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沐王府最后一任主人是谁?他最终的命运如何?

文史砖家


从严格意义上讲,明朝并没有在云南真正封王就藩,所谓的云南沐王府更准确的称呼是黔国公府,只不过沐氏家族世镇云南,威望极高,被世人习惯性地称为“沐王府”。沐氏家族虽然不是朱明皇族出身,却与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到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从朱元璋义子西平侯沐英到最后一代黔国公沐天波,沐氏家族世代忠于大明,直到末代家主沐天波为大明政权尽忠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末代沐氏黔国公沐天波

末代黔国公沐天波出生于公元1618年,他的父亲是黔国公沐启元,性情一贯顽劣无能。公元1624年,沐启元的家奴因残害百姓被时任云南巡抚余瑊按律逮捕。可沐启元这人非但不支持余瑊秉公处理,反而是派兵包围巡抚衙门,逼迫余瑊放掉残害百姓的家奴。可以说沐启元的种种行为已引起云南百姓的愤怒,只是碍于沐王府的威望,并不敢做出过多的逾越行为。但是,沐启元的母亲宋氏担忧儿子这些不法行径得不到控制会给整个沐氏家族带来灭顶之灾,就忍痛毒死了自己的儿子,立年仅十岁的沐天波为继承人。

崇祯元年(1628年)十月,沐天波奉诏承袭黔国公爵位,并继任云南总兵官。而沐天波此时还是个无处事经验的孩子,总兵事务由云南巡抚代摄,府内事务则由其母陈太夫人及管家阮氏兄弟主持。此时的明朝已是千疮百孔,云南整个官场"网利营私,土司多叛"。

沐氏家族忠于大明,战斗至最后一刻

崇祯十七年(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殉国,远在云南的沐天波虽有有心勤王但是鞭长莫及。随后,南明诸政权相继成立,沐天波最终承认永历帝为正朔。顺治八年(1651年),南明永历五年,南明形势恶化,永历帝朱由榔由晋王李定国护卫前往云南,沐天波深知局势恶化,但仍决定秉承先祖的遗志继续效忠大明,并将劝说自己降清的人予以法办。

顺治十五年(1658年),西南战事进一步失利,以吴三桂为首的清军进入昆明,沐天波随朱由榔逃入缅甸。到了曩本河,缅人听到黔国公来了,纷纷下马参拜沐天波。缅甸世代奉大明为宗主国,过去,黔国公就是他们能接触到的宗主国最高代表,此时黔国公驾临缅甸,缅人倍感荣幸。但是,逃入缅甸的永历帝君臣无兵无饷,只能寄人篱下,时间长了难免会被缅王看轻。顺治十八年(1661年)五月,缅甸国王的弟弟莽白在廷臣支持下发动宫廷政变,处死老国王,自立为王。莽白这阴险狡诈,当时吴三桂派使者前来用重金收买莽白,要求其将永历帝抓获献给清军。莽白同意了,并精心策划了著名的“咒水之难”。同年七月,莽白给逃到缅甸境内的永历帝朱由榔捎来口信,让他明日过河,同饮咒水盟誓,以结友好。朱由榔及一些大臣看出其中有诈,但又不敢不去,只好命大学士马吉翔、大臣沐天波等部分文武官员前去赴约。当天黎明,马吉翔等传集大小官员渡河准备饮咒水盟誓,仅留内官十三人和总兵邓凯留守保护永历帝及家眷。上午,文武官员渡河后即被缅兵三千人团团围定。缅方指挥官员命人将沐天波拖出包围圈,沐天波知道变生肘腋,夺取卫士的刀奋起反抗,杀缅兵九人;总兵魏豹、王升、王启隆也抓起柴棒还击,终因寡不敌众,全部遇难。


沧海拾遗录


云南其实没有沐王府,实际上应该是叫黔国公府,只不过因“沐氏在滇久,威权日盛,尊重拟亲王”,故黔国公府被世人习惯称之为“沐王府”。



沐王府最后一任主人名叫沐天波。

沐天波出生于1618年。他的父亲沐启元是历代黔国公中少出的“奸臣”,也是少见的贪生怕死之徒。1622年,贵州明水西宣抚司土司安邦彦反叛明朝,明廷命沐启元出兵平叛,可是他却是百般推诿,最终致使安邦彦的叛乱波及贵州大部、四川、云南、湖南等地达7年之久。



1624年,沐启元的家奴因残害百姓被时任云南巡抚余瑊按律逮捕。可沐启元这人非但不支持余瑊秉公处理,反而是派兵包围巡抚衙门,逼迫余瑊放掉残害百姓的家奴。可以说沐启元的种种行为已引起云南百姓的愤怒,只是碍于沐王府的威望,并不敢做出过多的逾越行为。

不过百姓虽不敢干嘛,其母亲宋氏却做出了反映。宋氏害怕沐启元再如此这般胡作非为,恐沐府将陷入不测之地,于是为了不让沐府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宋氏最终决定亲手毒死自己的儿子。



就这样,当时年仅十岁的沐天波就被扶上了黔国公的位置,同时也做上了云南总兵官。

不过因沐天波年纪尚小,所以在外事务由云南巡抚代管,在内事务则由其母陈氏管理,这一年是1628年,也就是崇祯元年。此时的大明已是千疮百孔,朝堂上宦官专权,官员结党营私,腐败不堪;庙堂外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食不果腹。



