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的缺陷有哪些?

香兰640


缠论创始人李彪在其博客中其实已经说出缠论的缺陷以及局限性。他曾说过"给我无限的时间和金钱,我可以在股市立于不败之地。"。我想任何人能达到这两者条件,都能成为股市的神话。股市涨跌是有相对性的,目前的高位是对应前期某固定时间段的走势而言,底位也同样如此。缠论在均线法则里大频率里提出"最后一个男上位","第一个女上位",这本事就是矛盾的,后面走势未出现怎能确定这个低位高位是最后一个呢?有人说利用其背驰理论判定,那一背再背现象又怎么解释呢?这点李彪也反应过来了,在其后期的博客中也不断创造一些词语和方法来修正这些引人歧义的概念,导致现在缠论读起来有云山雾罩的感觉。世无完人,股市更无百战百胜的秘技。缠论的缺陷不影响阅读,拋开其具体的方法,他所说的炒股思路和理念也确实让我豁然开朗。比如我们在股市中的交易无外乎是持股和持币的变化。大道至简啊!行了,股市是一台绞肉机,却从来不缺乏新鲜的肉进场。




糖兄画皮


说到缠论,笔者算有点发言权,曾经是缠门的忠诚追随者,自己比较集中学缠时间也就两年,但这两年可能顶别人五年!两年内自己将108课看了不下十遍,那段时间耳机里一定是某拉雅主播对缠论原文的阅读,床前放着的一定是自己打印成册的108原文与评论汇录。而且两年下来自己认为已经全部理解了缠师要表达什么,到现在却很少提缠论了,因为自己的观点已经开始与很多缠友的观点格格不入了。

尽管目前自己的交易系统与缠论有所差异,但还是要感谢这本在技术领域无所不包的奇书,坦白的说自己的交易思想很多都脱胎于缠论,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

转入正题,缠论有哪些缺陷?有很多,这里只说最为紧要的一个!

简单问题复杂化

缠师智商高我承认,但真正的大师的作品应该是接地气的,也就是不管鸿儒也好,白丁也好,在看完听完之后都能明确的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但缠论明显晦涩难懂了。这里说一点心得,缠师要表达的所有内容在17课之前已经全部说完了,17课以后只是缠师对前面内容的证明与解释,但剩下的91课把很多学缠的人都缚住了,以至于苦苦挣扎不得其法。缠师本来想把道理说清楚,但越描越黑了!

现在本人一看到学缠的人还在划线,看线段,基本上只是呵呵一笑,因为他属于抓不住重点的那一类人。

这里要明确讲出来的是,缠论里所有有关结构、级别、买卖点的问题,均线可以全部解决!抓住前17课就抓住了缠论90%的内容!另外,缠论80%的内容都在将技术,很多学缠的人就有了操作唯技术的论调,这点是极不可取的。

打造完美交易体系,欢迎进入懿财经创作专栏!

懿财经


首先声明,侠老师是一名坚决的缠论倡导者,炒股十年,学缠三年。缠论本身是一套非常好的技术,也是一套非常好的交易系统。很多人对缠论有些误解,比如千人千缠,比如缠论过于神化等等。我想说的是,缠论其实就是一项炒股的技术,过于神化或者过于贬低都不是客观的评价。

作为一门技术,就不会十全十美,也必然有其局限性,或者有一些值得推敲或者商榷的“缺陷”。

一、缠论很难学

这一点无论学过缠论或者没有学完缠论的人都深有体会。至少想读一遍原文就看明白几乎是不可能的。

1、缠论最初以博客的形式发表,坦白讲缺乏系统性,内容有些零散。

2、缠论原文中配图太少,无法直观的讲解其内容,这当然是受限于当时的自媒体还没有出现。

3、缠论中分型、笔、线段、中枢、走势类型等概念,都是全新的,和传统技术中的概念差别较大。正因为如此,通篇给人的感觉就是生涩难懂

4、缠论技术本身以结构为核心,因为走势本身的复杂性,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就比较困难。

当然上面提到的难点并不是不能解决,针对以上的难点相应给出建议如下。

1、目前市面上很多关于原文解读的书籍、自媒体的文章、视频、专栏等,不仅对缠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且将原文中的配图补充完整。

