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沐王府最後一任主人是誰?他最終的命運如何?

文史磚家


從嚴格意義上講,明朝並沒有在雲南真正封王就藩,所謂的雲南沐王府更準確的稱呼是黔國公府,只不過沐氏家族世鎮雲南,威望極高,被世人習慣性地稱為“沐王府”。沐氏家族雖然不是朱明皇族出身,卻與皇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從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到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從朱元璋義子西平侯沐英到最後一代黔國公沐天波,沐氏家族世代忠於大明,直到末代家主沐天波為大明政權盡忠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末代沐氏黔國公沐天波

末代黔國公沐天波出生於公元1618年,他的父親是黔國公沐啟元,性情一貫頑劣無能。公元1624年,沐啟元的家奴因殘害百姓被時任雲南巡撫餘瑊按律逮捕。可沐啟元這人非但不支持餘瑊秉公處理,反而是派兵包圍巡撫衙門,逼迫餘瑊放掉殘害百姓的家奴。可以說沐啟元的種種行為已引起雲南百姓的憤怒,只是礙於沐王府的威望,並不敢做出過多的逾越行為。但是,沐啟元的母親宋氏擔憂兒子這些不法行徑得不到控制會給整個沐氏家族帶來滅頂之災,就忍痛毒死了自己的兒子,立年僅十歲的沐天波為繼承人。

崇禎元年(1628年)十月,沐天波奉詔承襲黔國公爵位,並繼任雲南總兵官。而沐天波此時還是個無處事經驗的孩子,總兵事務由雲南巡撫代攝,府內事務則由其母陳太夫人及管家阮氏兄弟主持。此時的明朝已是千瘡百孔,雲南整個官場"網利營私,土司多叛"。

沐氏家族忠於大明,戰鬥至最後一刻

崇禎十七年(1644年),崇禎皇帝自縊殉國,遠在雲南的沐天波雖有有心勤王但是鞭長莫及。隨後,南明諸政權相繼成立,沐天波最終承認永曆帝為正朔。順治八年(1651年),南明永曆五年,南明形勢惡化,永曆帝朱由榔由晉王李定國護衛前往雲南,沐天波深知局勢惡化,但仍決定秉承先祖的遺志繼續效忠大明,並將勸說自己降清的人予以法辦。

順治十五年(1658年),西南戰事進一步失利,以吳三桂為首的清軍進入昆明,沐天波隨朱由榔逃入緬甸。到了曩本河,緬人聽到黔國公來了,紛紛下馬參拜沐天波。緬甸世代奉大明為宗主國,過去,黔國公就是他們能接觸到的宗主國最高代表,此時黔國公駕臨緬甸,緬人倍感榮幸。但是,逃入緬甸的永曆帝君臣無兵無餉,只能寄人籬下,時間長了難免會被緬王看輕。順治十八年(1661年)五月,緬甸國王的弟弟莽白在廷臣支持下發動宮廷政變,處死老國王,自立為王。莽白這陰險狡詐,當時吳三桂派使者前來用重金收買莽白,要求其將永曆帝抓獲獻給清軍。莽白同意了,並精心策劃了著名的“咒水之難”。同年七月,莽白給逃到緬甸境內的永曆帝朱由榔捎來口信,讓他明日過河,同飲咒水盟誓,以結友好。朱由榔及一些大臣看出其中有詐,但又不敢不去,只好命大學士馬吉翔、大臣沐天波等部分文武官員前去赴約。當天黎明,馬吉翔等傳集大小官員渡河準備飲咒水盟誓,僅留內官十三人和總兵鄧凱留守保護永曆帝及家眷。上午,文武官員渡河後即被緬兵三千人團團圍定。緬方指揮官員命人將沐天波拖出包圍圈,沐天波知道變生肘腋,奪取衛士的刀奮起反抗,殺緬兵九人;總兵魏豹、王升、王啟隆也抓起柴棒還擊,終因寡不敵眾,全部遇難。


滄海拾遺錄


雲南其實沒有沐王府,實際上應該是叫黔國公府,只不過因“沐氏在滇久,威權日盛,尊重擬親王”,故黔國公府被世人習慣稱之為“沐王府”。



沐王府最後一任主人名叫沐天波。

沐天波出生於1618年。他的父親沐啟元是歷代黔國公中少出的“奸臣”,也是少見的貪生怕死之徒。1622年,貴州明水西宣撫司土司安邦彥反叛明朝,明廷命沐啟元出兵平叛,可是他卻是百般推諉,最終致使安邦彥的叛亂波及貴州大部、四川、雲南、湖南等地達7年之久。



1624年,沐啟元的家奴因殘害百姓被時任雲南巡撫餘瑊按律逮捕。可沐啟元這人非但不支持餘瑊秉公處理,反而是派兵包圍巡撫衙門,逼迫餘瑊放掉殘害百姓的家奴。可以說沐啟元的種種行為已引起雲南百姓的憤怒,只是礙於沐王府的威望,並不敢做出過多的逾越行為。

不過百姓雖不敢幹嘛,其母親宋氏卻做出了反映。宋氏害怕沐啟元再如此這般胡作非為,恐沐府將陷入不測之地,於是為了不讓沐府的一世英名毀於一旦,宋氏最終決定親手毒死自己的兒子。



就這樣,當時年僅十歲的沐天波就被扶上了黔國公的位置,同時也做上了雲南總兵官。

不過因沐天波年紀尚小,所以在外事務由雲南巡撫代管,在內事務則由其母陳氏管理,這一年是1628年,也就是崇禎元年。此時的大明已是千瘡百孔,朝堂上宦官專權,官員結黨營私,腐敗不堪;廟堂外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食不果腹。



