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論”的缺陷有哪些?

香蘭640


纏論創始人李彪在其博客中其實已經說出纏論的缺陷以及侷限性。他曾說過"給我無限的時間和金錢,我可以在股市立於不敗之地。"。我想任何人能達到這兩者條件,都能成為股市的神話。股市漲跌是有相對性的,目前的高位是對應前期某固定時間段的走勢而言,底位也同樣如此。纏論在均線法則裡大頻率裡提出"最後一個男上位","第一個女上位",這本事就是矛盾的,後面走勢未出現怎能確定這個低位高位是最後一個呢?有人說利用其背馳理論判定,那一背再背現象又怎麼解釋呢?這點李彪也反應過來了,在其後期的博客中也不斷創造一些詞語和方法來修正這些引人歧義的概念,導致現在纏論讀起來有云山霧罩的感覺。世無完人,股市更無百戰百勝的秘技。纏論的缺陷不影響閱讀,拋開其具體的方法,他所說的炒股思路和理念也確實讓我豁然開朗。比如我們在股市中的交易無外乎是持股和持幣的變化。大道至簡啊!行了,股市是一臺絞肉機,卻從來不缺乏新鮮的肉進場。




糖兄畫皮


說到纏論,筆者算有點發言權,曾經是纏門的忠誠追隨者,自己比較集中學纏時間也就兩年,但這兩年可能頂別人五年!兩年內自己將108課看了不下十遍,那段時間耳機裡一定是某拉雅主播對纏論原文的閱讀,床前放著的一定是自己打印成冊的108原文與評論匯錄。而且兩年下來自己認為已經全部理解了纏師要表達什麼,到現在卻很少提纏論了,因為自己的觀點已經開始與很多纏友的觀點格格不入了。

儘管目前自己的交易系統與纏論有所差異,但還是要感謝這本在技術領域無所不包的奇書,坦白的說自己的交易思想很多都脫胎於纏論,這一點是無可否認的。

轉入正題,纏論有哪些缺陷?有很多,這裡只說最為緊要的一個!

簡單問題複雜化

纏師智商高我承認,但真正的大師的作品應該是接地氣的,也就是不管鴻儒也好,白丁也好,在看完聽完之後都能明確的知道作者要表達什麼,但纏論明顯晦澀難懂了。這裡說一點心得,纏師要表達的所有內容在17課之前已經全部說完了,17課以後只是纏師對前面內容的證明與解釋,但剩下的91課把很多學纏的人都縛住了,以至於苦苦掙扎不得其法。纏師本來想把道理說清楚,但越描越黑了!

現在本人一看到學纏的人還在劃線,看線段,基本上只是呵呵一笑,因為他屬於抓不住重點的那一類人。

這裡要明確講出來的是,纏論裡所有有關結構、級別、買賣點的問題,均線可以全部解決!抓住前17課就抓住了纏論90%的內容!另外,纏論80%的內容都在將技術,很多學纏的人就有了操作唯技術的論調,這點是極不可取的。

打造完美交易體系,歡迎進入懿財經創作專欄!

懿財經


首先聲明,俠老師是一名堅決的纏論倡導者,炒股十年,學纏三年。纏論本身是一套非常好的技術,也是一套非常好的交易系統。很多人對纏論有些誤解,比如千人千纏,比如纏論過於神化等等。我想說的是,纏論其實就是一項炒股的技術,過於神化或者過於貶低都不是客觀的評價。

作為一門技術,就不會十全十美,也必然有其侷限性,或者有一些值得推敲或者商榷的“缺陷”。

一、纏論很難學

這一點無論學過纏論或者沒有學完纏論的人都深有體會。至少想讀一遍原文就看明白幾乎是不可能的。

1、纏論最初以博客的形式發表,坦白講缺乏系統性,內容有些零散。

2、纏論原文中配圖太少,無法直觀的講解其內容,這當然是受限於當時的自媒體還沒有出現。

3、纏論中分型、筆、線段、中樞、走勢類型等概念,都是全新的,和傳統技術中的概念差別較大。正因為如此,通篇給人的感覺就是生澀難懂

4、纏論技術本身以結構為核心,因為走勢本身的複雜性,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就比較困難。

