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死於落鳳坡,諸葛亮死於五丈原,是因為宿命嗎?

kikilala75


首先如果從現實的角度來說,宿命論這種東西是不成立的。但是呢,他們的死也是不無道理的。

首先,關於龐統殞命落鳳坡這件事,主要還是龐統自己一廂情願的事情。他為了幫劉備奪取西川,同時又想讓劉備記住,西川是用他龐士元的命換來的。他想要的已經在是眼前的功名利祿了,他看中的身後的那些名節。所以他的死並非宿命,而是出於對被世人認可的渴望。

再說說,諸葛亮吧。諸葛亮是死在自己組織的北伐路上的。他六出祁山,可每次都是敗興而歸。一次次的失敗,讓蜀國的國力日漸式微,也讓諸葛亮的逐漸心力交瘁。連年征戰,早就讓他身體抱恙,而北伐的失利更是加重了他的病情。最後,終於在五丈原這個地方,徹底的爆發了,他累倒了,也解脫了。





三國電玩咖


鳳雛折翅落鳳坡,臥龍病逝五丈原,生死皆由天命決,富貴豈在一念間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諸葛亮,字孔明 ,號“臥龍”。三國時期的人,原來是沒有所謂的“號”,而龐統與諸葛亮的“號”均來自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龐德公。



龐德公稱呼龐統為“鳳雛”,稱呼諸葛亮為“臥龍”,還稱呼司馬徽為“水境”,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都不是一般的人才,而是有著非一般特殊才能的人物,鳳雛是指初生的鳳凰,臥龍是指隱藏的真龍,並且龐德公還有一句話,流傳甚廣: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但是劉備得到臥龍和鳳雛兩個人,卻仍然沒有得到天下,為什麼呢?並不是臥龍和鳳雛不行,而是劉備得到兩人的時機太晚了,而且劉備在決策方面存在一些欠缺。



臥龍和鳳雛的去世,並不是什麼宿命,而是事在人為,有著各種現實原因,而且二人的死,多少與劉備的決策有一些關係。

龐統其實並不是死於落鳳坡,而是安葬在落鳳坡,龐統是在圍攻雒城時戰死的,雒城就是今天四川廣漢市附近,而落鳳坡則位於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白馬關鎮。

龐統當時率軍攻城,中了飛箭而身亡。龐統死了之後 ,劉備非常傷心,親自為龐統選了一塊風水寶地做為墓地,將龐統安葬在這裡,並將安葬龐統的地方命名為落鳳坡,也就是今天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白馬關鎮。



龐統為什麼會死啊?因為劉備沒有選擇龐統的計謀。龐統在劉備進入益州後,獻計讓劉備與劉璋會見時,趁機拿下劉璋,這樣益州就能不戰而降。但劉備以自己剛來益州還沒有樹立恩義威信為理由拒絕了龐統的建議。

不僅如此,在劉備與劉璋決裂後,龐統再次獻上、中、下三計,劉備只選擇了中計,與劉璋決裂並一步一步向成都打去,並沒有選擇派精兵偷襲成都的上計,直接導致了龐統的戰死,龐統之死與宿命一點關係都沒有,純粹就是人為。



如果劉備早選擇了龐統的計謀,益州早就拿下了,哪會有後來的雒城圍攻戰,沒有雒城圍攻戰,龐統又怎麼死呢?


再說臥龍諸葛亮,諸葛亮之死與龐統則完全不同,諸葛亮是累死的,蜀漢在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時,大好形勢完全被打回原形,蜀漢陷下建國以來,最低谷的時期,而且就連劉備自已也甩手而去,留下一個及及可危的國家和一個啥也不懂的後主。



諸葛亮受命於危難之間,力挽狂瀾,東聯孫權,平定南中,整頓內政,開始北伐,因經五次北伐,終於累倒在北伐的軍中,病逝五丈原。

諸葛亮真是累死的,劉備留下了什麼?什麼也沒有,五萬荊州軍及荊州三郡盡失,夷陵之戰又失去五萬精銳野外軍,諸葛亮拿來北伐的軍隊,全是自已一點一滴攢出來的,將領也是一個一個挑出來的,沒有能擔任重任的將領,只能諸葛亮一個人受累。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能成大業但凡是需要人才的,如果沒有丟失荊州,也沒有夷陵大敗,那蜀漢還是有些家底的,可是哪來這麼多如果?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從來也不是什麼宿命,而是事在人為,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最終表現罷了。



末了,別信什麼宿舍,事在人為,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成功了呢!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我覺得出現的這種結果是宿命跟人為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龐統和諸葛亮會在那個地方死去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

我從來都不相信有宿命這個東西的存在,如果有,那為什麼諸葛亮不是死在降龍崗呢,而且生死這件事情本來就沒人說的清,敵人的進攻,自己身體發了什麼病,都是有可能會導致人死去的。

龐統跟諸葛亮都是人中龍鳳一樣的人物,不僅是在古代,就是現在,人們對他們的敬仰依舊沒有一絲一毫的消減,反而與日俱增,也許他們無法決定自己的生死,但是直到生命的最後一秒,他們都在跟命運抗衡。


