邦說,樊噲是呂后一黨,呂后與他早有預謀,只待皇帝駕崩,就要誅殺戚氏和趙如意,奪取天下。疑心重的時候,這樣的話一說即靈。所以,為了劉氏江山,為了愛妾戚夫人、愛子如意,劉邦立馬命令陳平、周勃前去軍中,速斬樊噲,提頭來見。

所以,下命令斬樊噲,是劉邦保劉氏江山、子孫後代的一步棋。


帝國的臉譜


“仗義每多屠狗輩,最是負心讀書人”,這說法源於一個故事:從前有個書生在大街上溜達,被皇親·為培養兇性故意放出的惡犬所傷,這種犬是專業鬥犬,也就是鬥狗專用犬,殊為兇悍,主人就一邊看著不管,眼看書生危在旦夕,一個殺狗的屠戶手起刀落殺了惡犬,皇親買通了受害者,也就是那個秀才,然後理直氣壯的告到衙門,秀才當庭翻供,說他和鬥犬是好兄弟,當時哥倆正鬧著玩呢。

最終屠戶被處以死刑,曹學佺(《崇禎實錄》纂修者,隆武帝死後,投繯殉國。)發飆了,嚴刑逼問秀才,結果秀才說了實話,為了黃白之物也是受到了威脅所以才構陷屠戶,於是曹學佺說出了傳遍天下的名聯“仗義每多屠狗輩,最是負心讀書人”,當時也沒個現場監控,是不是這事不大清楚,但是此聯與曹學佺的仕途起伏和本文所述皆有相通之處。

勸諫直言的屠狗之輩

提起狗屠這個職業,還真出過幾個名人,比如聶政,比如朱亥,再比如本文主人公之一的樊噲,不但功勳卓著,他還能直言進諫。

1)止宮休舍,還軍霸上:

當初劉邦剛進咸陽,從精神到身體,整個人都鬆垮下來,享樂主義思想佔據了上風,天天飲酒作樂歌舞昇平,樊噲就找到劉邦讓他回到駐地,大意是說“知道大秦怎麼亡的麼,就你這德行亡的”,別讓項羽抓到把柄整治了你。

2)趙高篡權,前車之鑑:

雖然樊噲沒讀過什麼書,但是趙高可是他們同時代的人,於是,劉邦晚年懶政時期,樊噲就以趙高篡權的例子對劉邦展開了尖銳的批評和思想教育^_^,“不見臣等計事,顧獨與宦者絕乎?且陛下獨不見趙高之事乎?”。

3)樊噲諫言,約法三章:

並不是說樊噲提議並主導了約法三章,而是說樊噲令劉邦及時醒悟,促成了約法三章。咸陽城破,馬上就發生了目無軍紀的哄搶行為,而且還都是眾將官帶頭乾的,蕭何也沒閒著,把丞相和御史的秦時重要圖書、資料文件都搶著收了藏起來(保護)。正是由於樊噲和張良的勸諫才有了“封秦府庫,還軍霸上”的舉措,也才有了後續的整頓軍紀,撫慰秦民以及有口皆碑的約法三章。

相對來說,蕭何和張良做的並不夠好,蕭何知道搶著把大秦律令收好避免損失,張良在樊噲勸諫後馬上附議,可以說他倆都看到了事實的發生,也預見到了將會帶來的危害,但他倆誰都沒說。所以不得不說,樊噲的仁義和忠誠體現在正道上,無論是軍功還是勸諫,樊噲對劉邦,對大漢都裨益頗多,這才是真正的忠心耿耿。這樣忠心耿耿的將軍劉邦為何要殺?

鴻門宴中救劉邦於水火

望文生義往往導致歷史人物標籤化,這就很容易將人引入誤區,很多不大瞭解歷史的朋友都會覺得除張良以外,鴻門宴上沒好人,有人大罵項羽傻得可愛,婦人之仁,傻子身邊能有聰明人麼,於是范增也被描述為聰明的傻子,而樊噲被定義為悍不畏死英勇闖帳的莽撞人。

為什麼要提鴻門宴呢?