其中侠老师自己的专栏《缠论108课原文解读》,不仅将原文中的配图一一查阅贴出,另外均配有实战解析。

2、缠论难学这是事实,需要耐心多读几遍,也不用力求一遍学会。我自己是读了三遍原文的,第一遍通读,了解其大意,第二遍精读,克服难点,第三遍精读,领悟其内涵。

二、技术只是缠论中三个子系统之一

缠论原文明确指出,缠论推崇的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基本面、比价系统、技术分析。目前的缠论108课,只是介绍了技术分析,另外两个子系统并没有来得及全面讲解。另外,原文不仅一次强调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但是显然也没有来得及详细介绍。

三、多义性

缠论中有一个概念叫多义性,当然这主要因为走势中确实存在这种情况,但是本身给走势分析带了很大困难。比如底分型之后是否就一定是向上一笔,不一定,因为可能是向下笔的延伸。向上一笔顶分型之后是否一定是向下一笔,不一定,因为可能是向上一笔的延伸。向上一段后是否一定向下一段,不一定,因为可能只是回调一笔而不是一段。向上走势类型后是否一定向下一段趋势,不一定,可能是中枢的延伸、扩张、扩展。

当然,只要是技术性的问题,侠老师都有办法解决。多义性的拐点需要结合其内部结构判断,就可以大大提高准确率。另外当然需要借助技术以外的内容,比如基本面、比如板块比价关系等等。

四、小转大

无趋势,不背驰,无背驰,不缠论。可见背驰在缠论中的重要性。小转大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趋势的转折不是本级别背驰引起,而是次级别背驰引起,也就是在本级别看不出来。当然,这种情况较为少见,不能当做常态来处理。一旦出现小转大,可以用二买二卖来弥补都是可以的。

缠论非常难学,但是如果真正学会缠论,可以说股票中的技术没有一门可以难倒你了。另外,作为一名缠论坚决倡导者,我倡导大家去学习缠论,因为它真的有用,它可以非常客观的分析市场。


股市独行侠


缠论就是一个笑话!

一个个真能吹!缠论就是一个为了研究技术,而吹出来的一个技术,纯属无病呻吟。

这个东西我读过,没有任何意义!其中的一买点,二买点,说白了就是放量下跌之后,缩量出买点,就这么点事。


什么狗屁中枢,就是一个横盘整理结构,向上突破这个横盘结构就是中枢; 若向下跌破就是要要构建新的中枢。


为什么说构建新中枢呢?

因为股票没有止跌不涨,构建新中枢简单说,就是今天的下跌,是为了将来更好的上涨。如果还不涨,就会扩大中枢,扩大成周线,月线中枢!


你总有一天会涨,只要你涨了,我就吹缠论对了!如果不涨,就继续构建新中枢!

呵呵,就是一个吹牛逼的东西,怎么说怎么对!就像你说,男人是雄性动物。你把全世界所有男性一个个数,都是雄性!

缠论就是一个正确的废话!你说男人是雄性动物,怎么说怎么对。

缠论对于股市小白,能忽悠一下。对于一个真正在市场实战的人而言,缠论就是扯淡

还有缠论里面—买点共振,就是我们讲的周期共振,周线买点,与日线买点一起出现,就是买点!卖点也是如此

有人如果说自己感悟缠论,缠论如何让自己赚钱,你记住这个人一定是一个纯粹的扯淡玩意


这种人一定不是靠做股票赚钱!而是靠忽悠人,教你学缠论,收你学费赚钱。一个卖大力丸的骗子!

我在这个市场这么多年,大大小小的机构私募见的多了。没有一家私募公募,说我靠缠论做股票操盘

如果哪个操盘手来讨论缠论,

你连入职机构的机会都没有

目前市场机构普遍都采用的是量化交易模型,需要结合成交量参数,财务数据参数,比价参数等综合选股,最后选出来的股票,还需要行业研究员最终确定

就连浙江那边最牛的机构私募游资,我也接触过,他们也都是这么做!

