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一年,《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問了一個問題:高士其的傳人在哪裡?為什麼我們今天的時代產生不了高士其這樣的科普大家?

高士其是誰呢?相信現在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其實他可以說是中國的霍金。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高士其原名高仕錤。1905年11月1日出生於福州一個書香之家。高士其從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因為成績優秀, 他進入清華大學深造。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1925年,高士其清華畢業後到美國留學,進入威斯康星大學化學系學習,兩年後獲得學士學位。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正當他準備報考化學系研究生之際,他風華正茂的姐姐突然被病魔奪去了寶貴的生命。悲傷之下,他毅然轉入芝加哥大學醫學研究院攻讀細菌學,準備將來從醫拯救生命。

這時候,悲劇發生了,在一次實驗中,一個裝有腦炎病毒的瓶子突然破裂,病毒通過左耳耳膜進入高士其的小腦,破壞小腦的中樞運動神經,造成終身無法治癒的殘疾。

每當疾病發作時,他眼球上翻,脖頸僵直,手足顫抖,痛苦異常,左耳也逐漸失聰。美國的醫生建議他回國休養,他卻說:我學業未成,怎見祖國父老。

他忍受著疾病的痛苦煎熬,以驚人的毅力堅持讀完了醫學博士課程。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在學期間,他被選為芝加哥大學國際學生年會代表,還加入美國化學學會和公共衛生學會。

可以說是一個很有天分的科學家。

學成之後,他乘坐德國郵輪,專門到歐亞考察了一番。一路上的見聞讓他感覺到祖國與世界的差距,併產生了一種深深的使命感,一定要讓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讓自己國家出現更多的科技人才。

回國後,他的家人、親友和同學、老師都勸他先把病治好再工作,他因目睹各地疫病流行,甚為猖獗,每天都要殘殺數以百計的人,"我怎能袖手傍觀,獨自養病?"

在同學的介紹下,他應聘到南京中央醫院工作,擔任檢驗科主任,可是,因為沒有關係,醫院連基本的醫學器材也不提供給他,他憤而離職。

醫生當不成,他開始思索自己的人生,這其間,他認識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應應陶行知先生的邀請開始創作科普書。

他的第一篇文章 《細菌的衣食住行》發表後,把名字從高仕錤改成了高士其,他說:“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錢。”從此,高士其投身到中國的科普事業,成為中國第一批科普創作者。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因為身染重病,寫字時手發抖,一個字要一筆一劃寫半天,一天只能寫幾百個字到千把字。但他仍夜以繼日地堅持寫作。而且寫出來很受歡迎,他文章的特點,是熔科學、文學與政論為一體,夾敘夾議,既通俗淺顯,又生動形象,並富有見地,別具一格。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在他的一生中,經歷了各種戰亂、病痛的折磨,可以說他經歷的困難比霍金要多更多,至少霍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又有優厚的照料。而高士其在最困難的時候,身體不動彈,無水無食,差點餓死。

1941年底,他在廣西養病,日軍的飛機轟炸桂林,在桂林撤退的一片混亂中,原本負責照顧他的一位李姓護士趁機把東西卷跑了,連一頂防蚊的帳子都沒給他留下,還他反鎖在房間裡。

等高士其發現時,已經求救無門,過了數天,沒有東西可吃,餓得兩眼發黑,夜裡成群的蚊子更是把他叮得渾身是包,多災多難的高士其再一次陷入了困境。

好在有一位青年作家馬寧來看望他,才把他解救出來。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1946年的時候,他到了上海,結果一去就病倒了,住進院後,因為不能一次預交幾個月的費用,被停止供應飲食,不得不請人從外面買點麵包用開水泡爛了吃。

這件事被報紙報道後,激起了眾多讀者的同情,紛紛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送錢、送藥、送花、送吃的絡繹不絕,還有許多人寫來了熱情洋溢的慰問信。