可以說沐天波繼承黔國公之位,在外人看起來是風光無限,但是或許只有他自己知道,這個位置真的沒有那麼好。1644年,也就是崇禎十七年,先是李自成攻進北京,崇禎帝自縊身亡,明朝遂亡,後清軍入關,李自成被趕出北京,明在南京成立南明小朝廷。

正當中原陷入一片戰火之時,遠在西南邊陲的雲南也未能倖免,雖此時的雲南並沒有遭受到大規模的戰亂。但因明朝的落寞,曾經奉明朝為主的各土司開始紛紛舉起反叛的大旗,再加上同李自成一起起義的張獻忠大軍已攻佔與雲南交界的四川。所以此時雲南周邊的環境,對於初掌大權的沐天波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挑戰。



最終在1645年,也就是隆武元年,順治二年。雲南爆發了席捲全境的“沙普之亂”。

這一年先是武定土司吾必奎發動叛亂,並先後攻佔大姚、定遠、姚安等地,而後雖然在沐天波的率兵下,吾必奎叛亂被平定。但是誰也想到的是,這次叛亂只是一個更大叛亂的前戲,當時因沐天波的平叛是藉助其他土司的力量來完成的,所以在平叛完成後雲南的首府昆明雲集了其他土司的軍事力量,而這其中就包括蒙自土司沙定洲的軍隊。



蒙自土司是原王弄土司和阿迷州土司的結合體,因原王弄土司沙定州娶了阿迷州土司的普名聲的妻子萬氏,兩土司得以合二為一,隨之一個強大的蒙自土司就誕生了。在當時蒙自土司因實力強勁,再加上此時天下已大亂,所以沙定州早就有了反叛之心,此時當時苦於沐天波對雲南掌控嚴密,所以並無機會。

可是這次平叛有功的沙定州卻找到了一個機會,此時因吾必奎叛亂的關係,昆明的守備力量變得極其的薄弱,而沙定州的軍隊卻因回來休整的關係得以在昆明外駐軍。之後在一個夜晚,沙定州終於動手了,他先是親自率領士卒攻入黔國公府,同時分派部眾佔領省城各門。



而此時因沙丁州的突然襲擊,沐天波被弄的是猝不及防,最終只得帶著官印、世襲鐵券等物逃往西寧,昆明被佔。

後此次叛亂雖被明孫可望大軍所平定,但是沐天波的母親陳氏和妻子焦氏卻因這次叛亂被迫自殺,沐天波的弟弟沐天澤和沐天潤也都相繼遇害,沐家也因這次叛亂自此一蹶不振。

1651年,也就是永曆五年,順治八年。被清朝打的抬不起頭的永曆政權被迫退到雲南,而沐天波因在雲南的聲望幾乎無人能及,退居雲南的永曆政權不得處處都仰仗於沐家,沐天波因此被奉為百官之首。



1658年,也就是永曆十二年,順治十五年。雲南被吳三桂大軍侵佔,沐天波跟隨永曆帝退往緬甸。

此時的南明已是強弩之末,離滅亡之日已是屈指可數。雖永曆在緬甸暫保平安,但是此時的永曆只是一個寄人籬下的逃亡之人,不再是曾經天朝上國之君。緬甸國王雖在明面上依然善待永曆政權,但這只是暴風雨的前奏罷了。

1661年,也就是永曆十五年,順治十八年。此時的緬甸的政權正在經歷著一場鉅變,緬甸國王的弟弟莽白在廷臣支持下發動宮廷政變,處死老國王,自立為王。莽白這人對永曆政權十分不感冒,甚至有些仇恨心態,所以掌控緬甸大權後,他就一直想除掉永曆政權。



最終在七月十九日,“咒水之難”爆發。

十八日,莽白藉口欲與南明結盟,希望永曆過河與他同飲咒水盟誓。可是此時的永曆政權早就看出莽白的不軌之心,那些朝臣當然不會讓永曆過去。但是,此時寄人籬下,南明又不能不派人前去,萬一忍惱了莽白,恐怕南明很難在緬甸待下去。

於是永曆政權決定派在緬甸素有威望的黔國公沐天波率文武百官前往赴約。可是,正當他們率隊到達目的地赴約之時,還未見到莽白,他們就被緬軍三千兵士團團包圍。



在緬軍完成包圍之時,緬軍曾想將沐天波拖出包圍圈,畢竟沐天波在緬甸威望甚高,而莽白也想將他收為己用,所以緬軍並不想傷害他。但沐天波這人對大明是忠心耿耿,他顯然不會就這樣棄大明於不顧,他憤然拿起衛士的刀殺向緬軍。

可是終因寡不敵眾,沐天波與其他赴約的文武官員都相繼遇害。與沐天波同時遇難的,還有他帶在身邊的小兒子沐忠亮。



正如邵廷采所說“洪武勳舊同國終始者,魏國、黔國及誠意數家,而致命竭忠,天波尤著...而沐氏享祚三百年,死猶以忠節著,豈非盛德之報哉!”,就這樣對大明忠心耿耿的沐天波最終以身殉國。



而隨著沐天波的殉國,曾經世代忠心於大明的沐氏家族自此也走向了終結。沐天波的忠心也為這個世代忠心於大明的沐王府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澳古說歷史


“沐王府”的第一代主人是沐英。

沐英曾經也和朱元璋一樣是一個可憐的乞丐,後來流落到了濠州,被朱元璋給瞧見了,所以不禁心有慼慼,所以收養了他,成了朱元璋的養子之後,也改姓了朱。

後來,沐英征戰四方,為朱家立下了汗馬功勞,朱元璋這才讓沐英恢復了自己的姓氏,畢竟古人講究光耀門楣,沐英立功了,總得讓人家自己的列祖列宗高興高興不是?更何況,朱元璋自己發達了,妻妾去了一個又一個,兒子生了一窩又一窩,也沒必要讓自己的養子繼續跟著自己姓朱了。