你扯缠论就是一个笑话。

私募机构买卖股票,券商提供专门交易软件,1000万以上的资产,券商可以给你免费提供大资金交易软件。

可以实现一键拆单,一键买卖,定时定点买卖。如果缠论有用,券商这款软件都卖不动。

记住跟你说缠论的人,一定是靠教别人学习缠论赚学费谋生的


他一定不是靠做股票。这种人也一般喜欢包装,喜欢上地方财经电视台,央视财经电视台。

不要觉得这些人都牛逼,你花20/30万,有人愿意包装你,让你给他们站台!只需30万以内,你就可以上央视财经,做节目!

你就马上是知名投资人。特别是有一个投资公司【益学堂】,天天搞教学,学习涨停战法,学习缠论!

这些所谓的老师,如果赚钱,他还费这么多口舌给你讲课!



一年如果能稳定盈利50%以上,100万,就能赚50万,200万一年就100万!

如果他真有实力,他早就自己成立私募,做投资!

以国内1个亿,私募最低额度起步。一个最小规模的私募1个亿,一年收益50%就是5000万,一个月就是416万。一个交易日就是盈利17万!

如果真有本事,谁有时间给你讲课!王亚伟,徐翔什么时候讲过课?

人家每天管理几十个亿的资金,忙的要死,哪有时间给你讲课!

关注我的头条,学习更多的股票知识!


股票一点通


本人虔诚缠徒一枚。

至今仍然运用缠论在股市和期市沉浮,不敢说赚了多少多牛逼,只敢说有了足够的能力保住本金和在腥风血雨中存活下去。

回归正题。

还是那句话,存在即合理。有这么多的人去研究学习缠论,那么缠论就一定有其合理的地方,不能因为用缠论亏钱了就大骂这是骗子。缠论绝对是个好东西,至少对于我本人来说,是改变了我人生轨迹的好东西。

但是缠师写的现有的缠论是有缺陷的。

第一没写完。

第二缠师跳着写的初学像看天书。

第三很多东西缠师在当时根本不能明说只能隐晦的藏在个别字句中。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定要看课后互动的问答和缠解论语,至于其他的我自己都没看完,没有资格发表言论。

第四关于笔和线段的概念是后于中枢提出来的,但是他们又是组成中枢的基础,造成了很多缠徒一直打架到现在。

第五不是缠论的缺陷,这里也说说把,缠师有几次失败的操作,最后割肉了,导致有些反对者不断拿出来说事。其实缠师也说了,不管是谁,不按照理论操作瞎搞一定会失败,所以这算不得缠论的缺陷。

缠论作为一个庞大的体系缺陷肯定还有,本人水平不够只能找出这几点来。

但是这些缺陷并不能掩盖缠论的光芒,我们一批批的后辈缠徒要做的,首先是不盲信,然后多看看缠师的博客,尽自己的努力,沿着缠师的足迹去把缠论发扬光大,用无数资金用无数时间在市场中实践摸索前行,用无数人一辈子的时间去把缠论完善。


多说几句,缠论是一套思想,一种思维模式,绝对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炒股技术。

把缠论当作一种炒股技术的,可以说仅仅止步于小学水平,为什么缠师当时说懂缠论的不过一手之数,我认为绝对不是缠师在吹牛,而是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

市场是人的市场,波动是无数人贪嗔痴疑慢的合力结果,任何交易理论的最终目的都是让你在当下位置能清楚看清多空力量的对比,从而准确应对,所以最终研究的都是人性。想靠学一套技术就纵横市场的,劝你还是早早抽身离开才是王道。

一聊缠论就有点收不住了嘿嘿😁,感觉又写了一篇毕业论文了。欢迎缠徒缠黑来拍!


