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農田如何科學施肥?應該注意些什麼?

新大風歌



早春農田田間作物如何科學施肥?應該注意什麼?

2月4號立春,2月19號雨水,也就是說漫長的冬季已經畫上句號了,2020早春已經到來,早春的田間作物如何科學施肥,應該注意什麼,我就以我們這裡大面積種植小麥來說說吧!


小麥在去年秋冬季播下去的時候,恰逢幾十年一遇的大旱之年,有許多小麥播下去後兩個多月沒有出齊苗,現在儘管麥苗陸陸續續出齊,但是,由於墒情原因所造成小麥拔節期有所延長,而且苗黃軟弱,十分不利於穩產高產。

鑑於這種情況,我們要在開春氣溫上升後補一次水,在補水過程中將氮肥溶解於水中進行補水,但是要在陰天進行,這樣不僅利於麥苗快速返青,而且利於小麥縮短拔節期。補肥量為每畝5~8斤,不提倡加大肥量追施,以防小麥頭重腳輕後期倒伏而減產。


小麥的田間管理,在春節要防雨水過多導致地下水升高,造成天氣晴朗過後苗黃苗枯。還要注意防蟲防病,及時噴霧藥劑,具體根據情況而定。

這是我的一點建議,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參與討論,謝謝!


湖北大老方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又到了一年早春時,農民朋友們不僅要忙著播種而且還要做好施肥工作,但是,人人都知道需要施肥卻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正確施肥,不科學的施肥不僅不利於農田健康成長,而且還有可能直接讓莊稼走向滅亡。尤其是眾所周知的尿素肥,不懂講究隨意撒,後果就是毀了整片田地。比如小麥、玉米後期倒伏、番茄“吹花”、白菜包心推遲、果樹旺長沒花、坐不上果等不良現象。

究竟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出現呢?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在於複合肥和尿素在春季地溫低轉化較慢,大概需25天時間,而它的肥效達六十天左右。施用後,到了5月,小麥揚花期需要停滯生長,果樹生長需要停長,葡萄也處於剛過花期不需要氮肥否則會掉粒,然而這時複合肥,尿素正好起到了肥效作用,所以果樹不能適時停長,條子長的特長,這正是尿素一撒,條子一把,尿素一下,樹上沒花的明證。因此,合理的施肥時間、正確施肥方法、正確肥料品種、正確的含量才是正確選擇。

在早春時節施肥,要注意多施用氮肥,因為氮肥是作物體內蛋白質的主要成分,是葉綠素和酶的組成成分,在開花時節正是最需要補充這種能量的時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氮肥要在作物的需氮臨界期和效率期使用,不同的作物其需肥臨界期、效率期不同,應區別對待,合理施用。比如小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需氮臨界期在分櫱期、穗分化期,棉花在蕾鈴期等。

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早春施肥要用水溶肥,因為直接施肥很有可能會燒掉植物。在施用尿素時候也應該注意,尿素不能直接施用,因為尿素的酞胺態氮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必須通過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轉化成銨態氮後才能被利用,在氣溫10℃時,轉化時間需要7-10天,20℃時需4-5天,而早春地溫普遍低,轉化時間較長,有可能沒有跟上作物的需肥臨界期和效率期,不僅造成浪費,還造成後期倒伏、旺長、影響開花坐果。所以,在開春施肥時還需要科學合理施用尿素,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達到良好的效果。

1.施肥原則

  (1)根據苗情長勢和冬春季凍害發生情況,分次施用氮肥,適當增加拔節中後期的施用比例;根據底(基)肥施用量、苗情、溫度以及土壤肥力狀況科學確定追肥用量和時間;因地、因苗、因時追肥。

  (2)根據土壤墒情和保水、保肥能力,合理確定灌水量和時間,做到水、肥管理一體化。

  (3)抓住小麥返青拔節的有利時機,及時採取促控措施,促進弱苗轉化,提高成穗率;控制旺長田塊,預防後期貪青倒伏。

  2.施肥建議

  (1)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小於45萬,葉色較淡、長勢較差的三類麥田,應及時進行肥水管理,春季追肥可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返青期,隨澆水每畝追施尿素5-8公斤;第二次在拔節期,隨澆水每畝追施尿素5-10公斤。

  (2)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在45-60萬之間,群體偏小的二類麥田,在小麥起身期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

  (3)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在60-80萬之間,群體適宜的一類麥田,可在拔節期結合澆水每畝追尿素12-15公斤。