可以说沐天波继承黔国公之位,在外人看起来是风光无限,但是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个位置真的没有那么好。1644年,也就是崇祯十七年,先是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明朝遂亡,后清军入关,李自成被赶出北京,明在南京成立南明小朝廷。

正当中原陷入一片战火之时,远在西南边陲的云南也未能幸免,虽此时的云南并没有遭受到大规模的战乱。但因明朝的落寞,曾经奉明朝为主的各土司开始纷纷举起反叛的大旗,再加上同李自成一起起义的张献忠大军已攻占与云南交界的四川。所以此时云南周边的环境,对于初掌大权的沐天波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挑战。



最终在1645年,也就是隆武元年,顺治二年。云南爆发了席卷全境的“沙普之乱”。

这一年先是武定土司吾必奎发动叛乱,并先后攻占大姚、定远、姚安等地,而后虽然在沐天波的率兵下,吾必奎叛乱被平定。但是谁也想到的是,这次叛乱只是一个更大叛乱的前戏,当时因沐天波的平叛是借助其他土司的力量来完成的,所以在平叛完成后云南的首府昆明云集了其他土司的军事力量,而这其中就包括蒙自土司沙定洲的军队。



蒙自土司是原王弄土司和阿迷州土司的结合体,因原王弄土司沙定州娶了阿迷州土司的普名声的妻子万氏,两土司得以合二为一,随之一个强大的蒙自土司就诞生了。在当时蒙自土司因实力强劲,再加上此时天下已大乱,所以沙定州早就有了反叛之心,此时当时苦于沐天波对云南掌控严密,所以并无机会。

可是这次平叛有功的沙定州却找到了一个机会,此时因吾必奎叛乱的关系,昆明的守备力量变得极其的薄弱,而沙定州的军队却因回来休整的关系得以在昆明外驻军。之后在一个夜晚,沙定州终于动手了,他先是亲自率领士卒攻入黔国公府,同时分派部众占领省城各门。



而此时因沙丁州的突然袭击,沐天波被弄的是猝不及防,最终只得带着官印、世袭铁券等物逃往西宁,昆明被占。

后此次叛乱虽被明孙可望大军所平定,但是沐天波的母亲陈氏和妻子焦氏却因这次叛乱被迫自杀,沐天波的弟弟沐天泽和沐天润也都相继遇害,沐家也因这次叛乱自此一蹶不振。

1651年,也就是永历五年,顺治八年。被清朝打的抬不起头的永历政权被迫退到云南,而沐天波因在云南的声望几乎无人能及,退居云南的永历政权不得处处都仰仗于沐家,沐天波因此被奉为百官之首。



1658年,也就是永历十二年,顺治十五年。云南被吴三桂大军侵占,沐天波跟随永历帝退往缅甸。

此时的南明已是强弩之末,离灭亡之日已是屈指可数。虽永历在缅甸暂保平安,但是此时的永历只是一个寄人篱下的逃亡之人,不再是曾经天朝上国之君。缅甸国王虽在明面上依然善待永历政权,但这只是暴风雨的前奏罢了。

1661年,也就是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此时的缅甸的政权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变,缅甸国王的弟弟莽白在廷臣支持下发动宫廷政变,处死老国王,自立为王。莽白这人对永历政权十分不感冒,甚至有些仇恨心态,所以掌控缅甸大权后,他就一直想除掉永历政权。



最终在七月十九日,“咒水之难”爆发。

十八日,莽白借口欲与南明结盟,希望永历过河与他同饮咒水盟誓。可是此时的永历政权早就看出莽白的不轨之心,那些朝臣当然不会让永历过去。但是,此时寄人篱下,南明又不能不派人前去,万一忍恼了莽白,恐怕南明很难在缅甸待下去。

于是永历政权决定派在缅甸素有威望的黔国公沐天波率文武百官前往赴约。可是,正当他们率队到达目的地赴约之时,还未见到莽白,他们就被缅军三千兵士团团包围。



在缅军完成包围之时,缅军曾想将沐天波拖出包围圈,毕竟沐天波在缅甸威望甚高,而莽白也想将他收为己用,所以缅军并不想伤害他。但沐天波这人对大明是忠心耿耿,他显然不会就这样弃大明于不顾,他愤然拿起卫士的刀杀向缅军。

可是终因寡不敌众,沐天波与其他赴约的文武官员都相继遇害。与沐天波同时遇难的,还有他带在身边的小儿子沐忠亮。



正如邵廷采所说“洪武勋旧同国终始者,魏国、黔国及诚意数家,而致命竭忠,天波尤着...而沐氏享祚三百年,死犹以忠节着,岂非盛德之报哉!”,就这样对大明忠心耿耿的沐天波最终以身殉国。



而随着沐天波的殉国,曾经世代忠心于大明的沐氏家族自此也走向了终结。沐天波的忠心也为这个世代忠心于大明的沐王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澳古说历史


“沐王府”的第一代主人是沐英。

沐英曾经也和朱元璋一样是一个可怜的乞丐,后来流落到了濠州,被朱元璋给瞧见了,所以不禁心有戚戚,所以收养了他,成了朱元璋的养子之后,也改姓了朱。

后来,沐英征战四方,为朱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朱元璋这才让沐英恢复了自己的姓氏,毕竟古人讲究光耀门楣,沐英立功了,总得让人家自己的列祖列宗高兴高兴不是?更何况,朱元璋自己发达了,妻妾去了一个又一个,儿子生了一窝又一窝,也没必要让自己的养子继续跟着自己姓朱了。

