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已經放棄一名學生意味著什麼?

或許我不是正常人


中華文化始祖之一的孔子是老師職業的祖師爺,孔子開私學的先河,教書育人無數,傳承春秋戰國時期文學典籍和禮儀之規,仁義禮智信、以德興邦、孝行天下等等思想精華奠定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中華文明基石。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老師以孔子為榜樣,培育中華民族文化根脈,浸潤、傳承並沿襲到東亞文明乃至世界各國教育文化事業。

新中國教育事業繼承中華文明精華併發揚光大,教師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從托幼、小學、中學、職高到大學本科碩博,國家教育事業經費逐年遞增、逐步完善、應保盡保,特別是教師資格證更是國家教育經費優先維持、全力保障、充分就業的。老師作為國家教育大力投入的成果,對每一名入學的學子在教師職業崗位職責上就不存在放棄的選項。從國家、民族、家庭和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角度,更不應該放棄任何一名學生的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也充分保障了每一名學生的教育權和在校學生受教育的權利。

學生特別是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校期間,肯定是要經歷人類一生必須經歷的青春期間叛逆期、成長期、覺醒期、自我期,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老師也是從青少年學生成長起來的,應該感同身受、換位思考、春風化雨,感化教育好引發問題的學生,以教師職業的高尚、純潔、美好讓每一位在校學生完成青春期的蛻變,讓學生們的校園時光成為美好的青春回憶。


安邦寧東


老師開始放棄一個學生,大概在初二開始。到了初二,該學生學習成績在全班倒數一二,根本沒有心思在課堂上聽課,作業也按時完成不了,更有甚者,不僅個人學習差,還會影響到其他學生學習,處在這種狀態,老師沒有指望了,就讓他破罐破摔,自生自滅。也不知現在學校怎麼規定,以前碰到這種學生,老師會叫來家長,要家長領回去,不要再來上學,初中畢業證照發。這樣的學生平時不努力,但到了沒機會讀書了,當拿著書包準備離開學校時,眼淚刷刷地往下流。這時的心情,也許自己意識到了沒書讀的處境,但為時晚矣。將來的路,一片渺茫。成年後,同學聚會,邀請你參加,去嘛,這個是某某大學畢業的,那個是研究生,自己初中沒畢業就趕出校門,怎好去面對校友。不去嘛,一個人一生中除了校友,戰友,還能有什麼稱得上的友情,唯一初中階段記得的幾個學友從此失去了聯繫的機會。


知秋144466680


我讀初中就遇到過!我就寫了一篇作文!題目是(我的夢想),我沒想到我寫作文的內容比較較真,寫了要建立月球基地!在月球建立基地共享站!可以住人的那種!結果老師都瘋了!找到我家長說勸退我!就這樣又換學校了!我現在三十三歲我讀過了7所學校!都是因為老師不懂我,或者是家裡因為生意需要搬遷,所以我的經歷告訴我!老師放棄一個學生不需要告訴你,怕你傷自尊心,他會告訴你家長

不管怎樣,學歷不能代表未來





陸萬萬億


從主觀上,老師是不願意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的,但是從客觀上,又不得不“放棄”那極個別的學生。因為兩個方面原因:

一、學校的體制是班級授課制,這種體制形成快500年了,極大提高了培養效率,但缺點也顯而易見,就是老師無法照顧到每一個學生,老師在有限的時間裡,要面對幾十個學生,帶平行班的話,可能要對上百甚至於更多的學生負責,怎麼可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個別學生身上,老師又不是神!而且,不熟悉學校工作的人千萬別以為老師的工作只是面向學生,只是教育教學這麼單純,事情多了去了;

二、並非每個孩子都適合常規的教育模式、方法、內容以及進度。哈佛大學嘉德納教授的團隊從上個世紀70年代就開始研究人的智力問題,證明人的智力是有結構類型的,這意味著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與其他人在大文大理上進行比拼的。人的成長都是先天生物因素和後天環境教育的結果,幾乎可以肯定地說,被老師不得不放棄的孩子一定多多少少存在著生物因素的差異,測腦電波一定與他人不同,表現為或者在某些領域反應慢半拍,或者自控能力差點意思,等等。老師在這些問題上是無能為力的。

最後想說說孩子在行為上的問題,拋開先天遺傳因素,假定孩子很聰明,那就是孩子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的問題,試想,企業裡有的連一個小團隊都管不好,一個家庭連一個孩子都管不好,而苛求於老師,這合適嗎?這樣的情況一定是家庭放棄了孩子,至少是客觀上放棄了孩子。

孩子的教育問題不止是老師的事,它是全社會的事,但首先是家庭的事,因為家庭把孩子送到學校前,就已經在影響孩子了,其中可能就有惡劣影響。

呼籲全社會都來關注孩子,都來研究教育,而不是等孩子被“放棄”時才來怨天尤人。


問世間傻為何物


放棄學生,是指不對這位學生進行傳道授業解惑嗎?還是指讓他自生自滅,放任不管?

