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皇帝到底是中興明主還是窩囊無能之輩?

獨釣秦時月


隆慶皇帝是個中興之主。因為隆慶時期,互市和開關,兩大政策,互市結束了長達兩百多年的戰爭,使百姓受惠,尤其是邊疆百姓生活安定下來,從事農耕作業,再也不會提心吊膽,流離失所。開關,使走私船隻合法化,雖然僅僅開了小港口,不能出海到日本,但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使貨船航運經濟發展起來,增加了國家稅收,民族資本逐漸產生,促進了社會進步。


明月印禪


明世宗去世後,隆慶繼位。接著就把明世宗時期抓起來的,剛直不阿,經常得罪權臣的海瑞給放了出來,而且官復原職!


隆慶皇帝放權給徐階、高拱、張居正,張居正針對明朝吏治腐敗,朝廷上下一片烏煙瘴氣,土地集中在大地主大官僚手中,他們想盡辦法逃避賦稅,導致國家財政匱乏進行了改革。



高拱的改革措施是大力任用青年官員,提拔優秀人才。徐階當首輔也有改革的想法,裁減冗員,平反冤獄,改善士兵們的生活。不過他們的改革都沒有觸動當時的社會問題的本質,所以是治標不治本。同時他推行的*一條鞭法*,減少了農民貧民們的稅賦,這些錯施加快了貨幣流通,促進了市場商品經濟的發展。

張居正認為,地方豪強和官府兩者互相勾結是眾害之源,他率先加強各級官員的監察。今後考核官員以錢糧為標準,那些對地方豪強追繳不力的官員一律受到懲罰,這樣國家的稅收逐漸的變得增加。

所以說:*是良臣遇到了明主*,等隆慶皇帝死後,張居正被反對改革的保守勢力集團陷害致死……


隱者康司馬


嘉慶皇帝在清朝歷史上算是一個知名度不高、存在感也不強的皇帝。在他之前,是清朝處於鼎盛時期的康雍乾三代帝王,其知名度可謂家喻戶曉;在他之後,則是進入近代的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和宣統諸帝,起碼也都在歷史教科書上出過場。唯獨嘉慶帝,既沒有文治武功的輝煌成就,又沒有經歷過近代的歷史,所以這位在位長達25年的皇帝幾乎就被尷尬地“忽略”掉了。

但是平心而論地說,嘉慶帝其實並不能算是個混日子的皇帝。尤其在他即位之初,還是對國家的前途命運很是有過一番思考的,對他爹乾隆晚年的種種弊政和錯誤也都有深刻的觀察。他認識到,經過了他爹乾隆長達六十年的統治之後,大清王朝已經是弊病叢生了——吏治腐敗、奢侈靡費、土地兼併、流民日多、武備廢弛、河工失修……所以,在嘉慶四年(1799年)乾隆去世、嘉慶親征之後,他便立即從整肅鉅貪和珅開始,拉開了國家政治整頓的序幕。

嘉慶親政初期,除了整肅和珅集團,嚴厲禁止奢侈靡費之風外,還特別注意廣開言路、積極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他曾不止一次地下詔求言,希望大小官員們能夠就各方面的問題都積極進言。他在詔書中說:“諸臣務須宅心虛公,將用人行政、興除利弊、有裨實政者,各抒誠悃,據實敷陳,佐朕不逮,用副集思廣益之意。”誠摯之情可謂溢於言表。為了向大家證明自己的誠意,嘉慶還親自平反了兩起乾隆晚期因言獲罪的案子。一件是御史曹錫寶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上書彈劾和珅家奴劉全營私舞弊、貪墨錢財的案子。此案當時因為和珅正得勢,曹錫寶的上書最後被乾隆批覆“查無實據”,反被斥為“誣陷”,革職回家,幾年後含恨而死。嘉慶親政後,稱讚曹錫寶“不愧諍臣之職”,為其平反,恢復名譽和官職;另一件則是禮部侍郎尹壯圖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上書,建議取消“議罪銀”制度的案子。因為尹壯圖的上書觸怒了乾隆帝,結果被判“斬決”,後改判為降級禮部主事。嘉慶親政以後,立即為尹壯圖平反,恢復其官職。