劉邦逃出生天有一定必然性,論功自有張良的一份,卻也有劉邦晚年所要殺害的救命功臣樊噲的功勞,前文提過,樊噲勸諫離開咸陽返回霸上駐地,這是項羽在鴻門宴上先是猶豫後來放棄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劉邦一直霸佔著咸陽,那麼劉邦逃不出昇天就有一定必然性了。

如果劉邦兵據咸陽,那麼以項羽的脾性,劉邦幾乎是必死無疑,項羽也不會暗自彷徨猶豫。之所以猶豫,是因為他放不下一件事-大軍40萬破函谷關而入,顯然已經急眼,但項羽缺少至關重要的一個藉口,而在樊噲的勸諫下,這個藉口消弭於無形。

為什麼項羽殺人還要藉口?

①名義上,他倆還是懷王部下的將官,都有同一個名號,楚軍,要撕破臉確實需要令人信服的藉口。

②項羽自家部隊不過10多萬人,其他則是諸侯各部,一個個都眼巴巴的看著呢,項羽手下虎狼之師,劉邦的兵士除了同鄉老底基本都是烏合之眾,在這種條件下直搗黃龍居功甚偉,而你項羽反手把人殺了,威信頓失,本就不穩的聯盟狀態立刻面臨崩潰。說白了就是,劉邦這功勞你都能殺,我們這些人也都離死不遠了吧,這是後續事態發展方面項羽所擔心的。

③一時之氣。項羽的確破了劉邦駐軍的函谷關,但這是背後有人攛掇,攛掇總要找個藉口吧,無非都是利益,項羽一怒之下破關而入,然後呢?然後他發現原來情況也不像范增說的那麼壞,劉邦挺仁義,對我還很客氣,秋毫無犯就等著我去搶了,氣也消了,那······我怎麼殺?

樊噲的一個行為,立見忠心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就在劉邦要死不死命懸一線的時候,張良著急忙慌的跑出來找樊噲,請注意,樊噲首先發問,今兒這事怎麼樣了?足以體現他的焦灼心情,他擔心著劉邦的生死安危,並且能做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意為,此事緊迫,我要進去與劉邦生死與共,為劉邦不惜個人安危甚至性命。

做到做到的樊噲左手持盾,右手持劍衝了上去,守門的衛士想以長戟據之,沒想到樊噲直接擁盾撞了進去,衛士們都被撞得倒地,樊噲遂入帳內,以憤怒的目光瞪著項羽,怒髮衝冠,目眥盡裂,擺明了就是告訴項羽,我是拼命的來的,項羽的英武樊噲哪能不知,但為了劉邦一切安危都置之度外。

樊噲話術:

①死都不怕,又怎麼會怕喝酒呢

這是暗示,喝酒和生死能扯上什麼關係,樊噲特地把話挑明,我就是來玩命的,只許你老老實實,不許亂說亂動。

②秦王就是虎狼般心腸,殺人怕殺不完,刑罰怕不能用盡酷刑,所以天下人都造他的反。

還是暗示,不仁不義,前秦之續,做事要厚道。

③懷王與眾將軍有約定,誰先破城進入咸陽誰就是王。

把最尷尬的事擺到桌面上,挑明一切,暗指你項羽不要臉面了是吧?難道想背信棄義,食言而肥?你和劉邦現在還是懷王部將,為了利益你要窩裡反麼?

話鋒一轉-

④劉邦雖然進了咸陽,可沒有別的野心呦~我們分毫不取,封閉府庫,還軍霸上,還不是等大王你來,函谷關部隊那是防備別人的,戰利品早就給您留下了(媚笑中······)。

暗指,耍混也得分個方式方法,我們都做到這地步了,你再動刀可太混了。

⑤劉邦勞苦功高,而我聽說要殺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

劉邦藉機尿遁的時候曾問樊噲,我跑了卻沒有告辭,這可咋辦哩,樊噲思路非常清晰,直接告訴劉邦,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還辭什麼辭。逃跑的時候劉邦騎馬,樊噲步行,就是為了給劉邦斷後,一旦遇到追兵,劉邦跑路,樊噲是會以性命相拼的。

張良與蕭何表面上與劉邦親近,其實通過行為種種我們可以發現,他們對劉邦,在內心中是對主上的敬而遠之,是一種疏離,一種明哲保身的奉君之道,只有樊噲才是忠心不二的兄弟之情,這樣的人劉邦又怎能下得去手呢?

