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內向且不自信的人,該怎樣去改變自己?

小譯4143


內向和不自信可以分開來討論,因為兩者之間沒有太必然的聯繫,內傾人格的人不代表不自信,外傾人格的人也不代表是一個自信的人。

內向或者說內傾,並不是不好的,也是有很多好處的,也不是說不會、不敢與人交流,是能夠正常與人交流,甚至很好的交流。只是他們平時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自己的身上,而不是外界或者他人身上。

生活中我們見到的一些看似很內向的人,其實並不一定是內向的,他們在和好朋友、好閨蜜交流溝通時候,可以比我們認識的外向型的人還要活潑。這些人並不好具體的說是內傾還是外傾,只是在不同環境下,被調動的情緒不同。

很多時候,人們不敢與他人交流,會被看成內向性格,其實這是人際交流受阻導致的一種現象,可能是因為沒有合適的話題或者處於緊張當中不知道說什麼。當以後社會經驗多了就能夠很好的與人交流。

如果,做什麼事情都是不自信,那就是和自己對自己的認識有關,自己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所在,無法從生活中獲得滿足感或者說成就感。

對於這種情況,可以慢慢的去學著建立自信心,自信心的建立其實很簡單,就是做一些讓自己有成就感的事情,這件事情可以是很小很小的事情,比如把家裡的衛生徹底的打掃一下,整理一下房間等等,這些看似很平常、感覺沒用的事情卻會讓人擁有成就感。

當擁有成就感,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就會變高,然後再試著去做一些其它自己比較熟悉是事情,提高和穩固自己的自信心。


心理學充電時間


只要努力地打造自己,用實踐和知識來武裝自己。通過長期的積累和磨礪,豐富了自己的入生。慢慢地,歲月會陪著你長大,曾經的青果會變成傲人的紅富士,閃耀著自己的光芒。

我從小就是一個怕羞,靦腆和不自信的入。被別人看上一眼就會臉紅,別人開句玩笑也會令我不好意思半天。有時,因為做了件錯事,或是沒把事情辦成功,被別人說上幾句,就馬上認為自己好可憐,好笨,會在心裡說:我真的好無用,我真的是比別人智力低下嗎?

記得多少次,別人準備做的事情,其實我心裡早想到了,可就是不敢說出來。等別人說:唉,我怎麼忘了?才膽怯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唉!你怎麼不早點提醒我。這是別人常常埋怨我的方面。

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日積月累,不斷地武裝自己。走出校園,滲入社會,東奔西走地探索。在風風雨雨的日子裡編織著自己的人生。終於有一天,羞澀,怯愵,不自信,漸漸地遠去,無數次的破繭,褪變成一隻自信美麗的蝴蝶。



夢醒後的表白




想改變自己的內向性格就首先必須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內向。一個人的內向性格可以來自先天的,或後天的。也就是說有的人從小就內向,還有的人是原來不怎麼內向,在以後的生活中犯錯多了,失敗了,就變得內向了。其實,無論“先天性”的內向,或“後天性”的內向,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自信。所以,要改變內向性格的唯一途徑就是增強自信心。而增強自信心的方法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

1.對自己有清楚的認識。

也就是說對自己達到一個客觀的瞭解。如何才能客觀瞭解自己呢?一是靠自己的不斷反省,認真思考,努力發現自己的不足的方面。二是通過自己身邊非常熟悉自己的人,信的過的人來給自己做一番客觀的評估。通過這樣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

2.針對性的不斷的學習和訓練自己。

一旦客觀的瞭解了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哪裡以後,就開始一項一項的通過不斷的學習和訓練來糾正,克服。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耐心和恆心,切不可半途而廢。隨著時間的推移,使自己得到不斷的完善。在這個過程中,自信心就會得到增強。