1381年,沐英和傅友德、藍玉一起去打雲南,打下了雲南之後,朱元璋於1383年讓傅、藍二人回朝,唯獨留沐英鎮守雲南。

此時朝中仍然瀰漫著恐怖的政治氛圍,朱元璋這麼做,或許也是在保護沐英,倘若沐英回了南京,難免也會陷入這場血腥的政治漩渦。

此外,雲南可謂山高皇帝遠,朱元璋素來喜好猜忌,他必須得留一個絕對信得過的人鎮守雲南,為朱家守好雲南,沐英正是他少數幾個能夠信得過的人之一。

從此之後,沐家世世代代為朱家鎮守雲南。

沐英的兒子沐晟在永樂三年時因功被封為黔國公,自沐英之後又無一人被封為王,所以沐家府邸當稱為黔國公府。

黔國公府之所以被稱為“沐王府”,當然也有原因,《明史》有言:“沐氏在滇久,威權日盛,尊重擬親王。”

沐家世代鎮守雲南,經營雲南兩百多年,勢力早已根深蒂固,在雲南的威望太大了,雖然封的是公爵,但實際上已經和明朝的親王差不多了。

明朝政府也不是沒想過沐家在雲南勢力太大的話可能是不利於明朝對雲南的統治,乃至於讓沐家割據雲南。所以明孝宗時期,明朝本想趁著“沐王府”的第四代主人、第三代黔國公沐琮病逝之後,將沐琮過繼而來的兒子沐昆封為西平侯,這也就是等於在將沐家的爵位。

這事在朝堂上引起了爭論,最後吵了一通,卻還是得封沐昆為黔國公,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滇人知黔國公不知西平侯也,侯之恐為所輕”,沐家在雲南勢力雄厚,威望極高,明朝要是真將了沐家的爵位的話,明朝政府擔心沐家會不高興,沐家不高興的話,可能帶著雲南鬧事。

所以,明朝經過權衡利弊之後,還是隻能繼續封沐昆為黔國公。

“沐王府”的最後一代主人,也是第十代黔國公,是沐天波。

沐天波生於1618年,他繼承黔國公這個爵位的時候,明朝已經進入了最後的十七年,那麼,他最後結局如何呢?

沐天波是在崇禎元年繼承的黔國公爵位,同時也雲南總兵官,雲南一省之兵權全部掌握在這個只有10歲的少年手上。

可是,10歲的沐天波哪懂什麼軍國要務?所以,雲南兵權實際上是由雲南巡撫代為管理,一直到他成年之後,才將兵權交還給他。

1644年,崇禎皇帝上吊自盡,明朝滅亡。

雲南雖地處西南邊陲,可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沐天波想要守住雲南,過自己的小日子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他也只能投身於南明小朝廷,並期待著自己能夠南明小朝廷一起光復朱家江山。

只是南明亂成一鍋粥,雲南也好不到哪裡去。

1645年,雲南的土司們聽說崇禎皇帝歇菜了,明朝沒了,於是起了歪心思,想要據云南為己有,可憐沐天波還想著召集部分沒有公開叛亂的土司去鎮壓已經叛亂的土司,不料卻是引狼入室,反陷自己於危險之境。

萬般無奈之下,沐天波也只好跑路了。

1658年清軍攻入昆明,沐天波自知南明已經回天乏術了,於是帶著南明永曆帝一起逃入了緬甸。

只可惜,緬甸也不可能會給他們帶來安全,因為清軍遲早也會打到緬甸來。

更何況,緬甸雖然曾經是明朝的藩屬國,可南明畢竟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境地,緬甸再怎麼傻,也不可能會為了沐天波和永曆帝去得罪清朝呀!

所以,當清軍攻來之時,緬甸選擇了出賣永曆帝和沐天波,不僅殺死了沐天波,還將永曆帝交給了吳三桂。

吳三桂為了讓清朝看到自己的忠心,則毫不猶豫地讓人絞死了永曆帝。

從沐英追隨朱元璋,為朱家南征北戰到為朱家鎮守雲南,傳至沐天波已經是第十一代了,從1383年沐英鎮守雲南到1658年沐天波由雲南撤至緬甸,沐家已經為朱家鎮守了雲南276年,真可謂是世代忠良之楷模了。

明朝國祚也恰好是276年,真是一個命運般的巧合。


寧糊塗


雲南王沐英在明朝開國功臣中,算結局不錯的。洪武二十五年,沐英在雲南病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沐英為黔寧王,其後人世襲爵位。此後沐家子孫世代鎮守雲南,直至最後一代主人沐天波。

明朝滅亡後,永曆帝朱由榔帶著明朝遺臣,逃到雲南投奔沐天波,在清兵的追擊下,沐天波帶著永曆帝流亡到緬甸,緬甸國王將他們安置在緬甸國都阿瓦城外,並提供了一些生活物資。

到了緬甸的明朝遺臣們,完全忘了自己是來逃難的,更沒有反清復明的想法,每天尋歡作樂。太監楊國明還開起了賭場,永曆帝大怒,命錦衣衛士去拆了賭場,可他們哪裡還管什麼聖旨,換個地方重新開賭。緬甸人由此非常鄙視南明君臣。