劉邦為何要對戰功無數忠心耿耿的一肩挑樊噲下手

呂雉的妹妹呂嬃後來嫁給了樊噲,劉邦和他的關係也就更近了一步,縱觀樊噲一生,這位劉邦的過命老兄弟,先是劉邦最老資歷的班底成員之一,最早都是充當副官或說侍衛長官的角色,不被充分信任的話,不會如此安排,先與劉邦藏於芒碭山,又有擁戴之功一起起事。

由豐沛起兵首先拿下了沛縣,又率軍工大了胡陵、方與,豐縣保衛戰中挫敗敵人的進攻,保住了“根據地”,擊退章邯部,取濮陽率先登城,打城陽還是率先登城,擊敗李斯的兒子李由,圍東郡打河間戰開封,到了曲遇又是身先士卒率先登城,馬不停蹄的攻打攻長社、轘轅、陰津、犨邑、宛城、酈縣,最後破武關進駐霸上。

項羽分封,劉邦被分到鳥不拉屎的巴蜀之地漢中,樊噲又攻打了西城、雍縣、斄縣、好畤、壤東等多地,又征戰郿、槐裡、柳中、咸陽。

後續對項羽的征討中,擊潰王武、程處,取鄒縣、魯城、瑕丘、薛縣、守廣武。一年後,樊噲隨劉邦剿項羽,取陽夏,劉邦發動垓下之戰,樊噲勇武過人一起誅殺全部楚軍。

劉邦建立大漢王朝稱帝,諸王開始反叛,原因多種多樣,樊噲平定燕地俘虜了臧荼,捉拿韓信後,平韓王信叛亂,平定清河、常山二十七縣,再又誅殺陳豨、盧綰。

不殺樊噲的理由很充足,為何又要誅殺呢?

韓信和彭越被殺以後,人心惶惶,恐怕自己左右都是死的黥(qíng)布有樣學樣的也造起了反,劉邦心理不是滋味,有病同時也是懶政,平時和劉邦關係很鐵的大臣也見不到劉邦,樊噲直接闖入內宮,痛苦陳情,希望劉邦振作起來。

由此可見:即便到了這個時期,劉邦和樊噲的關係還是非常鐵瓷的,換成別人估計早就殺了。

公元前195年,燕王盧綰也反叛了劉邦,而此時的劉邦對這種事早已司空見慣,免疫了。他派樊噲平息叛亂,盧綰逃跑咱們不提,劉建被立為燕王,樊噲輔佐。就在樊噲脫離權力中心,且高祖病重之時,有人構陷樊噲與呂雉結黨,如果劉邦掛了,樊噲肯定誅滅戚夫人這一脈滿門,因為樊噲的老婆是呂嬃也就是呂雉的妹妹,這關係很危險呦······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劉邦也是病得腦子抽了,立刻吩咐陳平到軍中斬殺樊噲,可陳平的腦子也不是假的,殺了樊噲他自己也是個死,夾在這兩口子之間也是倒黴,所以想了個主意,我按你劉邦的意思辦,但是我不傻,我也不殺,我把樊噲送回長安,你自己看著辦吧,殺樊噲,那是你殺的,我留他一命了,算個人情,你不殺隨便你,我也不會引禍上身,等到了長安,劉邦已然歸天,呂雉哪裡會殺自己的妹夫,所以就放了樊噲,一應待遇都也恢復了,不過真不知道樊噲能寒心到什麼程度,難過總是少不了的。

被小人構陷所以要殺?那只是表象

我們只看到了有人陷害樊噲,然後劉邦派人誅殺,到底劉邦心裡怎麼想的呢?我們沒有讀心術,即便有我們也沒機會使,只能對劉邦的心理進行一定分析,也可能是其中一點,也可能兼而有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①“狡兔死走狗烹”如果樊噲足夠重要,無論如何劉邦都不會殺樊噲,從劉邦的命令,即軍中斬殺來看,在戰爭方面,劉邦很篤定,有他可以,沒他也行,天下大定,無論哪個諸侯造反都無法抗衡大漢一國之力,所以樊噲已經不再重要。

