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麼?

流離不流離


成為父親,是一個男人所能經歷的最壯麗的冒險。可能有一部分人認為,父親除了賺錢養家的工作之外,家人並不需要你。你會懷疑,自己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做一個好父親,也不知道你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麼。

1.做個行者,不當過客。

週末,帶孩子一起去某個她嚮往的地方,可以去鄉下摘野花、踩泥坑、餵鴨子等,不必擔心弄髒衣物,父親要教會孩子要有跳進泥堆去感受生活的勇氣,大膽去追求未知的挑戰,並非只是乖乖地守著大巴車乘車遊覽。

2.永遠做自己。

不論是天真爛漫的幼兒時期還是懵懂的青春年少,父親要教會孩子關照孩子自己內心的成長,關照自我感受。不必過於關乎自己五官是否長相完美、身材是否曼妙多姿或者高大威武,孩子需要做真實的自己。

3.探索一切未知。

父親要教會孩子對一切未知要充滿耐心。不管身在何處,只要你會提問,就總能找到自己的路,不要尋求答案,而要試著去熱愛問題本身。同時也要鼓勵孩子樹立超乎尋常的目標,而一旦目標定位過於虛無縹緲,她也能學會適時抽離。

4.在陰天裡尋找彩虹。

孩子考試成績很糟、孩子的人際關係出現了問題。。。生活難免會讓我們經歷一些糟糕的情境,但也處處充滿了奇蹟。父親要教會孩子換角度去欣賞,即使遭遇陰天,也別忘記尋找彩虹。

5.說出你的心聲。

當孩子還在蹣跚學步的時候,我們總是哀求:“寶貝,你想要什麼就說出來”。然而有時我們卻忘了身體力行地遵從這個道理。即使將來你們長大成人了,也別用沉默把自己隱藏起來,遇到麻煩的時候,就老實地說出來吧。

6.擁抱怪獸。飛行員們都知道,如果遇到威脅生命的危險,千萬不能逃避自己的恐懼,而必須張開胸懷接納它,擁抱小怪獸。

總有一天,當孩子慢慢長大時,你們的關係會慢慢發生某些轉變。如果你在教育她時盡職盡責,那麼即便有一天你不在她身邊,你對她的饋贈是富饒的。


母嬰參考


我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在大女兒還小的時候,對於父親的教育這個問題,確實思考的很少,工作忙,出差多,陪伴少,眼睜睜的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卻沒有為孩子的成長做出太多的努力。

二寶出生後,重新反思了自己的工作、生活、個人狀態和對家庭的觀念,意識到自己錯過的寶貴時間太多了,為了不讓二寶(男孩)處於同樣的缺少父親足夠的管教和培養的環境下成長,我選擇了辭職,回家做起了全職爸爸,通過半年多來的學習、實踐和反思,談一下我對“父親應該給孩子怎樣的教育”這個問題的看法。

在我看來,要成為一個盡職的、努力的父親,對於孩子,要著重以下這幾個方面的教育和投入。

不玩手機,不分心,專注在孩子身上,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兒童尤其是幼兒成長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的學習瞭解外界世界、探索未知、掌握各種技能、建立安全感、建立自信、建立行為準則邊界、建立對他人信任的持續改進過程,這樣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需要孩子的父母尤其是父親來發揮重要的作用。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天然的會有心理安全感的侷限和對父母親人的依戀情結,日常的生活中,會表現的對於熟悉的環境很放鬆,但是一旦到了陌生的環境比如公共場所、聚會、孩子扎堆的地方,多多少少會表現出牴觸、害怕、不願意融入的情緒,總是會抱著父母的大腿或者要父母抱著不願意下來,這種情況下,作為家長真的不能著急,需要給予孩子溫和堅定的支持、理解和包容,放鬆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知道你一直關注著他、保護著他,讓孩子慢慢的放鬆情緒、嘗試去接觸新鮮的人和事,時間長了,對於孩子培養良好的性情也會很有幫助。