當然上面提到的難點並不是不能解決,針對以上的難點相應給出建議如下。

1、目前市面上很多關於原文解讀的書籍、自媒體的文章、視頻、專欄等,不僅對纏論進行了系統梳理,並且將原文中的配圖補充完整。

其中俠老師自己的專欄《纏論108課原文解讀》,不僅將原文中的配圖一一查閱貼出,另外均配有實戰解析。

2、纏論難學這是事實,需要耐心多讀幾遍,也不用力求一遍學會。我自己是讀了三遍原文的,第一遍通讀,瞭解其大意,第二遍精讀,克服難點,第三遍精讀,領悟其內涵。

二、技術只是纏論中三個子系統之一

纏論原文明確指出,纏論推崇的系統包括三個子系統:基本面、比價系統、技術分析。目前的纏論108課,只是介紹了技術分析,另外兩個子系統並沒有來得及全面講解。另外,原文不僅一次強調資金管理的重要性,但是顯然也沒有來得及詳細介紹。

三、多義性

纏論中有一個概念叫多義性,當然這主要因為走勢中確實存在這種情況,但是本身給走勢分析帶了很大困難。比如底分型之後是否就一定是向上一筆,不一定,因為可能是向下筆的延伸。向上一筆頂分型之後是否一定是向下一筆,不一定,因為可能是向上一筆的延伸。向上一段後是否一定向下一段,不一定,因為可能只是回調一筆而不是一段。向上走勢類型後是否一定向下一段趨勢,不一定,可能是中樞的延伸、擴張、擴展。

當然,只要是技術性的問題,俠老師都有辦法解決。多義性的拐點需要結合其內部結構判斷,就可以大大提高準確率。另外當然需要藉助技術以外的內容,比如基本面、比如板塊比價關係等等。

四、小轉大

無趨勢,不背馳,無背馳,不纏論。可見背馳在纏論中的重要性。小轉大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趨勢的轉折不是本級別背馳引起,而是次級別背馳引起,也就是在本級別看不出來。當然,這種情況較為少見,不能當做常態來處理。一旦出現小轉大,可以用二買二賣來彌補都是可以的。

纏論非常難學,但是如果真正學會纏論,可以說股票中的技術沒有一門可以難倒你了。另外,作為一名纏論堅決倡導者,我倡導大家去學習纏論,因為它真的有用,它可以非常客觀的分析市場。


股市獨行俠


纏論就是一個笑話!

一個個真能吹!纏論就是一個為了研究技術,而吹出來的一個技術,純屬無病呻吟。

這個東西我讀過,沒有任何意義!其中的一買點,二買點,說白了就是放量下跌之後,縮量出買點,就這麼點事。


什麼狗屁中樞,就是一個橫盤整理結構,向上突破這個橫盤結構就是中樞; 若向下跌破就是要要構建新的中樞。


為什麼說構建新中樞呢?

因為股票沒有止跌不漲,構建新中樞簡單說,就是今天的下跌,是為了將來更好的上漲。如果還不漲,就會擴大中樞,擴大成周線,月線中樞!


你總有一天會漲,只要你漲了,我就吹纏論對了!如果不漲,就繼續構建新中樞!

呵呵,就是一個吹牛逼的東西,怎麼說怎麼對!就像你說,男人是雄性動物。你把全世界所有男性一個個數,都是雄性!

纏論就是一個正確的廢話!你說男人是雄性動物,怎麼說怎麼對。

纏論對於股市小白,能忽悠一下。對於一個真正在市場實戰的人而言,纏論就是扯淡

還有纏論裡面—買點共振,就是我們講的週期共振,周線買點,與日線買點一起出現,就是買點!賣點也是如此

有人如果說自己感悟纏論,纏論如何讓自己賺錢,你記住這個人一定是一個純粹的扯淡玩意


這種人一定不是靠做股票賺錢!而是靠忽悠人,教你學纏論,收你學費賺錢。一個賣大力丸的騙子!

我在這個市場這麼多年,大大小小的機構私募見的多了。沒有一傢俬募公募,說我靠纏論做股票操盤

如果哪個操盤手來討論纏論,

你連入職機構的機會都沒有

目前市場機構普遍都採用的是量化交易模型,需要結合成交量參數,財務數據參數,比價參數等綜合選股,最後選出來的股票,還需要行業研究員最終確定

就連浙江那邊最牛的機構私募遊資,我也接觸過,他們也都是這麼做!

