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本書讓你受益匪淺,為什麼?

包雲東


最近剛讀完一本書《我看到的世界和你們不一樣》,是一本旅行傳記。看完後,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01

思考一:我們究竟要過什麼樣的人生

你肯定知道我的名字:在下千城。這個名字可不是隨便起的哦,這可是我的理想。“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
截至目前,1000本書估計再有個半年不到就讀完了,但1000座城,我才去了100多個。
而且,去旅行可不像看書那麼方便,信手拈來。去一座城,你怎麼也得按1天算吧,這還是走馬觀花,如果3天走1座城,那就是3000天。基本即使8-9年的時間。
而且,還是不能停頓。我不得上班,不得賺錢,不得養家餬口啥的麼。
這麼一算,我貌似需要30年的時間,才能走完1000座城。
不過,我並不感覺到氣餒,我會走完的。因為,這是我一生的理想。

像周星馳說的:如果人沒有理想,跟鹹魚又有什麼區別呢?

02

思考二:我們應該怎麼去旅行

旅行,難道不是很簡單嗎?坐火車或飛機過去,在景點逛逛,拍拍照,嚐嚐美食,不就很開心啦?
但,這本書的作者卻不是這樣的。因為,上面那種玩法,我們還是“遊客”。而作者卻是去體驗當地人的生活。

當地人吃什麼,他就吃什麼;當地人怎麼生活,他就怎麼生活。不管是原始社會,還是大城市、小城鎮,他都是如此旅行。

其實,這也是我心中的“旅行方式”。去了什麼地方,就要按照人家的習俗來,這才是“旅行”。
所以,旅行與旅遊或深度遊不一樣,去“旅遊”的人很多,去“深度遊”的人也有,但是,去“旅行”的人卻不多。
而,我想做那個“旅行”的人。
我是千城,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歡迎【關注】,一起讀書、寫作、賺錢!

在下千城


曾經有五本書,對我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第一本是我從小學便讀了《平凡的世界》,路遙描寫的生活太真實了,讀的時候一度認為這都是真實發生過事情。裡面幾乎每個人都在拼命認真生活,主角都想改變自己的命,而只有妹妹靠努力讀書真正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成為一名乘坐宇宙飛船飛出地球衝入太空的科學家。妹妹給我的印象太深刻了,這讓我在高中畢業之前,都是一個還比較自覺學習的學生。

另外,我給一個種種原因初二便輟學的同班同學推薦過這本書,他說他輟學後也沒有放棄人生,而是努力工作之餘都會去讀書學習。他後來一直很感激我。

第二本是姜戎的《狼圖騰》,後來也沒覺得它多好,之所以給了我正影響,是因為剛讀完這本書,升入高中,語文老師讓寫一篇作文,作文題目與之吻合,我便用了這個例子,結果老師給我打了59分。我說了自己學習比較自覺,但是我偏科啊,語文成績一直一般般,但是從這起,我有了學好語文的信心,從此我語文成績真的不偏了……

第三至第五本分別是《史記》《三國演義》以及余光中的散文集,上面說了,那是個引子,真正讓我受益的,其實是這幾本書。就是讀了史記,尤其是仔細認真不止一遍讀過之後,覺得文言文的材料題都好簡單啊……而熟讀以及背誦余光中的文字,讓我當時的文字表達能力有了明顯提升。

當然,這些都是在認真聽講老師講課的基礎之上做到的。


浮世煙花


我每年都會閱讀大量的書籍,讓我受益匪淺的一本書,當屬《窮查理寶典》。

這本書是我去年讀的,讀完就有一種相逢恨晚的感覺。每當有人讓我推薦書籍,我就會首推這本。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翻一翻這本書。

1.讀書完全可以使我們擁有想要的生活

這本書可以說是查理·芒格的傳記。作為股神巴菲特的黃金搭檔,他雖然成就突出,卻一直比較低調。他身邊的人,尤其是巴菲特和比爾·蓋茨都對他非常推崇。

巴菲特更是開玩笑說,是查理·芒格,幫他完成了從猴子進化到人的轉變。由此可見他受查理·芒格的影響之大。

查理·芒格非常熱愛閱讀,他今年已經九十多歲了,仍然每年都在堅持閱讀。他的子孫們甚至戲稱他為“長著兩條腿的書櫃”,可見他對讀書的熱愛。他完全踐行了“活到老,學到老”。