我覺得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兩種性質的老師。

一是學校老師。在學校裡面的老師,比較容易對個別學生減少關注度,或者讓他安分守己就行。但是這裡不能說老實放棄了這個學生,因為老師還是會繼續講課,統籌大部分同學,屬於管理方面的內容了,因為真的會有些學生的天賦不在於書本那些需要主動消化的知識。

學校老師關注度降低,也只能在學習方面,如果一定要說放棄,那隻能說放棄他學習成績的高分數,所以意味著這個學生拿不到或者很難拿到好成績。那學習成績不好就意味著人生完全失敗嘛?不是的,學校老師放棄了成績,那麼家長或者朋友就要從新規劃合理的方向。

二是機構老師。校外培訓偏向服務行業,講究口碑,不能輕易的放棄學生,只會針對學生的情況,可能會傷傷家長的錢包。從跟班學習,轉一對一。從學習習慣再到學習成績,這個意味著家長要燒錢。

再說說那些認為被放棄的學生,心思不在學習上,那年輕活力,精力都放哪呢?並且整天關在學校裡面?那肯定是會搗亂,早戀。以前翻牆上網,現在有手機了,那就偷偷玩,上課睡覺等等。這時要搞清楚,老師關注你的成績少了,放棄你的學習成績,但是你放棄的是自己的一生。

其實,每個調皮孩子都是一個腦袋靈活的孩子,還是多引導。



閒聊茶座


沒有人可以被放棄,除了你自己。

所以如果你是孩子家長,或者恰好是那個“被放棄”的孩子本人,你一定要首先搞明白這一點。

另一個角度來說,我理解題主所說的“放棄”,大概率是指學習本身。而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何在?正是自主學習能力耳。具備一定程度自主學習能力的人,搞定(應付考試)上至高中的知識,完全可能。

綜上可知:

1 只有你自己才能放棄自己

2 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才是王道

海林裡,期待與你一起探討少兒成長與教育


海林裡


老師已經放棄一名學生意味不了太多內容,關鍵還是看學生自己是否放棄了自己!

在平日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經常會有某位老師因為種種原因,不再對某位學生負起教育的責任,俗稱放棄了。對於老師而言,這樣做或許並不會對生活或工作帶來什麼影響,相反還會省心不少。畢竟在幾十甚至上百的學生當中,省略一個讓人失望的、或不願多看一眼的學生,基本不會感到任何不適。

這裡我們撇開師德師風方面的內容暫且不談,只說對學生而言存在哪些影響。

如果這是一位毫無上進心,既懶又閒,得過且過的學生,又遇上一位放棄了自己的老師,我想學業生涯在實際意義上已經結束了,剩下的就是熬時間等畢業證書的事情了。希望老師的放棄能夠給自己得人生敲響第一次警鐘:在任何階段,哪怕以後離開了校園,不勤奮、不努力,都不會得到任何人的認可!畢竟自助者天助!當然,家中有礦、彩票中獎,那另當別論!

也有一種類型是因為師生雙方三觀不合、互看不慣,導致老師放棄這名學生。如果是這樣的話,很遺憾你遇到格局太小的老師。儘管如此,作為學生,切不可因為一位老師而放棄一門課程,這不是明智的做法!繼續保持激昂的戰鬥力,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過程越艱難,成功才更可貴!至少,在一個學期過後,遇到新的老師,不至於課程落下很多啊!

所以說,老師對一名學生的放棄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學生的自我放棄!只要自己認準了方向,即便是全世界的否定都可以選擇無視,一個人的放棄又何足掛齒呢?


湯先生麼


教育是系統工程,不能光看哪一方面。

如果老師放棄學生,也許意味著老師承認自己徹底失敗了,否則作為老師,怎能輕易放棄任何一位學生呢?

我曾有幸在淮安市淮陰區政府服務過教育工作幾年,深知老師們的不易。

但再艱難,我們也不能輕易放棄任何一位學生,畢竟教書育人是我們的法定職責哦!