有不少家長在帶孩子的時候,雖然看上去像是在陪著孩子,但是心思往往沒有在孩子身上,不是在玩手機、看視頻,就是在和其他人聊天,難以注意到孩子玩耍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現象,不能及時的做出應對處理,更不用說如果通過一些小事情給孩子進行及時的教育了。

此外,很多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多多少少會表現出急躁、不耐煩、覺得孩子的要求很幼稚的情緒、語言和行為,這種態度其實孩子都能感知的到的,長期這樣,容易導致孩子缺乏對家長的信任,自信心不足,霸道等各種問題。

所以,像我在陪著孩子的時候,手機一定是放好的,跟著孩子在遊樂場一起奔跑、攀爬、嬉戲,和孩子一起玩積木和手工遊戲,一起參加親子活動,讓孩子感知到爸爸對他的關注和完全的投入,這種狀態,才能夠有效的培養起父子之間的信賴情感。

幫助孩子建立閱讀的習慣

讀書能夠培養人的氣質,提高自信心,拓展視野。我在帶孩子的時候,每天都會和孩子一起看卡片書,讀繪本,聽《聲律啟蒙》的凱叔講故事音頻、誦讀《笠翁對韻》、《唐詩宋詞》等典籍詩句,給孩子磨耳朵,逐步幫助兩歲的元寶建立語言的聽說習慣,培養對圖書的興趣,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孩子一定會愛上閱讀的。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對於讀書、識書之人來說,這句話是至理名言。但是讀書的習慣和知識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從小培養閱讀的習慣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育兒工作。從幼童期的卡片書、兒童期的大書、繪本,到青少兒讀物,每個階段的書籍都能夠幫助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建立對世界的認知,培養好奇感,養成自我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的能力,度孩子未來人生的發展將非常重要。

讓孩子懂得遵守規則

元寶爸在帶著元寶的日常生活中,每天早上送去幼托班,過馬路的時候會告訴他什麼是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的規則,回到家之後要先脫下鞋子放到鞋櫃的指定位置,吃東西之前要洗手,垃圾要扔進垃圾桶,抽屜打開要隨手關上,見到老師要問好,和老師告別的時候要擁抱和拜拜,喝完水要把杯子蓋上放到桌子上等等。很多在日常生活中細微的地方,都會有規則和原則,我會通過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和反覆的語言溝通的方式給孩子灌輸這些意識,所以我現在很慶幸的是跟很多同齡的孩子比起來,我們家元寶的規則意識要強出很多。

現代的社會,是一個基於規則運行的體系,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在初始階段是對規則沒有任何概念的,而在主要的監護人裡面,母親、爺爺奶奶往往更關注孩子的生理發展,對於心理發展和規則訓練也缺乏有效的認知和投入,所以,父親在這個方面需要發揮很大的作用。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孩子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幹擾因素,尤其是孩子幼小的時候,很多老人和母親總是喜歡給孩子餵飯、幫孩子穿衣穿鞋,給孩子做很多事情,讓孩子喪失了自己摸索鍛鍊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慢慢喪失自己動手練習的興趣和慾望,反正家長會幫我做的,為什麼還要自己費勁去學習呢?久而久之,會形成嚴重的依賴心理,喪失自主的意願,未來一旦走向社會,生存能力都是個問題。

父親相對來說總是更嚴肅的,對待很多事情上面更容易下的了狠心,在給孩子提供訓練的機會、幫助孩子建立獨立自主的能力方面,父親一定會更具有優勢。

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自愛的意識

很多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習慣用打罵、語言冷暴力的方式對待孩子的過錯和一時的失誤,這種方式極其容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嚴重的還會導致孩子逐漸的自暴自棄,這樣的後果使我們每個家長都不願意看到的。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必要的自信心、自愛的意識,是作為父親特別需要重視的,在孩子面對挫折和新鮮事物時,如何鼓勵孩子去挑戰,安撫消極情緒和挫敗感,如何幫助孩子正確的認知自我的重要性、獨特性和唯一性,潔身自好,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培養自律的意識和能力