3.改變觀念。

要從心理上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充分意識到完美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是找不到的。每個人都會有不足或缺點,會做錯事。把自己的不足看成是自己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信心的機會和動力,即正面看待自己的不足。深切的意識到就是因為自己不完美才有必要去不斷學習,不斷改進,接受他人的糾錯和指正。多一分自覺,多一分謙虛,暴露自己的不足,接受別人的批評,這些都不是壞事,對自己是有益無害的!不要害怕面對自己的缺點,不要深藏自己的不足,坦然和感激別人對自己的“挑剔”和批評。一旦觀念改變了,再也不會覺得有缺點或不完美是一種恥辱。也就不會逃避,就不會害羞,心態變得平和。

由此,自信心就會得到增強。有了自信心,一個人的言行就會變得收放自如,大方得體,自信滿滿。久而久之,內向的性格就會得到改變,甚至消於無形。


顏二哥有言23


如何改變自己內向不自信的性格,也許就是多鍛鍊吧,通過越來越多的社會實踐,通過一次次成功的實際經歷,去告訴自己我不是不行,我不但行,只要我想做的事情,我都能做的很好。

很多人內向不自信,也許 就是因為沒有能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沒有過成功的經歷,使得我們自己對自己的能力評價過低,如果是因為這樣的原因,那麼我們就去學一門技藝,學精他,然後展示在大家面前,在這個過程中,有付出努力,應該為此感到欣慰,有過對自己的不自信,應該克服膽怯的心理,在自己內心告訴自己沒有什麼好怕的。我們應該知道,我們是成年人了,已經走上社會了,有人際往來是必須的,要不然生活跟工作都沒有那麼順利,人不能獨自生活,人是群體動物,必須依靠集體才能互幫互助,才能成長的更快,社會也才能進步。
所以我們不能懼怕與人交往,不能懼怕成功,克服自己內向不自信的性格是必須的,也許我們不能改變很多,但只要有一點進步也值得高興,進步就是一點一點的積累而成的,所以不自信的我們就要去學習更多的東西,來彌補我們性格中的不自信,我們要逼自己養成愛展示自己的習慣,我們可以從朋友圈開始,從最小的事情做起,自信是一點一滴累加的,也許朋友圈這個小平臺可以幫助你改變自己膽怯不敢展示自己的性格。


獨立感恩成長


簡單說 1.接納自己的性格。2.多讀書增長閱歷,有談資,3.無效社交可以拒絕,省得讓自己消耗過大而難受4.鍛鍊,運動能讓人變得自信(大家也可以關注 我的號,裡面有一篇關於對內向的誤解以及內向性格優勢,也許看過後你就釋懷了。)

下文是截取的一小段:

二、內向和外向都是性格特質,是平等的,沒有好壞之分

首先,你要明白一點,性格特質包括內向型和外向型,本身是沒有好壞之分的,只是因為我們人的一個不同看法,以及認同感,主觀地將它們區分為好與壞,即外向性格好,內向就不好。

追溯起來,它們都是人的一種“氣質”,不是指“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而是心理學上的一個概念。

心理學家認為“氣質”是性格的基石,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一些自然的行為傾向,比如思考問題的方式,感知事情的方式,體驗情感的方式等。

這種“氣質”在嬰兒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

比如說,有的嬰兒很喜歡哭鬧,焦躁不安;有的嬰兒卻安靜少哭,易滿足。

這些先天的行為傾向,是孩子骨子裡的東西,難以改變而且本身也並無好壞之分。會伴隨孩子長大,衍生出最為普遍的內向和外向兩種性格特質,顯現於他們的行為方式裡。

為什麼說最為普遍?因為,人類太過於複雜了,單用內向和外向把人分門別類,過於簡單。心理學家為了研究方便,好操作,所以,才籠統地分為這兩個類別。

美國心理學家普洛格和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就按個人心理活動傾向的不同,把人的性格分為內向型(傾向於內部)、外向型(傾向於外部)兩類。

外向型性格的人:

心理活動傾向於外部,自信、開朗、活潑、善於交際;

內向型性格的人:

心理活動傾向於內部,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思想,不善於交際。

歸根結底,兩者本身沒有好壞之分。


大果小果媽媽


想從一個不善言辭的人一下子變成一個滔滔不絕的演說家那是不可能的,這個不用刻意的去改變,隨從自己的心,想去和別人交流的時候就自然的融入人群交流。不強逼著自己為了融入人群說一些自己平時根本不會說出的話,自己尷尬,聽者也感覺彆扭。

一些外向的人士總是認為內向是不好的毛病,覺得內向很不可思議,怎麼會有這樣的人,他們永遠體會不到內向者的內心。如今這個社會如果想吃的開,外向者確實比內向者機會大,所以形成了內向等於病態的理論,一些內向者一直想跳出這個深淵,但如果你只想看幾個回答照著做就跳出去了,那樣的可能是微乎極微。

說到底為什麼會內向,其實是一直在意別人的眼光,等什麼時候你做事的時候不再用餘光看別人是否在看著你,你這麼做別人是否會有什麼想法的時候,那就離成功不遠了。

雖然問題是有什麼辦法可以改變內向,但是我一直認為內向不是毛病,內向只是一種性格。不是改變不好,而是要活出自己。




純屬虛構123丶


減少自卑提升自信心 - 于飛

自卑感一般是從嬰兒時期就開始形成的,所以很多人感覺自卑是天生的。

在嬰兒時期,如果嬰兒沒有獲得父母足夠的關注和照顧,就會感覺自己不可愛,從此埋下了自卑的種子。並且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遭受一些挫敗和他人的否定,從而在內心深處更加認定自己是不好的。

自卑又是在如何影響我們當前的生活呢?比如有一位朋友,總是喜歡攀比,而且總是會拿自己不好的一面去和別人好的一面去比,從而感覺不如他人,從而感覺心裡不舒服、嫉妒他人,又因為嫉妒而責備自己。這就像是寫好的程式一樣,日復一日的、年復一年的在當事人的無意識裡運轉,而罪魁禍首就是自卑。

那麼,當我們有了這樣的認識和覺醒之後,就可以有意識的改寫這個程式。比如,在無意識要攀比的時候,就告訴自己:自己本來就很好,無需去做那些比較。再比如,在因為嫉妒而自責的時候,就告訴自己:嫉妒是正常的心理現象,誰都會有嫉妒的時候,無須自責。也還可以經常的看一看自己的優點、長處和富足,以認可和肯定自己。

沒有了比較和自責,也就沒有了自卑。又因為持續的相信、認可和喜愛自己,而逐漸的培養起自信心。


于飛心理


 首先,要正確看待自己。尋找自己的長處。然後,讓自己的長處得以發揮。 這是最基本的獲得自信的條件。獲得自信,要先獲得滿足感,讓自己覺的自己很行。這是最基本的。 因此,你要好好利用自己的長處,儘量發揮自己的長處。要多做,只有這樣才能儘可能的品嚐到成功時的滿足感,那麼你才建立起自信。如果一在的認為自己不行,而什麼都不去做,什麼都不敢去做。就會變的越不自信,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只要獲得成功時的滿足感,才能進一步獲得自信。當然了,可能慢慢來。可以先做一些小事,在逐漸遞增。 自信,其實只是一種心態。需要的只是自己去發掘,並不需要過多繁雜的過程。只要對自己有信心,那麼自己就肯定充滿力量。

不要過分的顧及別人,過分的去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要以無所謂、平常的心態去對待任何挫折。 自信,其實很簡單,只要相信自己就行了。當有了自信心,什麼事情都會得心應手。關鍵在於自己,只要對自己有信心,就什麼都能解決。 另外,自信的最大因素,很可能是外界對自己的影響。要知道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總歸是他們的看法,我們無須活在別人的世界裡。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管他那麼多幹嗎。要有世界只為自己存在的氣勢。要有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的魄力。 沒有人能改變自己,沒有人能控制自己。當自己成功時是自己的事,但如果受到別人的影響,而退卻的話,卻是自己的事,何必為無關的人,左右自己呢。 最後一句,只要相信自己,自己就會充滿自信心。重在心態。

