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90後不愛出門?

Quizassssssss


還不是因為——單身嘛😂😂😂



要是有另一半,應該平時和週末都要出去的吧。


說下我自己的情況比吧。90後是也。

畢業後,在廈門找的是朝九晚六的工作,看去來好像還可以,但早上7點多就要出門咯,晚上下班就算6點馬上走也要7點半才可以到家,吃完飯都8點了。

累了一天那,有時候連手機都不想耍。一天在外的時間差不多10多個小時。

除了週五可能晚上和朋友聚聚,會比較晚回家之外,其他時間如果出去的話,隔天還要上班,心累。

一般沒什麼事情當然不愛出門。

然後,時間就到週末了,累了一週了,當然想要好好的睡個懶覺的,好好看下工作日沒時間看的電視劇📺。推薦一個最近在追的日劇《我準點下班》

偶爾和朋友出去,但是現在很多朋友都有自己的另一半,也不一定都有空找你出去。

所以啊,一週這樣下去,能有幾天出去?

90後,不容易啊。現在快30了。

呵呵,難道生活有容易的嗎?

還——真有。

話說回來,我覺得其實還是懶惰吧,我說的我。

其實,如果不是單身的話,有追女生的話,或者有女朋友的話,應該還是很願意出去的,一點不累。😂😂😂

所以啊,朋友們,一定要出去多走走。外面有很多不一樣的事情,在家宅著,是和小皮老師一樣找不到女朋友的。

我已經在改變了,你呢?

今日話題—— 你每週末都會出去玩嗎?有什麼好玩的項目推薦的嗎?


PPT精選


我就是一名90後資深宅女。拿我個人經歷來說,不出門,理由無非以下幾個:

休息日獨自在家,是我唯一能自己與自己獨處的機會,我很珍惜這個機會

本人從事培訓類工作,沒有培訓類的活動,也需要在公司與各部門的人打交道,本來性格內向的我,不得不練出“巧舌如簧”“動若脫兔”的本事。工作結束之後,拖著疲倦的身軀回家,已經沒有任何激情再去應付其他社會活動,而且很多活動都是“無效社交”,還不如安安靜靜呆在家裡,不出門,刷刷手機,看看書,打掃衛生,睡一個一覺到下午五點的覺。更多的時候我會躺在床上,回憶一天的人與事,進行一場自己與自己的心理對話,往往收穫的是第二天工作日的“打雞血”式的奮鬥狀態。

宅在家裡不出門,對我而言,是一場養精蓄銳的活動,為的是下一次出門的精神抖擻!

性格使然,家裡是最真實的自己

工作時常“動若脫兔”,生活必要“靜若處子”,否則一直處在狂歡,打雞血的狀態,人累,心裡更累!不出門,我可以不必應付不必要的人,不用搭理沒興趣的人,不會顧忌太多,不會身不由己,不用假裝開朗,不必人前假笑,在家裡我是最真實的自己。就像化妝一樣,精緻的面容是第二張臉,是給外人看見最完美的自己,你不會在外面卸下你的妝容,只有在家,你才會卸下那張臉,讓自己原本的皮膚出來透透氣。

宅在家裡不出門,對我而言,是讓被我隱藏起來的最真實的自己出來透透氣!

宅在家裡成本低

宅在家裡,可以不化妝,頂著幾百的一張臉出門;可以在家穿運動褲穿睡衣,不用站在鏡子前糾結沒衣服穿,回頭拿起淘寶剁手下單;宅在家裡,我可以翻翻冰箱,找到好幾天前買的菜,給自己做一頓健康乾淨的午餐,不用每次回來記賬,懊惱自己出一趟門,幾張毛爺爺就沒了......

宅在家裡不出門,對我而言,經濟又實惠,為什麼非得糾結要不要出門!

重要的不是宅,宅沒有不好,重要的是,不出門的時候能在家裡幹什麼!


