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懂人情世故有錯嗎?

林俊杰1981


你不想懂人情世故,這可能是你的氣話。看了你的描述,其實對於人情世故,你心裡明明白白的。你反感的就是別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你,總怕你不知道似的。



生氣歸生氣,但該有的一些人情往來,還是必須要做的。咱們處在一個人情的社會環境,總會有人情世故,有來有往,大家都好。曹雪芹在《紅樓夢》裡寫道: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所以說,通曉待人處事的方法,走到哪裡都會有人記得你。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有來有往大家關係才更緊密,你說是不?



我特別佩服那種把事情做的既漂亮又不失分寸的人。說圓滑也好,聰明也罷,但不得不承認,這樣的人在人情世故方面的確修煉的爐火純青,不但不遭人厭惡,而且還相當受歡迎。



所以,你生氣是一回事,人情世故是另一回事。


LN村口等米飯


我不想寫的,想了半天覺得還是寫,也想說說一些朋友們和我的情況。

我也和你一樣的,基本孃家的事情都是母親通知,每個親戚家的生老病死,都是讓我去給錢。美其名曰人情世故,等你家有事還不得指著這些親戚。我無一不從,但事實卻讓我很難堪。

這些年每到過年我七大姑八大姨家送禮,兩個姑姑會給孩子壓歲錢,其他人沒有人打發弟弟們來過。早歲數小也就算了,都成家生子了,讓我花錢的時候從沒落下,過年過節就自動屏蔽了我。我嬸子還口口聲聲說,來回拿點東西,亂串什麼。直到現在我都不認識她家兒媳和女婿,去她家人家都不在,也從未來過我家,甚至我媽家,對於我媽這樣讓我熱臉貼人家冷屁股的行為,我終於憤怒了。

在我公公婆婆去世的時候,也就是來隨了份子,我老公生病住院,都知道除了我親弟弟,其他人卻沒有一個人來看望,連問一句都沒有。這讓我老公也很失望,要什麼東西沒人見外,有什麼活就給他打電話,叔叔姑姑家都給幹過,這時候卻都一聲不吭。甚至明知道我老公要常年吃藥的情況下,還跟我們借錢,我拒絕了。今年過年我也不打算再去別人家了,覺得你拿他們當親人,他們卻拿你當只能隨份子的鄉親。

和幾個朋友說起來,差不多都有同樣的經歷,是我們太善良重親情了麼?還是真的親情已經薄如紙了。

還有更甚的,我姨婆甚至在她兒子結婚後,聲明他兒子掙得錢得重點保護了,要用來還賬,不管自己幾個兒子都成家了,也只是老的出一份而已。

我們滿心滿意的親情,被人家兜頭蓋臉潑了一盆冷水,從此我的世界裡的親人,又畫小了一圈。



雪兒83266


其實我覺得你的媽媽說的有道理。他也是為你好。即使你的哥哥不說你,你的嫂子一定會說。我一個朋友。哥哥結婚了有小孩了。她還沒有結婚,所以一直住在孃家。從他哥哥結婚到有小孩兒。他都會包紅包或者買玩具買衣服,有時候我們一起出來玩。她媽媽都會給她打電話,讓他給他哥哥的小孩兒買點玩具。她也非常理解他的媽媽。因為嫂子畢竟是嫁過來的。有些錢該花的還是要花。


huchun


對於你說的事情,我覺得沒有錯,我也遇到你這樣的事,我父母和你父母是一樣的,所謂的人情世故是不想欠人家情,寧願自己家吃虧,也不想讓人家說不是,今年,我二舅家哥哥生了小寶寶,我爸爸給我打電話說,我必須得去,那時候我也懷孕8個多月了,我挺著大肚子去給人家送錢,人家收好收,不知道回禮,我生孩子的時候,人家不來我家,以後我問我爸,人家生孩子我必須去,我生孩子人家不來?而且還是我先和人家走動的,人家都好意思不來我家,我爸爸說無所謂,個人行事是個人的,我聽我爸說這個話,我就很生氣,不是不懂人情世故,是有些人就是知道自己給自己往兜裡摟,不知道吐,那就只能遲啞巴虧了!


小新怡媽媽


我就不理人情世故的,有些親戚我都不認識。我從小就不怎麼懂人情世故,誰家的誰誰誰幹嘛,我都不認識。我只知道父母的對我的養育之恩,爺爺對我的助學之恩,爺爺走之前我當場定了機票飛回去看他,我是哭得最傷心的一個,大家都說我已經很孝順了。對於幫助過我的人我心懷感恩,其餘的我都不大理會。


意大利啊琴


成家了就是這樣,但我認為,父母提醒你也是怕其他人到時候說閒話。我也遇到過相同的問題,那時我和我老婆還沒結婚。她有一個堂姐結婚,我隨了一千,但我結婚時,她家一樣的沒有回禮,最重要的是,她堂姐結婚和我們結婚相隔不到一個禮拜,她堂姐前結幾天,我們後結幾天。這個事有幾年了,想想都氣。今年又是那個堂姐的弟弟結婚,給說,我當時就說的我不得去。


沉默年華


沒有錯,現實是這樣的。我的一家人從我爺爺,奶奶,父親,我,我妻子就是因為太善良了。對人們總是做出人力,物力的各方面幫助。肯定是吃了很多的虧。多花了些錢。也多出了很多的人力。但是也換來了很多幫助。在我們有困難的時候得到了一些幫助。


愛國愛家正能量


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有錯!說沒有錯的都是因為無知而無畏的人。

為什麼說得如此直白?因為我不想讓你成為另類!