讀書充實了他的生活,也帶給了他輝煌的成就。

他說,我所認識的聰明人裡,沒有一個是不喜歡讀書的。

也正是憑藉著讀書和智慧,他完全獲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所以說,通過讀書,我們完全是可以擁有想要的生活的。


2.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在於思維方式

《窮查理寶典》這本書中,有很大的篇幅介紹了他的生活、學習和決策方法,其中詳細介紹了他獨特的思維方式。

從中,我才真正體會到,我們普通人和牛人之間的差距,正是由思維方式造成的。

查理·芒格獨創了多元思維模型,他認為,基礎學科中的真理是非常有用的,把這些知識構建成思維模型,每當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問題時,完全可以用這個思維模型來解決。

當然,他是非常博學的人,總結了一百多個思維模型,這是我們普通人所無法企及的。作為普通人,我們掌握最基本的十幾個思維模型,就完全能夠在日常中應用了。

他還非常推崇反向思維,提倡遇事反過來想,這也是值得我們借鑑的。


見賢思齊,有生之年,有幸和這些有智慧的人相遇,多麼難得。

所以,我每年都會閱讀大量個人成長方面的書籍,也會陸續分享給大家,歡迎關注。


炎小寧讀書


哪一本書讓我受益匪淺,為什麼?

其實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腦子裡浮現出了很多書,在我讀過的書裡絕大部分對我的影響都很大,但是如果要從中選一本的話,我會選葉聖陶和夏丏尊的《文心》。

之所以選擇這本書,一方面是因為這本書是我最近讀的,所以記憶比較深;另一方面是因為書本內容跟我的職業規劃關係比較深,對我來說非常有用。

下面簡單說下這本書帶給我的影響吧。


01.寫文章的時候更加註意用詞的準確性


書裡提到過一個用詞錯誤的例子,令我印象深刻,因為這個例子在我過去的學習階段從來沒有注意過,在後來我看過的很多文章都出現過這個錯誤。

例子大概是這樣的:很多人在文章裡使用“但是”這個詞來連接前文內容,而“但是”這個詞表示的是轉折,也就是說在使用這個詞的時候,前文的內容一定跟後文表述一定是在同一件事情上相反或者有明顯差別的。現在很多人寫文章,前文跟後文內容往往關聯性不大,但都很喜歡使用“但是”這個詞來轉變話題,比如書中提到的“這裡教我們功課的先生共有七個,人都很好,待我們很和藹。但是教我們的一位周先生是河南人……”這句話裡,前文是說先生待他們很好,“但是”後面應該跟的是某一位先生待他們不好,而這裡卻用來介紹七位先生中的一位先生的情況,並不是說這位先生對他們不好,這就是不注意詞語的準確性了。

02.養成了蒐集靈感的習慣


在創作中我們總有靈感枯竭的時候,生活中的我們卻時時刻刻都有新的想法冒出。如果能有一本專門記錄生活中突然冒出的想法的筆記,那麼靈感枯竭這個問題就能很好地解決了。


03.理解了外在經驗和內在經驗的區別,不再糾結於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


讀一本書時我們常常會遇到不能理解的地方,也有的地方是大家都共同的外在經驗,比如“月亮像鐮刀”,這些共同的外在經驗只要細心品味便能理解,但還有一些是作者個人的“內在經驗”,比如遭遇了某件事,他感到很傷心,這裡的傷心原因他沒有明確說出來,我們沒有對該事感同身受,自然也理解不了他為什麼會傷心,這裡我們就沒有必要憑藉著自己的感受去指責作者經歷的事情不足以令人傷心,畢竟人與人的內在經驗是不同的,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04.更容易理解包容別人


深入明白了外在經驗與內在經驗之後,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更能理解和包容那些與我們三觀不一樣的人。


05.對教育方式有了不一樣的理解


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非常有借鑑意義,那些不用藉助多媒體,卻能帶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在生活中同樣適用。


