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別這麼養孩子,孩子長大容易和你不親

在孩子長大懂得一些人事的時候,就有很多家長開始發現:自己的孩子怎麼跟自己不親近了?生活中也沒幾個朋友,平時放學一回到家就把自己悶在房間裡,也從來不出去玩。長這麼大也從來沒有跟父母談過心,有什麼事情都喜歡自己一個人扛起來,從不依賴別人。

父母別這麼養孩子,孩子長大容易和你不親


雖然這樣的孩子看起來很“懂事”,不麻煩別人也不會給父母惹禍,但是卻和所有人都很疏遠,永遠孤獨的樣子,看起來更令人擔憂。這很可能是孩子小時候就被埋下了“孤僻”的根基,多半是父母養孩子的方式有問題,父母應該多多注意!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什麼樣的孩子容易和父母變的生疏吧!

一、孩子小時候家長從不抱從不哄

孩子小時候是很脆弱的,對於大人特別是父母的依賴與生俱來,如果父母小時候就沒有回應過孩子的依賴,很容易讓孩子心靈受到創傷。

現在很多家長受到許多觀念的影響,都知道了孩子小時候就不能過於溺愛,要知道放手讓孩子經歷一些困難,讓孩子學會獨立。但是有的家長在吸取這些育兒知識的時候過於片面,單純地理解為孩子完全不能寵著,從小就要讓孩子自己哭著長大,不給予安慰。這種看似讓孩子自己快速學會獨立的做法,卻很容易傷害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從小就學不會對別人的依賴,長大後也就成為一個凡事只想自己扛起來的人。

父母別這麼養孩子,孩子長大容易和你不親


其實孩子的感情是需要被回應的,當一個孩子哭鬧、悲傷、痛苦的時候,他們需要有人給他們支持,讓他們發洩出來,給他們安慰,讓他們情緒穩定。這時候家長的擁抱、安慰都可以讓他們學會感受愛,有利於孩子們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孩子3歲之前,是一個快速吸收周圍一切信息的時間,這時候家長尤其是懷胎十月剩下孩子的母親們對孩子的影響尤為重大。所以作為母親,千萬不要吝嗇自己的母愛,在孩子需要自己的時候,請一定要抱一抱、親一親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感受到母愛的滋養。

父母別這麼養孩子,孩子長大容易和你不親


二、孩子小時候就開始放養

小時候班上總有幾個這樣的孩子:他們向來自由自在,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父母從來不干預,從小就很有自己的主見。也就是所謂的“散養”。這樣的孩子通常是父母有工作,過於忙碌,所以對於孩子他們產生了愧疚,也就無限地放縱了自己的孩子。但是對孩子的事情卻完全不聞不問,就好像父母對孩子只需要提供物質支持一樣。

父母別這麼養孩子,孩子長大容易和你不親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一年到頭來見不到幾次父母,遇事也不需要和父母商量,生命中有什麼大事或者難過的情緒爆發,父母也不會幫自己解決,那麼他們要如何和父母產生親情上的羈絆呢?

這種散養模式下長大的孩子,情感和性格上會有極大的缺陷。長大後多半是隨著自己的心離開父母,到遠方流浪,除非生老病死,多半不會想起自己的父母。

父母別這麼養孩子,孩子長大容易和你不親


這都是因為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席導致的。特別是孩子成長中遇到的重大事件缺乏參與,使得孩子與父母無法產生共情的心理。所以父母要可以選擇散養的方式,但是在孩子有困難、或者有什麼重大的喜事發生時,一定要及時回應。

三、從小就把孩子交給別人養

同上文的散養有一樣的理由,從小把孩子交給別人撫養的父母大都也是因為工作原因,無法時刻陪在孩子身邊。但是除了會形成和孩子無法產生情感共鳴的後果以外,將孩子交給無論是保姆、司機或者是上一輩人撫養,都會讓孩子形成低自尊的心理問題。

父母別這麼養孩子,孩子長大容易和你不親


低自尊的人不太願意檢驗他們對自己的推斷,並且不相信自己的自我價值。對人際關係、社會過分敏感。

低自尊的人常常把事情往壞處想,而且付出的努力較少――尤其當任務充滿挑戰而且費力的時候。因此他們在學業、事業中取得的成功也較少。通常低自尊的人用不斷地批評來勝過他人,因而常常使自己變得孤立。他們會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因為連父母都可以拋棄自己,把自己丟給別人帶,那還有誰會來愛自己?

父母別這麼養孩子,孩子長大容易和你不親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從多方面參與,不論是物質、情感,還是心理上的連接,都需要父母去經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