M呆呆君M


答主很宅,可能跟性格有關。

🌰內向害羞

當走在街上遇到不大熟悉的人時便會想,不打招呼是不是顯得我比較高冷,打招呼的話是要微笑還是要說句“嗨”。因為自身比較害羞內向,所以很多時候,這種事情讓答主變得很糾結,而避免糾結的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出門。

前幾天期末考試周,跟媳婦兒在教學樓的西樓梯間背書,而一個不是很熟悉的同學在樓道里背書。每次經過樓道的時候,我對他都會微微一笑擺擺手,可是我的內心一直有個聲音咆哮著“好尷尬啊!”。當時滿心就在埋怨自己平時不好好學習,期末考試周就要天天出來見人,尷尬了吧。

🌰自卑

答主小時候還挺自信來著,後來長大了就變自卑了。

因為長相一般,走在外面總是覺得漂亮的小姑娘好多,自己好平凡,因此就不大願意出去見人。害怕跟別人對視,別人的目光稍微長停留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就在想衣服是不是髒了,我是不是哪裡出糗了。每次出個門,搞得自己擔驚受怕的,生怕給其他人留下個不好的印象,久而久之就不大願意出門了。

🌰懶

有的時候真的是懶得出門,出門需要洗澡、倒飭、換衣服,有的時候還要等公共汽車,等到出門回來又有換衣服、洗衣服,麻煩死了。但很多時候出門做的事情,在家裡也可以完成,對於懶癌晚期患者來講,倒不如不出去。吃飯有外賣、購物有淘寶、閒來無事看看書、頓時興起練練琴,宅在家裡很舒服的。

答主可以說很不愛出門了,性格是很大一部分原因,當然其他原因也有很多。有的時候也很想出門,仔細一想顧慮太多,倒不如不出去了,久而久之便不愛出門了。

小白答題,見諒哈哈哈🌝


貼心的小栗子


為什麼一些90後不愛出門,就拿我之前在上班的時候說吧,平時上班八個小時,偶爾晚上也要加班,如果晚上不加班的話,自己去市場買點菜加餐,煮好飯吃飽也就七點左右了,吃飽歇會,看看電視玩玩手機,差不多也就準備沖涼睡覺了。週末休息的話,除非有什麼事情,一般我都是不怎麼去逛街,因為現在買東西一般都是網上買了,去逛街,夏天熱冬天冷,還不如窩在家裡呢!當然啦!有時候肯定也會跟同事一起去聚聚餐呀、旅遊。但如果單純的只是逛街的話,本人是不太感興趣的。除非時間允許,有三兩知己陪著,逛街就有樂趣了。





原來是敏


可能我不算典型,因為我心理有點不正常,我嚴重社恐,無物慾性慾,目前人生唯一的願望就是不用與人打交道,至少不要在現實中或者通過視頻語音的方式打交道。出門對我來說真的特別累,要把自己裝扮的像個人,言行舉止也要特別注意,怕自己做了出格的事引人注目。

然而我現在還無法實現,每天倍受煎熬的上完班回到家躺著是最愜意的日常了。

PS:好想剃光頭髮啊,扎發洗髮和處理落髮真是太累了


100000000個鹹魚


為什麼現在90後的人都不喜歡出門了?我覺得有三點原因:

一、性格

90後大部分接受新興事物比較快的,同時也是比較孤僻的一代,這很大一部分取決於獨生子女政策影響,特別是城市中的90後更多都是獨生子女偏多,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平時也是獨來獨往,最多有兩三個比較要好的朋友,性格上偏內向,不善於交際,但是卻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出門雖然不一定是有目的,但出門就會涉及交流,就算恰巧和樓下大叔碰到問個好,對90後來說也是略顯尷尬的一件事。

二、需求

為什麼要出門?這是每個人出門前都要思考的一個問題,70、80後的人可能是去接娃也可能是買菜,或者打個麻將。但是90後不同,他們很多尚未成家,生活必需品可以淘寶,娛樂方式更多的是手遊和電腦遊戲,對於買菜做法這種事還是交給外賣吧,除了上班賺錢,出門能幹嘛,站街上思考人生嗎?不可能的。