跟敵人較量,捨身為國,鞠躬盡瘁,為了自己的國家和人民不懈奮鬥,也許這就是他們的使命吧。

據說諸葛亮跟龐統的號都來自一個叫龐德公的人,他一樣就看出來了諸葛亮跟龐統不是世上的一般人,一個是龍,一個是鳳,這兩個人無論是哪一個人都有著兼濟天下,定國安邦的本事,我想劉備還是挺有眼光的一個人了,畢竟到最後,這兩個人都歸屬了他,可以說極大的增強了他的實力,成為了他的左膀右臂。

但是很可惜的是劉備最後依然沒有得到天下,我覺得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有了人才,但是還欠缺那麼一點時機的問題吧,我們總是會很努力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天公有的時候就是不願意作美,不願意為做那個點綴的人,而總是在人們解決完一道坎以後又添一道,這大概就是宿命吧,可能劉備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運氣。


江水趣談


事實上,龐統真的沒有算出張任會伏擊,也沒有聽從孔明占卜的結果,有些急功近利了,他一心想與孔明論高下。劉備要是知道這個結果,哪怕把馬殺了,也不會給龐統騎,他自己更不會騎,甚至不出兵。

孔明其實在上方谷就知道這輩子永遠沒機會殺司馬懿了,最多隻能打敗他而已,於大局無補。而在司馬跑回後說孔明依山而東紮營,魏軍危矣,兵屯五丈原與他隔河相峙,魏軍無憂矣。這點又是孔明紮營的失誤,沒有趁勝推進,哎!司馬在六次北伐中數次看破孔明的破綻。

孔明在得知陸遜的吳軍全部撤回江東,不能夾擊魏國,馬上吐血了,因為戰略優勢喪失。他應該知道自己要死在這裡了。


浩浩和湯湯


命這種東西,那要看你信不信了,如果你不信,也就那樣,不過自信在前的話,命這種東西會讓你人很容易成為人上人。

至於龐統死於落鳳坡,如果按照命理學的話,你就的瞭解這兩人,龐統字鳳雛,隕落於落鳳坡,這個歷史的典故太多太多,有著明顯的讖緯的印記,若在細細描述,則有傳鳳雛前世是一棵梧桐樹,樹上住著鳳凰,得鳳凰的庇佑,轉世成為水鏡先生門下二弟子,諸葛亮為三弟子,劉璋那邊有高人,算出鳳雛難殺,除非斬於落鳳坡,這個不做多言。

還有諸葛亮,這個人有意思,因為在三國稱霸之中,火燒赤壁,火燒博望坡,火燒藤甲軍等,大損陰德,尤為在火燒上方谷,企圖燒死司馬懿的時候,流下了眼淚,因為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殊不知自己拼最後一把,卻一場雨澆滅,那說明上天不再眷戀他,畢竟有傳諸葛亮為三世姜子牙,二世鬼谷子,三次火攻,攻殺數十上百萬軍隊,將滅商之戰後,封神榜所積攢的陰德揮霍了一乾二淨,

還有一說,諸葛亮算出三國必出萬人斬神人,本以為是自己,畢竟自己統帥蜀國數十萬之眾,殺人無數,此神位必是自己無疑,但是偏偏是關二爺!

不過五丈原一事,傳有暗星隕落於五丈原之前,諸葛亮仗劍指著那顆搖搖欲墜的暗星,口中唸咒,卻不想詭異暈倒,暗星隨之如流星般落在了五丈原,後來諸葛亮死於五丈原!


北派說書人


不是因為宿命,是因為小說,羅貫中愛怎麼寫就怎麼寫。

龐統死於落鳳坡,孔明故於五丈原。

《三國演義》中,龐統騎的盧馬過落鳳坡,知道此地叫落鳳坡時便知此為不祥之地。

原文:“此地名為落鳳坡,吾道號鳳雛,不利於吾,當速退!”

然而亂箭齊下,龐統活活被射成了刺蝟。

為什麼龐統會死於落鳳坡,是小說家為故事的傳奇性而做的修改。那歷史上真實的龐統是怎麼死的呢?

歷史上的龐統作為劉備的正牌軍師,同樣也是死於弓箭,只不過是攻打雒城時被“流矢”射中,不幸身亡。只能說龐統的運氣實在太差,不小心中了一箭,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諸葛亮死於五丈原,在《三國演義》中還有精彩的“七星燈”一節,只不過被魏延踏滅了燈,諸葛亮只能感嘆天命如此。這裡也是小說家為了故事的曲折性而做的添加。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是在第四次北伐期間,病死在行軍大營裡。

由於古代醫療條件極不發達,所以在古代,現在人看起來小的不能再小的病也可能要了古人的命。諸葛亮積勞成疾,患病去世,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九尾讀正史


龐統,道號鳳雛。諸葛亮,道號伏龍。說起來都是道家人物。龐統死於落鳳坡,諸葛亮死於五丈原。有人說是宿命,他二人自己也認為是宿命。就好比《封神榜演義》中的聞太師受阻絕龍嶺,又如《隋唐演義》中的李元霸打殺宇文成都。但都有演義的成份。