有一日,緬甸國王派人來請黔國公沐天波過江參加十五日的緬歷年節。沐天波到了阿瓦城,準備拜見緬甸國王。可緬甸國王不准他穿明朝衣冠,強迫他換上當地民族,還要光著腳,以臣子之禮到緬王殿前朝見。按以前慣例,緬甸都是按王爺身份接待,儀式非常隆重。沐天波感到非常屈辱,回來見到永曆帝痛哭不已。



後來形勢更為糟糕。緬甸國王看到清朝的統治已經基本穩定,不願再得罪大清,準備聯合吳三桂清剿明朝殘餘勢力,並把永曆帝獻給大清。

於是緬甸國王就邀請永曆君臣過江議事。但永曆帝及文武官員看到形勢不對,都不敢去。雙方僵持不下時,大學士文安侯馬吉翔就提出讓黔國公沐天波陪同前往。馬吉翔認為沐付同緬甸世代交往,有他在,應該不會有意外。


第二天,沐天波就帶領眾官員前往阿瓦城,永曆帝同後宮妃子留守“行宮”。等眾官員到城門口就被緬兵團團圍住,緬方官員命人將沐天波拖出了包圍圈。

但沐天波奪了緬兵的刀又衝了回去,明朝官員也奮起反抗,但終因寡不敵眾,沐天波等全部被殺。 緬軍殺完明朝官員後,隨即趕往永曆“行宮”。抓住永曆帝后獻給了吳三桂,後被吳三桂在雲南絞殺。

明朝和沐王府的歷史到此完全終結,沐天波不愧為沐英的子孫,到最後一刻還在為主盡忠,沐王府可謂滿門忠烈。




花木童說史


雲南沐王府的知名度很高,這得益於第一任主人沐英,和最後一任主人沐天波。

說到沐英,他不光是朱元璋的義子,還是明王朝建立的開國功臣,曾參與過無數場戰役,立下不世之功。後來在平定雲南的元朝殘餘勢力後,由於他忠勇有能力,且深得朱元璋信任,所以留在雲南,鎮守邊陲。

(沐英劇照)

由於遠離政治中心,再加上他在雲南時,組織軍民墾荒興農、興修水利、增設學府等,使雲南百姓生活大為改觀。所以,他幸運地躲過了朱元璋對開工功臣殺戮的災難,還深為當地百姓愛戴,並被大家尊為沐王爺。而他所建的府邸,則被稱之為沐王府。

沐英去世後,被追封為黔寧王。他的後代也受沐蔭庇,享受爵位世襲,並世代鎮守雲南。

時光荏苒,沐王府的主人換了一代又一代,他們深受沐英影響,對明朝一直耿忠有加。而云南在他們的治理下,百姓安居樂業,少有叛亂。因此,明朝從未為西陲的事務煩惱過。

轉眼到了崇禎元年,10歲的沐天波由於父親暴卒,受朝廷詔命,成為第12代黔國公。

此時的明廷內憂外患,早已呈現出江河日下的頹敗之感。而云南也因吏治鬆弛,導致“網利營私,土司多叛”的局面。

沐天波在成人之前,兵權由雲南巡撫代理。地方事務則由母親陳太夫人和管家阮氏兄弟代為操持。

崇禎十七年,能文能武的沐天波,開始親掌軍政事務。

也是在這一年,李自成攻入北京。

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承繼百年的明朝也隨之覆滅。

明朝覆滅後,沐天波的權力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當初沐家作為鎮守雲南的重臣,不光要管轄當地大小土司,還要負責和周邊藩國往來的事務。

明朝覆滅後,一向不甘於受沐家管束的土司們,立刻發起了叛亂。

沐天波迅疾調集各路土司擊敗叛亂的土司軍。

(沐天波劇照)

其中勢力最為強大的蒙自土司沙定洲世代忠貞,再加上他在平叛中頗為驍勇,因此成為沐王府中的座上客。而他手下的土司軍,也留駐在昆明城中。

沐天波畢竟年輕,經常在府中設宴款待沙定洲。

誰知沙定洲卻對沐王府中多年的財富垂涎欲滴,暗中佈下兵馬,趁城中守備空虛,發起攻擊,攻佔了沐王府。

由於事發突然,沐天波來不及組織抗擊,在心腹的保護下,帶著官印和鐵券等奔逃楚雄,可憐他的妻兒老小卻都為叛軍所害。

就在沙定洲為了擊殺沐天波,攻打楚雄時,大西軍將領孫可望西進雲南,沙定洲不得不率軍與孫可望交戰,結果戰敗被誅。

孫可望在進軍雲南前,已經改投南明政權。

誅殺沙定洲後,他深知想要收服民心,必須藉助沐天波的聲望,所以他幾次寫信給沐天波,表示自己所為是為他報仇,同時又派人把他接回沐王府,讓他繼續做黔國公。

沐天波對孫可望自然感激不盡。可是,隨著深入瞭解,沐天波發現孫可望是個極為狂悖的人。為了不惹禍上身,沐天波對他漸漸疏遠。

不久後,孫可望為了承繼張獻忠秦王封號,居然以武力挾持了永曆帝朱由榔,逼迫朱由榔答應。

孫可望做了秦王后,派頭猶如皇帝一般,對朱由榔極盡羞辱。

不堪受辱的朱由榔心生憤恨,暗中密令沐天波及李定國等人,率軍前來護駕。在他們的保護下,朱由榔得以脫身,並被迎入昆明。

由於迎立有功,李定國等人均被加官進爵。唯有沐天波認為沐家世代蒙受皇恩,卻沒有機會報答,所以誓死不受。

(李定國劇照)

此時,滿清王朝已經穩定了政局,而南明小朝廷的文武百官卻成日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根本沒有反清復明的鬥志。

