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說現在過年沒有年味了?你怎麼看?

聚焦哈哈鏡


1.以前在家老老少少一起拜年,走街串巷,東家西家串門,聊天,說吉祥話,很熱鬧此其一;

2.以前過年到處放鞭炮煙花,熱鬧非凡,光是那種響聲就能夠給人年的感覺,此其二。

可現在過年又沒有鞭炮煙花,很少聽到那個聲音,現在也沒有了那種穿街走巷,一起拜年的那種氛圍,到處都是冷冷清清的,跟平常也沒有什麼不一樣,所以說現在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


翠意林綠色有限公司


因為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太快,都沒有靜下心來感受生活,感受年味。

記得小時候,過年就是可以有很多小零食,很多好吃的特色美食,像餃子,湯圓,粽子,這些都是媽媽或者奶奶,外婆親手做的。或者鄰居們相互幫忙來家裡做,相當熱鬧。

有些地方還會有舞獅等有趣的活動,很精彩。

還有小時候最有趣的就是放鞭炮了,現在環境汙染厲害,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過年真的冷清了很多。

現在我覺得,大家有條件可以多陪長輩們聊聊天,少玩一會手機,多去發現身邊的年味,身邊的美好。





財哥的趣味生活


我覺得這個問題真的跟二三十年前大不一樣了,首先說一下以前是怎麼過年的,也就是七八十年代的時侯吧,不說太久的,那個時侯基本上沒什麼人出去打工,小孩子也比較多也比較傳統,一年下來也沒有什麼收入,靠的就是養幾頭豬和雞什麼的,但是那時侯過年很講究呀!殺年豬殺雞等等,還有新衣服穿,年三十還去各家各戶去吃年夜飯,打牌的,聊天到天亮,不攀比誰掙的多,誰買車買房了,所以我個人覺得那個時侯才是真正的有年味,現在你們想想看,有些人掙錢了回去顯擺的要死,沒掙到的回都不回去,現在都是各自在家不去別人家串門了,所以現在沒什麼年味了。


廣東大哥


①:小時候吃不到的,現在吃到吐

②:小時候等著壓歲錢,現在給別人發

③:小時候在農村奶奶爺爺爸爸媽媽現在……

④:過年的開銷,小時候爸媽扛著現在自己扛著

ps:迫於物質的壓力,追求物質豐富!確實沒有年味了啊



小史vlog


說到現在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這個話題,年齡越大感受越深。

首先我們來說說什麼叫年味,年味就是我們臨近春節和過春節時的一種活動狀態,它包括從傳統的精神層面到現在的物質活動狀態,人們通過大量的購買年貨和傳統的春節用品(各種春聯飾品、煙花鞭炮等等)烘托了節日臨近的氣氛,但是現在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物質越來越豐富,平時吃好的穿好的已經不是什麼難事了,過去只能在過春節時才能得到滿足的東西現在平時就可以輕鬆得到滿足了,這樣年味的感覺也大大降低了,現在為了保護環境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也不同程度的降低一點年味的感觀,加上人們把更重要的過年傳統慶祝活動基本丟失殆盡,比如春節舞龍燈等各種燈會,以前不管老少過年熟人見面必須相互笑臉相迎春節問好,喜氣洋洋 ,否則會被老人批評‘不乖不懂事’。我個人在這提一點小小的建議,我們在拋棄不利於社會發展的傳統陋習的同時是不是應該提倡挖掘一些健康的傳統活動,通過組織一些敲鑼打鼓舞龍燈猜燈謎等健康的民間活動來人烘托一下城鄉的春節氣氛呢


古越之家


成年後不喜歡過年。當還是小孩子的時候,過年可以盡情玩鬧,還有紅包拿,對新衣服新褲子總有期待,大人頂多問問你的學習成績如何,不會再問其他;上班後不一樣了,你有無男朋友、結婚與否、生不生孩子、薪水幾多…都成了那些打著關心別人的旗子實則滿足自己窺私慾的所謂親戚的拜年話題。

為什麼過年?難道這不應該是讓人舒心的一個假期嗎?小孩子可以玩樂無所謂,成人只覺得心裡添堵。再者,過了二十多年,新鮮勁早就過了,過年,只不過是拉動GDP增長。


陳陌離


現在過年沒有年味兒,現在過年真的感覺不到一點年味兒,每年回家過春節,村子裡總是冷冷清清,基本都是老人和孩子在家,年輕人出門打工遠的都回不了家。
好懷念小時候,什麼都不用想,就盼著爸爸媽媽做點好吃的,給自己買身新衣服,就已經很滿足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fd79ff9ab1f24d05bdc21e58f9298fe9\

西北小麗


每個人的年味都不一樣,以前窮的時候大家盼著過年能吃點好吃的,現在家家都不愁吃喝,想吃什麼吃什麼。所以只要想吃就可以吃。這說明人們生活質量比以往提高了。以前的年味是不管寒冬還是酷暑只要過年放假有時間大家都是風雨無阻,這家悄悄那家串串,約在一起不管認識的不認識的都能玩到一起去樂樂呵呵的非常簡單純潔。現在有時間都想在家呆呆休息休息。出去也只跟認識的人一起。這說明現在的人與人相處的模式相較於以前變了。

所以大家說年味變了,其實是時代變了,社會環境變了,人與人的相處方式也變了。過年的意義也變了。但亙古不變的是能和家人團聚足矣。


正在立業的路上


這個問題比較複雜吧?

我覺得和生活好不好關係不大,主要是成年人如何理解過年。

現在的過年,應該是社會中堅力量的成年人,趁著這個時間,和自己的長輩,同輩,晚輩聚在一起聯絡交流感情的時間。平時聚少離多,這個時候帶著自己的兒女,給父母長輩恭恭敬敬的磕個頭,拜個年,有個儀式感,然後大人交流大人的事,孩子和親戚家的孩子玩耍多認識,很好的機會。

孩子的年味是成年人給營造的。堅持幾年下來,孩子知道過年一定要給長輩磕頭拜年送祝福,心裡還念想著同齡的親屬玩伴,

慢慢牽掛的人多了,個人的年味自然就來了!

等每個家族都這樣了,社會的年味就來了!


業務員日常


以前在父輩們出生的60年代,缺衣少食。平時都是粗糧,吃點葷腥都難,更多時候孩子多都吃不飽。經常聽父親提起他兒時過年,開心的是可以穿新衣,吃全是豬肉大蔥的餃子,真正的改善生活。

現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平時想吃什麼吃什麼,雞鴨魚肉都是小意思;衣服樣式布料各種個樣,可以滿足不同喜好,不用等到過年,平時的日子都勝似過年。

今年尤其過年日期較早,還沒從繁忙的工作中覺醒過來,年都到了。

大家正好藉著這個短假期,旅遊、SPA、聚會,讓我們開心的迎接2020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