1381年,沐英和傅友德、蓝玉一起去打云南,打下了云南之后,朱元璋于1383年让傅、蓝二人回朝,唯独留沐英镇守云南。

此时朝中仍然弥漫着恐怖的政治氛围,朱元璋这么做,或许也是在保护沐英,倘若沐英回了南京,难免也会陷入这场血腥的政治漩涡。

此外,云南可谓山高皇帝远,朱元璋素来喜好猜忌,他必须得留一个绝对信得过的人镇守云南,为朱家守好云南,沐英正是他少数几个能够信得过的人之一。

从此之后,沐家世世代代为朱家镇守云南。

沐英的儿子沐晟在永乐三年时因功被封为黔国公,自沐英之后又无一人被封为王,所以沐家府邸当称为黔国公府。

黔国公府之所以被称为“沐王府”,当然也有原因,《明史》有言:“沐氏在滇久,威权日盛,尊重拟亲王。”

沐家世代镇守云南,经营云南两百多年,势力早已根深蒂固,在云南的威望太大了,虽然封的是公爵,但实际上已经和明朝的亲王差不多了。

明朝政府也不是没想过沐家在云南势力太大的话可能是不利于明朝对云南的统治,乃至于让沐家割据云南。所以明孝宗时期,明朝本想趁着“沐王府”的第四代主人、第三代黔国公沐琮病逝之后,将沐琮过继而来的儿子沐昆封为西平侯,这也就是等于在将沐家的爵位。

这事在朝堂上引起了争论,最后吵了一通,却还是得封沐昆为黔国公,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滇人知黔国公不知西平侯也,侯之恐为所轻”,沐家在云南势力雄厚,威望极高,明朝要是真将了沐家的爵位的话,明朝政府担心沐家会不高兴,沐家不高兴的话,可能带着云南闹事。

所以,明朝经过权衡利弊之后,还是只能继续封沐昆为黔国公。

“沐王府”的最后一代主人,也是第十代黔国公,是沐天波。

沐天波生于1618年,他继承黔国公这个爵位的时候,明朝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十七年,那么,他最后结局如何呢?

沐天波是在崇祯元年继承的黔国公爵位,同时也云南总兵官,云南一省之兵权全部掌握在这个只有10岁的少年手上。

可是,10岁的沐天波哪懂什么军国要务?所以,云南兵权实际上是由云南巡抚代为管理,一直到他成年之后,才将兵权交还给他。

1644年,崇祯皇帝上吊自尽,明朝灭亡。

云南虽地处西南边陲,可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沐天波想要守住云南,过自己的小日子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他也只能投身于南明小朝廷,并期待着自己能够南明小朝廷一起光复朱家江山。

只是南明乱成一锅粥,云南也好不到哪里去。

1645年,云南的土司们听说崇祯皇帝歇菜了,明朝没了,于是起了歪心思,想要据云南为己有,可怜沐天波还想着召集部分没有公开叛乱的土司去镇压已经叛乱的土司,不料却是引狼入室,反陷自己于危险之境。

万般无奈之下,沐天波也只好跑路了。

1658年清军攻入昆明,沐天波自知南明已经回天乏术了,于是带着南明永历帝一起逃入了缅甸。

只可惜,缅甸也不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安全,因为清军迟早也会打到缅甸来。

更何况,缅甸虽然曾经是明朝的藩属国,可南明毕竟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缅甸再怎么傻,也不可能会为了沐天波和永历帝去得罪清朝呀!

所以,当清军攻来之时,缅甸选择了出卖永历帝和沐天波,不仅杀死了沐天波,还将永历帝交给了吴三桂。

吴三桂为了让清朝看到自己的忠心,则毫不犹豫地让人绞死了永历帝。

从沐英追随朱元璋,为朱家南征北战到为朱家镇守云南,传至沐天波已经是第十一代了,从1383年沐英镇守云南到1658年沐天波由云南撤至缅甸,沐家已经为朱家镇守了云南276年,真可谓是世代忠良之楷模了。

明朝国祚也恰好是276年,真是一个命运般的巧合。


宁糊涂


云南王沐英在明朝开国功臣中,算结局不错的。洪武二十五年,沐英在云南病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沐英为黔宁王,其后人世袭爵位。此后沐家子孙世代镇守云南,直至最后一代主人沐天波。

明朝灭亡后,永历帝朱由榔带着明朝遗臣,逃到云南投奔沐天波,在清兵的追击下,沐天波带着永历帝流亡到缅甸,缅甸国王将他们安置在缅甸国都阿瓦城外,并提供了一些生活物资。

到了缅甸的明朝遗臣们,完全忘了自己是来逃难的,更没有反清复明的想法,每天寻欢作乐。太监杨国明还开起了赌场,永历帝大怒,命锦衣卫士去拆了赌场,可他们哪里还管什么圣旨,换个地方重新开赌。缅甸人由此非常鄙视南明君臣。

有一日,缅甸国王派人来请黔国公沐天波过江参加十五日的缅历年节。沐天波到了阿瓦城,准备拜见缅甸国王。可缅甸国王不准他穿明朝衣冠,强迫他换上当地民族,还要光着脚,以臣子之礼到缅王殿前朝见。按以前惯例,缅甸都是按王爷身份接待,仪式非常隆重。沐天波感到非常屈辱,回来见到永历帝痛哭不已。