當然,作為學生和家長,也要反省:為何老師要放棄呢?如何改善這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局面呢?

另外,媒體和公眾等有沒有推波助瀾呢?

這些,都需通盤考慮。


逮幸福創始人永芳


現實來看,老師對有些學生管教甚少的現象應該比較普遍吧。可以分主觀放棄和客觀放棄兩種情況來看,畢竟現在一個班動輒六七十人,老師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人;再偶爾中個彩蛋遇到一個“不能摸不能訓”的“寶貝學生”,就可能會出現該寶貝學生無老師敢管的情況。

一、班級學生太多,老師精力有限,無法管教到每一個人每一個細節。

這種情況下,自然就不存在老師主觀上放棄某些學生,畢竟老師也是一個普通人,精力有限,我們家孩子上小學,一個班七十多人,就算平均一個學生一天關注兩分鐘,那就是兩個多小時。然而兩分鐘多數時候還不夠講解一道題的時間。面對這種無奈事實,老師只能重點關注學習好的、感覺好的、關係好的學生,至於其他的只能“佛系”關注了。那麼這些沒有被重點關注的學生,後續的成績只能更多的靠自己或靠父母課外想辦法輔導提高。

對老師而言,老師是無心的被客觀疏忽一些學生,算不上是放棄。那些沒有被關注的學生基本都會認定只要學習好老師就會喜歡,有些會加倍努力,會更加追求老師的表揚。我當年的小學初中高中同學中,處在這種狀態的同學如今都過的很不錯,雖然跟部分尖子生有差距,但是日子小康是肯定的。

因為他們在學生時代都嚐到了嚴酷的社會現實——成績不優秀,就無法獲得關注,會被忽略甚至拋棄。

二、個別“寶貝學生”或者極其頑劣的學生,老師不願意管。

這種情況下,是學生本人頑劣或者學生家長太愛護子女,給老師造成了極大的安全壓力(工作安全、人身安全等),所以老師主觀上不願意多管這類學生,可以稱之為老師放棄了學生。

初中的時候我也遇到一個,當時跟我關係還不錯,是我們副鎮長的兒子。倒不是因為他是“寶貝學生”,而是因為他太頑劣了,老師拿他沒招。最後初三,班主任乾脆把他安排在最後一排最角落的地方,算是放棄他了。

但是後來他也過的很好,畢竟大家都懂的,高中畢業,上了一個大專。現在在我們鎮上工作,還做些生意,小日子自然是悠哉。顯然,老師對他的放棄幾乎沒有影響到他未來的生活。但是現實中,有不少新聞報道,有學生因為在成長關鍵時期管教不到位,造成了自暴自棄,無法無天等不良後果,個人認為這些後果主要是家庭吧。

畢竟學校重點學習的是課本知識,家庭才是學習精神品質的關鍵地方。學習不好沒關係,只要從小生活的家庭環境正常,父母言傳身教到位,孩子也一樣會行正言善的。而大家都明白,做人品德價值觀是關鍵內涵,金錢財富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總而言之,老師放棄一個學生,可以說在我的學習生涯是司空見慣的現象,重點是父母如何引導和教育孩子。這讓我不禁想起了《阿甘正傳》,劇中阿甘從小腿腳不好,母親從小告訴孩子:“不要管其他人,如果上帝讓人人都一樣的話,會給每人一雙腳撐。”當然,劇中阿甘的媽媽還有很多經典語錄,就不一一摘錄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這部電影,評價相當高。


寒星追夢


大家好,我是教育領域創作者,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堅信好的教育,還是應該給人帶來成功體驗。以下是我的分享和我的觀點,希望能幫助到大家:\r

就不存在教師片面上拋棄某些學生,究竟教師也是一個普通人,精力有限,我們家孩子上小學,一個班七十多人,就算均勻一個學生一天重視兩分鐘,那就是兩個多小時。\r

但是兩分鐘大都時分還不行解說一道題的時刻。面臨這種無法現實,教師只能側重重視學習好的、感覺好的、聯繫好的學生,至於其他的只能“佛系”重視了。那麼這些沒有被側重重視的學生,後續的成果只能更多的靠自己或靠爸爸媽媽課外想辦法教導進步。\r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分享,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啟發。我雖是教書育人,但同時我也是一個愛學習的學生,\r

最後在這裡我祝福大家的子女能夠健健康康成長,能成為優秀的人,變成棟樑之才。謝謝大家!\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