沐天波的心腹見此,私下多次勸說他投降清朝。但沐天波卻對明廷忠貞不二,抱著殉死的決心,準備和南明王朝共存亡。

順治十五年,吳三桂在平定李自成和張獻忠反清勢力後,奉清廷之命,率軍入滇。

兵力薄弱的南明小朝廷根本不是吳三桂的對手。沐天波認為,應該先退入緬甸,避開清軍,以後再侍機重回昆明。

在沐天波的保護下,朱由榔等人倉皇進入緬甸。

一向對明廷和沐氏尊崇有加的緬甸王,卻一掃往日謙恭的態度,雖同意他們留在緬甸,但只許朱由榔和文武大臣們住在郊外的草房中。

群臣見暫時平安,長舒一口氣,又恢復了尋歡作樂的本性。

唯有沐天波對形勢十分焦慮,一再勸說朱由榔應該派太子聯絡還在西南一帶抗清的李定國,好讓他帶兵力前來接應。

朱由榔聽後猶豫不決,結果皇后聽聞後,抱著太子又哭又鬧,朱由榔只得作罷。

緬甸國王眼見清王朝政權鞏固,想到清王朝必然會成為新的宗主國,到時候清王朝勢必會因他收留朱由榔等人怪罪於他。然而,他若是把朱由榔等人交給清王朝,一直活躍在雲南邊境的南明將領李定國,一定又會率軍興師問罪,所以他思來想去,決定想法把朱由榔等人趕走。

不久後,緬甸王便派人來邀請沐天波過江,參加他們的年節。

沐天波帶著朱由榔給緬甸王準備的禮物過江後,卻被要求打赤腳和短衣,以臣禮拜見緬甸王。

(朱由榔劇照)

沐天波考慮到如果不遵從緬甸王的要求,勢必會給朱由榔帶來禍患,所以他只得忍辱行禮。

事後,沐天波忍不住委屈地對隨行的南明朝臣們哭訴:“三月在井亙(吉楩)時不用吾言,以至今日進退維谷。我若不屈,則車駕已在虎穴。嗟乎,嗟呼,誰使我至此耶?”

誰知道這些大臣們回去後,立刻彈劾沐天波失體辱國。

寄人籬下的生活本就艱難,誰知緬甸王族卻發生了政變,緬甸王的弟弟莽白奪取了王位,並誅殺了緬甸王。

隨後,來位不正的莽白,希望借朱由榔獻賀來為地位洗白。

朱由榔卻因為拿不出像樣的禮物,只得拒絕莽白。

被激怒的莽白和朱由榔的矛盾近一步激化,不久便讓使者帶信給朱由榔,要他過江以結兩國友好之盟誓。

南明王朝自上而下都認為,此去一定凶多吉少。但唯恐再回絕,會遭到驅逐,所以不敢不去。最後,還是沐天波主動請纓,才決定下來。

第二日,沐天波和大學士馬吉翔等人如約前往,結果到了地方後,卻被緬甸軍團團圍住。

緬甸軍官知道沐天波武藝高強,便單獨把他拉了出來。

沐天波深知插翅難逃,索性奪過緬甸軍的刀奮力砍殺,無奈寡不從敵,最終被緬軍所殺。

沐天波死後不久,朱由榔等人被莽白捆獻給了吳三桂。隨後,朱由榔等人被清廷絞殺。

就這樣,沐王府最後一任主人最終實現了與明朝共存亡的誓言。

(參考史料:《西南紀事卷八》《明季南略卷之十二》)


張生全精彩歷史


答:提這個問題的人,可能是個金庸武俠小說迷。

因為,金老的封筆之作《鹿鼎記》有提到過雲南沐王府。

書中寫,雲南沐王府的小王爺沐劍聲帶一票人馬潛入皇宮行刺,以嫁禍吳三桂。他們與天地會眾訂立誓約:沐王府和天地會誰殺了吳三桂,誰就可以令對方聽命,從朱三太子和朱五太子中選一位作為擁立對象。

這個沐劍聲還有個妹妹,名叫沐劍屏,是第一主角韋小寶的七房美妻之一。

《鹿鼎記》第十四回《放逐肯消亡國恨,歲時猶動楚人哀》是這樣介紹沐劍聲身世的:“沐劍聲之父沐天波為吳三桂所殺,他日日夜夜所想,就是如何殺了吳三桂。”

沐劍聲和沐劍屏都是小說虛構人物,沐天波卻是實有其人,而且,他就是雲南沐王府最後一任主人。

有趣的是,金庸的《鹿鼎記》之外,朱貞木的《羅剎夫人》也有提到過雲南沐王府。

朱貞木是和還珠樓主、白羽 、鄭證因 、王度廬齊名,並稱為“北派五大家”的武俠小說家,《羅剎夫人》是其代表作之一。

《羅剎夫人》不但寫了沐天波,還寫了他的弟弟沐天瀾,並且,男主角就是沐天瀾。

沐天瀾家勢顯赫,揮豪多金,師出名門,武功高強,卻為羅剎夫人所征服,成了羅剎夫人的裙下之臣。

羅剎夫人天縱神功,手下有一大群忠心不二的怪猿,稱霸南疆,根本就不把沐天瀾的身家背景放在眼裡,她這樣告誡沐天瀾:“我知道你小心眼兒,老以為你們沐府畫棟雕樑,一生享用不盡。在我眼內,你們沐府和那敗落戶一般,已經成了殘朽不堪的危廈,經不得一陣風雨,便要倒塌了。”

從羅剎夫人的話裡也可以看出,沐天波、沐天瀾時代的沐王府已經風燭殘年,搖搖欲墜了。

但是,沐天瀾這個人物,仍然是虛構的。

沐天波卻在《明史》中有傳。

該傳開首就介紹說:“黔國公沐天波,黔寧昭靖王(沐)英十一世孫也。崇禎三年,父啟元薨,嗣立,掛徵南將軍印。”