后来形势更为糟糕。缅甸国王看到清朝的统治已经基本稳定,不愿再得罪大清,准备联合吴三桂清剿明朝残余势力,并把永历帝献给大清。

于是缅甸国王就邀请永历君臣过江议事。但永历帝及文武官员看到形势不对,都不敢去。双方僵持不下时,大学士文安侯马吉翔就提出让黔国公沐天波陪同前往。马吉翔认为沐付同缅甸世代交往,有他在,应该不会有意外。


第二天,沐天波就带领众官员前往阿瓦城,永历帝同后宫妃子留守“行宫”。等众官员到城门口就被缅兵团团围住,缅方官员命人将沐天波拖出了包围圈。

但沐天波夺了缅兵的刀又冲了回去,明朝官员也奋起反抗,但终因寡不敌众,沐天波等全部被杀。 缅军杀完明朝官员后,随即赶往永历“行宫”。抓住永历帝后献给了吴三桂,后被吴三桂在云南绞杀。

明朝和沐王府的历史到此完全终结,沐天波不愧为沐英的子孙,到最后一刻还在为主尽忠,沐王府可谓满门忠烈。




花木童说史


云南沐王府的知名度很高,这得益于第一任主人沐英,和最后一任主人沐天波。

说到沐英,他不光是朱元璋的义子,还是明王朝建立的开国功臣,曾参与过无数场战役,立下不世之功。后来在平定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后,由于他忠勇有能力,且深得朱元璋信任,所以留在云南,镇守边陲。

(沐英剧照)

由于远离政治中心,再加上他在云南时,组织军民垦荒兴农、兴修水利、增设学府等,使云南百姓生活大为改观。所以,他幸运地躲过了朱元璋对开工功臣杀戮的灾难,还深为当地百姓爱戴,并被大家尊为沐王爷。而他所建的府邸,则被称之为沐王府。

沐英去世后,被追封为黔宁王。他的后代也受沐荫庇,享受爵位世袭,并世代镇守云南。

时光荏苒,沐王府的主人换了一代又一代,他们深受沐英影响,对明朝一直耿忠有加。而云南在他们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少有叛乱。因此,明朝从未为西陲的事务烦恼过。

转眼到了崇祯元年,10岁的沐天波由于父亲暴卒,受朝廷诏命,成为第12代黔国公。

此时的明廷内忧外患,早已呈现出江河日下的颓败之感。而云南也因吏治松弛,导致“网利营私,土司多叛”的局面。

沐天波在成人之前,兵权由云南巡抚代理。地方事务则由母亲陈太夫人和管家阮氏兄弟代为操持。

崇祯十七年,能文能武的沐天波,开始亲掌军政事务。

也是在这一年,李自成攻入北京。

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承继百年的明朝也随之覆灭。

明朝覆灭后,沐天波的权力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初沐家作为镇守云南的重臣,不光要管辖当地大小土司,还要负责和周边藩国往来的事务。

明朝覆灭后,一向不甘于受沐家管束的土司们,立刻发起了叛乱。

沐天波迅疾调集各路土司击败叛乱的土司军。

(沐天波剧照)

其中势力最为强大的蒙自土司沙定洲世代忠贞,再加上他在平叛中颇为骁勇,因此成为沐王府中的座上客。而他手下的土司军,也留驻在昆明城中。

沐天波毕竟年轻,经常在府中设宴款待沙定洲。

谁知沙定洲却对沐王府中多年的财富垂涎欲滴,暗中布下兵马,趁城中守备空虚,发起攻击,攻占了沐王府。

由于事发突然,沐天波来不及组织抗击,在心腹的保护下,带着官印和铁券等奔逃楚雄,可怜他的妻儿老小却都为叛军所害。

就在沙定洲为了击杀沐天波,攻打楚雄时,大西军将领孙可望西进云南,沙定洲不得不率军与孙可望交战,结果战败被诛。

孙可望在进军云南前,已经改投南明政权。

诛杀沙定洲后,他深知想要收服民心,必须借助沐天波的声望,所以他几次写信给沐天波,表示自己所为是为他报仇,同时又派人把他接回沐王府,让他继续做黔国公。

沐天波对孙可望自然感激不尽。可是,随着深入了解,沐天波发现孙可望是个极为狂悖的人。为了不惹祸上身,沐天波对他渐渐疏远。

不久后,孙可望为了承继张献忠秦王封号,居然以武力挟持了永历帝朱由榔,逼迫朱由榔答应。

孙可望做了秦王后,派头犹如皇帝一般,对朱由榔极尽羞辱。

不堪受辱的朱由榔心生愤恨,暗中密令沐天波及李定国等人,率军前来护驾。在他们的保护下,朱由榔得以脱身,并被迎入昆明。

由于迎立有功,李定国等人均被加官进爵。唯有沐天波认为沐家世代蒙受皇恩,却没有机会报答,所以誓死不受。

(李定国剧照)

此时,满清王朝已经稳定了政局,而南明小朝廷的文武百官却成日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根本没有反清复明的斗志。