狗蛋的蛋蛋


首先反驳提问者,提这样的问题就说明你不懂缠论,其次还是不爱钻研事物本质的人。别嫌我说话不够礼貌,实在是缠论不容置疑。记住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禅师自己已经证明了这一理论的强大。作为我们受道者,即使自己无法全部掌握,也不应该去否定它,而是更应该去悟道。还有那些学点皮毛就大言不惭去否定的人,肯定学不通缠论。

禅师文中明确表明,他的理论受限两个条件:必须是在充分有效的市场交易环境和非完全绝对趋同交易。现实是只要有交易就满足缠论,可以说缠论是没有缺陷只有遗憾,遗憾的是有些禅师说要讲的没有讲完,其中最大遗憾是动力学部分。

禅师也有作品中提到:“缠非缠”、“禅非禅”,这是非常具有哲学的话。缠论也不单单只是说股票,还有是“道”。这个只能靠自己去领悟,能看到缠论是缘份,能悟到道应该是一种修行。


沉默寡言的收割机


缠论总说“背驰后会怎样”,这是“穿越剧(未来函数)”。

在行情发展的过程中,根本不可能知道当前部位是不是真正的背驰点(当时根本就无法肯定什么),这事走完了才知道。缠论是在“事后写历史”,不是“当时过生活”,是在玩“穿越剧(一个未来人穿越到了现在)”。

不仅如此,“最后一个缠绕”、“最后一个分型”、“最后一笔”、“最后一个中枢”等,都是“穿越剧”!在行情发展的过程中,缠师哪里知道哪一个是真正的“最后一个”?他是从未来穿越到现在哄我们玩的……


海右鸿影


线段划分存在分歧较大;

进入中枢段也不够明确,比如直接在日线中看 2440到目前为止的走势,中枢起笔可以选2440开始的段,从走势来说,似乎3288开始更合适;

为方便解释用了一分钟级别5分钟级别这种说法,实际级别和周期是两个概念,有联系更有区别,虽然文章中有提到本级别对应的不一定就是次级别,但估计把两者混为一谈的也不在少数;

笔作为缠论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对走势的反应缺乏灵活性;

虽有不足,缠论的总体思想很值得学习,天忌英才,如果时间多一点的话,应该能够得到完善。


毗陵散户


首先,任何理论都是有缺陷的。单就缠论来说缺陷,你首先要看缠论产生的背景和方式。这里单说产生的方式。用缠师自己的话说就是时机到了就上来说说(大意),就是说,缠论不是一种经过反复的推敲、修订、最后定稿的一种股票理论。学过缠论的朋友都知道,缠论是以博客的形式出现的。期间还发表了大量的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音乐等文章,几乎无所不涉猎。而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且不说正确与否,单就其精力就不是常人所能及。回到缠论,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缠论,难免就会有不系统,不严谨,甚至有些东西缠师可能没有说到或者没有说清楚「不管什么原因」,假如缠师在世想出一本关于股市理论的书的话,我相信那将是一本完美的股市理论的书籍!尽管这样,缠论仍是一种最好的股市理论。缠师关于资本市场的结构,背驰,终完美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完全分类,彻底把资本市场剥了个精光!最后,缠论的精华散落在缠师的各种文章和回复里,不付出是不会轻易得到的。


山东老刀


任何一种技术理论都不可能完善

也许在某一时间段相对完善,但这个相对完善被发现以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它的漏洞因为主力会利用它的理论去寻找漏洞,或者利用它的理论去骗投资者,任何一种理论都是根据历史结合自身寻找的一种大概率的能解释它的东西,然而历史是很难重演。

缠论它未完成

缠论是一种综合技术,它跟上证指数的上涨下跌周期有某种重合,然而缠论当时出现的时候风靡一时,也就是在当时相对完善,现在过了这么久,许多人都研读它,市场中庄家也会根据他的理论去反其道而行之,同时,缠论在写出来的时候,A股并没有股指期货,现在股指期货出来了,对很多个股有影响,当时的缠论并未考虑到这一点,现在作者也无法继续更新。

缠论中枢的定义如今需要自己根据当前市场去定义

缠论对本级别中枢的定义,随着股市的发展,已经需要通过自己对缠论的理解去定义它,已经不能按照理论中去定义。


缠论走势的分类并需要自己去判断

缠论中的走势分类,比如上涨,盘整,下跌等,这些是明面上的后市走势,而投资者需要根据它举一反三再反三,去预判一种大概率的走势,这需要除了了解它的理论外,还需要根据自身实盘操作经验去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缠论。


总体来说,缠论还是当下环境中一种比较适合分析大盘的技术理论,但是缠论并不好学,不是你读了几遍知道了它是什么意思就行了,缠论给你一个基础,你需要通过它结合市场不断走过来的行情,去拓展延升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