你扯纏論就是一個笑話。

私募機構買賣股票,券商提供專門交易軟件,1000萬以上的資產,券商可以給你免費提供大資金交易軟件。

可以實現一鍵拆單,一鍵買賣,定時定點買賣。如果纏論有用,券商這款軟件都賣不動。

記住跟你說纏論的人,一定是靠教別人學習纏論賺學費謀生的


他一定不是靠做股票。這種人也一般喜歡包裝,喜歡上地方財經電視臺,央視財經電視臺。

不要覺得這些人都牛逼,你花20/30萬,有人願意包裝你,讓你給他們站臺!只需30萬以內,你就可以上央視財經,做節目!

你就馬上是知名投資人。特別是有一個投資公司【益學堂】,天天搞教學,學習漲停戰法,學習纏論!

這些所謂的老師,如果賺錢,他還費這麼多口舌給你講課!



一年如果能穩定盈利50%以上,100萬,就能賺50萬,200萬一年就100萬!

如果他真有實力,他早就自己成立私募,做投資!

以國內1個億,私募最低額度起步。一個最小規模的私募1個億,一年收益50%就是5000萬,一個月就是416萬。一個交易日就是盈利17萬!

如果真有本事,誰有時間給你講課!王亞偉,徐翔什麼時候講過課?

人家每天管理幾十個億的資金,忙的要死,哪有時間給你講課!

關注我的頭條,學習更多的股票知識!


股票一點通


本人虔誠纏徒一枚。

至今仍然運用纏論在股市和期市沉浮,不敢說賺了多少多牛逼,只敢說有了足夠的能力保住本金和在腥風血雨中存活下去。

迴歸正題。

還是那句話,存在即合理。有這麼多的人去研究學習纏論,那麼纏論就一定有其合理的地方,不能因為用纏論虧錢了就大罵這是騙子。纏論絕對是個好東西,至少對於我本人來說,是改變了我人生軌跡的好東西。

但是纏師寫的現有的纏論是有缺陷的。

第一沒寫完。

第二纏師跳著寫的初學像看天書。

第三很多東西纏師在當時根本不能明說只能隱晦的藏在個別字句中。所以我建議大家一定要看課後互動的問答和纏解論語,至於其他的我自己都沒看完,沒有資格發表言論。

第四關於筆和線段的概念是後於中樞提出來的,但是他們又是組成中樞的基礎,造成了很多纏徒一直打架到現在。

第五不是纏論的缺陷,這裡也說說把,纏師有幾次失敗的操作,最後割肉了,導致有些反對者不斷拿出來說事。其實纏師也說了,不管是誰,不按照理論操作瞎搞一定會失敗,所以這算不得纏論的缺陷。

纏論作為一個龐大的體系缺陷肯定還有,本人水平不夠只能找出這幾點來。

但是這些缺陷並不能掩蓋纏論的光芒,我們一批批的後輩纏徒要做的,首先是不盲信,然後多看看纏師的博客,儘自己的努力,沿著纏師的足跡去把纏論發揚光大,用無數資金用無數時間在市場中實踐摸索前行,用無數人一輩子的時間去把纏論完善。


多說幾句,纏論是一套思想,一種思維模式,絕對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炒股技術。

把纏論當作一種炒股技術的,可以說僅僅止步於小學水平,為什麼纏師當時說懂纏論的不過一手之數,我認為絕對不是纏師在吹牛,而是一種高處不勝寒的孤獨。

市場是人的市場,波動是無數人貪嗔痴疑慢的合力結果,任何交易理論的最終目的都是讓你在當下位置能清楚看清多空力量的對比,從而準確應對,所以最終研究的都是人性。想靠學一套技術就縱橫市場的,勸你還是早早抽身離開才是王道。

一聊纏論就有點收不住了嘿嘿😁,感覺又寫了一篇畢業論文了。歡迎纏徒纏黑來拍!


狗蛋的蛋蛋


首先反駁提問者,提這樣的問題就說明你不懂纏論,其次還是不愛鑽研事物本質的人。別嫌我說話不夠禮貌,實在是纏論不容置疑。記住一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禪師自己已經證明了這一理論的強大。作為我們受道者,即使自己無法全部掌握,也不應該去否定它,而是更應該去悟道。還有那些學點皮毛就大言不慚去否定的人,肯定學不通纏論。

禪師文中明確表明,他的理論受限兩個條件:必須是在充分有效的市場交易環境和非完全絕對趨同交易。現實是隻要有交易就滿足纏論,可以說纏論是沒有缺陷只有遺憾,遺憾的是有些禪師說要講的沒有講完,其中最大遺憾是動力學部分。

