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汕尾非遺文化,你知道幾個?

感受非遺魅力

汕尾,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經過長期的沉澱,形成了既有中原、越甌和閩南文化,又有海洋文化的多元文化特徵。

汕尾,文化底蘊深厚,有5000年多的“沙坑文化”,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特別是非遺項目,汕尾非遺項目的數量之巨、價值之高,居全國前列。

世界非遺產1個,國家級9個,省級26,市級58個,縣級97個。國家、省、市級非遺傳承人分別達到10人、23人、和76人。有400多年正字戲、西秦戲、白字戲三個稀有劇種,有距今800多年的“滾地金龍”,有300多年的”獨角麒麟舞“,“汕尾漁歌”、“五嶽朝天”、“英歌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今天,帶大家走進汕尾

細數那些非遺文化

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



什麼叫“非遺”

“非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簡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非遺魅力 | 細數汕尾非遺文化,你知道幾個?


1、正字戲

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本名正音戲,又稱南下大戲,系南戲遺響,有800多年曆史。用“中州官話”(正音)唱唸,是一個多聲腔古老稀有劇種。

明初流入粵東,後紮根海陸豐。正字戲有傳統劇目2600多個,分文戲和武戲。文戲有唱腔,以曲牌體的正音曲(大板曲)、唱牌子(也稱崑腔)為主,雜以亂彈、小調等。正音曲以“奚琴”領奏,唱牌子以笛子、大小嗩吶伴奏。武戲(即提綱戲)沒有或少有唱腔,用吹打牌子伴奏,渲染氣氛。正字戲傳統有紅面、烏面、白麵、正生、武生、白扇、正旦、花旦、帥主、公、婆、醜等十二行當。表演風格古樸,粗狂雄渾,氣派宏大。

非遺魅力 | 細數汕尾非遺文化,你知道幾個?

非遺魅力 | 細數汕尾非遺文化,你知道幾個?

2、白字戲


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俗稱白字仔,“阿伊噯”。


元末明初從閩南流入海豐,與當地方言、民間藝術結合形成海豐白字戲,潮人為區別潮州白字(潮劇)而稱之為“南下白字”。

分生、旦、醜、淨、公、婆、貼7個行當,以演文戲見長。音樂唱腔委婉深情,表演溫柔細膩,唱曲襯詞多用“阿伊噯”。常演的大多為傳奇故事,全連戲(整本戲)較多,摺子戲較少。分小鑼戲、大鑼戲兩大類,小鑼戲又分正板小鑼戲、反線戲和民歌小調戲三種。小鑼戲唱腔活潑明快,富有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大鑼戲音樂莊重典雅,具有高腔音樂特點。

非遺魅力 | 細數汕尾非遺文化,你知道幾個?

非遺魅力 | 細數汕尾非遺文化,你知道幾個?


3、西秦戲


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西秦戲系明代西秦腔(即琴腔、甘肅調)流入海陸豐,又與地方民間藝術結合,至清初逐漸遊離本腔而自立門戶,形成了別具風格及特色的西秦戲劇種。


音樂唱腔為齊言對偶句的板式變化體,設有老生、武生、文生、正旦、花旦、紅面、烏面、公末、醜、婆等十個行當,主要聲腔有正線、西皮、二黃,還有少量崑腔、雜調,以正線為本腔,唱、白沿用中州音韻,男女異聲同調,男唱真嗓,女唱假嗓。樂隊分“文畔”(管絃樂)、“武畔”(打擊樂)。傳統劇目1000多個,表演風格粗獷豪放,雄渾激昂,長於武打。西秦戲與臺灣北管戲(又稱亂彈)有著密切的血緣關係。

非遺魅力 | 細數汕尾非遺文化,你知道幾個?

非遺魅力 | 細數汕尾非遺文化,你知道幾個?


4、皮影戲

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入選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陸豐皮影戲,閩南語系地區亦稱皮猴戲,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皮影戲經

以獸皮雕鏤成影人,借燈光顯影於屏幕表演故事,是中國民間最古老的戲曲形式,它是集繪畫、雕刻、製作、表演、音樂、舞臺技藝於一體的綜合藝術。


中國皮影素有北路、南路之分,陸豐皮影戲是南路影戲唯一僅存的一支,是我國三大皮影系統之一的潮州影的唯一遺存。它的藝術傳統優秀古樸、音樂唱腔甜美豐富,緊隨時代、銳意革新,將水墨畫、通花剪紙、單線平塗等各種民族繪畫形式,成功地運用於舞臺美術;影人、道具雕刻精緻,色彩鮮豔,表演細膩生動,形象逼真。

非遺魅力 | 細數汕尾非遺文化,你知道幾個?