自律是什麼?
自律是一個人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剋制自己的慾望、貪念、惰性,控制自己的身體和情緒的能力,為了達到更堅定的目標,能夠抵制各種誘惑、壓力,克服困難,嚴格按照既定的紀律堅決執行的能力。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訓練出足夠的自律意識,對好吃的零食的剋制、對好看的電視節目的剋制、對學習計劃和作息時間表的嚴格遵守、對身體鍛鍊計劃的堅持,這些習慣和能力,需要作為父親的角色自己能夠努力做到,身體力行,做好孩子的榜樣,在孩子想要放棄的時候能夠給予鼓勵和打氣,幫助孩子堅持下去。

培養誠實守信的品質

誠信是一個人行走在社會上的基礎,在誠信體系日漸完善的當下,一個失信的人會越來越難以生存下去,而這種風險,對於孩子來說是沒有任何意識和概念的。

孩子在面對一些失誤和過錯的時候,容易因為害怕受到責罵而說謊,如果不能及時的進行指正和引導,縱容孩子的這種行為,就很容易讓孩子養成撒謊、不守信諾的品行習慣,作為父親,面對這種問題,一方面不能一味的責罵,另一方面一定要通過一些積極的方式進行引導,獎勵孩子誠信的行為,對一些失信的案例及時的給孩子做分享溝通,培養孩子正確的誠信觀和價值觀,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

培養樂觀的精神和麵對挫折的能力

人生中會碰到很多失敗和挫折,對於現在的很多孩子來說,長期被父母、老人的溺愛和誇獎所包圍,一旦遇到較大的挫折,很容易出現大的問題,轉而變得消極悲觀,這種大起大落是我們必須避免的。

培養孩子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面對挫折時不去不饒的精神,是作為一個父親要特別注意的。

培養愛心、寬容心和感恩的心

愛心、寬容心和感恩的心是一切美德的基礎,也是和身邊的親人、朋友、老師、同學、同事建立信任和情感的基礎,無論是母親還是父親,在日常的生活、和孩子的溝通中,應該從自身表現出這樣的特質出來。教育孩子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感激老師的教育之恩,感激行人、車輛的禮讓之情,感激朋友的幫助,感激親人的關懷和照料,寬容他人的無心之過,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所有這些,都需要父親、母親能夠靜下心、慢下來,體會生活的美好,將這些正能量傳遞給孩子。


其實,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首先需要父親這個角色做好優秀的自己,能夠堅持學習、實踐、自省、反思、改進,言傳身教,通過自己的言行影響孩子的發展,任何一個成功的孩子,都離不開一個成功的家庭和積極努力的父母,別把教育的責任甩手出去,自己的孩子,需要自己上心,尤其,你是孩子的父親。
“子不教,父之過”,說的就是你呢,各位做父親的。

知易行難,一起努力吧。

我是元寶爸爸,家庭教育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家庭教育知識和經驗!歡迎關注我,留言討論和交流溝通。一起關注孩子成長和家庭環境建設的話題!

元寶爸爸聊育兒


先說一個父親為了兒子,辭掉工作輾轉嘗試不同學校的例子。

我朋友,紀某,將近四十才有了兒子。上學之前他媳婦辭職在家帶孩子。等兒子上了學,他在深圳上了一所公立學校。但很快發現出問題了,兒子在學校不適應,學習學不進去,老師動不動請家長。勉強跟了一年,不見好轉,朋友急了,認為是公立學校僵化的教育模式、不尊重兒子的個性所致。

於是,他給兒子轉學到一所國際學校,同時自己辭職,陪孩子展開了一場學習長跑。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朋友對孩子的關心和愛。對於男孩子來說,父親的陪伴和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男性身上剛強、陽光的品質,對於塑造孩子的品格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然,像朋友這樣朝夕相處的陪伴,也是需要堅實的物質基礎的,一般人不具備這個條件。他早年在香港做證券,積累了豐厚資金,即使不上班,也可以過優越的生活。

