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很多人為了孩子更好的教育選擇買房,但我老公說哪裡讀都一樣,主要看孩子自己,該怎麼辦?

可愛的賀胖胖


幼兒園在哪裡都一樣

小學公辦私立都一樣

真正不一樣的是民工子弟學校和公辦 私立的和公辦差不多

所以小學初中排序是

公辦大於民辦大於民工子弟學校

至於公辦私立學校哪個學校好 哪個學校壞 我認為學校師資之間差距不大 關鍵看孩子自己以及父母的重視程度 所以我不買學區房

希望我的回答給你參考

本人初中老師 今年教中考


我不想靜靜只想笑笑


作為一名老師,我支持你,你老公的格局不如你或者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我遇到過家長,同樣是陪讀,有的花了10幾萬,有的把孩子送到品牌大學,還賺了20多萬,這是怎麼回事?

我們先來看看題主的困惑:外地人,本地沒有房,所以上不了好的幼兒園和小學,只能上很差的那種,私立小學和幼兒園太貴上不起。現在看了一個二手房,可以上不錯的幼兒園和小學,但是需要借10萬元交首付,2年就能還清,老公認為孩子在哪裡上學都一樣,主要看是不是那塊料堅決不同意,所以兩人僵持不下。



你老公確實不如你有遠見,你可以給他講三點,他要是還不同意,就是冥頑不靈:

一、學習環境真的不重要?

聽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嗎?這最能說明環境對人的影響,尤其是對於學生來說。

學習關鍵靠個人,這句話是對的也是錯的,外部環境確實通過個人起作用,但是如果你連外部環境都不給創造,怎麼指望孩子能學好?


二、你們賺錢是為了什麼?

10萬元錢借款,2年就能還清,這確實不算什麼負擔,現在買房子,有多少不用借錢的?有多少人為了上好的學區花幾百元甚至更多去買房?

不買房,這些錢用來幹什麼?你可能有很多花銷,但是投資教育,是最長久但是最值得的投資。

不要只看眼前利益,要看長遠。

三、買好的學區房不吃虧!

如果前兩點仍然不管用,你可以拿出殺手鐧,用他最關心的利益來說服他。

先舉個例子,我們學校是一群重點高中,很多縣區的學生慕名而來,但是因為有一個校區是走讀校區,所以家長很多來租房子的,租金一般是3年10萬以上。

有這麼一個家長,他不是租房,而是直接在旁邊買了一套房,陪讀三年,孩子考上了985大學,他把這套房子賣掉了,並以此為賣點,很快就交易了,並且賺了20多萬。


你說這個投資值不值?如果孩子上了學,以後畢業,好的學區房不會賠錢,尤其是國家推行小班額政策,好的學區房會越來越緊缺。

10萬元錢,放在銀行裡和放在房子上,是完全不同的,你覺著呢?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我覺得我作為一個過來的孩子,應該有發言權,我再老家上了五年小學兩年初中,成績一直班裡中上等左右。後來我爸媽意識到縣裡教育質量太差加上我爸很多同事把孩子送到了市裡去讀書,他們也動了那心思。把我送到市裡繼續讀初中,高中。在市裡初中(四年制)我依然是班裡中上,但畢竟教育質量好,同樣中上比縣裡分數強很多。後來高中被保送省重點就不需要參加中考,不知道我爸起了什麼心思讓我在縣裡報了個名考了一下,大概除了體育那些,文化類科目進了全縣前八十還是一百。這個對比就很明顯了吧,要我繼續在縣裡讀,前一百估計也就校級的。高中三年就不細說了,省重點。高考成績比我們村班裡數二的分要高。所以我覺得除了孩子自身努力,好學校也是很重要的,當然也不一定所有孩子適用,一個跟我一起去市裡的初中同學,他高考成績就一般,沒有很好,但有沒有用可能直到孩子高考才能對比出結論,對家長來說,花確定的錢去實現一件有概率的事情值不值,就看家長自己的經濟實力和想法了。


