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今年十歲,特別喜歡看課外讀物,可為啥他的語文成績不見好呢?

野孩YH


先看了很多回復,還是比較認同很多回答的。閱讀教育和語文教育,到目前為止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所以愛閱讀,語文成績上不去也算很正常了。

那要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我認為要分開看,閱讀要看長遠,而語文考試是近需,閱讀是學習力,語文考試是應試,但也不是說閱讀對語文學習能幫助,現在國家的考試也在改革,語文考試的方向也逐漸在變化,更注重的是理解,分析和體驗,識記的內容在變少,相信以後閱讀能力好的同學,語文考試一定強。

最後,我想說的是,無論孩子語文成績如何,也不管孩子愛看什麼書,僅僅是願意看書,喜歡閱讀就值得稱讚!書的確有好有壞,良莠不齊,但孩子看多了會慢慢甄別,就像現在的我們,如果不喜歡的垃圾書,你是不會花時間看的,如果孩子還沒有分辨能力,我們可以引導,但不要反對孩子。閱讀是一輩子的事,而語文是考試不是!


im卡卡


我孩子初二,我以對他們班孩子幾次語文考試成績的觀察來說一下這個問題。

孩子班上有幾個酷愛閱讀,作文特別好的孩子。我曾經讀過這幾個孩子的作文,文筆好,感情細膩真摯,文章結構詳略得當,孩子的寫作技巧很高超。

每次孩子學校的文藝匯演,基本都是這幾個孩子負責撰寫主持詞或串場詞。

但很奇怪,這幾個孩子中除了個別孩子,語文成績其實並不是太突出。

這次期末考試,孩子班上語文成績第一(93/100)、第二(91/100)的兩個孩子,課外閱讀量一般,平時作文表現也一般。其中一個孩子60分基礎分,幾乎拿到了滿分。

為何會如此呢?

以100分的試卷為例,60分為基礎分,40分為作文分。

40分的作文分中,36分以上為高檔分數,32分為中檔分數,30分以下為低檔分數。絕大多數孩子作文分基本都集中在32分中檔線上,因為從小學到初中,作文考核的套路化模式非常明顯:基本都是正能量故事,歌頌友情、親情、堅韌等思想主題的故事,孩子們一般只要準備幾套作文模板,考試都能套用的上。

這種考核就導致作文分其實不是拉分的關鍵,基礎分才是。

而愛閱讀,作文好可不必然與基礎知識好能緊密聯繫。語文基礎知識很瑣碎:標點符號、病句修改、文學常識、閱讀理解等,好多隻涉及語文的基本功,這需要對基礎知識的熟諳於心。另外,中國從小學到初中,語文的應試化套路化思維很明顯,語文的閱讀理解只要順著那些答題套路去回答,基本都差不離。

閱讀量大,作文好的孩子思維很容易天馬行空,其實是不適合侷限在一個小圈圈裡做文章的,而語文考試要求的是界限,你必須在這個界限裡,不能越雷池半步。

這就導致作文好,閱讀量大不一定與成績高掛鉤,比如我,很擅長寫作,但讀初中高中的時候語文成績其實一點都不突出。

所以,要應對中國的語文考試,光靠閱讀和寫作文還不夠,必須回到書本回到基礎做文章,方為正道。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我兒子六年級,上學期馬上期末考試了,圖書館借書有457本了,家裡買的,新華書店看的,估計近一千本有了,現在喜歡看歷史名著,近兩年看得都是原著。語文成績一般,大概93分左右,目前考試沒有幫助到成績,希望以後能起到作用?



宏紅ll


我小時候沒怎麼看課外書,四大名著都沒有完整的看過一本[捂臉],但是從一年級到高三語文一直很好,小學初中基本滿分,我都是把課內知識學好了,語文考試從來不復習(除了要求背誦部分),高中語文課也睡過覺,考課外的,也不怕,高三最多也考過134分含作文。


小屁孩的mami


那我自己舉例子來說說你說的這個情況。

我理科生,但看過很多書。高中的時候語文作文一直是我的薄弱環節。語文作文什麼水平呢?就是能做到不離題,字數夠,但語言一直都是平鋪直敘,作文分數也一直處於平均水平,拿不了高分。

其實,我自己都覺得奇怪,課外書上很多很好的詞語及成語我都知道,但寫作文的時候不會用。我想寫作文也是有技巧的。比如,我的同學中就有語文作文一直拿高分的,就很會用比喻啊,排比啊等,她的作文中也有很多優美的詞語和句子。這應該是她掌握了句式的含義及應用。

再比如,讀大學的時候我除了上課就是泡在圖書館裡的。在圖書館裡看各種書籍,有散文有傳記有小說等。總之,那些比較有名的書籍都看過。我在大學看過這麼多書應該寫作一點都不會難了吧?錯,對於我來說依然很難。從我來今日頭條就可以體現出來。

