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大同人為啥把買煤稱作掛炭?

不公的糊塗蛋


其實就是遺留下來的,以前買這種量比較大的物品,比如碳塊,山藥都是掛在抬稱上稱重,抬稱就是大一點的桿秤,稱重需兩人抬,顧稱作抬稱,所以叫掛碳掛山藥,舊時買糧食,叫量米,就是用鬥或者升子量具稱重,所以叫量米。


機三徐劍


掛的本義是藉助繩索、鉤子、釘繩等使物體附著於高處或連到另一物體上。因為過去買東西時都要把東西掛在秤鉤上去稱重量,老百姓就用買這個東西時所展示的主要形象動作代替了買字,比如買煤炭就稱掛炭、掛煤,買土豆就稱為掛山藥,類似的說法還有割豬肉,就是買豬肉的意思,等等。據我所知,華北大部分地區都有這些說法。



亦云亦龍


北方本地人都這麼稱呼,山西,張家口,內蒙西部區農村本土人都這麼你呼。


藍天白雲4507690427


準確說,老大同人(比如50歲以上者)都知道“掛炭”就是“買煤”的意思。

沒有為什麼,方言俚語而已,類似的動賓結構詞組還有:

盛飯——瓦飯;

買布——扯布;

照看小孩——哄孩子;

涮衣服——擺衣服

……


雲州刺史


以前用掛鉤桿秤稱較重物,物(如,秋菜、秋糧、冬儲煤)用麻袋裝上,掛起秤。故叫掛。

至於炭,一般指生火、生爐子用的塊煤,熱量較高,區別於面煤。

——一個55歲的雁北人


大頭哥59103


煤的方言為炭

過去人們買煤

用毛驢馱

一邊一個大長布口袋

掛在驢背的兩邊

所以

買煤大同人叫買煤為掛炭


甜歌子悅001


山西人叫煤就叫碳,過去買碳是用大抬稱掛起裝碳的大筐計算碳的重量所以叫掛碳。現在的年輕人不知道也情有可原。


一定程度上


過去沒有磅秤,買多的東西用大鉤稱,所以叫掛,炭就是塊煤的方言。過去人們都燒塊煤,解放以後就開始用面煤,叫基煤。


雲中子595


以前的稱,是掛鉤,煤為炭,以前我們買煤為掛炭,就這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