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成本30萬,營收8萬,大興機場餐飲“坑”有多深?

去年9月25日,北京大興新機場投入運營,因為新鮮勁,不少人專門前來遊玩打卡。據統計,國慶期間前往觀光的“打卡遊客”市民遠超航空旅客,10月3日當天遊客數量達到10.7萬人次,是出行旅客的23倍。

大興機場的餐飲資源面積近1.8萬平方米,佔航站樓總體面積的2.6%,160個餐飲資源地塊被設計為由14類細分業態組合成的90個餐飲店面,都是知名品牌。全面執行“同城同質同價”。

進駐的餐飲品牌有西貝、老舍茶館、全聚德、小大董、金鼎軒、外婆家、星巴克、瑞幸、喜茶、coco、藍蛙、小莫餐廳、新元素、都市集、池田壽司、85度C、好利來、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等一大堆品牌。不過從開業以來,真正在盈利的,並沒有幾家。

每月成本30萬,營收8萬,大興機場餐飲“坑”有多深?

一樓角落裡的西部馬華牛肉麵從南苑機場遷過來,9月12日開始營業,是為數不多的盈利餐廳。

每月成本30萬,營收8萬,大興機場餐飲“坑”有多深?

因為機場的條件限制,目前很多店裡的菜品並不齊全,烤鴨店裡可能沒烤鴨,米線店裡可能沒有米線。全聚德賣咖啡,小大董賣早餐,新元素買沙拉贈果汁,可能都是無奈之舉。

在機場內,所有餐飲店食材要經過嚴格安檢,統一通過京東物流配送。米線店頭一天會配齊材料,在市內統一配送,第二天收到。豆花在市區內中轉一夜,就會涼掉,甚至壞掉。

每月成本30萬,營收8萬,大興機場餐飲“坑”有多深?

餃子是機場裡最受歡迎的美食之一。為了早晨6點開始營業,清河傳家餃子館前晚包第二天早上的餃子。鴻毛餃子店內人員兩班倒,菜品也作出了調整。

橋香園米線,運氣好的時候能有番茄米線和豆花米線等等,大多數時候只有三種選擇,38元的進士米線、58的舉人米線和88元狀元過橋米線套餐。

每月成本30萬,營收8萬,大興機場餐飲“坑”有多深?

大興機場裡面的餐飲為何如此艱難?

4000元工資,包吃住,幾乎是大興機場餐飲店給出的均價。在北京餐飲市場上沒有多少競爭力。臺蓋奶茶作為“奈雪的茶”的兄弟品牌,他們在機場開店純粹是為了打知名度。最近才剛剛招到人。招人難是很多門店在大興機場面臨的難題。

廣芳園奶茶準備把精力放在北美和歐洲市場上,特別看重大興國際機場的人流和影響力,為此調整了產品結構,增加了機場套餐。賠著錢也要幹,店要養,顧客也要養。

每月成本30萬,營收8萬,大興機場餐飲“坑”有多深?

新元素沙拉目前能夠供應的除了意麵和三明治,還有一款經典考伯沙拉。葉菜這些相對難以保鮮的食材,暫時沒有供應,機場隔離區的門店採用冷凝水降溫,溫度目前暫時無法達到冷餐配菜間所需要的恆定25攝氏度以下。為了保證食材的新鮮,每天下班三明治就作報損處理。第一個月,新元素的報損率達到了百分之三百六,損耗的食材比賣掉的多了三倍多。

每月成本30萬,營收8萬,大興機場餐飲“坑”有多深?

現在大興機場的大部分餐廳都在賠著錢。根據店面大小的不同,服務人員數量的不同,生意好壞的不同,每月二三十萬的成本,七八萬的營業收入。也有稍微好一些的,但能盈利的很少。這樣下去,如果沒有強大品牌和資金的支撐,是很難長期運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