所以,一個父親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莫過於溫暖的陪伴,在別人都看衰孩子的時候,給孩子以鼓勵,讓他樹立自信,正確面對挫折。


飛飛飛飛的魚兒


看到這個話題,精英菌便想起小時候的點點滴滴。

四、五歲的時候,父親還是廠裡的一名技術員,記憶裡快樂的時光就是父親常常帶著我和姐姐到郊外放飛機,那個時候沒有太多玩具更沒有手機, 飛機也只是紙折的,我們知道快樂和金錢無關。

到小學,父親已經停薪留職下海經商,那時候媽媽三班倒,上中班時間是下午15:00-0:00,夜班時間是凌晨0:00-早上8:00,而父親總是堅持帶著我們姐妹倆,騎著當年的老28自行車,狂奔5公里,給母親在飯點的時候送飯,半夜上下班接送,沒有例外。我們知道,家庭是溫暖的。

8歲那年,家裡開始做貨運生意,那時候要汽車並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有賣的,於是父親母親帶著我們姐妹倆一起北上買一臺叫“星牌”的進口大貨車,那一年我們坐著“哐哧哐哧”的綠皮火車,花了38個小時,來到了“帝都”北京,每經過一個站,父親都給我們講與這個城市或省份相關的特色,當然在北京還帶著我們去參觀了故宮、天壇、頤和園、長城等,他高數我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於是我們知道心就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後來母親也停薪留職了,在市區交熱鬧的地方買了地建了房子做門面,和父親一起經營著一間小店,父親跑外聯,母親管內務,日子慢慢的好了很多。上了初中,父親常常和我們在門口的水泥地板上圖圖寫寫著各種習題,每到題目都要求我們想盡可能多的方法解答,他說“學習的目的是讓你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會想更多的方法去解決所遇到的問題,而不是死讀書”。因此,我知道只要不放棄,方法總比問題多。

再後來,父親說小店由母親守著,他要做更多的事情,於是就有後來的淘金船(父親親自自學設計並製造了接近30米長的淘金船)、鋅鐵礦(在完全沒有技術人員的情況下,父親成功勘探鋅鐵礦的位置,並開採完成)等。但是後來因為與合夥人的問題投資不算成功,但在技術方面確實很有成就的,因此我們知道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只要你肯用心。

父親今年72歲,在我心裡他的形象依舊偉岸,即使在人生過程中,他也有世人認為不成功的地方。但是成功的定義並不是大富大貴,也不一定要有多大的成就,只要堅持自己的原則,無愧於心就好。

因此,對於父親對孩子的教育,精英菌認為只要身體力行,教會孩子有愛,有擔當、有自信,有原則就可以了。


無憂精英網


我不知道好的教育是什麼樣的,但以我自己和弟弟的經歷來說,我知道壞的教育是什麼樣的。


1、除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其他的都不怎麼關心。


自從初中開始,我的學習成績有點起色之後,父母就時刻關注我的學習狀況,每晚督促自己學習,這樣學習成績是上去了。但同時也失去了很多,從那之後,我和其他玩伴一起玩的時間就不斷減少,到了後面關係自然就越來越淡了。



但對於一個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需要玩伴更需要和異性交往。這個時期男生、女生的x心理都是極度敏感的,他們需要將自己融入到一個小圈子中,無論這個圈子是好是壞。沒有人會喜歡自己被排擠在所有圈子之外。


那些在學校受到欺凌的學生往往就是不屬於任何一個小圈子的。無論你學習再好,在某一方表現多優秀,那些人就是會欺凌這樣的學生。



我的父母就不怎麼關注我的心理變化,或者說不知道要怎麼關注我的心理變化。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現在,導致我們走心的交流並沒有多少。


