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最華而不實的兵器是什麼?是雙截棍嗎?

小褝仙


我們經常看到的雙截棍,是李小龍出於表演需要做過改良的“表演型雙截棍”,它不是一個武術門類,更接近於雜技、雜耍。感覺它華而不實,也就不足為奇了。

現代雙截棍的原型,是梢子棍,也是兩根棍子用鐵鏈連接在一起。但其中一根棍子的長度,大約有1.5米,另一根較短,只有30-50釐米。整體來看,相當於在一根普通的長棍武器頂端,安裝了一個可以甩動的短棍,等於長棍武器的加強版。

梢子棍在清代和民國武術家當中十分流行。使用技巧脫胎於傳統的棍法,在出擊時,活動短棍帶來的二次打擊,令對手防不勝防。

要說最華而不實的兵器,我覺得是流星錘。你覺得呢?


溝通交流,請點擊作者頭像關注發私信!


匠人工坊


不說奇門兵器,大家日常所孰知的兵刃中,許多都是脫演於古代戰陣,比如上面說的軟兵器,如流星,繩標,看似沒什麼大用,實際在馬戰的時候用處極大,高速甩動的繩標可以輕而易舉的穿透鎧甲,再不濟也有捆綁敵人將至拖拽下馬的作用,而脫演於鏈枷的雙截棍更是破甲奪刃的利器。

要是真要舉出一個已經不具備實戰用途的兵器,我認為應該是大戟,就是十八般兵刃頭一句‘刀槍劍戟’的那個戢,戢這種兵器是戈矛的進化型,但是戈矛這種武器是在戰車時代才能有效運用的武器,用來高速揮動用橫向的喙來啄擊敵人。那麼問題來了,在戰車時代,武將有很大和很穩定的空間來揮舞戈矛,等到了戰馬時代,基本戰術已經變成了對沖和高速略過,基本沒有雙馬並行相互比拼的情況出現,除非一追一逃之間,那也是一兩個回合就見分曉。戢這種主要靠揮舞殺傷的武器就沒有人用了。馬戰,對沖有槍,有錘,有繩標等投擲武器。騎馬對步兵,有戰刀,有流星,實在不行,長劍也可以湊數(劍穂最早叫劍韁,用來綁在手腕上的)。步兵對步兵自然是長毛刀盾弓箭,步兵對騎兵,有長柄大刀,有長矛,有貼牌,有拌索(如果不考慮士氣問題,騎兵還是很好對付的)。

那麼作為戰車時代的戢,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了。

所以,戢這種幾乎是文學作品中生生創造出來的兵器,才是最不實用的武器。


Mrzhou97848


雙截棍非常實用,如果不服,可以找我試試!原因是,雙截棍軌跡難以預測,速度快,所以對手很難判斷與防禦。二是雙截棍鋼棍,重量大的,威力也很大,實戰型雙截棍尾部會有尖頭或者大六角螺帽,而且高手能打出1000磅以上的力量,命中一下對手就完蛋!



除塵入靜


最華而不實的兵器是繩鏢和軟鞭而不是雙節棍或三節棍。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在實戰中,對敵雙方都是處於相互運動狀態中的。繩鏢和軟鞭由於發招後需要間距較大才可以發揮出力量和打擊效果,影響了速度和擊發落點的及時性和準確度,也缺乏中途變向的可控性,很難及時達到預期的打擊目標和部位並被對方在移動中躲過。相較於其他硬質兵器更容易被敵方在移動中躲避。尤其是馬上和近身搏鬥,很難發揮預想效力。

別想著利用軟體部分可以纏奪對方的兵器或纏倒對手。在對敵雙方的不斷相互運動中,不可能做到。

對不對?練過的出來發言陳述體驗。

其實,中國傳統武術的實戰技擊能力在兵器而不在於拳術。





風從東方來163590821


其實我覺得最華而不實的應該是西方的那種大鐮刀,就是死神拿的那種。它刃衝內,頭太重,還太長,弄不好就傷到自己。實際使用是除了扎、砸、摟好像也就沒什麼了,方法太少,還不好攜帶。

至於軟兵器,雖然可能感覺不如大刀長矛那樣能夠戰場逞威,但卻易於攜帶、便於藏身。對以前那種需要走鏢、走江湖,官府還不讓帶利刃的情況,其實還是很有用的。

至於雙截棍,如果你用的是鋼的,而不是表演用的海綿的那種,哪怕你是個一天沒練過的普通人,輪起來使勁砸一下,砸碎塊磚頭什麼的也還是能輕鬆做到的。電視上曾有節目驗證過,才用西方的評價標準,以模擬實戰的條件限制去打假人,計算出的衝擊力如果作用於人體,那麼打碎頭骨什麼的沒什麼問題。