  (4)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大於80萬、葉色濃綠、有旺長趨勢的麥田,應在返青期採取中耕鎮壓,推遲氮肥施用時間和減少氮肥用量,控制群體旺長,預防倒伏和貪青晚熟。一般可在拔節後期每畝追施尿素8-10公斤。

  (5)受到越冬期或返青期凍害的小麥應根據凍害發生情況追肥和灌水,對於凍害嚴重的要立即每畝施尿素5-10公斤和澆水,促進小麥早分櫱、提高分櫱成穗率、減輕凍害的損失。

  (6)對底肥未施磷肥或缺磷田塊要追施氮磷複合肥,未施或少施鉀肥的建議在返青或拔節期追施氮鉀複合肥;沒有灌溉條件或無有效降水,可在春季葉面噴施尿素和磷酸二氫鉀,起到以肥濟水的作用。

  (7)可以在小麥灌漿期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硼肥和鋅肥,預防乾熱風和倒伏,提高灌漿強度,增加粒重。

  (8)缺硫地區麥田,如底肥沒有施用過磷酸鈣、硫酸鉀、硫基複合肥等,應在第一次追肥時選擇施用硫酸銨,每畝施硫用量2公斤左右。

  (9)由於部分農戶旋耕後不耙地,造成播種過深出現深播弱苗,分櫱少,苗勢弱的田塊建議返青期追施尿素10-15公斤。

春季開始,氣溫低,果樹未甦醒,早春可用護樹將軍母液的1000倍液(500公斤)噴塗樹幹和樹枝保溫恢復果樹生命指揮系統早甦醒。早春發芽前施用基肥,肥效發揮慢,對果樹春季開花坐果和新梢省長作用很小,而後期又會導致樹體生長過旺,影響花芽分化和果實發育。  建議儘量少施基肥,多噴施葉面肥,同時可結合春灌,追施化肥,以氮磷肥為主,配合適量鉀肥,噴施新高脂膜,大大提高肥的有效成分率。為促進開花坐果,結果大樹應於3月上旬至4月上旬追施一次氮肥,或進行葉面噴肥,花期可噴2%硫銨、0.3%磷酸二氫鉀或0.2%硼沙液。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農人阿富


我來說說。

又到了一年早春時,農民朋友們不僅要忙著播種而且還要做好施肥工作,但是,人人都知道需要施肥卻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正確施肥,不科學的施肥不僅不利於農田健康成長,而且還有可能直接讓莊稼走向滅亡。尤其是眾所周知的尿素肥,不懂講究隨意撒,後果就是毀了整片田地。比如小麥、玉米後期倒伏、番茄“吹花”、白菜包心推遲、果樹旺長沒花、坐不上果等不良現象。

究竟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出現呢?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在於複合肥和尿素在春季地溫低轉化較慢,大概需25天時間,而它的肥效達六十天左右。施用後,到了5月,小麥揚花期需要停滯生長,果樹生長需要停長,葡萄也處於剛過花期不需要氮肥否則會掉粒,然而這時複合肥,尿素正好起到了肥效作用,所以果樹不能適時停長,條子長的特長,這正是尿素一撒,條子一把,尿素一下,樹上沒花的明證。因此,合理的施肥時間、正確施肥方法、正確肥料品種、正確的含量才是正確選擇。

在早春時節施肥,要注意多施用氮肥,因為氮肥是作物體內蛋白質的主要成分,是葉綠素和酶的組成成分,在開花時節正是最需要補充這種能量的時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氮肥要在作物的需氮臨界期和效率期使用,不同的作物其需肥臨界期、效率期不同,應區別對待,合理施用。比如小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需氮臨界期在分櫱期、穗分化期,棉花在蕾鈴期等。

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早春施肥要用水溶肥,因為直接施肥很有可能會燒掉植物。在施用尿素時候也應該注意,尿素不能直接施用,因為尿素的酞胺態氮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必須通過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轉化成銨態氮後才能被利用,在氣溫10℃時,轉化時間需要7-10天,20℃時需4-5天,而早春地溫普遍低,轉化時間較長,有可能沒有跟上作物的需肥臨界期和效率期,不僅造成浪費,還造成後期倒伏、旺長、影響開花坐果。所以,在開春施肥時還需要科學合理施用尿素,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達到良好的效果。