2、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否定孩子的想法。


我弟弟是另一個極端。因為學習一直不怎好,父母有時候會當眾說弟弟笨。這事一件極其愚蠢的事情,可惜那個時候我還不懂,也不知道要如何阻止父母對弟弟說那樣的話。


這種打擊是巨大的,最嚴重的就是孩子自己也會認為自己笨,放任自流,自暴自棄。我不知道弟弟當時心理是怎麼想的,那個時候他一定很痛苦吧。



再後來,弟弟想嘗試彈吉他、當體育生。還沒有開始,就遭到父母的反對。這個時候的弟弟最需要的是鼓勵,是告訴他你能行,而不是還沒有開始就潑一盆冷水。


這就是我和弟弟的遭遇,我確實不認為我的父母對我麼的教育是對的。唯一可以確認的是,他們真真切切的愛我們,也寵著我們,只是不知道要如何做一個好的父母...


推理娛樂


當孩子說:“原來最好的愛情就是爸爸對媽媽的愛,最好的父愛就是爸爸對我的愛,所以我向往愛情,嚮往家”時,那麼父親就已經給了孩子最好的教育。


1.最好的愛情是爸爸愛媽媽(媽媽眼中的爸爸)

結婚前,他對我說:只要沒有第三者出現,所有的錯都是我的錯;

結婚後,他對我說:這個世界上,如果連我都不疼你,還會有誰疼你呢?於是他:

  • 認真記錄我每個月的經期時間,提前幾天提醒我注意身體做好準備。
  • 每次只要不上班在家的時候,主動包攬全部家務
  • 每天早上為我衝好熱牛奶,每天下午提前給我準備好要帶寶寶出門遛彎用到的所有東西。
  • 出長差之前充好電費水費燃氣費,給我和寶寶包一堆餃子冷凍好放冰箱。

2.最好的父愛是爸爸對我的愛(孩子眼中的爸爸)

爸爸對我說,“我愛你,不是因為你長得漂亮,不是因為你表現優秀,而是因為你是我的孩子。無論你什麼樣子我都愛你。”所以爸爸:

  • 每次出差回來,都會給我帶一個當地的東西,有時候是一個泥偶,有時候是一把摺扇,有時候是一枚貝殼。他說,他想把他去過的每個地方都帶回來給我看。
  • 每次爸爸在家,會陪我玩碰鼻子的遊戲;讓我坐在他長長的腿上滑下去,為我當人造滑梯;天氣好的時候爸爸帶我放風箏、去公園餵魚、看花聽鳥。
  • 也許別人的爸爸也會陪他的孩子做這些,但我覺得我的爸爸是最愛我的爸爸。
孩子看到了爸爸愛媽媽,感受到了爸爸愛他,所以等他長大,他也會找到像爸爸媽媽那樣的愛情,給他自己的孩子爸爸那樣的愛。

如果你是孩子,你最想要個什麼樣的爸爸?那個答案就是爸爸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我是育兒達人果媽,想要探討更多育兒問題,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交流共同成長。


果媽閱讀


不依靠,不索取,自立而有信

我爹,農村漢子,大老粗一個,真的是一個大字都不識得的大老粗啊。

我十七歲時,他得了肝癌,發現即晚期。本就家境貧寒,遭此厄運,更是困難不堪。當時我們兄妹三人做了分工,大哥出去打工掙錢,我留在家中照顧他。為了父親能安心養病,營造一個家庭生活平穩的景象,小哥繼續讀他的大學。嗯,我母親早逝。

父親的營養,和生命的延續治療,花費大,我們盡己所能,窮極家力,也支撐艱難。家中能換成錢的都賣了,屋裡只剩幾口袋糧食。每月我哥錢寄不到,我要給我爹買藥買營養品沒錢時,便背上半口袋米,到集上賣了換錢。

家裡三間茅草土坯房處處漏雨。夏季時,雨天多,我爹躺在床上輸液,頭前放個盆,腳底放個盆。家裡盆不夠了,再拿兩個碗放父親身邊接雨水。我坐在床前,看著輸液靜靜滴落,伴隨著雨水敲打在瓷盆上的吧嗒聲。時而手忙的挪挪盆時而腳亂的換換碗。

