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山東年輕醫生疑注射藥物自殺,留遺言“下輩子再也不做醫生”?

大白嘚嘚嘚


年輕的醫生就這樣走了,令人惋惜。醫生這千職業很辛苦、責任重、還有一定的危險性。

醫生的辛苦來自於病人越來越多,看不完的病。

當今科技越來越發達,醫療改施越來越先進,為什麼病人越來越多啦?我覺得是不是這樣:科技的發展使得我們食品來源越來越多,各種高產的農作物、肉類以及形形色色的方便食品中含有致病因素太多了。科技的發展使得假冒偽劣食品製作起來更容易、傳播也更快。另外,環境的破壞與汙染也越來越多,我們得病的機會自然上升,所以病人越來越多啦。

古代名醫有句名言:“上醫治未病”,意思是防患於未然,預防疾病的發生才是治病之道,這樣病人才能越來越少,醫生才不會那麼累!

謝謝大家!


隨時起航


我也是一名120急救中心醫護人員,我是偶然接觸到這行業。沒來120急救中心之前,做生意賠了幾百萬,基本上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每天都是無精打采的睡覺,玩手機,因為欠款太多,壓力大,身上幾乎一分錢都沒有,沒錢吃飯也不是辦法,出去找工作,偶然在招聘會上找到一份擔架工職業,培訓了一天第二天直接上崗,第一天上崗就遇到三個跳樓的,由於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傷亡人員,說真的心裡還真有點慌,不知所措。第二天又遇到一次小區火災,而且都是年輕人,燒傷程度一半以上,皮肉都有股糊味,一對夫妻,還有一個女孩子,大約都在30歲左右,這次我都情不自禁的流眼淚了,因為他們還年輕,就變成這個樣子,以後遇到的各種病情更多,也遇到不同的年齡段!在120急救中心工作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人的生命太脆弱了,說沒就沒了,有的病人甚至在床上一躺就是好多年!!!也讓我明白了一件事,只要好好活著比什麼都重要,一切都看開了!!保持良好心態,面對各種壓力!因為還有更多人需要你去幫助!!!!在這裡我要向全國醫護人員說一聲:你們辛苦了!!!加油


未來科技孟哥


醫生需要熬出來,沒有吃苦的準備不要當醫生

對於這樣的情況,首先深表痛心,多好的一個苗子,夭折在成長的路上。更想以此勸告年輕醫生,曙光就在前頭,千萬要熬得住!

現在醫生的學習成長環境已經比我們好很多。我剛畢業到基層醫院,醫生嚴重緊缺,馬上就要衝上一線,每天從早到晚地處理病人,嚴重的時候聯繫30多個小說沒有休息,直接暈倒在病房。

其實 挺住幾年就熬過去了,努力之下一切都將慢慢改善,未來的光明會比你預想的更樂觀。比如幾年後縣城醫院擴建缺醫生,我就順利回城了。又比如有進修學習機會,提升自己之後我就來到了廣州。有位智者說:自信就是對於未來盲目的樂觀,誰又知道眼前的一切困難不會很快得過去呢?

回首過去,慶幸那時候的忙碌,為自己的成長積累了非常寶貴的經驗。在不斷的崗位變換中,處理各種問題遊刃有餘。每當帶教實習進修生,我都不忘告訴她們醫生一定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光鮮的背後一定隱藏著無數不為人知的艱辛。

又有幾個行業不是如此呢?剩者為王,熬過寒冬才能見到春光的明媚,猶如這場疫情戰爭,頂住就一定會成功!


現代國醫包醫生


各行有各行的壓力,有些看似讓人炫慕的職業確實壓力大,俺是十二小時制,兩班倒,俺就希望俺兒子以後能上個八小時制,能雙休的工作,如願以償,大學畢業進了銀行,可是每次兒子回家都說太累了,辦的都是外匯業務,還說我下班後都去籃球場打打球,別種抑鬱症就行,想想剛去業務不熟,一張大紙上除了數字連個中文字都沒有,確實壓力不小,好在半年下來好多了,真是各有各的壓力,無論幹啥都的有個好心態,該累的時候累,該放鬆的時候放鬆,別把自己壓垮了


你是哪裡的人


不過這一次出現了冠狀病毒性肺炎之後,似乎全國人都在稱呼醫生,是白衣天使了,就是不知道這個天使形象還能維持多久。記得10多年前煞是病毒肆虐的時候,醫生們也被稱為白衣天使,後來慢慢的天使被人們淡忘,再然後天使就成了患者家屬的出氣筒,捱打捱罵是常有的事兒,更有甚者直接了結了天使的生命,送天使去天堂。


順其自然2019917


年輕醫生的自殺確實令人痛苦惋惜,自殺的理由假如真的是討厭自己的職業那麼我想問:有多少人的職業是自己喜歡的呢?誰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呢?以這種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至少對於自己的父母是自私的、不負責任的,我們從生下來生命就不屬於你自己一個人的,給愛你的親人留下終生的痛苦和悲哀,厭倦了就換個方式活著,再艱難也要活下去,因為這世上比你痛苦的人有的是。


藝術之母


三甲醫院的護士工資都一萬左右,何況麻醉師。這都要怪職業了那我們農民工還有活路嗎?



蜀山老蠻子


我也幹了十四年了,不想幹了,身體累心更累!經常做夢都在醫院加班!今年打算改行


冰心的菇涼


我個人的觀點,現在的各行各業,咱別講為誰服務?你為誰服務只是為了這個職業的生存,你工作的行業只是要是適合你,你適合這個行業。別總是自己累呀辛苦啊,請問活在當下誰不累?誰不辛苦?你死,我也感覺惋惜,但是你死都不怕,卻沒有活的勇氣。這樣的人只是適合無為的活著。從生到死之間很可能也是在父母的襁褓中長大。不喜勿噴。


山石197726697


這位年輕醫生心理不健全,看問題偏頗。人生在世酸甜苦辣都得償。來到世上,一要對得起父母養育之恩,二要對得起社會的培養。一定要回饋父母及社會。為家庭為社會做貢獻,而不是迴避,一走了之,這樣太不負責任,給家庭社會留下很大遺憾,枉為人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