應該說,嘉慶親政初期的這一系列舉動,證明了他確實還是很想成為大清的“中興之主”的。而對於乾隆晚期已經習慣了閉嘴避禍的大臣們來說,新皇帝廣開言路的誠意也是很足的。因此一時之間,朝廷的風氣為之一新,敢說實話、敢提意見的大臣越來越多了。《嘯亭雜錄》記載說:“今上即位,首下求言之詔,故一時言官,皆有丰采,指摘朝政,改如轉圜”。看著這一片大好形勢,嘉慶的“中興夢”似乎就要變成現實了。

然而,歷史卻在這個時候給人們潑了一盆涼水。就在嘉慶親政半年之後的嘉慶四年(1799年)八月,一篇言辭激烈、直指時弊的上書擺在了嘉慶帝的案頭。這篇上書的作者,是翰林院編修洪亮吉。這位洪亮吉才學過人,對社會問題的觀察尤其敏銳。他曾就中國人口增長過快的問題寫下過著名的《治平篇》,堪稱中國人口學的開山之作。而在這封給嘉慶的上書中,洪亮吉保持著他一貫的大膽、直率和尖銳的風格。他在上書中說:“……風俗則日趨卑下,賞罰則仍不嚴明,言路則似通未通,吏治則欲肅而未肅。何以言勵精圖治也?”這等於直接指出嘉慶親政以來的各種措施其實根本不到位,並沒有達到真正的效果。更厲害的是,洪亮吉還在文中直接指出:“自三四月以來,視朝稍晏,竊恐退朝之後,俳優近習之人,熒惑聖心者不少……”這段批評可謂是要了命了。因為大臣們都知道,嘉慶是個超級大戲迷。在即位之初的時候,嘉慶曾經創下了在宮裡連續看戲十八天的記錄。洪亮吉如此說,不是直接戳到了嘉慶的痛處了麼?

果然,嘉慶看到洪亮吉的上書後,大發雷霆。他下詔痛斥洪亮吉“語涉不經,氣無倫次”,說自己“孜孜圖治,每日召見臣工,批閱奏章,視朝時刻之常規,及宮府整肅之實事,在廷諸臣皆共知”,認為洪亮吉對他的批評全是汙衊。最後下令將洪亮吉革職,發配新疆。這就是嘉慶朝有名的“洪亮吉大案”。直到第二年春天,怒氣已經消散的嘉慶,重新看了洪亮吉的上書,才感到“實無違礙之句,仍有愛君之誠”,下令赦免了洪亮吉,將他從新疆釋放回原籍。可是,洪亮吉因言獲罪的惡劣影響已經無法挽回了。大臣們看到嘉慶的所謂廣開言路原來不過如此,根本容不得對他本人的批評,都怕落得和洪亮吉一樣的下場,於是“言事者日見其少,即有言者,皆論官吏常事,而於君德民隱相關之實,則絕無論及。”嘉慶親政初期的那短暫的新興風氣,很快就消失了。而嘉慶的“中興夢”,也就在“萬馬齊喑”的沉默中跟著一起消散不見了……


沒有雨傘的人要努力


隆慶外號小蜜蜂,意思是他對那事非常勤奮,經常白天也啪啪啪,還收了個洋妞。但是其實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隆慶能力確實很一般,但是他懂得放權給張居正高拱,比他爹任由嚴嵩父子亂搞要好得多,至少國家沒出什麼亂子,張居正的改革如果實施和磨合好,那麼大明至少一些尖銳的、致命的土地問題、稅收問題能得到緩解,國家經濟上不出大問題,進取不足,也能自保。可惜隆慶命短,和張居正君臣倆只能有始無終。


