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以前非常流行拜仁兄弟,你拜了嗎?現在你們的關係如何?

壺酒往事


過去農村確實很流行一些拜仁兄弟的事情,很大一部分人,在帶有某一種目利益的驅動之下,瘋狂的為了拜仁兄弟,而且拜仁兄弟,其目的的不單純,也就決定了相互之間關係的不牢固性,從我個人的農村生活來講,我認為自爺爺那一代過後,所謂的農村仁兄弟之間有真正感情的幾乎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說是蕩然無存,當然了我不是說否認這種真感情,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感情存在,但是那樣的鳳毛麟角,現實仁兄弟的關係大都是人走茶涼。

在農村以前非常流行拜仁兄弟,你拜了嗎?現在你們的關係如何?

因為爺爺和父親叔叔都或多或少有幾個仁兄弟的存在,在我上中學混日子的時候,曾經也有一段時間,混跡在每天校園裡面的打架鬥毆之中,所謂的兄弟大哥也是大有人在,不否認那個時候,校園同學之間真摯的感情,之存在於那個時代、那個年齡、那個環境,等走出校門之後,一切就是過往煙雲。

直到現在婉拒了好幾個有這樣拜仁兄弟想法的朋友,有比自己條件好的,也有和自己差不多的,婉拒之後,有感覺我自恃過高看不起人,而不在相處的,也有依然平平淡淡還在和睦相處的,也有長輩為問我這個問題,我的答覆就是,男人之間的感情無需用一個身份來制約,衡量男人之間的交往,絕非是拜來了仁兄弟之後,就能一輩子就患難富貴與共,也不是不拜仁兄弟,日後就不再往來,男人之間的感情交往,志同道合,三觀認知,心理都處於一個比較接近,而且都是那種意志堅定,能夠有一直走下去心態的人,才能長久走下去的。

如果你想高攀依附與哪一個人,看中的是其身上的價值,或者是其背後的人脈金錢資源,而靠迎合去獲得一個仁兄弟的身份,那麼這種關係即便是獲得了,其本身也是沒有一點價值含量的,男人之間的真正交往長久,並且感情好,在於兩個人的相處模式,是建立在一種真正的和平公平相等的基礎上,這種關係代表的是,男人之間互相寬容理解,在面對彼此事情的時候,能夠真正的去發自內心的面對和幫助,而酒肉朋友的延伸,拍馬屁獲得的垂青,最後只會落得一地雞毛。

舉一個最典型的列子吧,我們附近村子曾經有一個身價幾千萬的男人,在其風光的時候,高朋滿座,仁兄弟據說有40多個,那個時候的他真正的是一呼百應,逢年過節門口聽得車都有幾百米的距離,後來生意破產,窮困潦倒無人問津,而且因為債務問題被判了很多年,他風光的時候,他的兄弟見了他的父親都是一口一個爸,一個老爺子的叫著,等他落魄了以後,老人家生病直到老去的時候,除了自己的親屬,沒有一個人探望。

這就是現實,當前社會最直觀的事實,城市農村都是一樣,和地域無關,和階層無關,和人性有關,和金錢有關,和社會風氣有關。

如果你想長久的維持男人之間的關係,那麼不妨多一些真誠,多一些理解,多一些相互擔待,不要盲目的去拜一個仁兄弟,這不是一個普通的稱呼,這是兩個家庭一生甚至是幾代人的交往,別讓仁兄弟束縛了你們的感情,也別讓仁兄弟這個稱謂成為笑料。

那些經常吹噓談論自己有多少仁兄弟的人,一個原因是看不起自己,還有一個大概就是看不清別人吧。

我是農村小小李,喜歡我的回答就給我一個關注和點贊吧。


農村小小李


我老家農村的在鎮上讀初三時,結拜了四個幹兄弟,後來我們四個三個考上了二高,另一個成績好上的一高,那時在高中總是被人欺負,我們四個從來都是晚上約好,每人一把砍刀,管他多少人,只要欺負我們了,我們就跟人砍,後來老大考上的西安交大,老二考上北京理工,老三我上的江蘇大學,老四高三當兵去了,現在都正營級別了,再後來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但是不管誰有什麼事,一句話都是盡力幫忙,去年老大的父親去世了,我們知道後提前兩天趕到家,幫著老大忙前忙後的,這期間誰買房子誰做生意,誰有什麼事,微信群裡一說,能幫就幫,根本不分你我,記得老四汶川地震他他去都江堰救災,出發前給我打個電話說,三哥,我去救災了,如果回不來了,咱爸媽就交給你你們三了,他沒有給他父母說去救災,那段時間我們三個每天在電視上看能不能見到老四,每天都睡不著,最後老四平安回來,還立功了,我們懸著的心也放下了!我說這些就想說,好兄弟一輩子!