沐天波的心腹见此,私下多次劝说他投降清朝。但沐天波却对明廷忠贞不二,抱着殉死的决心,准备和南明王朝共存亡。

顺治十五年,吴三桂在平定李自成和张献忠反清势力后,奉清廷之命,率军入滇。

兵力薄弱的南明小朝廷根本不是吴三桂的对手。沐天波认为,应该先退入缅甸,避开清军,以后再侍机重回昆明。

在沐天波的保护下,朱由榔等人仓皇进入缅甸。

一向对明廷和沐氏尊崇有加的缅甸王,却一扫往日谦恭的态度,虽同意他们留在缅甸,但只许朱由榔和文武大臣们住在郊外的草房中。

群臣见暂时平安,长舒一口气,又恢复了寻欢作乐的本性。

唯有沐天波对形势十分焦虑,一再劝说朱由榔应该派太子联络还在西南一带抗清的李定国,好让他带兵力前来接应。

朱由榔听后犹豫不决,结果皇后听闻后,抱着太子又哭又闹,朱由榔只得作罢。

缅甸国王眼见清王朝政权巩固,想到清王朝必然会成为新的宗主国,到时候清王朝势必会因他收留朱由榔等人怪罪于他。然而,他若是把朱由榔等人交给清王朝,一直活跃在云南边境的南明将领李定国,一定又会率军兴师问罪,所以他思来想去,决定想法把朱由榔等人赶走。

不久后,缅甸王便派人来邀请沐天波过江,参加他们的年节。

沐天波带着朱由榔给缅甸王准备的礼物过江后,却被要求打赤脚和短衣,以臣礼拜见缅甸王。

(朱由榔剧照)

沐天波考虑到如果不遵从缅甸王的要求,势必会给朱由榔带来祸患,所以他只得忍辱行礼。

事后,沐天波忍不住委屈地对随行的南明朝臣们哭诉:“三月在井亘(吉楩)时不用吾言,以至今日进退维谷。我若不屈,则车驾已在虎穴。嗟乎,嗟呼,谁使我至此耶?”

谁知道这些大臣们回去后,立刻弹劾沐天波失体辱国。

寄人篱下的生活本就艰难,谁知缅甸王族却发生了政变,缅甸王的弟弟莽白夺取了王位,并诛杀了缅甸王。

随后,来位不正的莽白,希望借朱由榔献贺来为地位洗白。

朱由榔却因为拿不出像样的礼物,只得拒绝莽白。

被激怒的莽白和朱由榔的矛盾近一步激化,不久便让使者带信给朱由榔,要他过江以结两国友好之盟誓。

南明王朝自上而下都认为,此去一定凶多吉少。但唯恐再回绝,会遭到驱逐,所以不敢不去。最后,还是沐天波主动请缨,才决定下来。

第二日,沐天波和大学士马吉翔等人如约前往,结果到了地方后,却被缅甸军团团围住。

缅甸军官知道沐天波武艺高强,便单独把他拉了出来。

沐天波深知插翅难逃,索性夺过缅甸军的刀奋力砍杀,无奈寡不从敌,最终被缅军所杀。

沐天波死后不久,朱由榔等人被莽白捆献给了吴三桂。随后,朱由榔等人被清廷绞杀。

就这样,沐王府最后一任主人最终实现了与明朝共存亡的誓言。

(参考史料:《西南纪事卷八》《明季南略卷之十二》)


张生全精彩历史


答:提这个问题的人,可能是个金庸武侠小说迷。

因为,金老的封笔之作《鹿鼎记》有提到过云南沐王府。

书中写,云南沐王府的小王爷沐剑声带一票人马潜入皇宫行刺,以嫁祸吴三桂。他们与天地会众订立誓约:沐王府和天地会谁杀了吴三桂,谁就可以令对方听命,从朱三太子和朱五太子中选一位作为拥立对象。

这个沐剑声还有个妹妹,名叫沐剑屏,是第一主角韦小宝的七房美妻之一。

《鹿鼎记》第十四回《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是这样介绍沐剑声身世的:“沐剑声之父沐天波为吴三桂所杀,他日日夜夜所想,就是如何杀了吴三桂。”

沐剑声和沐剑屏都是小说虚构人物,沐天波却是实有其人,而且,他就是云南沐王府最后一任主人。

有趣的是,金庸的《鹿鼎记》之外,朱贞木的《罗刹夫人》也有提到过云南沐王府。

朱贞木是和还珠楼主、白羽 、郑证因 、王度庐齐名,并称为“北派五大家”的武侠小说家,《罗刹夫人》是其代表作之一。

《罗刹夫人》不但写了沐天波,还写了他的弟弟沐天澜,并且,男主角就是沐天澜。

沐天澜家势显赫,挥豪多金,师出名门,武功高强,却为罗刹夫人所征服,成了罗刹夫人的裙下之臣。

罗刹夫人天纵神功,手下有一大群忠心不二的怪猿,称霸南疆,根本就不把沐天澜的身家背景放在眼里,她这样告诫沐天澜:“我知道你小心眼儿,老以为你们沐府画栋雕梁,一生享用不尽。在我眼内,你们沐府和那败落户一般,已经成了残朽不堪的危厦,经不得一阵风雨,便要倒塌了。”

从罗刹夫人的话里也可以看出,沐天波、沐天澜时代的沐王府已经风烛残年,摇摇欲坠了。

但是,沐天澜这个人物,仍然是虚构的。

沐天波却在《明史》中有传。

该传开首就介绍说:“黔国公沐天波,黔宁昭靖王(沐)英十一世孙也。崇祯三年,父启元薨,嗣立,挂征南将军印。”