尋喵啟示


有個朋友前幾年在北京豐臺區南三環花300萬買了一套60多平的二手房,這兩年孩子就要上幼兒園,聊天時說起現在都是劃片入學,豐臺區沒有好學校,而西城區有,所以她和老公準備把現在的房子賣了,在西城區換一套學區房。

我聽了之後,心中咯噔一下。如果想在北京西城區買學區房,手裡沒有五百萬現款,也就是想想算了。即使有五百萬現款,還不一定夠首付。

很多人為了孩子能上一所好學校,想法設法也要買一套合適的學區房。

我特別理解朋友的想法。為了給孩子搶佔更好的教育資源,大部分父母都想買一套學區房。

可能有人說,孩子上學在哪裡讀都一樣,關鍵看孩子自己的努力程度。這種看法雖然正確,卻是片面的。

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是由多方面決定的,比如先天的資質、自身的學習態度、周邊的學習環境、父母的教育程度以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等等,都是影響學習成績的因素。

但在這些因素中,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學習主動性學習環境

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和優良的學習環境,兩者缺一不可。

首先,學習主動性決定孩子的努力程度。

美國心理學家博德納·韋納曾提出成敗歸因理論,他認為,個人能力、努力程度、任務難度和機遇運氣是影響一個人成敗的四種關鍵要素難度和運氣是外在不可控因素,能力和努力則屬於內在可控因素

事實證明,在學習成敗歸因影響學習動機的眾多因素中,對孩子激勵作用最大的是:努力程度

如果孩子願意主動學習,為此付諸更多的時間和努力,就算先天資質平平、後天條件一般的孩子也有機會成為人群中的佼佼者。

如果孩子每天只是渾渾噩噩,不願意主動學習,不願意付出努力,就算先天資質和後天環境再好也是白搭。

其次,優良的學習環境至關重要。

學習環境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學校學習環境,另一種是家庭學習環境

家庭學習環境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個家長都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畢竟它是可控的和易操作的。

但學校學習環境就不一樣了。家長不可能每天都監督孩子的教育和學習,對教育起主導作用的仍然是學校

其實只要家庭條件允許,經濟上允許,可以考慮買學區房。畢竟教育資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均攤到每一個孩子身上。為了孩子的教育和學習,還是建議選擇一所相對來說比較優質的學校。

為什麼這麼說?舉個例子,很多學校都分重點班和普通班,重點班的孩子都是爭著學,比著學,而普通班的孩子因為大家都不學,成績普遍較差。

這就是“同伴效應”造成的結果。

同伴效應”主要是指利用孩子對周圍人行為的好奇和從眾心理的影響,讓孩子模仿他們的行為,從而獲得一定程度上的成功。如果身邊的同學都喜歡學習,他也會熱愛學習、主動學習;如果身邊的同學都不愛學習,只顧著玩,他也會受此影響,降低對學習的積極性。

關於要不要買學區房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只要家庭經濟條件允許,而且有需要,能買就趕緊買。

這是因為好的學校擁有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教育優勢,是一般的學校不具備的。雖然它屬於外部環境因素,但確實很重要。


平安先生看教育


我女兒小學六年級,當初家門口有所普通小學,沒去唸,花錢找人進了一所口碑好的小學,隔壁鄰居都說小學沒區別,花了冤枉錢。四年級時由於當時的數學老師是一名年輕的剛畢業工作不久的老師,沒有經驗,把他帶的兩個班都帶到了年級的最後兩名,班主任發現了,上報要求換老師,隨後換了一位60多歲的資深老教師(退休後被學校返聘),不到半個學期,整個班在年級排名到了前三(一個年級共12個班),一直保持到現在。而家門口的普通小學聽鄰居講都是年輕教師,教的好不好的都沒換過,他們都有點後悔了。好的學校優秀的教師更多,給孩子的教育方法更豐富,學校更有底蘊,這是普通學校沒有的,所以有能力盡量去好學校吧(另外說一下,我家門口的普通小學一個年級6個班都招不滿,因為沒人願意送孩子去,去的大都是農民工子女和外地人)