沐天波先祖沐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義子,在大明開國過程中多建奇功,死後得追封為黔寧王,子孫世襲黔國公,世鎮雲南。

有趣的是,大旅行家徐霞客遊歷雲南,在《滇遊日記》記,他到雲南時,沐天波的父親沐啟元“隕”,沐天波世襲黔國公一爵,擔任徵南將軍,“時僅歲一週支也”。

南明弘光、隆武政權相繼覆滅,永曆政權由粵移桂,由桂入黔、滇,沐天波對天立誓,自己寧舍一命,不捨大明。

果然,隨著吳三桂率領的清軍攻入昆明,沐天波追隨永曆帝朱由榔逃入緬甸,最後死於緬甸人反起的咒水之難中。

《續明紀事本末》記:“緬使招從臣飲咒水”,“殺之無或免”。

《明史.沐天波傳》記:“緬酋莽猛白要百官計事過河,以二十人執一人,無脫者。馬吉翔而下,文武四十二人,惟天波出袖中錘擊殺十餘人,死。”

英國曆史學家哈威所著《緬甸史》對沐天波之死寫得更詳細:沐天波死前奮起還擊,連殺九名緬兵,壯烈殉國。

《明史.沐天波傳》對沐天波之死評價很高:“洪武勳舊同國終始者,魏國、黔國及誠意數家,而致命竭忠,天波尤著!”

一句話,沐王府與大明王朝相始終——大明王朝走向終結,沐王府也畫上了句號。


覃仕勇說史


大家所熟知的沐王府可能是從金庸的武俠小說《鹿鼎記》裡所瞭解,小說裡面的雲南沐王府有權有勢,在反清復明的鬥爭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沐王府的小郡主沐劍屏也是成為了韋小寶的老婆之一。


但是小說畢竟是虛構的,那真正的雲南沐王府是何種面目呢?最後一任主人及其最終命運又如何呢?

通常所說的沐王府即是世襲黔國公府。第一任主人沐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義子,他被派出出征雲南,討伐明朝餘孽,後又鎮守雲南,被封為西平候。沐英雖權傾一方,但深愛百姓。


因此,百姓愛戴,以沐王府敬稱。沐英在雲南功績卓越,立下了汗馬功勞,死後又由其孫繼承。如此一代一代世襲直至明朝滅亡。

時運不齊,江山搖墜。

沐天波,是沐英的第十一世孫,崇禎元年,年僅十歲的沐天波繼承爵位,出任了雲南總兵管。此時的大明江山已經是搖搖欲墜:官場腐朽,百姓疾苦,災害嚴重,全國邊境的少數名族動盪不安。


沐天波並未放棄,而是專心學習,勵精圖治,立志報國。直到1644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崇禎帝自縊而亡,大明王朝滅亡。

顛沛流離,輾轉難行


沐天波所在的雲南,不僅受到四川的張獻忠的攻擊,還遇到雲南土司吾必奎的叛亂,可謂是腹背受敵,無奈的沐天波只能是一方面接受南明朝的調遣,另一面尋求土司沙定洲的幫助。但心懷鬼胎的沙定洲卻在幫助沐天波平息叛亂之後自己發動叛亂,洗劫沐王府。來不及抵抗的沐天波只能逃到楚雄。


在南明永曆二年(順治四年)時,孫可望佔據貴州,繼而攻下雲南,自建興朝,又臣服南明,以此抵抗清王朝。

直到清政府步步緊逼南明,永曆帝進入雲南,但孫可望卻挾持永樂帝,好在部下李定國與沐天波里應外合,控制了局面。但孫可望卻是投降清朝。此時的沐天波重回雲南,他自知南明也氣數將盡。

保全尊嚴,客死他鄉。


1658年,清政府攻打雲南,沐天波帶永曆帝去往緬甸。明朝以往是緬甸的宗主國,因此緬甸國王十分敬重沐天波。但好景不長,1661年緬甸國王的弟弟殺兄篡位。而吳三桂也正屯兵雲南,緬甸新王畏懼清王朝的鐵騎,於是包圍永曆住處,想以永曆的性命換取國家太平。


沐天波拼死抵抗,為南明灑下自己最後的鮮血。身死客鄉。


本文作者青梅煮史

喜歡歷史、熱衷碼字

歡迎大家評論留言探討!


青梅煮史


大名鼎鼎的沐王府坐落在雲南昆明,是明朝鎮守在西南邊陲,管理土司及其周邊少數民族的諸侯,從第一代沐英開始,到最後一代沐天波結束,沐王府為大明鎮守了280年的西南門戶,與明朝相始終。

在金庸的小說《鹿鼎記》中,沐王府作為“反清復明”的代表勢力,與清廷勢不兩立,韋爵爺娶得的七個老婆之中,就有兩位出自沐王府,她們是沐劍屏和方怡。

眾所周知,朱元璋當年靠著淮西老鄉和義子義侄而奪得了天下。在平定雲南的過程中,義子沐英跟隨傅友德征討元朝殘餘勢力和鎮壓當地土司,雲南平定後,沐英被留了下來,封為“西平侯”駐守雲南,在沐英死後,朱元璋念他當年的功績和忠誠,追封他為“黔寧王”,兒子沐晟繼承了黔國公的爵位,世代鎮守雲南。