三、金錢

你要是去問90後為什麼不出門,十個至少有8個都會回答你兩個字“沒錢”,90後屬於年輕一代尚未有經濟基礎,雖說現在討價還價的買賣逐漸減少,但是在淘寶上貨比三家、比比價格、看看買家秀,才是90後正確的購物方式,花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是90後的辦事宗旨,任何事都講究一個性價比,90後不是不願意花錢,是希望每一分錢花的有意義,出門既費時又費力,何必呢。


愛湊熱鬧的波先生


因為很窮。窮的很懶,懶得很安逸,很踏實。

我覺得應該把90後分成五類,每個人角度,當然分類方法也可能不同。

第一類

有錢的90後,無論你是創業賺到了錢,或者是富二代拆二代都好,你有錢,有錢的時候你看世界的角度都不一樣了,你會對整個世界都充滿了慾望,什麼慾望呢?比如,你看到一個廣告說哪個海島好玩還有豔遇,或者聽說一家餐廳很好吃,好吃到叫爸爸,你就會去那個島,你就會去找這個餐廳,並不全是好奇心驅使你去的,而是自信!足夠的底氣,讓你無所畏懼,無所顧忌~!這類的90後是喜歡社交,經常出門,並且朋友多,局多,而且沒有什麼阻礙,出行有車,喝了酒叫代駕,或者打的士,去遠門坐起床後的飛機,不用去擠紅眼航班,你想怎麼完美的計劃安排你的出行都是可以的,你想玩什麼你想看什麼只要你想隨時出發,就是這麼任性就是這麼瀟灑,就是這麼有錢。

第二類:業務類的90後,這是沒辦法一定要出門的,上班你必須出去,下了班之後你還得出去,去認識人,闖進不同的圈子,去創造更多的機會,所以喜不喜歡都得出去。

第三類:沒錢的90後,這類90後大多數都是外地的,或者也有深圳本地的但是家裡也沒什麼房子,都被要求出來找工作,努力賺錢,而且出門消費水平太高,以深圳為例,真的是出門就用錢,什麼都要用錢,出門就是去送錢送人頭的,所以為了杜絕自己囊中羞澀的尷尬局面還是減少出門的次數;再一個既然找工作,那一定是朝九晚六五天制或者996,這一代的90後估計是特別喜歡睡覺了,我認識的很多這個年齡段的人一到放假特別喜歡睡覺,你大爺可能昨晚2點睡覺但是早上6點半就去公園耍劍去了,但是這類人,要是昨晚能2點睡覺,你第二天下午起碼1點前不要打電話過去,基本都是有起床氣的,也不是說喜歡睡覺,這是生物鐘決定的,大部分的人都沒有很好的安排自己的作息,平時週一到週五,早上可能8點上班,要6點多7點起來洗漱準備出門擠公交擠地鐵,如果遲到,一天白乾,所以頭天晚上一定是沒有很好的睡覺,因為下了班回到家都已經七點多八點多了,吃個飯什麼的一弄快10點了,看看手機看看電影,12點多了,開始睡覺,6個鐘是絕對不夠睡,即使在身體方面來說勉強可以,但是大部分90後意志上面都不承認,我自己有的時候都會有的一個感覺就是,感覺自己剛閉眼,天就亮了,鬧鐘就 響了,特別神奇特別無奈,所以難得有個休息日有個週六日有個節假日,能睡多一會是一會。睡到就是賺到,畢竟在公司打瞌睡的時候真的是生不如死。

第四類:天生宅類,這種是不要想著讓他們出去哪裡,沒用的,現在的信息社會又極為方便,要吃飯,可以叫外賣,當然有些人還是很優秀的可以自己做,享受自己做飯是很棒的,有的人就是全部外送,每日優先,京東超市滿足你對所有生活品的需求,美團這一類的APP出現又讓你無須出門半步即可享受“飯來張口”的生活,想要買件衣服買個鞋子,那可以購物的APP不下50個可以給你挑選。而且目前的很多手機端的購物網站都是有很多優惠的,像美團和大眾的滿減優惠簡直不要太好,每次都是優惠一大半,讓人都不想出門了。你要是出門,夏天熱的出汗,冬天冷的發抖,而且是各種坐車搭車走路,比較,吃飯還要排隊等等,還不如宅在家裡看動漫追劇~多舒服多安逸。