禪師也有作品中提到:“纏非纏”、“禪非禪”,這是非常具有哲學的話。纏論也不單單只是說股票,還有是“道”。這個只能靠自己去領悟,能看到纏論是緣份,能悟到道應該是一種修行。


沉默寡言的收割機


纏論總說“背馳後會怎樣”,這是“穿越劇(未來函數)”。

在行情發展的過程中,根本不可能知道當前部位是不是真正的背馳點(當時根本就無法肯定什麼),這事走完了才知道。纏論是在“事後寫歷史”,不是“當時過生活”,是在玩“穿越劇(一個未來人穿越到了現在)”。

不僅如此,“最後一個纏繞”、“最後一個分型”、“最後一筆”、“最後一箇中樞”等,都是“穿越劇”!在行情發展的過程中,纏師哪裡知道哪一個是真正的“最後一個”?他是從未來穿越到現在哄我們玩的……


海右鴻影


線段劃分存在分歧較大;

進入中樞段也不夠明確,比如直接在日線中看 2440到目前為止的走勢,中樞起筆可以選2440開始的段,從走勢來說,似乎3288開始更合適;

為方便解釋用了一分鐘級別5分鐘級別這種說法,實際級別和週期是兩個概念,有聯繫更有區別,雖然文章中有提到本級別對應的不一定就是次級別,但估計把兩者混為一談的也不在少數;

筆作為纏論的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對走勢的反應缺乏靈活性;

雖有不足,纏論的總體思想很值得學習,天忌英才,如果時間多一點的話,應該能夠得到完善。


毗陵散戶


首先,任何理論都是有缺陷的。單就纏論來說缺陷,你首先要看纏論產生的背景和方式。這裡單說產生的方式。用纏師自己的話說就是時機到了就上來說說(大意),就是說,纏論不是一種經過反覆的推敲、修訂、最後定稿的一種股票理論。學過纏論的朋友都知道,纏論是以博客的形式出現的。期間還發表了大量的關於政治經濟,文化,宗教,音樂等文章,幾乎無所不涉獵。而且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且不說正確與否,單就其精力就不是常人所能及。回到纏論,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纏論,難免就會有不繫統,不嚴謹,甚至有些東西纏師可能沒有說到或者沒有說清楚「不管什麼原因」,假如纏師在世想出一本關於股市理論的書的話,我相信那將是一本完美的股市理論的書籍!儘管這樣,纏論仍是一種最好的股市理論。纏師關於資本市場的結構,背馳,終完美更為重要的是他的完全分類,徹底把資本市場剝了個精光!最後,纏論的精華散落在纏師的各種文章和回覆裡,不付出是不會輕易得到的。


山東老刀


任何一種技術理論都不可能完善

也許在某一時間段相對完善,但這個相對完善被發現以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它的漏洞因為主力會利用它的理論去尋找漏洞,或者利用它的理論去騙投資者,任何一種理論都是根據歷史結合自身尋找的一種大概率的能解釋它的東西,然而歷史是很難重演。

纏論它未完成

纏論是一種綜合技術,它跟上證指數的上漲下跌週期有某種重合,然而纏論當時出現的時候風靡一時,也就是在當時相對完善,現在過了這麼久,許多人都研讀它,市場中莊家也會根據他的理論去反其道而行之,同時,纏論在寫出來的時候,A股並沒有股指期貨,現在股指期貨出來了,對很多個股有影響,當時的纏論並未考慮到這一點,現在作者也無法繼續更新。

纏論中樞的定義如今需要自己根據當前市場去定義

纏論對本級別中樞的定義,隨著股市的發展,已經需要通過自己對纏論的理解去定義它,已經不能按照理論中去定義。


纏論走勢的分類並需要自己去判斷

纏論中的走勢分類,比如上漲,盤整,下跌等,這些是明面上的後市走勢,而投資者需要根據它舉一反三再反三,去預判一種大概率的走勢,這需要除了瞭解它的理論外,還需要根據自身實盤操作經驗去不斷完善,形成自己的纏論。


總體來說,纏論還是當下環境中一種比較適合分析大盤的技術理論,但是纏論並不好學,不是你讀了幾遍知道了它是什麼意思就行了,纏論給你一個基礎,你需要通過它結合市場不斷走過來的行情,去拓展延升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