性格是一個人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它不是天生的,而是個體在生長髮育過程中不斷接受社會影響和教育薰陶,通過自身的實踐,在青少年時期漸漸形成並定型下來的。

性格的類型與特點:

心理學家們為了研究的方便,便根據心理活動的指向性特點,將性格分為外向型和內向型。外向型的人通常活潑好動,善於交往,喜聞樂道;

內向型的人則往往沉靜、孤寂,獨往獨來。極端內向者在面對外界刺激時常常會表現出其明顯的弱點,因為他們比較敏感,感情容易受到傷害,並且總是把悲歡埋在心裡,不願意告訴別人,與別人共同分擔,從而使自己在進入應激狀態後久久不能平靜,心理危機常不能很快解除,這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

所以,過於內向者應儘可能使自己變得外向一些。

▲要正確地估價自己。有些內向者孤芳自賞、自詡清高;有些內向者盲目自卑,總認為別人瞧不起自己,為了維護自尊而不敢主動與他人交往。前者應學會尊重別人,後者應要有自信。總之,應正確地估價自己,正視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正視他人的優勢與劣勢,與他人平等相處。

▲要學會傾訴自己的思想感情。內向者常常把不滿、痛苦、煩惱、焦慮等不良情緒壓抑在心底,使心理衝突長期難以解決,這不但可能嚴重地損害身心健康,而且會使內向的程度進一步加深。所以切忌不要遇事總是悶悶不樂,鬱鬱寡歡,將所有心思封閉在自我之中。要學會向自己的親人或好友傾訴自己的真實情感,這樣性格就會漸漸開朗、外向起來。

▲積極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內向的性格與環境與關,它可以在環境中形成,也可以在環境中改變。內向者如果能主動地參加各種集體活動,最好能在班級或小組中擔任組織者的角色,由此增加與同學們的交往,內向的性格在環境的影響下便會發生變化。

▲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廣泛的興趣會使人將心理活動傾注於活動之中,而減輕對自我的過分關注;還會使人的不良情緒在興趣活動中得到很好地宣洩與轉移;興趣猶如一條扭帶,會把具有共同興趣的人連接起來,從而使與人際交往的融洽程度得到提高。總而言之,青少年正處於性格形成定型的時期,可塑性還很大,性格的改變並不是很難的


財迷心竅er


第一,內向和外向是沒有好壞之分的,這只是一種性格特質而已。這代表了人獲得能量的來源方式有差距。

內向的人不受環境變化的影響,對環境依賴度低,從某種程度上講,反而有外向型不具備的優勢。

所以,我們面對自己的性格特質態度應該先要了解,然後要接納。這樣才能不擰巴。

第二,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也有自己的不足之處,別用自己的不足去對照別人的優勢。要肯定自己的優勢。

第三,內向且不自信,很有可能是受到了環境的左右,上面我們說了,內向的人本身能量源在內部,這時,卻非要在外部去尋找,本身就擰巴,肯定不舒適。

第四,發現不足,如果試圖要改善,應該馬上行動起來,拿出改善的方案,不要停留在想,要落實到行動中,自信心會增強。

第五,長遠來看,人要有興趣愛好,如果你的愛好能夠發展成特長,建議行動起來,指定發展計劃。如果基於對自己的瞭解,愛好無法發展成特長,比如喜歡音樂,但五音不全,很難學習樂器等等,就學會去欣賞,能發現美,識得美,也是一種能力。


陳淏老師


性格內向不是錯,看你面對什麼問題與環境。有時內向的反應是低調。同時,要記住長弱求寬。

向您推薦悅讀我寫的關於“長弱求寬的文章和另一篇《你付不起低調的代價》或許對你有保證。

推薦一《重釋長弱求寬》

對於常常糾結於事業與人際的朋友,我常常告訴他們“長弱求寬”和“寬弱求長”的道理。這幾個字不僅具有心理層面的意義,重要的是如何看待你失去與獲得後的價值觀。理不清這個道理,你會永遠糾纏於“剪不斷,理還亂”的境地中,傾訴無門,發洩無處。對於“長弱求寬”和“寬弱求長”,早幾年我曾解釋過,但近來詢問的朋友較多,在此重釋。