天怒人怨鬼見愁II


隆慶帝朱載垕的一生,基本上沒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他唯一的愛好就是女人,他最大的優點就是他的無能。萬曆二年(1574),張居正主持修纂《穆宗實錄》,對剛剛過世的穆宗有極高的評價:“上(穆宗)即位,承之以寬厚,躬修玄默,不降階序而運天下,務在屬任大臣,引大體,不煩苛,無為自化,好靜自正,故六年之間,海內翕然,稱太平天子云。”相比較而言,穆宗的性格確實是正德以後歷代皇帝中最謙和的。

在他之前,是終日沉迷於道教而略有些變態的嘉靖皇帝;在他之後,是一個在偏激、厭世及對官僚政治的輕蔑中度過30年歲月的萬曆皇帝。所以,只有明靜、寬仁的隆慶帝,才讓大臣們有足夠的空間來施展抱負。隆慶一朝,只有六年。但是,其間人才輩出,徐階、張居正、高拱,都是人中豪傑。


WANG072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朱載坖即位,改元隆慶。他信用徐階、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革除前朝弊政。又採納閣臣高拱、張居正等的建議,與蒙古俺答議和,促成隆慶和議。隆慶元年(1567年),廢除海禁,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

隆慶皇帝是個守成之君,他本人其實並無多大建樹,也沒有多大的治國能力,好在他人性格小心謹慎,易於相處,並且比較有自知之明,懂的放權,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才做打理。

但是因為他跟他父親嘉靖皇帝一樣,迷信丹藥,並沉溺女色,很快一病不起,最終撒手而去,終年36歲。


老賈先聲


隆慶皇帝即是明穆宗朱載垕,他是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1566年-1572年在位),嘉慶皇帝的三子。他雖然只在位6年,但他任用賢臣,革除弊政,發展經濟,一舉開創了隆慶新政,其中最為人知的便是“隆慶開關”。最後雖因沉迷媚藥而亡,然,我們不能否認他所創下的有利於大明的那些功績,所以小編認為他是中興明主


政治舉措:革除前朝弊政,施行新政

朱載垕登基後,任用徐階、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輔佐朝政,廢除父親嘉慶皇帝時期的做法,施行新政。

(1)平反冤獄,宣佈從正德十六年(1521年)以後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以前,所有因上諫而獲罪的大臣,還活著的免其罪並召用,已經死的了發撫卹金。

(2)罷除一切齋醮,撤西苑內大高玄殿、國明等閣、玉熙等宮及諸亭臺齋醮所立匾額,停止因齋醮而開徵的加派及部分織造、採買。

(3)加強對官吏的考察,即使是不予考察的王府官員也在考察之列,並且堅決賞廉懲貪。

(4)減免賦稅,救濟百姓,減少百姓災後的痛苦。

(5)抑止土地兼併,限田,制定了勳戚宗室依世次遞減制度,清田,清查詭寄、花分錢糧和皇室勳戚田莊。

(6)親賢遠佞,朱載垕非常痛恨方士亂囯一上臺便將世宗信任與寵愛的方士王今、劉文斌等人一併逮捕,下獄論死。另外,重新啟用像海瑞這些忠臣,讓他們為國出力。

明穆宗的這些做法,對鞏固當時的局勢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沒有走他父親世宗的老路,而是摒棄父親遺留下來的這些弊政,革新政治。

經濟舉措:隆慶開關

隆慶元年(1567年),福建巡撫涂澤民上書曰“請打開對外貿易,變私下販賣為公開販賣”。不久開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並以月港為治所設立海澄縣,設立督餉館,負責管理私人海外貿易並徵稅。不久後,朱載垕便宣佈解除海禁,調整海外貿易政策,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