鄧穎超同志還特地來看望她。

可以說,高士其的一生非常坎坷,

到了新中國後,他才能安心創作,他以傷殘之軀,寫了75萬字的科學小品和科普論文,許多人正是讀了他的作品而走上科學研究的道路。他的作品被稱為“科學和詩的結晶”,他被人們親切地稱為“人民科學家”、“中華民族英雄”。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為表彰高士其對中國科普事業的卓越貢獻,1995年國家設立“高士其科普獎”作為中國科普界的最高獎。1999年,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將由我國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704號的行星命名為“高士其星”。

中國科技館原館長王渝生說:“我覺得高士其這一生,特別是他生病過後,用他學到的科學知識,用他不斷的創新的這種形態,把科學普及到億萬群眾當中去,他不僅是一個傑出的科學奇才,更是一個偉大的科普作家,偉大的科普教育家。所以他的身體力行、身殘志堅,都給我們留下了很好的榜樣。我們現在就要從高士其這樣老一輩的科學家、科普作家手中,接過他們的旗幟,為我們的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做出我們的貢獻。”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而人民日報發問高士其的傳人在哪裡?
在我們中國,曾經有一個科普的黃金時代,報攤雜誌上到處都有給孩子的科普雜誌,但隨著手機的出現,電腦的出現,這樣的雜誌很少了。我們大人可以看手機,但不能讓我們的孩子看手機,看IPAD啊。我們的孩子還是需要科普叢書的。
所以,今天特地給孩子推薦一套中國頂尖科學家寫的《中小學科普經典閱讀書系》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裡面就有高士其的名作《細菌世界歷險記》,高士其先生一生受病魔折磨,但對科學依然充滿了樂觀,文字裡充滿了樂趣。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除此之外,《橋樑史話》,講橋樑等建築裡的科學,作者茅以升。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藏在生活中的數學》,作者張景中,中科院院士。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海洋的秘密》,講海洋科學的,作者雷宗友,海洋地質專家。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極簡趣味化學史》,作者葉永烈。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偷腦的賊》,作者:兩院院士、三峽的設計者潘家錚。有網友說:這個故事讓我對腦科學產生了嚮往,而今年就要直博研究大腦了!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神奇的數學》,作者談祥柏。他跟張景中院士、李毓佩教授一起,被人稱為“中國數學科普的三架馬車”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十萬個為什麼》,蘇聯宗師級科普作家米·伊林,十萬個為什麼就是他先提出來的概念。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世間的腳印》,講大地的奧秘,作者陶世龍,北京地質學院創建者之一。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數學花園漫遊記》,作者馬希文,數學神童,北京大學數學系教授。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醒來的森林》,自然課,作者約翰·巴勒斯,美國自然文學之父。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爺爺的爺爺哪裡來》,講人類進化,作者賈蘭坡,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北京人頭蓋骨的發現者之一。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大自然的語言》,講氣候的,作者竺可楨。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穿越地平線》。李四光給孩子寫的地質書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是中國的霍金,啟蒙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現鮮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所有的這些人,都是超有名的大腕,

這些科學家能為中學生創作科普書是非常難得的。內容從數學到物理再到氣象學、橋樑學以及考古學,涵蓋面非常廣泛,把這套書看完了,孩子絕對是知識達人。而且對學習也很有幫助,因為這些書裡不僅僅講有趣的故事,還講背後的原理。是一套能夠讓孩子愛上科學的書。


這一套書十四本,包括了數學、地理、氣象、建築橋樑、化學、生物等學科。全是超牛的科學家寫的,是一套可以幫助孩子開始建立自己知識體系的書。
現在孩子的學習,很大一個問題是孩子的學習是零散的,語文是語文,數學是數學,地理是地理,物理是物理,其實這些知識都是可以相互打通的,只有打通了,才能融會貫通,真正理解知識,這套書就是一個專門為孩子打通認知,把他所學的知識串聯起來的東西。因為它不是單獨的講某個知識點,而是通過一點講到其餘,比如通過氣象講地理,通過地理講歷史等等。
大家可以點下面的橫幅條參團:這套書一共十四本,158元包郵。一本只要十一塊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