到了崇禎年間,年僅10歲的沐天波繼承了“黔國公”的爵位。而此時大明王朝風雨飄搖,面對農民軍的起義和關外滿清的不斷入侵,明朝已無力迴天,搖搖欲墜。

崇禎吊死煤山後,明朝各地親王開始紛紛自立,成立了一個又一個南明小朝廷。由於沐天波鎮守雲南,在其他政權滅亡後,他開始跟隨永曆皇帝朱由榔舉起“反清復明”的大旗。

但在當時的西南,各方勢力錯綜複雜,不但有李自成和張獻忠的殘部,還有當地土司的地方武裝,永曆皇帝這個皇帝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西南之主。

面對清軍的步步緊逼,張獻忠部將孫可望和李定國決定摒棄前嫌,歸順南明,共同抗清,雖然看似他們有共同的利益,其實卻各懷鬼胎。孫可望後來投降了清朝,李定國雖然拼盡全力,最終還是沒能擋住八旗的鐵騎。

沐天波眼看明祚已絕,自知大明覆興無望。於是把兒子隱姓埋名留在了土司家裡為婿,希望為沐家保留一支香火。自己則深感祖祖輩輩受明朝大恩,即使就是死也要死在皇帝身邊。

隨著清軍的不斷蠶食,沐天波護送永曆皇帝到了緬甸。雖然緬甸曾是大明的屬國,但大明已今非昔比,有道是虎落平陽被犬欺。南明君臣在緬甸並不受人待見,甚至還被緬甸多次羞辱。

後來緬甸國王發動“咒水之難”,包圍了沐天波等大臣,沐天波雖奮力抵抗,終因寡不敵眾而被殘忍殺害,次年永曆帝被緬甸交給了吳三桂,在昆明,吳三桂將朱由榔用弓弦勒死,南明就此滅亡。

作為為大明世代鎮守邊關的沐家人,他們知恩圖報,忠君愛國,到了末代黔國公沐天波也是為了保護大明皇帝而死,沒有辱沒了祖先,朱元璋如果泉下有知,我想他應該也會感到欣慰吧。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看過《鹿鼎記》的朋友都知道,在韋小寶七個如花似玉的老婆中,有一位是來自雲南沐王府的小郡主沐劍屏,而沐劍屏的父親、末任黔國公沐天波,是位誓死效忠明朝的封疆大吏。其實,沐天波在歷史上確有其人,那麼他究竟有怎樣一段傳奇的人生?



沐天波的先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養子沐英。沐英因征戰有功,被明太祖授以鎮守雲南的重任,並因功獲封為西平侯。沐英去世後,朱元璋准予其子孫承襲西平侯爵位,世代以總兵官掛徵南將軍印,鎮守雲南等地。明成祖年間,第三任西平侯沐晟因從徵安南有功,被進拜為黔國公,此後子孫世襲此爵位,直到南明滅亡。


從沐英於洪武十六年(1383年)出鎮雲南開始,到南明覆亡(1661年),沐家為明朝世代鎮守雲南,幾近300年。在此期間,沐家的權勢日漸增長,儼然已成了當地的土皇帝(“沐氏在滇久,威權日盛,尊重擬親王。”見《明史·沐英傳》),而這也是民間將他們稱為“沐王”的緣故。而沐天波,正是最後一任“沐王”。



沐天波是沐英的第十一世孫,黔國公沐啟元之子,於崇禎元年(1628年)襲爵,當時還只是個年僅10歲的幼童。由於沐天波年紀太小,根本沒有履職的能力,所以總兵事務只能交由雲南巡撫代理,府內事務則由母親陳氏及管家主持,數年後才親自履職。


沐天波雖然屬於官N代,但身上卻毫無公子哥萎靡墮落之風,不僅勤於職事,還練得一手好武藝。沐天波擅使流星錘,能將這件兵器舞的上下翻飛、出神入化,每每令觀看的人看得眼花繚亂、膽戰心驚(“天波故善流星錘,常攜袖中...出錘舞,縱橫盤擊,觀者皆披靡。”見《西南紀事·卷八》)。以此可見,沐天波的確是一位難得的人才。



明末雲南的官場生態非常黑暗,不僅大小官員貪汙腐化,就連沐王府也加入其中,由此引發多地土司叛亂,而這種局面到了南明時期,變得愈發危峻。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武定土司吾必奎發動叛亂,令全滇震動。沐天波為平定叛亂,便援引蒙自土司沙定洲等人為援,沒想到卻為自己招致更大的災殃。


原來沙定洲在幫助沐天波平定叛亂後,因為貪圖後者的權勢和財產,加之目睹昆明守備力量單薄,遂於當年十二月發動兵變,將沐天波驅逐出城。沐天波逃出昆明後,先後逃難至楚雄、永昌等地,在得到原大西軍將領孫可望的支援後,才於永曆二年(1648年)艱難擊殺沙定洲。


然而“王者歸來”的沐天波尷尬的發現,此時的雲南早已脫離他的掌控,實際上已成為孫可望的地盤。雖然孫可望名義上臣服於永曆帝,但在事實上仍是雲貴兩省的“土皇帝”,沐天波既然沒有實力跟他對抗,便每日裡謹言慎行,平時只與親友通過書信傾訴衷腸。



永曆帝因在兩廣無法立足,便只好逃奔孫可望,結果被後者扣押在貴州安龍。此時,孫可望與大將李定國矛盾日深,雙方最終兵戎相見,在失敗後便投降了清朝。李定國擊敗孫可望後,便將永曆帝迎往昆明,而在此過程中,沐天波也頗有功勞。


此時的永曆小朝廷僻處西南一隅,不僅要抵禦數十倍於己的清軍,更需要擺平內部紛亂不已的黨爭,局勢之危峻可想而知。沐天波深感大勢已去,但出於維護沐家的傳統,最終決定以身殉國,誓與南明共存亡(“久,知國勢去,誓身殉。”引文同上)。