一生何求143308737


小時候七人結拜,現在過去30多年了,長大以後應為感覺人品的問題兩個都不交往了,老大一直做生意,過得比較滋潤,我是老二現在幹工程,老三出租車司機,老四打工,老五兩個市快遞公司老總,老六打工,老七幹工程老闆。長大以後感覺人品問題老三老五,二十年前就不在走動了。每年老大都組織到高級酒店大年初一拖家帶口聚會,以前一桌,現在三桌,舉辦也有二十多年了,現在我們五個經常走動,紅白喜事全部在一起。我跟老大老小關係最好,每月一回家必須去老大哪裡報到,然後三兄弟喝,旅遊。誰家有事都聚在一起商量。都快50的人了,感謝有幾個真心兄弟。這種關係肯定維持到老了。我們沒事聚在一起說退休以後,大家一起喝茶,釣魚,旅遊。


白開水48174713


我孩子爺爺在彌留之際,大概是覺得孩子爸爸一個人太孤單,給結拜了五個不同民族的結拜弟兄,有維吾爾族,柯爾克孜族和漢族,剛開始的確做到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隨著日子越過越好,感覺沒有之前親切了,甚至還不如一般的朋友,那個漢族的河南弟兄因為買車借了我家幾萬塊錢,當時借的時候說是應急,最多三個月就還了,因為是弟兄也沒寫借條,結果三年了還沒還清,去要錢人家直接來句,你這樣那我只有賣了車給你還錢了,後來也許就是因為借錢還錢的事,基本上就不來往了,今年孩子爸爸突遭意外,幾個弟兄來是來了,但事後好多事需要幫忙的時候就少數民族的還來幫忙了,反而我們當年幫助最多的人卻不曾過問,哎!人心,人性……


逝水流年218851330


惠農圈為你答疑解惑!農村的拜把子風氣應該是在60後70後群體中蔓延,像我爸就有好幾個拜把子兄弟,而我表哥在70後的也有好幾個拜把子兄弟,而像80後之後就已經非常少了,90後一代人根本就不吃這套。

就我表哥來說,他和拜把子的兄弟關係還是非常好的,平日裡雖然因為工作的問題不會在一起相聚,但每年都會在一起聚聚,聯絡彼此的感情。而在我大舅離世的時候,他的3個仁兄弟也來到了這裡。我們這邊的風俗就是仁兄弟是乾兒子,需要為老人行孝,而他的3個仁兄弟也確實來到了靈堂裡,給我大舅行孝,在一旁燒紙錢什麼的,可以說關係還是非常好的。

像我爸和他的幾個朋友,基本上很少會在一起聯繫,平日裡很難聚在一起,相互之間也沒有聯繫方式,只是在大街上碰到了多數一些話罷了,並不會深入的交流感情。當然在紅白喜事的時候,大家還是會照常往來的,像他朋友家裡有什麼事情,我都會過去隨禮。但並不像仁兄弟那麼親近。

如今的農村人已經各奔東西,年輕時候結交的朋友,很難能夠繼續見面,而大家所處的行業不同,自然是沒有太多的聯繫,見面了只能聊聊最近的發展現狀,不能像過去那樣毫無忌憚的在一起聯絡感情。

對於年輕人來說,大家對朋友的定義已經出現了變化,就算是真的重感情,也沒有過去的江湖習氣!


惠農圈


我的體育場拜把子的回憶

看到這個問題一下子把我拉回了小學時代,那個時候特別的天真可愛,我們幾個要好的小夥伴看到電視劇裡的拜把子,於是就想著我們關係這麼好,那麼拜過把子以後關係不就更好了嗎,當時都小都不太懂如何去拜把子,我們就模仿者電視劇裡的場景來拜。


記得當時家裡的條件都不好,於是也就沒有像銀屏上那樣大魚大肉的擺放著,這個時候我們幾個人就沒人出2角錢要,知道在那個時候的2角錢可是俺一個星期的零花錢啊。

當時我們是5個人每個人2角錢一共湊了1塊錢,然後我們拿著這一塊錢跑去學校的代銷點,買了我們最愛吃的1毛錢2兩袋的“小草”還有1毛錢10個的“西瓜泡泡糖”和“辣條”還有“拉絲糖”。


剩餘的都買成了1毛錢兩袋的汽水,那個時候的汽水都是袋裝的,然後我們就把買來的東西一塊拿到體育場的地方,把這些吃的東西都擺放好,然後就接著就看一下誰的年齡大誰就當大哥,當時我是排老三。

就這樣我們就開始對拜磕頭,知道現在我們當時一共磕了幾個我都不記得了,接著我們5個人就開始吃喝買來的東西慶祝拜把子成功。


現在我們都長大了,各自都已經成了家有了自己的事業,彼此之間也沒有再聯繫過了,甚至有的時候碰面了,由於多年未見反而顯得有些許的陌生了。

總而言之:

也許現在大家的生活工作都挺忙的,畢竟現在對於那個時候來說都都已經成了我們美好而又難忘的的童年記憶了,有時候不忙了回頭想想覺得當時的那種感覺還挺幸福的,想著想著就不由自主的嘴角露出了笑容。


紀錄鄉土


現在老任這個稱呼很普遍,已經爛大街了,只要是相互打個招呼就成老任了。豈不知這老任可不是隨便就能結拜的,必須得有感情基礎。今天結拜明天摔香爐的比比皆是,結拜完因小事糾紛而終生不相往來者不可勝數。我有一個關係最好的夥伴,是從小光著屁股長大的,已經40年了,從小學到中學一直在一起。中學畢業後,我們的家又挨著,感覺心更近了。他家在別處建房子,我給他送去1萬5千塊錢。我們兩個人的關係處知道用哪個詞來形容。我們沒有結拜,不能用仁兄弟來稱呼,最多是朋友吧,但我們的關係感覺比仁兄弟還好。後來我們和一個初中同學關係也很好,因為我們都不抽菸,不喝酒,沒有什麼不良嗜好,就走到了一起,30年了,依然相互走動,逢年過節,雖是清茶一杯,但卻感覺情意濃濃。喝茶談心,午夜不休,這裡面沒有利益,沒有猜測,有的只是對好友的祝福,對我們未來的展望。好友不必多,三兩人足矣!





晉陽居士


這件事我是者 我上初中的時候就有幾個玩的一塊的參與小夥伴 因為不是一個村的 所以初中畢業以後 各奔東西 有好幾年沒有聯繫 因為那時候 電話剛普及 更沒有手機了在我們那 那是我們初中畢業五年後 的一次大聚會 也是同學之間的約定 在初中跟了我們三年的班主任任組織的大部分童鞋都到了 我們幾個幾年沒見面了 去的時候我還在想 還可以認出他們幾個嗎 必竟自己變化大 :初中我只有1.3米,現在1.72: 心裡挺忐忑 到了地方 同學們真的變化挺大 有好多都不敢認了 他們幾個我一個也沒認出來 他們也和我不太熟 開始人不多 後來慢慢的都來了 我就坐在一旁看 慢慢的熟悉的面孔初現 大家相識一笑 那天留下了聯繫方式 QQ 以後常聯繫 都沒想過拜把子 那是又過了幾年 有一個同學結婚 他結婚有點早 我們又聚齊了 就是這次 也忘了是誰提的 我們幾個就插香拜了把子,(我是山東人我們這結拜叫拜把子) 一直到現在喜優事都走動 有個弟兄的爸爸走了 我們和他一樣披麻戴孝 一聲兄弟 一生一世


暴風雨的悽美


在農村以前非常流行拜仁兄弟,你拜了嗎?現在你們的關係如何?

感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有讓我回想起以前瘋狂過的場景。記得是讀初中的時候,正處在叛逆期,真的可以用壞來形容,那時從來沒想過要讀書,滿腦子想的都是鬼點子:怎麼欺負人,怎麼整老師😂😂,因此也結實了一批臭味相投的朋友。

記得那是農村學校特別流行結拜兄弟,也許那就是當時的時尚,看到師兄師姐們結拜時那感人的場景,羨慕嫉妒恨油然而生。所以在初二,我們七個小男孩來到了一座專門約架的山上,準備好香,三個碗,一壺米酒,在“老大”一聲令下,我們整齊的磕頭,並立下“兄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然後更瘋狂的是我們每人點了一根菸,“老大”一聲令下把菸頭朝手臂戳去,那個痛啊!現在還記憶猶新……最後,七個人把一壺米酒乾了……從那以後七個人瘋狂過,瀟灑過,落魄過。但時間不長,到了初三,我開始意識要要讀書,還有四個去讀了技校,同時由於當時的通訊非常落後,大家聯繫的越來越少,久而久之感情變淡了。

現在回過頭來想,我覺得並不後悔,因為我們有著一起壞事,一起暢享未來,一起談論哪個女孩子漂亮的美好回憶。

最後,我想說,兄弟,感謝有你,現在雖然不常聯繫了,但我心裡有你,希望大家一切安好……





調皮搗蛋君


我們這裡是非常多的,父輩那代更流行,每縫九月重陽節就結拜,剛剛過了,餐館到處都是滿座,一般一幫人三到十幾個不等,加上大家的老婆小孩,一夥人就好幾桌人吃飯。爸爸那代大夥都是在家一起買菜做飯好熱鬧,現在的年輕人都下館吃。是我們當地一個比較重要一個節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