湛江看這裡


近期隨天氣回升,小麥也會開始返青生長,因此早春小麥返青肥要注意根據苗情天氣等進行科學追施。

小麥返青生長期間管理重點是促進生長和分櫱增加,利於小麥成穗,提高產量,因此小麥返青生長後對於氮肥需求量最多,生產上追施返青肥也多是通常以氮肥為主,因此對於基本苗不足,長勢不好田塊一般要早施重施返青肥,一般每畝需要追施尿素30斤左右,同時深施較好,沒有條件進行深施的,宜在雨前或澆水前進行撒施,只是撒施要均勻,同時尿素要選用縮二脲含量低於0.5%的優質尿素,避免小麥縮二脲中毒白苗而影響生長。加之近期會普遍降雨降雪,也可以在下雨下雪前進行田間撒施,這樣利於尿素吸溼溶解供小麥吸收利用生長。返青肥追施時要避免高溫進行,對於土壤乾旱的,還宜追施後及時澆水,以促進尿素溶解小麥吸收利用。

對於小麥生長正常田塊,一般返青肥不易追施過多,避免群體密度過大,後期倒伏影響產量,多畝用尿素10-20斤進行追施,以促進生長,利於小麥大穗增加產量。對於小麥基本苗過多,葉片暗綠披散或是旺長田塊,不宜在追施返青肥,防止小麥生長過旺倒伏影響產量,一般宜在小麥拔節後,重施拔節孕穗肥,以增加小麥粒數提高產量。待追肥苗情升級轉化後,宜抓住晴好天氣及時進行除草,有病蟲害發生的在及時噴藥進行防治。

總之,早春小麥追肥,宜根據小麥長勢天氣等選用優質肥料進行科學追施,利於小麥生長健壯增加產量。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又到一年春來時,一年之計在於春,農村的朋友又快到忙碌的時候了!不僅忙著春播而且也要科學合理的施肥,但是,如何正確的施肥科學的施肥這可是關鍵!

早春萬物復甦,冬小麥開始拔節生長,這時候水肥最重要!這時候氮肥是最重要的,可是不講究隨意撒施就會毀了一片田地!究竟什麼原因能引起這樣的後果呢?

其實主要原因就是早春地升溫比較慢,再說天氣時冷時熱!老是不確定!大概得一個月才能升溫,而撒下的肥料肥效時長能保60來天,到了5月抽穗期,在盲目的施氮肥就會引起拔節過長,揚花期需要調節生長!施太多的氮肥就會生長過旺影響麥粒上漿,這時候多施複合肥就會,氮肥就會補充複合肥的空缺,得以調節!

在早春一般的作物以氮肥為主!農家肥

複合肥為輔!包括很多早春的農作物和大田!合理搭配,做到科學施肥才是農作物豐收的保證!


棗鄉紀事


著播種而且還要做好施肥工作,但是,人人都知道需要施肥卻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正確施肥,不科學的施肥不僅不利於農田健康成長,而且還有可能直接讓莊稼走向滅亡。尤其是眾所周知的尿素肥,不懂講究隨意撒,後果就是毀了整片田地。比如小麥、玉米後期倒伏、番茄“吹花”、白菜包心推遲、果樹旺長沒花、坐不上果等不良現象。

究竟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出現呢?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在於複合肥和尿素在春季地溫低轉化較慢,大概需25天時間,而它的肥效達六十天左右。施用後,到了5月,小麥揚花期需要停滯生長,果樹生長需要停長,葡萄也處於剛過花期不需要氮肥否則會掉粒,然而這時複合肥,尿素正好起到了肥效作用,所以果樹不能適時停長,條子長的特長,這正是尿素一撒,條子一把,尿素一下,樹上沒花的明證。因此,合理的施肥時間、正確施肥方法、正確肥料品種、正確的含量才是正確選擇。


豫西小農民


你好,感謝提問。

春季到來,如何做好春季小麥的施肥管理工作,直接關係到這一關鍵時期的生長。那春季小麥該如何施肥?如何管理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春季小麥的施肥管理技術。

(一)適時劃鋤、鎮壓

劃鋤不但具有良好的保墒、增溫、滅草等效果,還具有促弱苗轉壯、壯苗穩健生長等作用。各類麥田都應鋤地。劃鋤時要注意因地因苗制宜。對晚茬麥田,劃鋤要淺,防止傷根和坷垃壓苗。尤其是對“土裡捂”麥田,更要在早春趁墒及早淺劃鋤,以防止土壤板結,影響小麥出苗;對於旺苗和徒長麥田,應進行深鋤斷根,控制地上部生長,變旺苗為壯苗;對鹽鹼地麥田,要在“頂凌期”和雨後及時劃鋤,以抑制返鹽,減少死苗。劃鋤要注意質量,做到劃細、劃勻、劃平、劃透,不留坷垃,不壓麥苗。拔節前力爭劃鋤2-3遍。