②劉邦知道最嫉恨戚夫人的是呂雉,但是糟糠之妻如何能殺,而且他相信朝堂上的老部下們有能力制約呂后,只是沒想到呂雉後來玩的這麼瘋,但樊噲不同,他是身負軍權的百戰大將,麾下都是大漢精兵,這才是劉邦所忌憚的,如果樊噲一旦參與進來那將不再是兩個女人的鬥爭,整個大漢王朝有傾覆之危。

歸根結底,樊噲倒黴就倒黴在呂嬃身上,或者說是倒黴在呂雉身上,本來以他的資歷和戰功,再加上與劉邦的個人感情和救命之恩,他完全可以安心享受人生,可是因為呂雉的關係,自己差點被殺,這個災禍躲過去了麼?他自己是躲過去了,但是後代被誅殺,因屬後黨餘孽,只有庶出的一對兄弟算是有些造化,樊市人繼承了舞陽侯的爵位和食邑。

一直到現在,沛縣樊噲狗肉製品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樊憲濤是樊噲的77代孫,老手藝黿汁狗肉湯天下一絕,據說一直秉承著只做生意不做官的宗旨和祖訓。

《史記》作者司馬遷,從人物刻畫上就可以看出,他對樊噲是極為推崇的,曾國藩也對其讚譽有加,其實大多評價綜合起來還是想突出樊噲的忠武,所以自然也對劉邦的“卸磨殺驢”行為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反感,其實劉邦作為做為國主,做為一位政治人物,他考慮更多是“頂層建築”的安危,所以往往把個人的感情和好惡往後推了推而已。


古今通史


我是大史官,我來告訴你“劉邦臨死前,為何要派陳平去秘密殺掉妹夫樊噲?是老糊塗了嗎?”

我自認為,劉邦在臨死前派陳平秘密殺掉妹夫樊噲,並非是老糊塗,相反,他清楚明白得很。

早些年,樊噲就是個殺狗賣肉的屠夫,劉邦經常光顧,因此二人的關係一直不錯,後來劉邦做到了沛公,樊噲就做了他的副手。後來就一直跟隨劉邦征戰沙場,官職也越來越高。上學的時候所學習的《鴻門宴》,要不是樊噲硬闖入賬中,劉邦很可能就被項羽給殺了。按道理來說,樊噲有恩於劉邦,可為什麼劉邦臨死之前還一定要殺死樊噲呢?

至於樊噲此人人,雖然談不上有智有謀,但還是有可以誇耀的地方,那就有敢拼殺,勇敢。就算是在劉邦稱帝后,樊噲還仍然為其賣命,搞定了燕王叛亂,和周勃一起平定了代地叛亂,甚至到劉邦臨死之前,他依然還在北方為劉邦討伐燕王盧綰。在這方面,是劉邦最肯定的才能,自然也成了劉邦最擔心的地方。

樊噲是大漢的開國元老,又是著名的大將,還是左丞相,可以說大漢的軍事指揮權都在他這裡。並且他和劉邦還有裙帶關係,樊噲的老婆呂嬃是呂后呂雉的妹妹。而漢惠帝劉盈不僅年幼,而且性格羸弱。如果戚姬不能管控呂雉的話,自然會被呂雉所害,而事實也正如此。所以,劉邦為了除掉後患,為劉盈掃清障礙,只能是殺死能夠助呂家一臂之力的樊噲。

劉邦直到覺得自己身體快不行了的時候,他才叫來陳平,命陳平到樊噲軍中除掉樊噲。然而,陳平太圓滑了,此時他已經發現形勢開始轉變了,再說劉邦馬上就要歸西了,如果他拿樊噲人頭歸來時,劉邦已去,呂雉掌權,自己豈不是自毀前程嗎?所以,他只是將樊噲囚禁起來押送回長安。不出所料,半路上就受到了劉邦駕崩的消息,樊噲因此而保住了性命,陳平也因此立功。


