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這樣一位天降大任者,到底為何被崇禎處死?

袁崇煥可以說是明朝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當年他於寧遠之戰重傷努爾哈赤,致其憂憤而死。而皇太極面對他不僅折戟京師、鎩羽而歸,還發出"袁不死,後金難入"的感慨。

那為何這樣一位天降大任者會被崇禎處死?

袁崇煥,這樣一位天降大任者,到底為何被崇禎處死?

一、擅主——袁崇煥沒有奏明崇禎便將毛文龍處死。

據說袁崇煥早就想除掉毛文龍,但起初並未起殺心。他首先遣部臣理晌, 其目的欲通過清理晌銀, 撤毛文龍的帥位。誰料毛文龍"惡文臣監製,抗疏駁之" , 於是袁崇煥便以閱兵之名,召毛文龍至雙島,然後再用所謂的"十二罪"將其處死,其中最主要的罪證是毛文龍"糜響"。毛文龍被誅殺的消息傳到崇禎耳中時,崇禎十分震驚,但由於戰事還需倚仗袁崇煥,便沒說什麼。可後來袁崇煥自己卻給其部下"增響銀至十八萬" ,這使崇禎不得不忌憚袁崇煥。

二、己巳之變後,眾人對袁崇煥的態度由期待轉成失望。

在袁崇煥殺毛文龍三個月後,即崇禎二年(1637)十月,後金一改往常,繞過山海關,直奔長城關隘龍井關與大安口。一路上後金軍隊所向披靡,接連攻克遵化、 薊州、 永平、 遷安等地,直至兵臨京畿城下。京畿百姓惶恐不安,崇禎帝措手不及,臨時起用孫承宗, 立即召回袁崇煥,並第一次號召全國各地起兵 " 勤王" (即救援有難的君王)。 一時之間"天下勤王兵先後至者二十萬" ,而袁崇煥也及時趕來救援,敵對雙方在京畿地區相持數月。

雖然該戰役最終以後金東退結束,但明朝在這次戰役中死傷慘重,而且後金強勁的軍力使崇禎帝建立在袁崇煥五年復遼承諾的夢想化成泡影。除此,不少大臣與市井小民也不再對袁崇煥抱有期望,甚至聯想到他在天啟年間與後金擅自議和的前鑑,於是對其破口大罵。正所謂"都人驟遭兵, 怨謗紛起,謂崇煥縱敵擁兵"。這些輿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崇禎帝對袁崇煥的態度。

袁崇煥,這樣一位天降大任者,到底為何被崇禎處死?

三、挑撥——皇太極用計謀挑撥袁崇煥與崇禎帝及眾人的關係。

己巳之變後,眾人對袁崇煥的五年之約早已破滅,而皇太極卻趁機火上澆油。他放風說己巳之變乃袁崇煥與後金的密約,為的是逼迫明庭與後金和談。另外他又故意讓被俘虜的太監偷聽到"袁崇煥"和後金正在私下交易,並放他們回去奏報崇禎。

四、袁崇煥乃明朝政黨的犧牲品。

黨爭是明朝政治的一大毒瘤。天啟年間,魏忠賢極力打壓東林黨人。崇禎上位,去除魏忠賢閹黨後重用東林黨人。但魏氏閹黨並沒有全部根除,而袁崇煥則與東林黨交好,所以在已巳之變後,這群魏氏餘黨便趁機彈劾袁崇煥,這無疑加深了崇禎帝對袁崇煥的疑心。

袁崇煥,這樣一位天降大任者,到底為何被崇禎處死?

總而言之,袁崇煥死於崇禎帝的多慮,而崇禎帝也為此付出生命與喪國的代價。至於袁崇煥,他是值得後世尊敬的。儘管他沒有履行對崇禎的諾言,也曾有過與後金議和的舉動,但他對明朝的忠心從未動搖。至於那些說他殺死毛文龍後引發的一系列後果,筆者以為其相關性太過單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