非遺魅力 | 細數汕尾非遺文化,你知道幾個?

5、滾地金龍

2006年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大安滾地金龍始創於南宋,有870多年的歷史。


明嘉靖年間,黃氏光昭公一支從福建漳州移居廣東陸豐大安南溪村,帶來“滾地金龍演史傳”的傳本。黃氏南溪“滾地金龍”繁衍了十七代,代代都有繼承傳統的藝人。


金龍由龍頭、龍身、龍尾三部分連成一體。演出時由二人進入“龍身被套”,一人舞龍頭,一人舞龍尾,有開場見禮,打圍巡洞,遊潭戲水,伸筋洗鱗,伏蟄聞雷,聞雷起舞,駕雲飛騰,收場還禮八個舞段,簡短精彩,唯妙唯俏,一氣呵成,龍文化濃厚。伴奏用陸豐正字戲的牌子大鑼鼓、大小鈸、大嗩吶等樂器,按不同的情節表演而吹奏不同的曲調。2012年1月獲“山花獎”,為汕尾市實現了民間藝術國家級最高獎項零突破。

非遺魅力 | 細數汕尾非遺文化,你知道幾個?

非遺魅力 | 細數汕尾非遺文化,你知道幾個?

6、 麒麟舞


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海豐麒麟舞從獅舞的基礎上演變而來,融武技、舞蹈、音樂和製作等傳統文化於一體的武術並與,主要流行於海豐、陸豐,傳播與香港、臺灣等地。


造型獨特,獅頭偏大,古樸的形狀體現在大腦袋和獅口,神氣逼人的大眼睛、金色度角和誇張的藝術形象,製作以竹篾、冰秋紙、顏料為主要材料,“獅被”長約一丈餘,寬約三尺,講究傳統文化禮儀。活動時間以春節為主,亦在祠宇落成和大型慶典之際,被人們尊為“驅煞”“迎祥”之舞。作為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民俗活動,數百年來既傳播歡樂,也傳承文武兼備的地方傳統人文精神。

非遺魅力 | 細數汕尾非遺文化,你知道幾個?

非遺魅力 | 細數汕尾非遺文化,你知道幾個?


7、河田高景


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俗稱“河田撐景”、“出景”或“吉康廟景”。起源於明洪武二十一到二十五年之間(公元1388-1392年間)的廣福庵廟會。由景床、景梗、景物三部分組成,其突出藝術特點是

“高、險、巧”


河田高景出景時間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九、二十兩天,它取材廣泛,主要表演內容有歷史英雄人物、民間傳說、神話故事。隨著社會發展,表現形式不斷創新,內容更加豐富。充分體現了客家人民酷愛藝術、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是集體的智慧和結晶,對啟迪民智、傳承優秀歷史文化具有重要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非遺魅力 | 細數汕尾非遺文化,你知道幾個?

非遺魅力 | 細數汕尾非遺文化,你知道幾個?

8、甲子英歌舞


2011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英歌舞即英雄之歌舞,取材於北宋梁山好漢營救盧俊義的故事。原是遊行式舞伍,108員編排成隊並分為四大部份:舉義旗16人,舞英歌54人,(其中打鑼鼓13人),演小戲及橫抬旗幟合總數限於107人內,連成一體。


其中舞英歌為主要表演隊,演小戲為配套演出隊。據傳,清代光緒年間,甲子地區人民為慶祝一次盛大的廟會,從福建活動形式引進入門。英歌舞裝扮古老,武姿雄偉,氣勢動人,是陸豐市甲子鎮民間傳統節目,代代承傳,流傳至今三百餘年。

非遺魅力 | 細數汕尾非遺文化,你知道幾個?

非遺魅力 | 細數汕尾非遺文化,你知道幾個?

9、 汕尾漁歌


2014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汕尾漁歌從宋代就開始傳唱,元、明時期在沿海廣為流傳,明代就形成“龍津漁唱”,被定為“海豐八景之一”。


主要分佈在汕尾市的小漠、鮜門、捷勝、新港、馬宮、遮浪、甲子、碣石、湖東。主要在甌船漁民中傳唱,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沿海勞動人民生活,運用海陸豐方言歌詞,以對歌的形式,表達複雜的思想感情,具有非常濃郁的海洋氣息和韻味。詞、韻、旋律、襯字、主幹音、落尾音具有固有的特點,節奏緩和、樂音和諧、旋律優美細膩。

非遺魅力 | 細數汕尾非遺文化,你知道幾個?

非遺魅力 | 細數汕尾非遺文化,你知道幾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