人的一個重要屬性就是社會性!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是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當中生存的。如果你不懂人情世故,你怎麼與他人溝通、交流、交往?這不是你想不想懂的問題,就像吃飯、走路一樣,是你必須具備的一項技能!

請問:如果單位有同事結婚,發了喜糖,大家都隨禮了,你一個人不隨禮,好意思嗎?多少均可,但是至少要表示一下。

請問:如果村裡有老人去世,請你去幫忙,你不管不顧,自己下地幹活,合適嗎?人老為大,你的事情是不是可以放一放。

請問:你遇到困難,別人幫了你,你是不是要說聲謝謝?如果無動於衷,這不好吧!

如果你不懂一點人情世故,你根本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當然,懂得人情世故並不是去巴結、獻媚,也沒必要去攀比、炫耀,更不是讓你去投機鑽營!

多一點真誠、加一點溫馨、懂一些禮儀,就會給生活增添一點溫度。同時,也不要走極端,不要讓人情世故僅僅剩下世故!


洪水源清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話的意思是:把人情世故弄懂就是學問,有一套應付本領也是文章。我們姑且不要談論不想懂人情世故有沒有錯,我先給你講個故事。

小A跟小B是同一家公司的實習生,小A專業知識掌握非常好,對工作也極為認真負責。小B剛好於小A相反,專業不對口,對工作也不能說是多麼負責。小B平時在辦公室經常幫同事做活,倒也不能說是阿諛奉承,只是主動幫同事領導做些雜活,比如打掃衛生、換水等。但小A除了工作以外,其它事情都像是與自己無關一般,與同事的交流也少得可憐,甚至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鬧彆扭。一個月後,工作能力出色的小A轉正失敗,工作能力一般的小B卻轉正成功。

在我們通常的認知裡,工作能力強是公司選擇的人才的首要標準。但我們忽略了無論什麼工作都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哪怕是與機器打交道的工作也免不了同領導去交流。只要存在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交往,就免不了所謂的人情世故。其實除了工作,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免不了人情世故。

比如白事喜事隨份子錢,這些都是很淺顯的人情世故。我們中華民族是歷史悠久的民族,很久以前我們的祖輩生活在村落裡,大家每日低頭不見抬頭見。誰家有個喜事什麼的,往往就是全村的人前去幫忙。大事小事忙一天,晚上大鍋飯一架,一幫人圍著吃。後來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也越來越忙碌,甚至於村子這種形態也逐漸開始減少。我們的人情世故也逐漸從去幫忙轉變為塞份子錢。

在我看來,你不想懂人情世故沒錯,但你必須要懂人情世故。我們通常覺得形容一個人很世故是貶義,那試問我們生活在現實裡接觸的人和事多了,我們怎麼可能不去變得更現實?你可以選擇不去做一個世故的人,但你必須要知世故,這就是所謂的“知世故而不世故”。

假如你想向陶淵明一樣歸隱山林,一日三餐自給自足,那你完全可以不用去想什麼人情世故。但只要你生活在現實,有朋友有親戚,怎麼可能會離得開人情世故?人情世故是我們民族深入骨髓的一部分,古代稱之為“禮”,所謂“投之以李報之以桃”就是指的人情。

學會了人情世故也就學會了為人處世,這是每個成年人的必修課,就算現在不懂,以後也會有一個坑一個坑地去教會你。

但我依然希望每個人都能在這紛紛擾擾的世界裡,不論經歷了什麼,都可以保持一顆少年般純粹的內心。

願你: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潤而彌天真。


牧城雪


提問:我不想懂人情世故有錯嗎?

人情世故就是指為人處世的道理和經驗。一個人的成功都包含著對社會和生活的道理經驗,如果一個不會人情世故,那麼結局也肯定是失敗的。

不想懂人情世故是不是就是對一些風俗規矩的不認可。人在世上,都好像是一本難唸的經,總會對於世界上的不公正的事情而感到無奈,跟可惡的是,自己還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打破這些不公平。人生就是這樣,強勝弱汰,只有去不斷去懂人情世故才會勝利。

不想懂人情世故並不是你的錯,只不過是你對這些風俗規矩而感到不滿。但是你又無法打破這些規矩,一味的順從又會使你不滿。那不如想想,自己去努力,去在別人心裡塑造一個好的形象,在自己心裡成為一個英雄,讓別人對你有所敬畏。又不如想想,古代許多厭棄官場的名人選擇退隱,自己是否放得下,也學學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