可能有的人說雙截棍,或者包括其它軟兵器在內,都很容易傷到自己,比如棍梢彈回來什麼的,那我只能說這正是需要練習的地方了。不信你拿把大刀去砍木樁子試試?如果你是個普通人,並且看的時候很用力,那保證你也是險象環生的。

有些人說(包括雙截棍在內的)軟兵器很花哨。其實我想說,那些花哨的套路其實就是一個熟悉的過程,是打基礎。它本就不是拿來實戰用的。真正的方式是先練基礎,打牢了再去練實戰的方法。可問題是很多原因,比如練花哨的套路很討喜,讓人覺得似乎很猛;再比如花哨的套路沒那麼強的攻擊性,所以是國家認可的東西,而實戰的技術是國家不允許的;再比如練實戰的東西又苦又枯燥,現在沒幾個人願意去練這種肯定用不上的東西等等,總之基本沒人再去練實戰了。偏偏練著練著花哨的套路,自己跑偏了之後,還有些人自我意淫的以為自己練的花哨套路很厲害。所以才出現了現在這麼多被痛扁的“大師”。這又能怪誰呢?


Rphoeli1


雙截棍是華而不實的兵器。

一種好的兵器要考慮三個因素,便於進攻,便於防守,便於移動。

雙截棍對進攻還是能發揮相當大的威力,因為充分利用了鏈條的動力鏈,甩打力量成翻倍累積,但是這打完後回收就麻煩了,線路過長,基本要轉一圈子,給於對手的反擊時間更多,並且雙截棍的防守也是個大問題,如果對手頻率使用虛假動作引誘,雙截拳就需要不停的轉動,一但出擊,回收線路太長。

其次是軟兵器類,如軟鞭,流星標,這類的兵器對於進攻都是很好,擊長打遠,對防守都不方便。


福州禪武


你老打自己,不是武器不好用,而是人不行。

我臂圍35,練了三年,我敢說街鬥時但凡你腦袋被我打到一次,你得廢。鏈子絞到你,能把你咽喉絞斷窒息。

沒好好練過,你玩任何武器都不行。包括刀,砍東西在你手裡掌握不好角度,刀馬上會崩甚至斷了。

哦,我也練花式。這個是因為好玩,只要你練完兩年以上,換手與變換軌跡的速度和靈活性都會提高,輔以力量,你空拳敢上來就是殘。


來著必還


一切奇門兵器都是,無論中外。

最終看看軍隊在戰場上列陣的武器選擇,再看看軍隊給士兵和將領配備的隨身近衛武器。你就知道正常的武器應該是什麼樣子了。

那麼奇門兵器是哪裡來的呢?雜耍用的。雜耍是要有觀賞性的,你用一把長劍,自然不如那一把月牙刺看起來有觀賞性。如同傳武的白鶴亮翅,門戶打開不是等著被打嗎?但是有觀賞性啊。

那麼拋開奇門兵器,軍隊使用的武器沒有“不實用”這一說,只有“不適應新式戰爭樣式”而已。

一把德國雙手劍,什麼時候都是好兵器,大刺劍當然也是神器,但他們都已經被戰爭淘汰了。


cyler


這個問題比較難回答,就像問英雄聯盟裡最弱的英雄是哪個。。。雙截棍給人的印象華而不實是因為平時大家看到的都是武術表演,棍體輕速度快,套路上比較花哨,但是力量分散,而且變招較少,一旦被打斷幾乎無法繼續施展。但並不是說雙截棍就沒有實用性,實戰中一般使用重棍,力量集中,爆發力強,攻受兼備。軟兵器的特點是巧勁,屬於四兩撥千斤,九十斤的小姑娘能有多大的力量,但是一根軟鞭練好了卻可以開碑裂石。現在的實戰雙節棍一般都是橡膠材質,殺傷力較小,重量在800-1200g左右。


瞎瞎看


單手劍,其實並不是戰場上用得,春秋時開始有些有身份的人喜歡在腰上掛一把劍不過是顯擺一下,頂多舞兩下裝逼用。還被文人賦予君子含義。多數好看而已,實戰能力並不強。軍隊的武器民間又不讓用,所以民間練練打個架,武俠小說吹的厲害。除非你練得特別牛逼,否則連種田的都打不過。

能實戰的都是戰場上的長兵器,重兵器。遠程武器,專業殺人的,就算用劍也是雙手長劍,或者長刀,拿著夠長,夠霸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