大史官


被燕王盧綰給氣傻了,被異姓諸侯王造反給氣暈了,被複雜的權力鬥爭給氣亂了,劉邦對未來的不可預測,充滿了恐懼。

1.陳平殺樊噲,就是一步無腦的亂棋

樊噲是沛豐功臣,不僅是劉邦的貧賤之友,而且娶了呂后的妹妹,跟劉邦還是連襟。

所以,他是整個朝堂之中,最支持劉氏天下的將領。如果不是這樣,劉邦也不會讓他帶著十幾萬大軍掃蕩燕國。

所以,劉邦殺誰都不應該殺樊噲,這是在自毀肱骨。

殺樊噲,有兩個可能理由:一個是樊噲成為外戚勢力,勾結呂后要殺劉如意,甚至取代劉氏天下;另一個是樊噲要造反,掃蕩完燕國之後自己就封自己為燕王。

第一個理由的處理:劉邦殺了樊噲,卻留下了呂后,那劉如意與劉氏天下還是不保,呂后才是主謀,樊噲只能算幫兇。

第二個理由的處理:樊噲真想造反的話,陳平和周勃兩個人根本就搞不定,因為樊噲手裡有兵,能怕劉邦的兩個使者嗎?

但是,陳平和周勃這兩個人是真心能幹,硬是用計把樊噲給生擒活捉了。這是一步險棋啊。陳平和周勃的成功概率很低。如果沒能成功抓到樊噲怎麼辦?可能樊噲真的就在燕國當燕王了。

所以,無論是出於何種考慮,劉邦殺樊噲都是一步亂棋,與他的英明神武完全不契合。

2.異姓諸侯王造反,徹底把劉邦打到了智商盆地

那劉邦為什麼突然下了這麼一道詔命:派陳平和周勃過去,不是把樊噲抓來而是就地斬首,連審判都免了。

合理的解釋就是劉邦被氣傻了、氣暈了、氣亂了。

楚漢爭霸之後,大漢立國,劉邦就沒消停過。先是燕王臧荼造反,再是韓信收納楚將鍾離眜,再是陳豨叛亂,然後帶出了燕王盧綰、梁王彭越;還沒收拾利索,淮南王英布又造反了。

已經垂暮之年的劉邦,也不得不拖著病軀、平叛英布。因為他不去,沒人對付得了英布。

在征戰英布之後的一年,劉邦也去世了。

所以說,自起兵造反以來,劉邦直到死都沒消停過。今天跟這個鬥、明天跟那個鬥,好不容易大漢立國了,卻今天擔心這個造反、明天擔心那個造反。

老皇帝劉邦真心扛不住了,他不知道大漢天下還幾人可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個猛士到底是誰啊?

而最讓劉邦傷心的就是燕王盧綰造反。盧綰可是他的鐵兄弟,比親兄弟還親。而且,劉邦知道這個人本事不夠、功勳不夠,是他劉邦厚著臉皮、逼著朝堂同意給盧綰封的王。結果,盧綰造反了。連盧綰都能造反,還有誰不造反?

所以,這時候有人說樊噲勾結呂后要篡奪劉氏天下,病床上的劉邦估計都得氣暈了:管他是真是假,殺了再說。

3.劉邦對未來充滿恐懼,對身後之事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大漢立國後,劉邦在內面臨兩股勢力:一個是呂后的外戚勢力,這夥勢力很強大,漢初封侯有一半都是呂澤的二隊勢力;另一個是功臣勢力,這夥人不僅有封地而且有權力,更可怕的是他們都年富力強,甚至有的比劉邦的兒子還能活。

這兩股勢力會不會造反?劉邦活著,他能鎮得住。但是,劉邦死了,劉邦的兒子還能不能鎮得住?

所以,想要立劉如意為太子的劉邦,並非因為商山四皓的出面才改變了主意,而是他必須讓嫡子劉盈作為自己的繼承人。

劉盈為帝,新崛起的士大夫精英會支持,沛豐功臣也不會說出什麼,關鍵是呂后外戚必須支持。

做皇帝,做得沒有一件自己能隨心的。這就是劉邦當時的心境。

所以,暮年的劉邦寧願跟太監呆在一起,躺在太監的腿上發呆,也不願意跟朝堂的那些大臣們見面。原因就是劉邦幾乎心死了。

這還是內部,外部就更亂。關東的異姓諸侯王造反,一個接著一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劉邦徹底心力交瘁了。

當然,外部還有匈奴,大漢和親到底能為自己爭取多少時間?如果匈奴就是突然南下了,有誰能扛得住?