春季鎮壓可壓碎坷垃,破除板結,彌封裂縫,使經過冬季凍融疏鬆了的土壤表土沉實,使土壤與根系密接,有利於養分水分的吸收利用,減少水分蒸發。因此,對整地粗放、坷垃多板結的麥田,可在早春土壤化凍後進行鎮壓,減少水分蒸發和避免冷空氣侵入分櫱節附近凍傷麥苗;對沒有水澆條件的旱地麥田,若土壤疏鬆或板結時應及時鎮壓,以促使土壤下層水分向上移動,起到提墒、保墒、抗旱作用;對旺長麥田在起身期鎮壓,可抑制地上部生長,起控旺轉壯作用。鎮壓時要注意壓幹不壓溼、不壓凍、不壓鹽鹼地。另外,鎮壓要和劃鋤結合起來,一般是先壓後鋤,以達到上松下實、提墒保墒增溫的作用。

(二)分類管理,科學施肥澆水

根據小麥生長髮育的特點,春季麥田管理要重點搞好返青、起身、拔節期的肥水管理,在今年雨水較充沛的情況下,也要早準備、早動手、適時澆好返青水,麥田第一次澆水的時間應掌握在5釐米地溫穩定通過5℃時開始為宜。澆水應先澆旱情嚴重的,再澆墒情好的;先澆壯苗,後澆弱苗;先澆沙壤土,後澆土壤粘重的麥田,鹽鹼地麥田應後澆。高產麥田的壯苗和旺苗,要在返青期進行控制,不施肥澆水,防止群體過大,徒長倒伏。

施肥要分類進行,對底肥充足的一類苗,返青期以控為主,於拔節期畝施標準氮肥30-40公斤。若群體過大,要在3月底4月初噴施15%多效唑可溼粉(40-50克/畝),防止後期倒伏。對群體適中,個體健壯的二類麥田,應在起身期畝施標準氮肥40公斤。對於晚茬麥田,春季管理應以促為主。在墒情適宜條件下,一般早春不宜澆水,應在搞好劃鋤的情況下,因苗進行肥水管理。在澆返青水的同時畝施標準氮肥20公斤左右,拔節期追施30公斤。

(1)對於苗量較少、個體較弱的麥田,尤其是沒施基肥或施肥不足麥田,應在小麥返青期趁墒開溝追施氮肥,追肥量可佔總施肥量的20%-30%左右,拔節期前後結合澆水追施氮肥,追肥量可佔總施肥量的30%-50%。

(2)對於冬前苗量較足的晚茬麥田,若播種時沒施基肥或施肥不足,則應在返青期追施和拔節前後追施氮肥;若施肥較足、土壤肥力較高時,則可在起身至拔節期追肥。

(3)對於“土裡捂”或“一根針”麥田,在早春及早淺劃鋤、保證苗齊苗全的前提下,應在起身期前後結合澆水施肥,追肥量可佔總施肥量的50%-60%。

以上就是春季小麥施肥管理技術的介紹,小麥種植戶們可以參考以上施肥管理的技術,結合實際的種植情況,科學地進行施肥。





鄉下曹十一


科學施肥法即分層施肥,也就是基肥深施,種肥淺施。。盆花冬季在室內經過漫長時間的越冬生活,生長勢減弱,剛萌發的新芽、嫩葉、嫩枝或幼苗,根系均較嬌嫩,如果此時施濃肥或生肥,極易遭受肥害,傷害嫩芽枝梢。因此早春給花卉施肥應掌握“薄肥少施,逐漸增加”的原則。早春宜施充分腐熟的稀薄餅肥水,因為這類肥料肥效較持久,且可改良土壤。施肥次數要由少到多,一般以每隔10~15天施一次為宜。春季施肥時間春季施肥時間宜在晴天傍晚進行。施肥時要注意以下4個方面:

(1)施肥前1~2天不要澆水,使盆土略乾燥,以利肥液吸收。

(2)施肥前要先鬆土,以利肥液下滲。

(3)肥液要沿盆沿施入,避免弄髒枝葉以及根莖,否則易造成肥害。

(4)施肥後次日上午要及時澆水,並適時鬆土,使盆土通氣良好,以利根系發育。

對剛出苗的幼小植株或新上盆、換盆的根系尚未恢復以及根系發育不好的病株,均應暫停施肥。



家穎裝飾15


這個問題農村的農民都一清二楚,不用去指導他們。

對不是莊稼人來說,給他講的再詳細也沒有任何用處,完全等於對牛彈琴。


痴騎朽翁


應當抓緊時間地裡有墒,趕緊施肥,比下雨下雪撒施效果好的多,現在正是春耕施肥的好時節,望大家抓緊時間施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