coolok


學習主要看孩子自己,指的是在同等條件下。

打個比方你就能直觀的看出來,語文100分的知識,5種學習方式。

1.孩子自學,他能考60分。

2.家長教,孩子能考70分。

3.一般的學校、一般的老師教,孩子能考80分。

4.好的教育環境、好的老師教,孩子能考90分。

5.頂級的教育團隊、多位名師定製教學,孩子能考99分及以上。

如果不論條件,5種的學習方式讓你給孩子任選一種,你會選那一種呢?相信很多家長會選第5種或是第4種。

你不是說學習主要看孩子自己麼,你怎麼不讓孩子自學呢?誠然學習上孩子自身佔一方面,甚至佔主要的方面,沒有孩子的主動學習,你再好的老師教也是枉然,但孩子努力學習了,你給他更好的學習環境,給他更好的學習加成,那不是更好嗎?

既然有條件買房,況且兩年就還清了,為什麼不買呢?不買房孩子只能讀很差的幼兒園,小學也只能讀個不太好的。孩子的起點很重要,開頭學好了,以後的學習才有可能更好。如果一開始沒學好,以後想補救,花費的精力會更多。梅花香自苦寒來,環境一般的學校也會出人才,但概率終究少一些,畢竟“梅花”不是家家有。向陽花木早逢春,光照、環境好的花會更早的進入春天。


星辰朗文


我們身邊一個朋友,現在特別後悔。

其實他們家條件很不錯,當年,幾個朋友,一起商量著,在附近(幾十裡外的一個城市),一起買學區房,買了以後,孩子就能上那邊的實驗中學了,包括初中和高中。

問題就是她老公堅決反對,說什麼在哪裡上學都一樣,自己不也是農村孩子,不也考出來了?總之,一堆道理。

最後那幾家全買了。他們就一直沒有買。

現在,人家孩子早早在實驗中學上的初中高中,大學也考得都不錯。可是,自己孩子,因為一直在普通學校上學,當年考重高就差幾分。於是,就一直在普通高中上學。

今年高考,才考了個大專。

就是這樣,他老公仍然振振有詞:孩子就是這塊料,不是學習的人!

關於這件事,我的看法就是:家長的勁,家長得使上,孩子的勁,孩子也得使上。大家都得齊心協力努力。


Longsuixinyuan


作為一名長期教育工作者,我簡單的說下自己的看法:

從理論上講,孩子爸爸說的沒錯,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只要孩子爭氣在哪裡學都可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有自己的學習路徑。

孩子爸爸說的意思是,孩子願意學就會學,不願意學也沒辦法。 在過去的確這麼想的家長很多,把學習這件事情推給孩子,讓孩子自己選擇。我記得老家有一種封建迷信,讓剛出生沒多久的小孩子,抓取自己喜歡的東西,抓到錢的以後就有錢,抓到筆的以後喜歡讀書,抓到工具的以後會有手藝等,從這個現象可以看出,很多文化不高的人還是把一個人的成就教給老天爺,認為一個人的命運是天生的,孩子喜歡讀書他就會努力讀書,不喜歡讀書你就是逼著他讀也沒有啥作用。後半句的確沒有問題,讓孩子做他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自然不會乖乖聽話,但是前半句卻可以通過環境的因素來改變,而不是交個老天爺。

從實際看,孩子爸爸的話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環境影響。

這裡說的環境是主要是說人文環境,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氛圍、老師師資等。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教育孩子不能讓其輸在起跑線上。我們就拿題目中的例子來分析,看下孩子是否會輸在起跑線上。

  • 沒有資質的私立幼兒園
  1. 從師資方面講,什麼樣的老師會在沒有資質的私立幼兒園教學,答案很明顯,也是那些沒有資質的老師或者有資質但是教學質量很差的老師。我們都說從小老師的教學質量決定了孩子的未來發展,如果孩子讓這樣的老師教,結果可想而知;

  2. 從學校氛圍講,什麼樣的家庭會把孩子放到這樣的幼兒園教呢?一種就是沒有文化或者說是教育觀念不強的家長,還有就是和題目中有類似的情況,沒辦法才會考慮這樣的幼兒園。那麼,不管是由於哪種因素,這樣一群孩子在一起上課,我們可以想象一個畫面,由於沒有正規的學前教育,學校安排的課程不多,孩子主要是以玩耍為主,那麼我是否可以把這樣的幼兒園當做是幫家長看孩子的?