“長弱求寬”的道理,是我看了一則訪談節目後歸納出的。一位被醫生斷定患有不治之症的年輕人,在得知自己的生命距離拉近後,便到世界各地旅遊,後來成了旅行家。他在節目中談了他當時的感想:既然我的生命的長度不夠了,我就在人生的寬度上下功夫。

我想在當前,面對於事業、生活各種壓力下,心理疾病漸顯。很多人在糾結、狂躁和怨悶中無法自拔。我想在生活上的一時一事、事業上一利一弊、人際一朋一友、性格一糾一結等各個方面,要常常用“長弱求寬”和“寬弱求長”的道理去看待。長度不夠,拉開寬度,平方面積是一樣的。雷鋒當年“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的名言,以及劉胡蘭以十幾歲年輕的生命死在敵人的鍘刀下,生命不可謂不短。但她“生的偉大”。之所以“死的光榮”,正是她生命的寬度涵概了整個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也都合“長弱求寬”的道理。

在“長弱求寬”後,我又加了四個字,叫“寬弱求長”。有個年輕人曾對我傾訴,自己的朋友不多,是不是性格孤僻的原因。我對他講,不要把孤僻當病態,在交際的寬度上不如人,不妨在求長上下功夫,有一、兩位真心的朋友此生足矣,所謂細水長流就是這個道理。

世間的任何事物都是辨證的。“長”與“寬”也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勢,這要看自己的性格和工作、生活環境,但常衡量自己的“長”與“寬”是必要的。以“包容”和“寬心”的心態,去打造自己的“長弱求寬”與“寬弱求長”的公式。

推薦二《你付不起低調的代價》

低調是一種謙虛謹慎,不張揚的態度,無什不好。但令許多人糾結的是它需要隱藏自己的能力甚至才華。關於這詞的由來,已無從考證。但成為流行語則是前些年的電視劇《武林外傳》中的那句著名的“低調,低調”以後。

洪晃她BLOG裡有段話說的好。她言道:“低調不是所有人都能玩得轉的風格,我仔細琢磨一下,現在玩低調真的困難重重。”……“首先,我們現在是眼球經濟,低調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的確,在當今的物慾時代,做人低調的確不容易,就同一幅對聯所寫雲:上聯:做雜事兼雜學當雜家雜七雜八尤有趣;下聯:先爬行後爬坡再爬山爬來爬去終登頂;橫批:低調做人。可見要想“低調”確屬不易,姑且不論做雜事云云是否屬於塌實有趣的範疇,光是“爬”就足以令人抑鬱,不論最終是否能登頂,半路上興許就弄個抑鬱、焦慮纏身,便徹底“低調做人”了。

有這樣一個年輕人,可謂文武雙全,在時下的年輕人中可謂不多見。但他不張揚的潛意識,不以任何方式推銷自己,令原本該屬於元青花品質,卻被自己當做現代仿品擺放在櫃檯上。他的才藝如同一粒粒種子,被自己包裹在高大有型的身軀內,外人無從知曉,想用其長的導演們更不會掘地三尺。所以,正應了洪晃的話:“低調是要付出一定代價的。”但問題是你是否具有“低調”的本錢?借用李煜《相見歡》的名句:“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這首詩雖勾勒的是孤身登樓,默默無語的情感。但從另一個角度去看,也是無謂“低調”後的心境寫照。

人的個性是立業之本,人的才華必須由個性的釋放去體現,不敢於釋放自我那麼如何彰顯才華?在壓抑和馴服中,怎能體現和發揮你的才華?否則就會在無聲無息泯滅。人的個性鮮明突出才能讓你生機勃勃,創新能力才能得到發揮。

“沉默”或“低調”是需要的,但應在一定的範圍和人群裡,不可一概而論,否則物極必反。我們沒有多少時間和本錢玩低調,最重要的是“別把情緒當思考”,我們玩不起“低調”,也玩不起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