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回不了鄉,父母進不了城,相隔千里,未來養老的路該怎麼選?

俗話說:養兒防老。但這樣的養老規劃在現今社會發展態勢下,已顯得越來越不靠譜。

一場疫情在春節不期而至,讓很多人措手不及,使很多事難以實施。在外工作的兒子可能回不了家,在家等待的父母也進不了城,這個春節不再像往年那樣熱熱鬧鬧、團團圓圓。

兒子回不了鄉,父母進不了城,相隔千里,未來養老的路該怎麼選?


今天我要說的,還不是因為疫情造成的,但比疫情之類的短期障礙更難辦。

農村孩子脫離農村,是城鎮化背景下,實現個人夢想的重要途徑,幾乎也是唯一的途徑。一些農村出來的孩子從上大學到找工作到娶了城裡媳婦,也就徹底脫離了老家。

但是,老家的父母由於種種原因並不可能進城生活。

我家堂哥就面臨這樣的問題。

堂哥的兒子我教過他,打小聰明,長的也眉清目秀、白白淨淨的,很討堂哥兩口子喜歡。兒子前程一路暢通,從小學一口氣上到北京一所重點高校,畢業後就留在北京,在一家設計單位上班,後來認識了也在北京工作的小何,就是現在的媳婦。兒子兒媳兩個人的收入加起來三萬多塊。可以說,兒子整個的人生髮展與結果都讓堂哥十分滿意,精神滿足是滿的不能再滿了。

兒子回不了鄉,父母進不了城,相隔千里,未來養老的路該怎麼選?


但隨後的問題卻十分硬核,首先就是買房子。北京房子又貴,堂哥傾盡所有,幾乎把家底都陪上了,才給兒子湊夠首付,也只買了個不足70平的小房子。堂哥還想到老了去兒子家度過餘生,這麼小的房子能住得下嗎?

而等到兒子結婚,又有兩件事大大刺傷了堂哥夫婦的心,這讓他猛然間對人生喪失了信心。

喜日子的前一天,兒子兒媳從北京回來,但來到縣城以後,兒媳根本不想回村,堅持入住賓館,只把買的東西拿回家完事,害的堂哥兩口子還得進城去看望兒媳。自然,婚禮也是在縣城一家飯店裡辦的,農村老家的親戚朋友都到城裡吃的酒席。辦完婚禮,兒媳又在賓館住了一宿,第二天就回北京了。

很快中秋節到了,堂哥想念兒子,兒子又不能回來,於是老兩口決定進京探子。到得兒子家,讓他們想不到的是,兒媳除了打聲招呼,並不讓他們把帶來的大米、微山湖鹹鴨蛋、各種鴨肉製品、牛蒡等土特產拿進門,說是有細菌。進門時兒媳還提醒要換拖鞋,說地毯又貴又不好洗;還要求不要吸菸,更不能吐痰,等等。疙疙瘩瘩中他們前後坐了不到5分鐘,兒媳就急著叫去飯館裡吃飯,吃完飯直接把他們安排進了客店,說是家裡住不下。第二天兒子來到客店就說:大家都很忙,也沒時間陪你們,過幾日你們就回去吧。更讓他們窩火的是,自此兒媳再沒露面,臨走時連個電話也沒打一個。

他們本來是乘興而來,幻想著兒子兒媳的熱情接待,兒媳親熱的叫聲爹媽,晚上住一宿北京兒子的家,嘮嘮家常,說一說家鄉的故事……可是,事實上的反差卻很大,大到出乎意料!後來,堂哥跟我說起這事,一臉的惱怒和傷心,堂嫂還掉淚啪嚓的。

兒子回不了鄉,父母進不了城,相隔千里,未來養老的路該怎麼選?


對於這件事,至今我也不知道,堂哥夫婦倆是否把一腔怨氣都擱在兒媳婦的身上?不管他們能不能想清楚看透徹,反正他們是指望不上進城養老,靠兒子孝順這樣一個大頭夢了。

想必這種情況的家庭不在少數。即便眼前做父母的不在乎城裡生活,不在意兒媳婦的態度,甚至不願意離開生活了一輩子的三間瓦房籬笆小院雞鴨鵝狗,祝福只要兒子過得好就行,但仍然躲不過將來的養老問題。

晚年養老決定於三個基本因素,地點環境,經濟條件,還有就是人。

像堂哥這種情形,養老地點無非老家或城裡兒子家,二者必選其一。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及老齡化趨勢加強,社區養老和社會機構養老也必須有合理配製,形成和家居養老的三位立體機制。但社區養老在農村並不實際,社會養老又需要較高費用,而堂哥並不具備這個條件,他的錢基本為兒子買房耗盡。所以,家居養老還是最終選擇。而如果在老家養老,兒子回不來,他也不可能讓兒子再回到農村;在城裡養老就得住進兒子家,住不開不說,單就兒媳的態度,也不可行。

再說兒子有心也無力,他哪有時間照顧越來越年邁的父母?至於農村公公婆婆和兒媳在年齡心理情感方面的差異代溝和隔閡,以及生活觀念、生活習慣搶的巨大差異,更使得堂哥他們進城養老的理想只能化作一場夢幻。

有人說,兒子越有本事,他就越做不了你的兒子,這句話有些道理,但對堂哥這種情況來說,並不這麼簡單。

兒子再也回不到老家,父母也不可能進到城裡,才是一個死結。

兒子回不了鄉,父母進不了城,相隔千里,未來養老的路該怎麼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