沐天波先祖沐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义子,在大明开国过程中多建奇功,死后得追封为黔宁王,子孙世袭黔国公,世镇云南。

有趣的是,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云南,在《滇游日记》记,他到云南时,沐天波的父亲沐启元“陨”,沐天波世袭黔国公一爵,担任征南将军,“时仅岁一周支也”。

南明弘光、隆武政权相继覆灭,永历政权由粤移桂,由桂入黔、滇,沐天波对天立誓,自己宁舍一命,不舍大明。

果然,随着吴三桂率领的清军攻入昆明,沐天波追随永历帝朱由榔逃入缅甸,最后死于缅甸人反起的咒水之难中。

《续明纪事本末》记:“缅使招从臣饮咒水”,“杀之无或免”。

《明史.沐天波传》记:“缅酋莽猛白要百官计事过河,以二十人执一人,无脱者。马吉翔而下,文武四十二人,惟天波出袖中锤击杀十余人,死。”

英国历史学家哈威所著《缅甸史》对沐天波之死写得更详细:沐天波死前奋起还击,连杀九名缅兵,壮烈殉国。

《明史.沐天波传》对沐天波之死评价很高:“洪武勋旧同国终始者,魏国、黔国及诚意数家,而致命竭忠,天波尤著!”

一句话,沐王府与大明王朝相始终——大明王朝走向终结,沐王府也画上了句号。


覃仕勇说史


大家所熟知的沐王府可能是从金庸的武侠小说《鹿鼎记》里所了解,小说里面的云南沐王府有权有势,在反清复明的斗争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沐王府的小郡主沐剑屏也是成为了韦小宝的老婆之一。


但是小说毕竟是虚构的,那真正的云南沐王府是何种面目呢?最后一任主人及其最终命运又如何呢?

通常所说的沐王府即是世袭黔国公府。第一任主人沐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义子,他被派出出征云南,讨伐明朝余孽,后又镇守云南,被封为西平候。沐英虽权倾一方,但深爱百姓。


因此,百姓爱戴,以沐王府敬称。沐英在云南功绩卓越,立下了汗马功劳,死后又由其孙继承。如此一代一代世袭直至明朝灭亡。

时运不齐,江山摇坠。

沐天波,是沐英的第十一世孙,崇祯元年,年仅十岁的沐天波继承爵位,出任了云南总兵管。此时的大明江山已经是摇摇欲坠:官场腐朽,百姓疾苦,灾害严重,全国边境的少数名族动荡不安。


沐天波并未放弃,而是专心学习,励精图治,立志报国。直到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崇祯帝自缢而亡,大明王朝灭亡。

颠沛流离,辗转难行


沐天波所在的云南,不仅受到四川的张献忠的攻击,还遇到云南土司吾必奎的叛乱,可谓是腹背受敌,无奈的沐天波只能是一方面接受南明朝的调遣,另一面寻求土司沙定洲的帮助。但心怀鬼胎的沙定洲却在帮助沐天波平息叛乱之后自己发动叛乱,洗劫沐王府。来不及抵抗的沐天波只能逃到楚雄。


在南明永历二年(顺治四年)时,孙可望占据贵州,继而攻下云南,自建兴朝,又臣服南明,以此抵抗清王朝。

直到清政府步步紧逼南明,永历帝进入云南,但孙可望却挟持永乐帝,好在部下李定国与沐天波里应外合,控制了局面。但孙可望却是投降清朝。此时的沐天波重回云南,他自知南明也气数将尽。

保全尊严,客死他乡。


1658年,清政府攻打云南,沐天波带永历帝去往缅甸。明朝以往是缅甸的宗主国,因此缅甸国王十分敬重沐天波。但好景不长,1661年缅甸国王的弟弟杀兄篡位。而吴三桂也正屯兵云南,缅甸新王畏惧清王朝的铁骑,于是包围永历住处,想以永历的性命换取国家太平。


沐天波拼死抵抗,为南明洒下自己最后的鲜血。身死客乡。


本文作者青梅煮史

喜欢历史、热衷码字

欢迎大家评论留言探讨!


青梅煮史


大名鼎鼎的沐王府坐落在云南昆明,是明朝镇守在西南边陲,管理土司及其周边少数民族的诸侯,从第一代沐英开始,到最后一代沐天波结束,沐王府为大明镇守了280年的西南门户,与明朝相始终。

在金庸的小说《鹿鼎记》中,沐王府作为“反清复明”的代表势力,与清廷势不两立,韦爵爷娶得的七个老婆之中,就有两位出自沐王府,她们是沐剑屏和方怡。

众所周知,朱元璋当年靠着淮西老乡和义子义侄而夺得了天下。在平定云南的过程中,义子沐英跟随傅友德征讨元朝残余势力和镇压当地土司,云南平定后,沐英被留了下来,封为“西平侯”驻守云南,在沐英死后,朱元璋念他当年的功绩和忠诚,追封他为“黔宁王”,儿子沐晟继承了黔国公的爵位,世代镇守云南。

到了崇祯年间,年仅10岁的沐天波继承了“黔国公”的爵位。而此时大明王朝风雨飘摇,面对农民军的起义和关外满清的不断入侵,明朝已无力回天,摇摇欲坠。

崇祯吊死煤山后,明朝各地亲王开始纷纷自立,成立了一个又一个南明小朝廷。由于沐天波镇守云南,在其他政权灭亡后,他开始跟随永历皇帝朱由榔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