今日頭條有圖文創作有悟空問答,這兩種都是文字創作居多的,要求有寫作功底,特別是圖文創作。剛開始的時候,我也進行了圖文創作,但收效甚微,我也知道我的文字功底確實有待提高。

從上面我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看書數量的多少和語文成績沒有必然的聯繫

語文成績要想考得好得掌握基本的知識比如一些字詞、古詩等。該背的得背出來還要能寫出來。還有要掌握一些句式的含義及會應用。當然還有寫作技巧等方面,這些該記的該背的該掌握技巧的知識都掌握好後語文考試就能取的不錯的成績。

當然,看書的多少與語文成績高低不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看書多,如果有意注意積累書籍中好的詞語、句子甚至段落,對語文考試文章的閱讀及作文的寫作是有幫助的。所以,孩子看了這麼多的課外書有沒有有意去摘抄並背誦一些詞語或句子呢?如果看課外書就僅僅是看書,沒有特意留意書中的詞語和句子的應用,對語文考試就不會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孩子的語文成績與看課外書的多少沒有很大的直接的關係,但看課外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語文成績提高。


化學姐話教育


別急,還沒到開竅的時候。引導他把看書和做閱讀理解題有效的貫通起來使用。。我女兒三年級時語文考試閱讀題大量扣分,並不是她不喜歡閱讀或不愛學習。而是三年級開始才接觸到正經的閱讀題並不知道怎樣的套路去回答。四年級閱讀題就沒問題了,老師昨天還拿她的閱讀卷做答案給學生講解。。一定要讓孩子堅持每天閱讀。。


幸福就是抱緊你


我兒子也是這樣,我發現他看完之後有的沒理解,需要看幾遍之後才行,但是他喜歡看的感覺,看的時候應該也能體會到樂趣,但是隻是表面含義的理解,在語文考試中,閱讀理解還是得不到高分,我就買了階梯閱讀,每段文章也就三五分鐘(二年級),讀完了就會有一些問題,讓他思考,這段小文章的意義,他也還會答錯,為了考試我覺得每天練練就好了


同名太多


喜歡看課外讀物與語文成績不能劃等號,一般來說具有輔助作用,但是語文考試重在字詞句的理解和對文章內容的精準把握,對於作文更是要講究章法。課外讀物就像語文學習的一種輔料,並不能作為主食,用得好才可以讓考試錦上添花。

我出身農村,從小學到高中沒有買一本課外讀物,也遇到一些學生特愛看書。特別是我的高中同桌,一有空就鑽進了書店,可是發現他們的語文成績並不是很好。我和他們的成績差不多。特別是高二以後,我的語文成績憑空突飛猛進,就在於研究了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看了作文比較好的同學的寫作特點。當然,字詞句的紮實基本功必須要有的。

我真正喜歡課外閱讀是大學畢業走上工作的時候。買了智能手機,讀書非常方便。當然我看的都是經典好書,常常廢寢忘食,比電視劇還過癮。即使拿起曾經學過的語文課本的文章讀起來也是津津有味,常常泣不成聲,鼻涕眼淚掉下來。這是小時候上學讀書的我感覺不到的,那時候讀語文課本和數學一樣,冷冰冰沒有任何體會,只是機械的記憶和學會考試。

說了這些不知道大家明白了什麼?我覺得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是缺少現實生活的深入體會的,看再多的書,在理解和體會上是很膚淺的,喜歡課外讀物甚至痴迷對語文考試沒有根本性影響,看看語文考試的內容就知道了。我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幾乎沒有碰過課外讀物,在重點高中,有一次還考了全班第一,讓很多同學羨慕不已。主要在於找到了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和方向,其實我也不懂,對於作文也是這樣,內容不變,只是寫作結構,排版,字體稍微追求一下成績就好許多了。

現實就是這樣,你拼命的讀書,不如人家隨便學學考考。很多人認為數學是這樣的,其實語文也是這樣的,對於會考試的學生,上課認真聽,課後完成作業足矣。當然,想要錦上添花是離不開生活,離不開大量的課外閱讀的。

總之,語文考試考查的是字詞句的紮實基本功,閱讀理解能力,寫作能力。課外閱讀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起不了決定性作用。我是這樣想的,大家覺得呢?


徽鄉小居


這個問題也困擾我呢。我家男孩,9歲,喜靜。特別愛看書,科學類,文學類,歷史類,紅色書籍,問題就是看圖寫話真的是不會寫。去朋友家,看見朋友老公擺在床頭的懸疑類也看,看完還規規矩矩得放回床頭櫃。朋友看了,說這麼規矩,還這麼認真看書,肯定學習好。問題是一年級,二年級,都處於中游。我也是很不明白


代理韻韻唐


孩子才十歲啊,雖然喜歡閱讀,但是好多東西他還領會不了呢。彆著急,慢慢來,閱讀也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等他長大一點,他讀過的書會成就他的。我也愛讀書,但是我初中一開始兩次月考語文都不及格,但是到高中時,我不聽老師講課語文都能到120分。當然這個不可取[笑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