  3. 從家庭教育講,對於教育觀念較差或者忙於生計很少照顧孩子的家長,能有多少優質的家庭教育傳授給孩子。如果老師教學質量高,家長或許可以交給老師管理,但在這樣的沒有資質的私立幼兒園,我很難想象孩子被教成什麼樣子。

  • 教學質量一般的小學。

首先,由於在上面孩子並沒有接受正規的學前教育,所以在進入小學後,孩子會發現和其他學生的差距;

其次,由於小學的教學質量一般,所以又會回到上面所講的,孩子學習到的知識有限,或者孩子由於學校氛圍、老師資質、家庭教育的關係,學習成績一般。而這個時候,可不是和幼兒園一樣了,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思維,他可能會錯誤的判斷上學的意義,比如會覺得上學時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還要寫作業,還要和自己不喜歡的人一起上課等等。當孩子有了這樣的想法後,你會發現孩子開始厭學。

最後,由於父母的文化有限,孩子又對學習產生厭煩,結果小升初的時候考的成績也一般,考上了一所普通的中學,繼續學習之旅。有沒有感覺和幼升小的經歷很相像?其實,以上說的現象非常頻繁,這就是環境影響給孩子帶來的問題。

反過來講,我們也可以通過環境來影響孩子,來改變孩子的命運。

上面說了可以通過環境來改變命運,具體怎麼做,我簡單說下:

第一,盡最大的努力讓孩子去一所有資質的幼兒園---起跑線;

第二,多看書,家庭教育一定要做好,目的是讓孩子學會學習,愛上學習;

第三,上了小學後,要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讓孩子養成自己獨立學習的能力。

總結:我個人更傾向於孩子媽媽的想法,讓孩子上一所有資質的幼兒園。

我是知高,每天分享有關教育的內容,如果你你需要可以【關注】我!

知高出品,必是精品!


知高


為什麼同款老公這麼多呢?我老公的思想跟題主老公的思想簡直就是“雙胞胎思想”,如出一轍!



我家大寶在三歲的時候,眼看著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了。我們所在的城市(新一線省會城市)雖說上幼兒園不需要戶口,但是上小學肯定需要的。

大概在14年的時候,那時的房價(二環至三環中間地段)平均才五六千,學位房都才六七千,我就跟我老公商量買個小兩室學位房,以後大寶上小學就不用東奔西跑了。

何況,我看上的那個學位房的小學還是五大名校的附屬小學分校,師資力量和教育資源比本校都要好,以後考取本部初中還有優先權。娃在這樣的小學就讀,作為父母我們肯定是十分滿意的。



可惜,我老公就是不願意買,他的想法就是喜歡讀書的娃放在哪個學校都能讀好,而不喜歡讀書的娃哪怕放到清華北大附小都沒用。他還舉例說什麼以前的農村人讀書條件那麼艱苦,還不是照樣有考上清華北大的。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他的思想簡直是刷新了我的三觀,想不到一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這思想居然還停留在過去五六十年代。

沒生娃之前我都沒有發現我老公的思想這麼落後,現在後悔了還能退貨不?