但在当时的西南,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不但有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残部,还有当地土司的地方武装,永历皇帝这个皇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西南之主。

面对清军的步步紧逼,张献忠部将孙可望和李定国决定摒弃前嫌,归顺南明,共同抗清,虽然看似他们有共同的利益,其实却各怀鬼胎。孙可望后来投降了清朝,李定国虽然拼尽全力,最终还是没能挡住八旗的铁骑。

沐天波眼看明祚已绝,自知大明复兴无望。于是把儿子隐姓埋名留在了土司家里为婿,希望为沐家保留一支香火。自己则深感祖祖辈辈受明朝大恩,即使就是死也要死在皇帝身边。

随着清军的不断蚕食,沐天波护送永历皇帝到了缅甸。虽然缅甸曾是大明的属国,但大明已今非昔比,有道是虎落平阳被犬欺。南明君臣在缅甸并不受人待见,甚至还被缅甸多次羞辱。

后来缅甸国王发动“咒水之难”,包围了沐天波等大臣,沐天波虽奋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残忍杀害,次年永历帝被缅甸交给了吴三桂,在昆明,吴三桂将朱由榔用弓弦勒死,南明就此灭亡。

作为为大明世代镇守边关的沐家人,他们知恩图报,忠君爱国,到了末代黔国公沐天波也是为了保护大明皇帝而死,没有辱没了祖先,朱元璋如果泉下有知,我想他应该也会感到欣慰吧。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亮仔学史


看过《鹿鼎记》的朋友都知道,在韦小宝七个如花似玉的老婆中,有一位是来自云南沐王府的小郡主沐剑屏,而沐剑屏的父亲、末任黔国公沐天波,是位誓死效忠明朝的封疆大吏。其实,沐天波在历史上确有其人,那么他究竟有怎样一段传奇的人生?



沐天波的先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养子沐英。沐英因征战有功,被明太祖授以镇守云南的重任,并因功获封为西平侯。沐英去世后,朱元璋准予其子孙承袭西平侯爵位,世代以总兵官挂征南将军印,镇守云南等地。明成祖年间,第三任西平侯沐晟因从征安南有功,被进拜为黔国公,此后子孙世袭此爵位,直到南明灭亡。


从沐英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出镇云南开始,到南明覆亡(1661年),沐家为明朝世代镇守云南,几近300年。在此期间,沐家的权势日渐增长,俨然已成了当地的土皇帝(“沐氏在滇久,威权日盛,尊重拟亲王。”见《明史·沐英传》),而这也是民间将他们称为“沐王”的缘故。而沐天波,正是最后一任“沐王”。



沐天波是沐英的第十一世孙,黔国公沐启元之子,于崇祯元年(1628年)袭爵,当时还只是个年仅10岁的幼童。由于沐天波年纪太小,根本没有履职的能力,所以总兵事务只能交由云南巡抚代理,府内事务则由母亲陈氏及管家主持,数年后才亲自履职。


沐天波虽然属于官N代,但身上却毫无公子哥萎靡堕落之风,不仅勤于职事,还练得一手好武艺。沐天波擅使流星锤,能将这件兵器舞的上下翻飞、出神入化,每每令观看的人看得眼花缭乱、胆战心惊(“天波故善流星锤,常携袖中...出锤舞,纵横盘击,观者皆披靡。”见《西南纪事·卷八》)。以此可见,沐天波的确是一位难得的人才。



明末云南的官场生态非常黑暗,不仅大小官员贪污腐化,就连沐王府也加入其中,由此引发多地土司叛乱,而这种局面到了南明时期,变得愈发危峻。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武定土司吾必奎发动叛乱,令全滇震动。沐天波为平定叛乱,便援引蒙自土司沙定洲等人为援,没想到却为自己招致更大的灾殃。


原来沙定洲在帮助沐天波平定叛乱后,因为贪图后者的权势和财产,加之目睹昆明守备力量单薄,遂于当年十二月发动兵变,将沐天波驱逐出城。沐天波逃出昆明后,先后逃难至楚雄、永昌等地,在得到原大西军将领孙可望的支援后,才于永历二年(1648年)艰难击杀沙定洲。


然而“王者归来”的沐天波尴尬的发现,此时的云南早已脱离他的掌控,实际上已成为孙可望的地盘。虽然孙可望名义上臣服于永历帝,但在事实上仍是云贵两省的“土皇帝”,沐天波既然没有实力跟他对抗,便每日里谨言慎行,平时只与亲友通过书信倾诉衷肠。



永历帝因在两广无法立足,便只好逃奔孙可望,结果被后者扣押在贵州安龙。此时,孙可望与大将李定国矛盾日深,双方最终兵戎相见,在失败后便投降了清朝。李定国击败孙可望后,便将永历帝迎往昆明,而在此过程中,沐天波也颇有功劳。


此时的永历小朝廷僻处西南一隅,不仅要抵御数十倍于己的清军,更需要摆平内部纷乱不已的党争,局势之危峻可想而知。沐天波深感大势已去,但出于维护沐家的传统,最终决定以身殉国,誓与南明共存亡(“久,知国势去,誓身殉。”引文同上)。