《文心》這本書不僅僅是教會了我注意過去不曾注意的寫作問題,也不僅僅是為我科普了閱讀、書寫、寫作的相關常識,它還讓我對人對事更具同理心,使我明白辯證地看待問題額的重要性。


阿肖自習室


無論怎麼樣,皮囊是我大學裡唯一一本讀了三四遍的書,也是我畢業之後帶在身邊的書,它實用性不高,內容也不是太深奧,但是每次讀的時候都有種想哭的衝動。

它太真實了,真實的像我身邊的每一個,誰的身邊沒有一個厚朴呢,誰的身邊又沒有一個阿小呢。

誰不會為媽媽那份倔強感動著呢?誰不會為爸爸那種固執看到了自己的父親?

好吧,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因為相似的遭遇,我全然都會。

我仍然記得大海邊騎摩托的身影,以及飛機上瞥見的一抹。


嗚霧


最近讓我受益匪淺的一本書就是日本作家印南敦史的《快速閱讀術》它提高了我的閱讀速度,使我1小時也能讀完一本書,完成讀書史上質的飛躍!


我們常常為一週、一個月還讀不完一本書而煩惱不已,以前的我就是這樣。為了提高閱讀速度,我翻開了這本書。


《快速閱讀術》的作者印南敦史曾經也是一個慢讀者。而現在,為了撰寫書評,他能夠以平均20~30分鐘的速度讀完一本書之後,再花60分鐘撰寫書評的文稿。


他又是怎麼做到的呢?今天為大家分享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共有4個步驟:


步驟一:仔細閱讀序言和目錄。

成年人的學習大都是為解決問題而讀書,時間少。所以,讀者可以通過閱讀序言來判斷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這本書。如果覺得似乎不對,棄之即可;如果覺得有吸引自己的地方,便可以放心購買閱讀。


當你猶豫不決、躊躇不定時就可以看看目錄了,它是整本書的框架結構。就好比你到了一個五層樓的大商場,不可能每層樓都會去逛逛。看看商場導航圖,你要買女裝,還是男裝,只要去需要買的樓層去看就行了。收穫比逛完整個商場要多,還節約時間。


步驟二:僅讀開頭和結尾的5行。

一般暢銷書籍大多采用以下結構:

1. 開局 :文章開頭提出主題或觀點
2. 中局: 舉例展開說明主題,用論據論證觀點
3. 結局 :基於事例及論據,再次確認主題或觀點

如果想要快速閱讀的話,就不必遵循“開局→中局→結局”的順序,而是可以通過開局→結局的模式,把於己無益的閱讀時間節省下來,同時,也能有效避免漏讀有價值的部分。


步驟三:確定了關鍵詞之後再閱讀。

先明確你的閱讀目的。因為要查找一個詞,所以打開詞典;因為想買一條裙子,所以到女裝層找尋的都是各種樣式的裙子,其他衣服的可以不用關注。


閱讀時可以用“關鍵詞搜索閱讀法”。確定不想漏掉的關鍵詞,一邊搜索,一邊閱讀。與關鍵詞不甚相關的段落,可以快速瀏覽過去,包含關鍵詞的段落,可作為“一行採集”的素材。


步驟四:使用多種閱讀節奏閱讀。

根據閱讀的內容調整閱讀節奏,比如有的部分意義不大可以用2倍速度一看而過,包含有關鍵詞的部分就可以仔細閱讀,並做好筆記摘抄了。


這4個步驟,大家不必從閱讀之初就全部付諸實施。

可以先從某一個步驟開始實施,望大家參考!

我是@煮雨的仙人掌 ,堅持早起閱讀寫作,喜歡用溫暖的文字,與你一起交流寫作,一塊成長!歡迎關注我!