我和我老公都是從農村出來的,算是依靠“知識改變命運”的一代。為啥我倆的思想格局相差這麼大呢?我對比了下我倆的前半生,終於發現了問題,這個問題也就是快要出現在我家大寶身上了,那就是“名校”效應。

我是在農村讀的小學,小學畢業後考入了我們市唯一的一所重點中學,一路讀到大學畢業都是讀的名校,大學畢業後也是成功應聘到一所大學當老師。

我老公呢,小學和初中都是在農村就讀,據我婆婆說他初三讀了一半就不想讀了,想去當兵,我公公不同意,要求他讀高中考大學。最後他初三複讀一年考入了縣裡的一所普通高中就讀,也勉強讀了一所民辦大專,混了個大專文憑,畢業後的工作也都派不上用場。

不可否認,名校的師資力量、教育資源、教學模式、教育理念等等真的不是普通學校能比的。經過名校這個熔爐加工鍛造出來的人才,不僅是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優質的培養,尤其是在思想方面的千錘百煉,格局會更寬大,層次會更高。這不,我和我老公不就是典型的名校和普通學校培養出來的兩種成品類型。



雖說當時我們倆也沒有什麼錢,可集合兩方家庭的力量還是能付得起十幾萬的首付的。可惜我老公就是個死倔驢子,不買,寧願拿他爸給的十萬去做生意,結果頭年就賠了本又虧了十萬,也錯過了買房子的最佳時機。

大寶現在一所普通的子弟小學就讀,雖說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可是跟那些在名校就讀的孩子相比,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我沒有能力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心裡一直在愧疚著,也對我老公沒有什麼好臉色。


如今,也是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存在分歧而矛盾摩擦不停。思想格局不同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理念上真的太難維和了。我主張孩子應多見識各種世面,來增加知識面;而我老公就是主張循規蹈矩墨守成規。

我太難了!這樣的老公若能用計算機的“一鍵替換”功能,我肯定能把我的專業知識發揮的淋漓盡致!


C媽育上娃


太感同身受了,我剛經歷完,因為孩子上學,我跟妻子爭論很久,她想買房子,我不同意,後來孩子也進入了個好學校。

其實你倆的矛盾點就在於是否買學區房。你希望力所能及的買一個學區房,讓孩子享受更高的教育。你老公認為孩子哪裡讀書都一樣。

一、首先分析下你倆的心態

1.你主張買學區房,讓孩子享受更好的教學資源

現在教學資源分配不均衡的情況非常嚴重。好的學校集中了大量的優秀資源,師資力量雄厚,設施完備,而其他一些學校往往師資力量不足,學校環境也不盡如人意。想進入這樣的學校就需要購買學區房,於是主張買二手房。

2.你老公不同意買學區房,其實是從經濟實力考慮

作為外地人來本地七八年了,一定生活並不輕鬆,作為中年人肯定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情況。作為家裡的男人一定承受很大的經濟壓力,不敢冒險,總怕出現意外自己應付不了,比如老人生病、孩子教育、工作波動等等。一旦出現這些情況,房貸如何還?借的錢如何還?

很多中年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不敢冒險,保持現狀往往是最好的選擇,我也如此。

二、建議和主張

1.不攀比,買不買學區房要看自己經濟實力

攀比之心人皆有之,盲目追求高消費往往會讓自己陷入經濟窘境,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經濟實力做出決定。

根據你的描述,我建議你購買學區房,如果首付10萬借款兩年就可以還清,證明你們收入還不錯,可以承擔這種壓力。

而且買房子一般都可以保值,尤其作為學區房,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買。

2.你老公的教育理念落伍了

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那就是現在寒門難出學子了,因為教學資源嚴重兩極分化了。

我作為80後,從小學到高中一直在農村學校,高考直接進入985大學,我也曾經認為哪裡讀書都一樣。現在我把自己否定了,因為我一個同事家女兒,在普通高中讀書,學習是全年級第8名,但是她的那個成績放在重點高中前200名都進不去,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在哪裡讀書真的不一樣,有能力還是讓孩子上更好的學校。

3.其實還有第三條路可走,我就是選擇的這條路

進入好學校未必要學區房,也不用找所謂的“能人”去運作,畢竟不能拿孩子的前途做賭注。

找那種小學的附屬幼兒園,或者跟小學籤協議的幼兒園,一樣可以進入好學校。如果不想冒險負債購買學區房,可以選擇這條路,我身邊很多人都是這麼做的,孩子一樣可以進入好學校。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還是儘量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現在教學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確實存在。除此之外,還有別的途徑,不一定要買學區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