別人對家徒四壁的認知可能就是文學作品中的一個詞,而我對家徒四壁有著極為深刻的體驗。家徒四壁,屋內空蕩,心中悽惶。屋子牆壁土皮脫落,屋頂茅草烏糟。屋裡除了一張桌子幾個破板凳就剩兩張床。對,還有我娘留下的一個嫁妝,一個老式木箱籠。也算是我們家極貴重的一件傢俱了。

有一天,也就是在我爹病重去世的前些日子,他從箱子裡拿出一個小本本,鄭重其事的遞給我,讓我打開。我當時接過來,有點懵,心想,這麼寶貝珍藏在箱子裡的東西,難道是我家還有什麼了不得的資產。

我遵其命,小心翼翼地翻開,嗯,第一頁上面畫著一些我看不懂的字符,翻開第二頁,還是我看不懂的字符,第三頁仍然是我看不明白的字符。一個小本子全翻完,皆是如此。其實說是字符都是過了,只有符而無字,就是些歪歪扭扭亂七八糟瞎畫的圈圈點點和叉叉。

我詫異,望我爹。我爹很認真的對我說,這是一個賬本,我們家的記賬本。我們家這麼些年來借人家的賬,小到一根針,大到幾十塊錢,他都一筆一筆記著呢。他說他怕他走了,我們兄妹別看不懂這個賬本,漏了人家的賬。一個一個字都不會寫的人,畫滿整整一個小本子的,真的是隻有他自己才能認得的符號。他讓我找個本子和筆,他來唸,我來重新謄。

於是,那一天,一個冬天的午後,在一座破土屋裡,一對父女,做著一件很重大的工作。極為認真,而又仔細著。我爹認認真真一項一項念給我聽,我仔仔細細的一項一項記錄著。某年某月某日,用某家種子三斤;某年某月某日,欠某家豬肉五斤;某年某月某日,借某家錢十塊;某年某月某日,借某家錢五十;某年某月某日,抓某家小豬仔一隻.......

我爹邊說還邊問,記好了嗎,記對了嗎,別記漏了,你念我聽聽可對。記完確認完之後,我爹說,你一定要保管好啊,你們兄妹一定要記得還啊。不用急,你們慢慢還,興許別人都不記得了,但是咱們不能忘。

我爹去世後,我鄭重其事的把這個賬本轉交給大哥大嫂。我外出打工去了。

那時,我月工資四百元,包吃住。每月拿到工資後,我把四百元分成兩份,兩百放在小櫃子左邊,留給我小哥讀書用;兩百放在櫃子的右邊,存著寄回家給大哥還債用。

兩年後,大嫂和我說,你不用再往家寄錢了,家裡賬還完了。

那兩年,一到過年,我大哥大嫂拿著我爹留給我們的賬本,村裡挨家還錢去。鄰居有的說,這當時就是打算送你們不用還的;有的說,你爹都走了,我們以為這賬該沒了;還有的說,我們還欠你家的東西,你爹沒跟你們說嗎?

我爹沒說。我爹只讓我們記我們欠別人的,從來不讓我們記別人欠我們的。

我爹不僅大老粗,嘴笨還結巴,他話語很少。偶爾教育我們,也就是那幾句話:一個人,做啥事,要讓人想著別讓人講著。做人啊,得多吃虧,別老想著佔人便宜。別人對你不好,你不能老記著,別人對你的好,你千萬不能忘了。受人一滴恩,你得還人家一桶水。嗯,他不知道有滴水之恩 湧泉相報這句話。