与此同时,沐天波还把儿子们全部入赘给各地土司,希望下一代能开枝散叶,在保留沐家血脉的传承的同时,肩负起反清复明的重任(“使其子分赘各土司,冀存先祀。”引文同上)。在《鹿鼎记》当中,沐剑屏的哥哥沐剑声作为“沐王府”的主人,所从事正是联合各派别、各族民众进行“反清复明”的事业。


李定国有心壮大反清复明事业,只可惜独木难支将倾大厦,没几年时间便连遭清军重创。永历十三年(1659年),清军统帅吴三桂攻占云南全境,失去赖以存身之地的沐天波跟随永历帝逃难到缅甸,于两年后的“咒水之难”中惨遭缅人杀害,终年才43岁。



沐天波临死前曾夺取敌军的战刀反抗,在连杀九名缅兵后,才壮烈殉国,场面极为悲壮(沐天波死难的情节,见英国历史学家哈威所著《缅甸史》的中译本)。伴随着沐天波的遇害,“沐王府”就此走进历史。次年,永历帝在昆明被吴三桂缢杀,南明就此覆亡。


史料来源:《明史》、《西南纪事》、《缅甸史》等


文史砖家


公元1659年闰二十六日,沐天波随同南明永历帝逃到缅甸避难,以躲避清军的追杀。此时全国的抗清形势一片灰暗,最后一支抗清大军李定国部被清军剿杀殆尽,恢复大明王朝已无可能。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清廷对南明永历帝的态度是任其自生自灭,本不打算出兵缅甸。然而,奉命追击永历帝的吴三桂,却认为此时正是立下万世之功的绝佳时机,为了向清廷献媚,他屡次上疏,要求出兵缅甸,擒杀永历帝。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清廷答应了吴三桂的请求。

由于清朝对中国的统治已基本稳定,缅甸当局国力有限,根本无力保护永历帝,因此不愿因为收留南明流亡政权而开罪于清朝统治者。李定国、白文选一再进兵缅甸救主,使得双方的关系更加恶劣。缅甸当局从维护本国利益出发,决定转而配合清兵,消灭残明势力。公元1661年正月初六,缅甸国王莽达喇派遣使者来到云南,提出以交出永历帝为条件请求清军消灭李定国、白文选部明军。吴三桂认为“

虽时机甚佳,而时序已过”,不便出动大军,玩弄策略,只命永昌、大理守边清军移营边境,“大张旗鼓,号作先锋”,以虎张声势牵制缅甸当局不要把永历帝交给李定国、白文选部,以免夺去他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

当年五月二十三日,缅甸当局发生政变,缅甸国王的弟弟莽白杀死了老国王,自立为王。新王派遣使者向永历帝索取贺礼,意在取得明朝皇帝的致贺而增强自己的政治地位。但永历君臣“以事不正,遂不遣贺”。南明流亡政府的强硬态度使原已不佳的双方关系更加雪上加霜。七月初六日,缅甸大臣来访,当面责备永历君臣道:“我已劳苦三载,老皇帝及大臣辈亦宜重谢我。前年五月,我王欲杀你们,我力保不肯。毫无知恩报恩。”说完怀恨而去。十六日,缅甸国王决定铲除永历帝随行官员,派人通知永历大臣过江议事。鉴于双方紧张关系,文武官员心生疑惧不敢前去。十八日,缅甸使者过来催促,解释道:“此行无他故,我王恐尔等立心不臧,欲尔去吃咒水盟誓。尔等亦便于贸易。不然断绝往来,并日用亦艰矣

。”缅甸当局的意思是说,怀疑永历君臣住在缅甸不怀好意,只要过去喝下咒水盟誓,我们就相信了。永历朝廷明知其中诈,就命世镇云南的黔国公沐天波给缅甸当局答复道:“尔宣慰司原是我中国封的地方。今我君臣到来,是天朝上邦。你国王该在此应答,才是你下邦之理,如何反将我君臣困在这里。今又如何行此奸计?尔去告与尔国王,就说我天朝皇帝,不过是天命所使,今已行到无生之地,岂受尔土人之欺?今日我君臣虽在势穷,量尔国王不敢无礼。任尔国兵百万,象有千条,我君臣不过随天命一死而已,但我君臣死后,自有人来与尔国王算账。”沐天波的答复虽然看似强硬,但由于寄人篱下,实则无可奈何。在缅方的坚持下,南明朝廷还是派出以沐天波为首的数十位大臣出使缅方。然而,南明使团刚刚过江,就被缅兵三千人团团围住。缅方将沐天波拖出包围圈,沐天波知道大事不妙,夺取卫士之刀奋起反击,杀死缅兵九人;总兵魏豹、王升、王启隆也抓起柴棒还击,终因寡不敌众,都被杀害。其他被骗来吃咒水的官员全部遇难。随后,缅兵拥入永历帝住所抢掠财物。永历帝惊慌失措,差点上吊自尽。永历帝的刘、杨二贵人,吉王与嫔妃等百余人都自缢而亡。缅兵搜括已尽后,缅甸大臣才在翻译的引导下来到,喝令缅兵道:“
王有令在此,不可伤皇帝及沐国公。”可是,沐天波已经在咒水之难中被杀害。

沐天波之后,云南再无沐王府,亦无黔国公。沐氏自沐英镇守云南以来,恪尽职守,保境安民。沐天波之死,再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代忠臣士子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