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学霸都不爱做笔记?

(本文共2706字,阅读约需7分钟)

—正文—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学霸做不做笔记其实是很随机的。

根据我们的学习本能,做笔记应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么越是学霸他们做笔记就应该做的越勤奋、越详尽。但如果你认真、广泛的观察,却会发现,学霸做笔记很随机。有些学霸笔记做得极为详细;有些学霸笔记很普通,与普通人无异;还有些学霸笔记潦草简略,除了他自己根本没人看得懂;甚至还有些学霸根本就不做笔记!

为什么很多学霸都不爱做笔记?

我最初研究学习策略的时候,看到学霸们对待笔记的各异态度,产生了两种想法:

第一,笔记大概不是什么很重要的东西,它影响不了你是否成为学霸。

第二,这件事情没逻辑没规律,根本无法深入研究(连相关关系都弱,因果关系更不提了)。

你是否也有类似想法呢?

后来随着我对学习策略研究的深入,了解了学习的各个要素与逻辑,终于逐渐意识到,其实做笔记这件事情是有规律可循的,只不过比较隐晦而已。但只要你理解了其中的逻辑,就会发现,要不要做笔记,什么情况下要做笔记,该怎么做笔记,全都是有强烈规律的,非常容易理解!

首先我们要理清笔记与学习的关系。笔记的本质是一种辅助学习的手段,而学习的本质是思考和记忆。所以需不需要笔记,取决于它是否能够辅助你的思考和记忆;该怎么样做笔记,取决于哪种笔记方式能够更好的辅助你思考和记忆!

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来看几个笔记场景。


场景1

数学老师在讲台上讲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其解题思路很精妙,也比较难以理解。台下一部分人在跟着老师认真思考,一部分人在记笔记。

这种场景下,你是记笔记好,还是不记好?或者还有其他选项更好?

分析:

很明显,此处的重点是思考,是跟上老师的思路,把题目的逻辑弄清楚。如果你忙着记笔记,那么你仅仅是抄下了答案,而最重要的理解思考却没有做好,得不偿失。所以更高效的做法是,先紧跟老师的思路,把题目理解透彻了,如果有时间就抄个笔记,如果没时间就不记,或者留到课下补充记录。


场景2

数学老师在讲台上讲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其解题思路很精妙,也比较难以理解。很多人在做笔记,一部分人的笔记是完整的抄录老师给出的标准解题步骤;另一部分人不仅抄录了解题步骤,还做了思维标注:

第三步是由题目中第二个条件得来的;

我之前由于xx公式/衍伸结论不熟悉,没有想到第四步……

这种场景下,哪种笔记好?或者不做笔记更好?

分析:

都是在做笔记,第二种笔记方式显然更好。为什么?因为笔记的本质是辅助思考和记忆(此处不太需要记忆,主要是思考),而第一种笔记只是单纯的记录,没有思考;第二种笔记则体现了思考,所以它更加有效


场景3

数学老师在讲台上讲解一道极端复杂的数学题,其解题思路极端精妙,也极端难以理解,且老师讲的很快。在这种场景下,你该怎么办?

分析:

此处的重点原本应该是思考,但由于难度太大,根本不可能当场想通,也没有时间想通,所以此时的重点转变成了记忆——先记录下来,回去再慢慢想。所以此刻需要做笔记。

再与场景1和2进行对比,场景3的特点在于“极端”困难且时间短,临场思考已经不起作用了,所以需要记录下来以备课后细细思考。

但所谓“极端困难”,其实又是个相对的概念。一道题目,对某个学霸来说是比较难——需要现场思考理解,对另一个学渣来说,可能就是“极端困难”,无法当场理解了。所以在同一个场景下,学霸不做笔记而抓紧时间思考是对的,而学渣暂时不思考而抓紧记笔记也是对的。

但这里需要警惕的是,有些思考习惯不好的学生,惰性比较强,根本不去区分“比较困难”和“极端困难”,全都以记录笔记去逃避思考,这就是错误的行为了


场景4

英语老师在讲解各种词组的意义辨析,没什么理解难度,但都是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并且量很大,当场记不完。台下一部分人在认真做笔记,另一部分人没做笔记。

现在你要不要做笔记?

分析:

明显,此处的重点不是思考,而是记忆。由于在课本上没有相应的内容,而你又不可能当场全部记住,所以做笔记是非常必要的。此处与上面案例的区别是,如果你不做笔记,此时你能干嘛呢?没事可干(在上一个案例中,你有更重要的事可干——思考),那你就只能去做笔记了。

场景5

英语老师在讲解各种词组的意义辨析,没什么理解难度,但都是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并且量很大,当场记不完。台下一部分人在认真做笔记,另一部分人没做笔记。而你发现,在某本参考书上有一模一样的内容。

现在你要不要做笔记?

分析:

显然不需要了,因为你找得到同样的内容。那么此时你该干嘛呢?第一,做好标记,提醒自己在哪本参考书上找得到相同的内容;第二,直接开始记忆这些内容。虽然当场记不完,但是总能记一部分吧!这就是在抓紧时间学习了。否则你此刻要干嘛呢?既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抄笔记,难道闲着发呆?显然能记多少是多少,就是当下最高效的选择了。

理解了笔记的本质(辅助思考和记忆),分析完这几个场景后,相信你对要不要做笔记已经有所了解,碰到那些不做笔记的学霸也不会奇怪了——要么是太简单了已经会了,既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记忆;要么是中等难度,他现场思考就能解决;要么是他已经有了其它资料能够包含笔记内容。

最后,我们带着对笔记本质的认知来解析一种广为流传、大名鼎鼎的笔记方法——康奈尔笔记法,为什么这种方法有用?有什么作用?

康奈尔笔记法是指这样一种笔记方法——将笔记纸分为3个区域,1号区域记录常规笔记内容;2号区域写上1号区域内容的关键词和梗概;3号区域写自己的疑问、思考和感想。

为什么很多学霸都不爱做笔记?

做笔记的时候分为5个步骤:

1.课上完成1号区域

2.课上或者课下完成2号区域

3.课上或者课下完成3号区域

4.课下,将1号区域挡住,对着2号区域的关键词来复述1号区域的内容

5.定期复习(平均7天复习一次,根据课程难度、课程知识密度可以变化调整)

其中步骤3和4可以调换顺序。


那么这个著名的康奈尔笔记法有用吗?哪些步骤有用?有什么作用呢?其实都可以分析出来。

步骤1——普通行为,没有特殊作用;

步骤2——普通行为,没有特殊作用;

步骤3——作用为辅助思考,提升思维量(提升效果取决于你实际上做了多少思考);

步骤4——作用为辅助记忆,采用了提取记忆的原理;(什么是提取记忆的原理?另有一篇文章有更详细的介绍,可以点击链接查

看步骤5——作用为辅助记忆,但对记忆的促进效果不如步骤4明显。

你看,根据笔记的本质,一种方法有没有用、哪些步骤有用、有什么用,全部可以拆解的一清二楚。

其实回归到学习的本质上来说,一切学习都可以回归为思考和记忆两个动作,某种学习方法有没有作用,就看它有没有帮助你的思考和记忆,笔记也不例外。懂得了核心原理,理解起来就会更清晰了。

往期精彩

思维专家,学习策略专家,曾任教育智库高级研究员,《新校长杂志》执行主编,企鹅辅导特邀讲师,[学习策略师]创始人,畅销书《深度思维》作者。为几万中小学学生、教师、校长进行过学习策略培训。

想要咨询问题的同学和家长,可以加我的助理微信:yexiuzhuli001

微信上的咨询问题,我如果有空,看见了会尽可能回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