我爹去世已很多年。有時,我大嫂和我大哥吵架,會說道,別人家的子女,父母給留下了多少遺產,我們只收到父母留下的一本賬本。

我常想,你看,我爹什麼都沒給我們留下了,卻給子女留下了一本賬本,這是多麼寶貴的一筆財富。它教會了我,不依靠,不索取,自立而有信。

感謝我爹,讓我接受到了最好的教育。

三歲之後就可以教寶寶開始識字啦,我閨女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認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挺不錯的,我閨女用了1年多了,特別喜歡,現在還經常給我講故事,棒棒噠。


摳腳老爸


一個好問題:

俗話說:“父愛如山”,父親給予孩子的愛應是大愛,是基於鼓勵、肯定給孩子帶去自尊、自信自強的愛。

我是 育鄰人 的發起人,一個五歲寶寶的爸爸。帶孩子的我就專一的帶孩子,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我就是一個孩子。用心陪伴,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孩子上幼兒園第一次是我送的,孩子很高興去了幼兒園。到學校門口,看見有很多小朋友在哭鬧,這時孩子的”同理心”開始使他犯難了。我沒有和他說再見,而是直接和老師說我們一起進去和孩子們一起玩一會兒吧。老師也很好,同意了。然後到了班裡,還是有孩子在哭著要回家。我告訴我們家孩子:”你的同學很想他們的爸爸媽媽,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於是,我們便一起安慰在哭的孩子,同時告訴他們的家長一定要準時【與孩子約定好】來接孩子……

我們與老師一道漸漸的與別的孩子融合了,其他孩子也沒有哭鬧的了。這時我告訴孩子說:”爸爸要回去了,下午5:30【放學時間】來接你。”孩子答應了,我們說了再見【擁抱再見,而且和其他願意的孩子也一起擁抱。擁抱是建立信任關係的第一步】。

下午我5:10到達幼兒園,和門衛老師說好,然後進入班級,與孩子們一起玩。直到最後一個小朋友被接走,我們才離開幼兒園。後續反覆如此,早早的到達幼兒園【通過不同的道路,學習了捨近求遠和抄近道等成語】,與孩子一起晨讀、下午與孩子們一起玩一會兒,然後最後一個與老師擁抱說再見。

陪伴孩子重在當下的“同理心”,多“換板凳坐”,以孩子的視角與孩子相處。我是一位在外省上班【2019年前,2019年3月來北京,推行 育鄰人, 期待與社會一道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的爸爸。我們的相互陪伴時少,但是每次我們相伴的時間都充滿樂趣,與孩子一起踢球、老鷹捉小雞、堆沙堡....... 當然有時候也會起衝突,衝突時間也是遊戲的方式解決。比如以約定完成一定任務的方式,決定是否購買某樣東西;以石頭、剪刀、布 決定去 A 還是去 B 玩;玩累了,以選參照物的方式決定從哪裡抱起,到哪裡放下;乘坐公交車,練習加、減法,討論慣性以及能量消耗關係【上坡加油、大車吃飯(燃料)多】......

曾經與孩子一起邀請小朋友一起遊戲、一起分享故事時,被邀請的寶寶是願意的,但帶寶寶的家長有相當一部分是不願意的。有鑑於此,孩子的成長不光是自己一家要帶好孩子,而是所有鄰居的行為都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為此,育鄰人 的初心就是要解決目前陪伴孩子成長最多的是"玩具",而孩子的成長是需要與鄰居互動、分享的這個現狀。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從我做起、從喜愛身邊的每個孩子開始。我本人目前最大的優勢就是與孩子"自來熟",能夠快速融入他們的世界,用他們的方式一起遊戲。曾經在公交車上,遇見好動的孩子,在車廂內來回跑。當所有人都在阻止他,甚至嚇唬要把他交給警察時,我抱著他做下,然後看車窗外的大樓、一晃而過的汽車,我們看花的顏色、數不同顏色的車輛數…… 最後我們一起平靜的到達他的下車站(我下車到路對面重新坐車回去)。

