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些謠言不可信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人心,社會各界紛紛投入到了抗擊疫情的行動中,然而各種“據說”“網傳”的不實信息也在此時趁虛而入,刺激著大家的緊張情緒。為此,騰訊較真平臺、騰訊指數和騰訊公益發布十大謠言,呼籲大家,面對疫情,不信謠不傳謠,科學防控,從你我做起。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些謠言不可信


1.為防控疫情,北京即將封城

熱度指數:92.21

較真鑑定:謠言

1月26日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召開,就網絡上流傳的“北京市為防控疫情采取封城措施”的消息,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容軍表示,目前北京市對外交通基本正常,沒有封城也不會封城,但將嚴防疫情通過交通工具傳播。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些謠言不可信


2.1月26日晚央視新聞,白巖松將邀請鍾南山院士介紹疫情

熱度指數:91.38

較真鑑定:謠言

較真團隊聯繫了央視新聞的相關人士,對方回應稱:消息不屬實。26日晚,央視新聞頻道9:30到11:00播出的是一個半小時直播特別報道《戰疫情》,並無鍾南山院士出鏡。

其實該消息在1月23日當天就開始流傳,然而當日的電視節目中,連線的是另外一位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高福。白巖松連線鍾南山院士是在1月20日的《新聞1+1》節目中。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些謠言不可信


3.鍾南山院士建議:全中國人民在家隔離兩週

熱度指數:90.68

較真鑑定:謠言

關於“鍾南山院士建議全中國人民在家隔離兩週”的傳言,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鍾院士從未提出“全中國人民在家隔離兩週”的建議。鍾院士強調應注意防護、早發現、早隔離,儘可能減少傳播,減少出現“超級傳播者”的幾率。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些謠言不可信


4. 大蒜咬碎後嘴裡含一會兒,勝過殺病毒的口腔藥物

熱度指數:84.84

較真鑑定:偽科學

大蒜的民間用藥有較長曆史,據傳可以抗菌、抗病毒、降血脂、降血壓等作用,理由是其中含有名為大蒜油的活性成分。不過,據最新的文獻研究,大蒜油的藥理作用基本停留在動物模型或體外實驗,目前還缺乏體內實驗及臨床實驗的證據。

即使大蒜有抗病毒的作用也無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為呼吸道疾病,除了經口進入,還會通過鼻腔、不乾淨的手揉眼睛等進行傳染,吃大蒜防病毒毫無意義。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些謠言不可信


5. 鍾南山院士被傳染

熱度指數:80.61

較真鑑定:謠言

1月25日上午,澎湃新聞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辦公室獲悉,鍾南山院士正在開會;前述被傳染的傳聞系謠言,該單位正考慮發聲闢謠。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些謠言不可信


6. 鍾南山院士建議鹽水漱口防病毒

熱度指數:80.46

較真鑑定:偽科學

鍾南山院士並未給出鹽水漱口防病毒的建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也已經闢謠。在生活中我們用鹽來防腐是利用了滲透壓差的原理,即高濃度鹽水會使細胞的細胞質向細胞外轉移,從而導致細胞脫水、死亡。但是指望用淡鹽水漱口來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是不現實的。

首先,冠狀病毒主要是通過呼吸道粘膜侵入人體,漱口清潔的是消化道,從解剖部位來說是南轅北轍。其次,冠狀病毒都是由RNA分子和蛋白質包膜構成的,並不具有細菌那樣的完整細胞結構,因此滲透壓殺菌的原理對它是無效的。最後,用來漱口的一般是淡鹽水,很難達到殺菌的濃度,就算配製時的濃度高,漱口後也會被不斷分泌的唾液迅速稀釋。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些謠言不可信


7. 乳鐵蛋白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熱度指數:76.88

較真鑑定:偽科學

有一些初步研究顯示乳鐵蛋白對於嬰兒可能有一定的健康益處,這被演繹成了“吃乳鐵蛋白增強免疫力”,而後進一步演繹成了“防新型冠狀病毒”,其實這是一種營銷忽悠。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些謠言不可信


8. 放煙花爆竹可以消毒,預防瘟疫

熱度指數:76.06

較真鑑定:偽科學

農業上確實有在大棚中燃燒硫磺殺滅害蟲細菌的做法,但沒有將硫化物用於醫療環境中的做法,因為硫化物本身對人的呼吸系統就有損傷,也沒有證據支持這種做法對病毒有效,而在室外燃放爆竹,根本無法達到可以殺滅病毒的有效濃度。

不推薦將燃放煙花作為空氣消毒的方法,因為要麼達不到有效濃度,要麼是對人體的損傷作用比潛在的消毒作用更加突出。即使是國標推薦的燻蒸消毒法,一般也只用於醫療場所,普通家庭定期開窗換氣即可。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些謠言不可信


9. 小磨香油滴在鼻孔,可以阻斷一切的流感和瘟疫傳染

熱度指數:75.83

較真鑑定:偽科學

流感和瘟疫由病毒侵染所致。鼻孔裡塗香油既阻止不了它們進入人體,也影響不了它們的複製,對流感和瘟疫起不了什麼作用。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些謠言不可信


10. 病毒喜歡0度溼冷環境,空調開到20度就死亡

熱度指數:75.50

較真鑑定:偽科學

目前還沒有正式發表的研究數據,表明溫度和溼度對新型冠狀病毒活性的影響,只能以SARS的數據來做推理。溫度對SARS病毒活性的影響比較大,56度30分鐘可以讓病毒失活。溫度越低,SARS病毒在環境中存時間就會越長。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目前官方也認為56度30分鐘可以讓病毒失活,所以溫度對SARS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基本是一致的。

沒有誰家的空調能開到56度,那樣的話,人也早就受不了了。22度的溫度下,病毒的失活速度只是比更低溫要快一點。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更沒必要去折騰增加室內溼度。尤其是對於肺部呼吸有問題的人來說,高溫、高溼度可能會讓肺部的負擔更重,適得其反。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些謠言不可信


榜單點評

點評專家:謝湖偉丨武漢大學數字媒介與數字傳播研究中心主任

傳播學上有“擬態環境”的說法,人所處於的信息環境往往不是現實環境的鏡式再現,而是傳播媒介向其提示的環境。

我現在在武漢市武昌區,封城之後足不出戶,對於一江之隔漢口的疫情感知也僅來自媒介提供的信息,謠言難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十大謠言有以下特點:一是謠言製造恐慌,佔30%:北京即將封城、全中國人民在家隔離兩週、鍾南山院士被傳染;二是利用名人效應,佔40%,鍾南山院士謠言有4例,涉及疫情介紹、防病建議、本人感染;三是無效防病手段,佔70%,從大蒜、香油到爆竹,無奇不有。

謠言止於較真,榜單運用了三種闢謠手段:一是專業知識闢謠,與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這樣的專業機構聯動;二是融合傳播闢謠,與央視新聞、澎湃新聞這樣的新聞媒體聯動;三是精準傳播闢謠,騰訊較真團隊與騰訊所有的內容業務平臺聯動,為謠言影響的用戶提供精準闢謠,成為此次事件中傳播生態進行自我淨化、自我糾偏的重要構件。

*數據來源:基於騰訊指數統計的媒體、網民就相關謠言案例及闢謠文章報道、討論情況。數據來源於微信公眾平臺、QQ空間、新聞網頁及新聞跟帖評論等公開場景報道、討論總量。

*熱度指數:將以上平臺中熱詞總量數據進行指數化,得到百分制的熱度指標。

*數據統計時間:2020年1月1日至1月3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