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孩子早期接受教育的共同點,看看你家娃有沒有

首先,我們要定義什麼是優秀的孩子。

上世紀9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做過一次大規模的調研,他們發現有一類孩子被稱為“別人家的孩子”:

優秀孩子早期接受教育的共同點,看看你家娃有沒有


1、善於調控情緒,讓自己平靜下來的速度很快

2、學習成績好,名列前茅

3、善解人意,懂得寬慰他人

4、很少受到情緒困擾,很少焦慮或者抑鬱

5、愛運動,有健康體魄,但從不訴諸暴力

6、有很多朋友,而且友誼十分深厚

分析大量優秀子女家庭之後,心理學家們得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結論,發現優秀孩子的父母總會有一些相似的策略和舉動,總結起來有三點(前方高能):

教育第一步:注意培養安全型親子依戀關係

與孩子建立情感紐帶,並以積極的方式關注他們的情緒情感,能夠大幅度提高孩子未來的幸福水平。

躲貓貓是世界範圍內最常見的親子游戲。通過類似的遊戲能夠促進父母與孩子的情感溝通。但這遊戲是有技巧的,遊戲的強度大時,嬰兒把頭轉向一邊,母親須停止遊戲,嬰兒重新轉過來時,母親再繼續遊戲,這叫“同步互動”。這種持續的正性情緒刺激會帶來多巴胺活動的增強,能促進孩子大腦健康發育,認知的快速發展,並讓孩子的情緒變得穩定。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如果孩子哭鬧,不要猶豫,請立即安撫。

如果孩子哭鬧,不要猶豫,請立即安撫。

如果孩子哭鬧,不要猶豫,請立即安撫。

優秀孩子早期接受教育的共同點,看看你家娃有沒有


否則,你們必須為將來孩子可能發生的情緒問題,以及智商不足負責,切記切記。

教育第二步:積極指導孩子面對負性情緒

試想這樣一個場景,當孩子不吃飯,向你大聲嚷嚷要吃曲奇餅乾,不給吃就大哭大鬧,你怎麼辦?

有些父母為了孩子能消停下來而選擇遷就孩子,有些父母不知道如何處理,選擇轉身走到另外一間房,每個人做出的反應都體現出他們對待孩子負面情緒的態度,這種態度有個不明覺厲的名字叫“元情緒理念”。

教育第三步:樹立權威型教育風格

心理學家鮑姆林德(Diana Baumrind)是心理學界的一股清流,老太太不僅學術能力過硬,打擊學術造假更是毫不手軟,1960年代她提出了教育風格框架,至今仍在沿用。

優秀孩子早期接受教育的共同點,看看你家娃有沒有


她使用兩個維度來描述教育風格:

維度一,響應程度,即父母給孩子支持、溫暖和接納程度。有愛心的父母用各種形式表達對孩子的愛,充滿敵意的父母對孩子則是冷冰冰的拒絕。

維度二,要求程度,即父母是否對孩子的行為實施嚴格控制的程度。有些父母會制定規則,並且嚴格執行;而另一些父母則本著順其自然的態度,對孩子不做要求。

不要問窮養好還是富養好,也不要再問嚴厲好還是寬容好,教育原本就應該讓孩子每天都生活得理性和智慧,每一分鐘都能感受到愛和幸福,每一次眨眼都能看到真實和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