一丶伏龍、鳳雛前世今生

話說馮夢龍三言二拍中《喻世明言》第31卷:《鬧陰司司馬貌夜斷陰曹》有言,原來在漢初之時,有幾樁寃案,其中就有一人名叫蒯通。又有一人,名叫許復。蒯通本為韓信謀士,因早看出劉邦對韓信不信任,勸韓信早反。但韓信不聽蒯通之言,最後死於非命。蒯通也在韓信死前棄韓信而去。韓信不聽蒯通之勸是另有原因的,就是許復曾為他算命,說有壽72歲。但因韓信為一員短將,做了五件有損陰德的事情,折其陽壽40歲。這五件事情分別為:


一不該逼死親生母,二不該行軍分水井,三不該恩將仇報殺陳倉,四不該害死小兒郎,五不該逼霸五烏江喪,每件折壽8年,故在32歲陽壽終。韓信在陰司狀告此二人。司馬貌判決如下:蒯通因生前事韓信不能從一而終。轉世為南陽諸葛孔明,為劉備軍師,也不能便其最終成就霸業,喪於五丈原,壽54。而許復轉世為龐統,因其誤算韓信壽命,也洩露天機,讓其壽命與韓信相同,也是32歲,命喪落鳳坡。(正確的壽命二人都是35歲)

二、命由我立,福自己求

其實,也有改命之說,孔明禳星續命失敗。而《了凡四訓》中袁了凡卻改天換命成功了。了凡先生本來被孔先生算定的命,命中無子,壽長57歲,無科第。但被雲谷禪師開示之後,“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此後了凡開始發願,先發願行善3000件善事求子,47歲有了兒子;繼續發願行善3000件善事,求仕途揚祖宗之德,50多歲中了進士;最後發願行善1萬件,命運完全改變,最後活了73歲。“命由我立,福自己求",並不是迷信,說明了一種積極的命理觀。


三、早亡的真正原因

而孔明死的真正原因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操勞過度。情深不壽,慧極必傷,魯迅說“壯諸葛之智近鬼”。太聰明是早亡的直接原因。龐士元則是替劉備而死,徐元直早言,的盧妨主。但劉備當時不知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把坐騎讓給了龐統,“騎白馬者是劉備”,萬箭齊發,死時35歲。


大自在


不知生焉知死,不看古人書,不知有宿命。盡信書不如無書,故事裡的事,別當真。



用戶105122520661東東


  

  “冥冥中自有天數!”這種宿命論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外國,都有很大市場。

  具體到龐統與諸葛亮,所謂龐統死於落鳳坡,純屬羅貫中附會。史書記載龐統是在率軍攻打洛城的時候被流箭射中,也就是說,龐統是死在洛城腳下。但到底死在哪個旮旯,史書也是含糊其辭,於是羅貫中將其附會為落鳳坡。

  至於諸葛亮,確實是死在五丈原,因為歷史上有明確記載,加上杜甫等大詩人多次在詩文中提到五丈原,五丈原諸葛亮隕落已經廣為人知,故此羅貫中沒法子更改。

  按照羅貫中的風格,既然諸葛亮號稱臥龍,那他應該死在伏龍崗、降龍港等地方才對。

  類似的現象在古代演義小說中非常常見。像《封神演義》中聞太師出征之時,路過絕龍嶺,他就曾告訴部下,下山之時,其師金靈聖母早有交代,聞太師乃人中龍鳳,一生逢不得“絕”字。

  後來,聞太師想盡辦法避開絕龍嶺,最終慌不擇路還是去了絕龍嶺,果然在那裡被雲中子殺死。彷彿一切都是宿命。

  其實,歷史有必然,但也有偶然,許多時候,偶然起到的作用比必然還要大。歷史往往是因為偶然,才改變了前進方向。

  就比如人類生命的誕生與進化,看似一個必然,其實極有可能只是一個偶然。最近幾天看劉慈欣,他的書裡就提到一個奇思妙想。宇航員穿梭時空來到白堊紀,將撞擊地球的小行星推開。結果,恐龍沒有被滅絕,人類也順利誕生,但是,人類很不幸,在進化過程中失敗了。恐龍成為世界主宰,人類被恐龍關進了動物園。


葉之秋


所謂宿命即"生死由命,富貴在天",亦可解為,"萬事由來天定,空多神算奇謀"。宿命論在哲學上是建立在唯心主義基礎之上的,相信天命和主宰,把一切交給命運去安排。諸葛亮和龐統二人看來是不相信宿命的,依演義說,龐統不顧諸葛亮夜觀乾象之說,堅持進兵攻取雒城,結果遭人埋伏,中箭而亡。若他相信不可進兵之說,斷不會去冒險幹這個事。諸葛亮六出祁山也不相信宿命而說,不然何以解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說?儘管二人敢與命運抗爭,但終久逃不掉命運之神的安排。龐統四十一,諸葛五十四,各安天命,亦即宿命的安排。從人生的宏觀來看宿命也許真的存在,一切皆由命,半點不由人。若從微觀上看,人的主觀能動性佔了上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皆出於自我的安排和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