與此同時,沐天波還把兒子們全部入贅給各地土司,希望下一代能開枝散葉,在保留沐家血脈的傳承的同時,肩負起反清復明的重任(“使其子分贅各土司,冀存先祀。”引文同上)。在《鹿鼎記》當中,沐劍屏的哥哥沐劍聲作為“沐王府”的主人,所從事正是聯合各派別、各族民眾進行“反清復明”的事業。


李定國有心壯大反清復明事業,只可惜獨木難支將傾大廈,沒幾年時間便連遭清軍重創。永曆十三年(1659年),清軍統帥吳三桂攻佔雲南全境,失去賴以存身之地的沐天波跟隨永曆帝逃難到緬甸,於兩年後的“咒水之難”中慘遭緬人殺害,終年才43歲。



沐天波臨死前曾奪取敵軍的戰刀反抗,在連殺九名緬兵後,才壯烈殉國,場面極為悲壯(沐天波死難的情節,見英國曆史學家哈威所著《緬甸史》的中譯本)。伴隨著沐天波的遇害,“沐王府”就此走進歷史。次年,永曆帝在昆明被吳三桂縊殺,南明就此覆亡。


史料來源:《明史》、《西南紀事》、《緬甸史》等


文史磚家


公元1659年閏二十六日,沐天波隨同南明永曆帝逃到緬甸避難,以躲避清軍的追殺。此時全國的抗清形勢一片灰暗,最後一支抗清大軍李定國部被清軍剿殺殆盡,恢復大明王朝已無可能。在這樣一種形勢下,清廷對南明永曆帝的態度是任其自生自滅,本不打算出兵緬甸。然而,奉命追擊永曆帝的吳三桂,卻認為此時正是立下萬世之功的絕佳時機,為了向清廷獻媚,他屢次上疏,要求出兵緬甸,擒殺永曆帝。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清廷答應了吳三桂的請求。

由於清朝對中國的統治已基本穩定,緬甸當局國力有限,根本無力保護永曆帝,因此不願因為收留南明流亡政權而開罪於清朝統治者。李定國、白文選一再進兵緬甸救主,使得雙方的關係更加惡劣。緬甸當局從維護本國利益出發,決定轉而配合清兵,消滅殘明勢力。公元1661年正月初六,緬甸國王莽達喇派遣使者來到雲南,提出以交出永曆帝為條件請求清軍消滅李定國、白文選部明軍。吳三桂認為“

雖時機甚佳,而時序已過”,不便出動大軍,玩弄策略,只命永昌、大理守邊清軍移營邊境,“大張旗鼓,號作先鋒”,以虎張聲勢牽制緬甸當局不要把永曆帝交給李定國、白文選部,以免奪去他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

當年五月二十三日,緬甸當局發生政變,緬甸國王的弟弟莽白殺死了老國王,自立為王。新王派遣使者向永曆帝索取賀禮,意在取得明朝皇帝的致賀而增強自己的政治地位。但永曆君臣“以事不正,遂不遣賀”。南明流亡政府的強硬態度使原已不佳的雙方關係更加雪上加霜。七月初六日,緬甸大臣來訪,當面責備永曆君臣道:“我已勞苦三載,老皇帝及大臣輩亦宜重謝我。前年五月,我王欲殺你們,我力保不肯。毫無知恩報恩。”說完懷恨而去。十六日,緬甸國王決定剷除永曆帝隨行官員,派人通知永曆大臣過江議事。鑑於雙方緊張關係,文武官員心生疑懼不敢前去。十八日,緬甸使者過來催促,解釋道:“此行無他故,我王恐爾等立心不臧,欲爾去吃咒水盟誓。爾等亦便於貿易。不然斷絕往來,並日用亦艱矣

。”緬甸當局的意思是說,懷疑永曆君臣住在緬甸不懷好意,只要過去喝下咒水盟誓,我們就相信了。永曆朝廷明知其中詐,就命世鎮雲南的黔國公沐天波給緬甸當局答覆道:“爾宣慰司原是我中國封的地方。今我君臣到來,是天朝上邦。你國王該在此應答,才是你下邦之理,如何反將我君臣困在這裡。今又如何行此奸計?爾去告與爾國王,就說我天朝皇帝,不過是天命所使,今已行到無生之地,豈受爾土人之欺?今日我君臣雖在勢窮,量爾國王不敢無禮。任爾國兵百萬,象有千條,我君臣不過隨天命一死而已,但我君臣死後,自有人來與爾國王算賬。”沐天波的答覆雖然看似強硬,但由於寄人籬下,實則無可奈何。在緬方的堅持下,南明朝廷還是派出以沐天波為首的數十位大臣出使緬方。然而,南明使團剛剛過江,就被緬兵三千人團團圍住。緬方將沐天波拖出包圍圈,沐天波知道大事不妙,奪取衛士之刀奮起反擊,殺死緬兵九人;總兵魏豹、王升、王啟隆也抓起柴棒還擊,終因寡不敵眾,都被殺害。其他被騙來吃咒水的官員全部遇難。隨後,緬兵擁入永曆帝住所搶掠財物。永曆帝驚慌失措,差點上吊自盡。永曆帝的劉、楊二貴人,吉王與嬪妃等百餘人都自縊而亡。緬兵蒐括已盡後,緬甸大臣才在翻譯的引導下來到,喝令緬兵道:“
王有令在此,不可傷皇帝及沐國公。”可是,沐天波已經在咒水之難中被殺害。

沐天波之後,雲南再無沐王府,亦無黔國公。沐氏自沐英鎮守雲南以來,恪盡職守,保境安民。沐天波之死,再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代忠臣士子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