第五類:異類,比如我~!沒錢人,然後還特別喜歡出去瞎溜達,甭管哪,就是喜歡溜達,吃完飯出去散個步,或者心煩意亂出去壓壓馬路,沒事出去喝個酒,餓了下樓買個面,或者去幾公里外的地方吃吃麻辣燙,擼擼羊肉串,時不時來個說走就走的旅行,頭天晚上還在這個小鎮,第二天直接跑到2千公里之外那是常事,就是喜歡在外面瘋,但是也喜歡享受在家裡安靜待著的時候,動靜結合,人畜無害。


麒麟公子


三張圖可以充分回答你的問題。

在家裡能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並且很有趣!吃飯可以自己做、可以叫外賣,現在買菜都不需要去菜市場,外賣小哥一樣幫你送上樓。逛街賣衣服不如輕鬆不累的逛淘寶...好看的電影和電視劇、好玩的遊戲實在太多了,根本沒時間出去玩啊~~就是這樣每天過的異常充實和舒適...

來自一個深宅的宅女的內心獨白。

其實除了上班我不得不出門之外,真的很少出門,因為出門你就要為了保持形象努力打扮,勞神傷財!來!我們一起宅起來!


津du縱貫線


我是一名九三年的單身汪,在城市工作,一個人生活。確定出門對於我們來說,一定是有事,出門意味著辦事,一般情況我們很少出門,不愛出門的原因結合我個人來總結幾點。一 社會的發展

隨著中國的掘起,經濟的發展,國力的提升,國內經濟一片好大。各種商業傳奇拔地而起:阿里巴巴,京東等一系列商業帝國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買東西已不再需要到處跑市場,找店面,手機上價格樣式應有盡有,送貨上門,餓了怎麼辦,美團,餓了麼又解決了一日三餐。隨著科技的不斷完善,各種APP的出現實現了不出門辦事的可能!

二 消費水平的降低

最後一批99年已經二十歲了。雖然中國經濟的掘起世界有目共睹,但中國存在的問題也不可忽視!中國的貧富差距已經不是我們能想像到的了地步!房價的上漲讓90後這一批趕上了最後的末班車。省吃儉用來還房貸已實屬無奈,終其一生換來的也只是一個百平的水泥房而已。出門吃飯買東西消費已經不屬於大部分的九零後了。

三 時間

對於高速發展的中國來說,時間意味著什麼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今天請個假,明天有可能就已經被辭退了。一個月四天假在中國是常態,只要加班死不了,就把班往死里加。四天假,補覺都不夠,哪還有時間出門那!!!現在的競爭壓力,生活壓力,留給我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能不出門解決就不出門。

以上根據個人生活總結,不喜勿噴!有不同觀點的可以下方評論,我們一同深入探討探討!


杭飄張大帥


重度拖延症患者 A 的朋友:最近天氣這麼好,要不要出去玩?

重度拖延症患者 A:嗯......我做個計劃。

御宅族:是遊戲不好玩?還是番劇不好看?為什麼要出門活動?

佛系青年:假期出門活動是要看緣分的。

懶人:我不是懶我只是拖延。

月光族:每次領到工資還沒捂熱就沒了,還是在家待著收快遞吧。

嚴重路痴患者:只要出門就找不到北,出門就回不來了。

社畜:假期的奧義在於躺平。

上班狗發現,工作忙的時候沒時間,閒下來也不願再出門活動了,容易陷入喪氣的死循環。

但另外的一波人類朋友對出門有不同的看法。

社會學家:人類作為群居動物,結伴出遊的幾率最大。

社交小能手:週末有空嗎?一起出去玩呀。

運動達人:假期要不要去騎行,去看看遠郊動人的風景。

……

其實有時候不是不願出門,而是缺少一個同行的夥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