育鄰人 設想有一天小區內充滿童年的歡聲笑語,中華文明禮儀(適應現代社會的)處處可見(不在停留在課文裡)。敬請關注 育鄰人 與孩子一起成長。


育鄰人


我是一個新晉爸爸,

從老婆十月懷胎,到生下寶寶,這個期間的感慨太多太多。

深感做母親的不易,也覺得作為一名父親責任重大。

其實我是有計劃的要孩子的,

前些時間,覺得各方面的條件都不成熟,

所以和老婆就沒著急,

最近一年多,我們具備了一些為人父母的基本條件,就決定要孩子了。

我認為,父母本身的模樣,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做孩子的榜樣

家庭教育中,我覺得有一點特別重要,

就是“言傳身教”。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成長過程實際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模仿很多大人的舉止。

好的示範作用,一定強過只會嘮叨。


我見過很多家長,自己從來不學習,卻要求孩子熱愛學習。

自己邋邋遢遢,要求孩子整潔乾淨。

自己無所事事,指望孩子事業有成。

自己沒有擔當,卻要求孩子孝順懂事。

這樣的家長,你們的孩子如果能長成你們希望的樣子,真的純粹運氣太好。


熊孩子的背後,基本都有一個熊家長。

這幾年的社會新聞,被爆出來的熊家長還少嗎?

孩子只是你可憎面目的一面鏡子罷了,

但他們何其無辜。


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愛心,會分享,

那麼我們就多去做公益搞慈善。

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責任有擔當,

那麼我們就在生活在把自己打磨成這樣的人。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熱愛運動,

那麼我們就堅持運動。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有底線有堅持,

那麼,我們也全力去做這樣的人。


教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成長的過程。


就像最近,我希望孩子以後英語能好一點,

儘量給他營造一個雙語環境,

所以我就在堅持學習口語。

我老婆是英語專業8級,她是沒問題,

在這一點上,我有不足,所以我就在完善自己。


做孩子的朋友

為什麼說做孩子的朋友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做孩子的朋友意味著尊重。

一個從小感受到尊重的孩子,

他應該是自重的,陽光的,自信的


特別是老一輩的父母,

他們很多時候是把孩子看做自己的私有財產,

而不是一個獨立的人。

以“愛的名義”,逼迫孩子做一些他們不願意的事情。


做孩子的朋友尊重他,

平等的對話,平等的交流,

在不是大是大非或影響生命安全的事情上,

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意見,讓他們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畢竟父母只是給孩子紙筆的人,

不能幫他寫完他一生的劇本,

引領他,讓他自己搞懂自己,不固化他的思維,我想這就是最好的教育。

最後附上一段我今天朋友圈發的內容


高考數學呆哥


青少年心理:父親的作用

重慶寸草心心理醫生強調爸爸在孩子的叛逆行為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今天我們來看一下爸爸什麼樣的行為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呢?

愛妻子:爸爸整天對媽媽大呼小叫,甚至拳腳相加,這種家庭暴力也會“遺傳”給孩子,特別是男孩;對於女孩來說,如果在童年時目睹了爸爸的暴躁易怒之後,也很容易形成深深的自卑。

愛運動:孩子從5、6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意識到爸爸和媽媽的不同了,在與爸爸的玩耍中,孩子漸漸感受到爸爸與媽媽不同的強壯,威武,內心充滿了安全感,面對挫折和失敗,也更容易重整旗鼓。

輸得起:很多孩子玩遊戲贏了高興,一旦輸了就發脾氣、打人幼兒園裡別的小朋友跑得比他快,他就不樂意……如果能時常讓爸爸們參與到帶孩子的任務中,,孩子慢慢就會變得“拿得起放得下,因為爸爸們總是很理性、講原則,時不時能讓孩子體驗到輸的滋味,進而認識到“有輸就有贏”的規則。

體驗爸爸的工作環境:重慶寸草心心理醫生提醒在大多數的家庭裡,爸爸從事的職業都是相對繁忙、勞累、有競爭性的,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真的需要帶孩子去爸爸工作的地方體驗一次,看看大人的辛勞與不易。這對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和堅強意志,都大有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