煮雨的仙人掌


你好,讓我受益匪淺的一本書是《如何閱讀一本書》。

喜歡閱讀的人,常常也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一時半會兒入不了神;有時會串行;閱讀慢了,還會出現看了後面忘記前面內容的尷尬;等等,閱讀顯得結結巴巴,思緒散漫。

《如何閱讀一本書》,清楚明白地告訴你拿到一本書,首先從目錄,前言看起,瞭解這本書的框架結構,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有興趣才能有收穫和快樂。讀書本來就是愉悅自己的事。然後,根據需要和喜好,開始泛讀和精讀。一般有用之書,像助學類工具書,需要精讀,並作好筆記;而消遣之書,像小說之類,泛讀就行。閱讀時,學會靈活使用無名指,中指和食指,在每一字裡行間快速滑動,眼隨手動,可以提高閱讀速度。最後,讀完一本書,有興趣的可以寫下讀書筆記,等於又複習了一遍。

從那以後,無論身在何處,哪怕等地鐵的片刻,取出書來(包裡始終有一本書),我都可以旁若無人,快速進入閱讀世界。而且,閱讀速度的提高,讓我聚精會神,完全沉浸在故事中,那份讀書的快樂,就像真的採到了幾片雲彩,其樂無窮。


水草豆子


我推薦的是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小說講述了許三觀靠賣血渡過了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帶給他的各種打擊。而當他老了以後,知道他自己的血已經沒人要了,精神徹底崩潰了。

這是一本讓人看了就能久久難於忘懷的書,採用了第三人稱視角,用簡潔,客觀而平和的語氣講述了一個底層人物,講述了他在社會,生活中的兩難抉擇,全篇除了歷史背景的闡述,還有對人性深刻的描繪。

許三觀的家庭非常貧困,為了渡過生活中的難關,他選擇了一次又一次的賣血,為了家人能在那個困難的時期能渡過去,即使到了他年老體弱,他的血實在賣不動了,他心裡更多的考慮是萬一以後家裡再有困難,他也就沒辦法賣血了。

只要有這份溫情在,無論遭遇了什麼樣的困難,他都能堅強的走下去,不管是用什麼樣的方式。

人生渺小,生命偉大。





邪惡豬小弟


阿域小的時候在家裡發現一本繁體版《幼學瓊林》,是家中前輩上學的課本。雖然繁體字很多不認識,但看多了也就順便認識了,從此喜愛了古籍書籍。

《幼學瓊林》是駢體文寫成的,全書全部用對偶句寫成,文字簡煉,對仗工整,易誦易學、易懂易記。全書內容包羅廣泛,諸如天文地理、人情世故、婚姻家庭、生老病死、衣食住行、製作技藝、鳥獸花木、神話傳說等等,無所不包,幾乎囊括了過去人們日常生活中較常用的知識與詞彙,象一部微型百科辭書。

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書中對許多的成語出處作了許多介紹,讀者可掌握不少成語典故,此外還可以對中國古代的典章制度、風俗禮儀做一些瞭解。書中還有許多警句、格言,到現在還仍然傳誦不絕。

因此,《幼學瓊林》在舊時的鄉塾中頗為流行,是中國明清以來廣泛流傳的蒙學讀物,在明清兩代的鄉塾蒙學教育中起到積極作用。不過書中也有一些屬於封建時代的觀點,對於現代人來說難以認同。

阿域覺得看過這本書,甚至可以重新認識宇宙世界和社會文化!


圓視


最讓我受益匪淺的書當屬林語堂著《蘇東坡傳》: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蘇軾的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曆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蘇東坡傳》雖然與一般傳記作品相似,從人物的出生寫到離世,從家庭生活寫到社會活動,展現蘇東坡的生活歷程;從時間來說是從北宋仁宗景佑三年寫到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036—1101),但沒有采用編年式平鋪直敘的寫法,而是把詩人生平分為若干階段,每個階段又選取蘇東坡生活中富有特色的活動、事蹟來描寫。全書共分四卷,即童年與青年(1036—1061)、壯年(1062—1077)、老年(1080—1093)、流放歲月(1094—1101)。各卷寫及的年代、時間多少、長短不一。每卷又分若干章,共分28章,第一、二卷主要描述初登政壇、文壇的經歷,敘述王安石變法與司馬光反對變法的鬥爭佔了很大篇幅,而“童年和青年”實際上只一章,前兩卷主要是描寫蘇東坡與家人及政界、文壇知名人士的關係。而比較起來看,第三、四卷的不少篇章,特別是描寫蘇東坡遭貶謫後的生活情趣的幾章則更富吸引力,表現了一個偉大人物生活境遇下沉而精神境界昇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