對於未來,特別是對於自己死後的劉氏天下和大漢江山,劉邦充滿了恐懼。他不知道到底該何去何從,所以只能聽天由命。

也就是在彌留之際,劉邦得到了樊噲勾結呂后要篡位的消息。對呂后,他殺不得,殺了呂后,馬上就得大亂。對樊噲,他想到了盧綰,都是屠狗輩的貧賤之交、都是交心的好知己,盧綰會造反、樊噲就不會造反嗎?

所以,筋疲力盡而充滿恐懼的劉邦,便在臨死之前下達了這個無腦的詔令:將樊噲軍前正法,查也不查、審也不審。


減水書生


【米瑞君】的觀點:劉邦臨死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寵妃戚夫人以及他和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劉邦一心想護他們周全,可惜,劉邦的美好願望並沒有實現。

劉邦擔心自己萬一離開,呂后就會立刻派最信任的樊噲把戚夫人和劉如意殺死,於是,就派陳平秘密地殺掉樊噲。但事實上,樊噲並未因此而死,而且不用樊噲動手,戚夫人和劉如意也都在劉邦死後不久就被殺害了。

呂后心狠手辣,勢力龐大,劉邦擔心自己死後,呂后會讓樊噲報復自己的寵妃戚夫人

劉邦在世時,一直寵愛戚夫人而冷落呂后,更讓呂后氣憤的是,劉邦一度想廢掉劉盈,改立劉如意為太子。所以,呂后和戚夫人有著重重的矛盾。劉邦對此心知肚明,所以,就想讓戚夫人和劉如意少一些威脅。

實際上,劉邦還是想多了,報復一個幼子和一個手無縛雞之力又無兄弟家族可以依附的婦人,根本用不著樊噲。

憑藉呂后的一手操縱,她不僅毒死了劉如意,更是殘忍地將戚夫人做成了人彘,讓戚夫人悲慘地死去。

陳平是一個懂得見風使舵的人,他看出劉邦死後大權必然握在呂后手中,並沒有急著殺樊噲

陳平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也是著名的謀士,所以,對於權利的紛爭之事他看得清清楚楚:劉邦死後,大權一定落入呂后手中,他如果殺死了樊噲,自己就會遭殃:呂后和樊噲是親戚關係,樊噲是呂后的親妹夫,樊噲會被呂后重用。

所以,陳平沒有急著殺死樊噲,在辦理此事的過程中,劉邦去世,樊噲平安無事,而陳平又成了呂后眼中的有功之人了。


我是米瑞君,精讀華夏史。品大漢風尚,析盛世風情。歡迎關注“米瑞談歷史”!


米瑞談歷史


劉邦臨終前之所以派陳平去殺樊噲是因為誤信讒言以為樊噲會在他死後對戚夫人(劉邦愛妾)和趙王劉如意(戚夫人之子)下殺手。事實上這個也並不怪劉邦老糊塗了因為樊噲的確有為呂后殺死戚夫人和趙王的動機。


戚夫人在劉邦生前深受寵愛而她的兒子趙王甚至差點成為了儲君,所以呂后對戚夫人可謂是恨之入骨。而熟悉樊噲的人可能瞭解,樊噲的妻子呂嬃正是呂后的妹妹。所以當有人對劉邦說樊噲準備帶兵殺死戚夫人和趙王的時候,劉邦立即就毫不猶豫的相信了。

總而言之劉邦要殺樊噲是出於對戚夫人和趙王的保護,可惜他在下達命令之後不久便病逝了。陳平雖然擒住了樊噲但是礙於呂后勢力強大並沒有執行劉邦處死樊噲的命令而是派人將樊噲押送到了京城。等樊噲回到京城之後呂后已經掌握了朝政,樊噲也就逃過了一劫,而戚夫人和趙王則先後被呂后害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