”。從此,民間私人的海外貿易獲得了一個合法的地位,東南沿海各地的民間的海外貿易也進入了一個嶄新時期。明朝出現一個比較全面的開放局面。

雖然開放的月港只是一處小港口,但民間私人海外貿易至此得到了朝廷的正式認可,只要遵守朝廷制定的管理限制,民間私人海外貿易就是屬於合法的經營。

“隆慶開關”使得民間私人海外貿易擺脫了走私非法境地,開始有條件地公開進行和較為正常地發展,並迅速發揮了積極作用。

從此,明朝的經濟比嘉靖朝有了一個重大的改觀和發展,它在明王朝向一個繁榮時期發展的過程中起了重要的過渡作用。

軍事成就

朱載垕當太子時,便非常關注國家的邊疆事宜。他一登基,就啟用抗倭名將戚繼光總管京城門戶防衛與東北邊防,戚繼光發明了車馬陣;任用曹邦輔為兵部侍郎,與將軍王陵都督宣府、大同,總管西北邊防。總督王崇古、譚綸主管剿匪事務,天下大定。

另外,朱載垕又升任李成梁為遼東總兵,大修戰備,積極防禦東北邊患。任命寧夏總兵官雷龍出塞攔擊河套諸部,大敗河套各部。八月十四日,允許河套諸部互市買賣。九月二十四日,修成三鎮貢市。

在軍事上,朱載垕主要是採取防守的策略,為鞏固明朝的邊防做了很多努力並且取得了顯著的防衛效果。

外交:隆慶和議

隆慶四年(1570年),蒙古韃靼部落首領俺答的孫子把漢那吉因為家庭糾紛憤而投奔明朝,俺答率領全韃靼之兵到明朝邊界要人,在內閣大學士高拱和張居正的策劃與安排下,明朝派出使者與俺答談判,並最終用把漢那吉交換了背叛明朝投奔韃靼十餘年的漢奸趙全,同時兩國封貢互市,事件和平解決, 史稱“隆慶和議”。

隆慶五年(1570年)三月初八,朱載垕親自下令執行和蒙古的通貢互市協議,並冊封俺答為順義王 。同年,兩國邊境市場正式開放,各地客商紛紛趕到這裡,開展貿易活動。

開展互市貿易,互通有無,不僅緩解了大明與北方蒙古族的矛盾,而且還使得北方漢、蒙人民有了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從而加強了漢蒙兩族人民的團結。北部邊境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和平安寧景象,自此以後再也沒有爆發蒙古族大規模入侵中原的事件。

總結

從以上隆慶皇帝所做的這些方面來看,他還是一位有作為的君王。他懂得廢舊革新,要與時俱進,解海禁,打開對外貿易,發展經濟,正如學者王裕巽所分析的那樣,從1567年到1644年這段時間,海外流入明朝的白銀總數大約為3億3千萬兩,相當於當時全世界生產的白銀總量的三分之一。 可見,明朝經濟有了一個快速的發展。另外,他佈防邊關,為大明邊防鞏固做了很多努力並

取得了顯著的防衛效果。尤其是和蒙古議和,並且開通互市貿易,緩解了漢蒙兩族的矛盾,加強了漢蒙兩族人民的團結

所以說,他是中興明主並不是窩囊無能之輩。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點評、建議。


點點文史


明朝的隆慶皇帝,是明朝歷史上不得不提的一位君主。在所有皇子中,隆慶是不被看好的皇子,但他敢於放權,張居正、高拱得以大展拳腳。隆慶的父親嘉靖,十分強勢又面臨亡囯。隆慶繼位後緩解了官僚之間的矛盾,將明朝從亡囯的邊緣拉了回來。

隆慶在位期間勤儉節約,減輕百姓賦稅,而且跟蒙古議和,推行新政使囯家的經濟得到了穩定的發展。可惜的是,隆慶帝留下的家底被萬曆常一朝所耗空,被後來崛起的努爾咋赤把明朝滅亡了。所以在《明史》中將其定位為中興之主。


王玉潔507


隆慶皇帝雖不是中興之主,但也不是窩囊無能之君。一位想中興明朝基業卻自身才華實力有限難以做到的明朝悲哀之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