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子女,老人獨“寵”老三。“公平”的“偏心”,讓家庭情更深

【1】重視子女“教育”的老人

張大爺特別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張大爺和老伴兒沒多高的文化水平,但是對孩子們打小要求就特別嚴格,就督促兩件事兒:

一件事兒是學習。照著老倆的話說:學到的都是自己的本事,誰也拿不走,用多少錢都買不來。學習上的事父母幫不上忙,只能給你們儘可能提供條件,必須要靠自己。

另一件事就是品行教育。老倆對孩子一點不“溺愛”,也不講什麼大道理,孩子一到懂事的年齡就給孩子“排班”幹家務,哪怕搬個小板凳。倆人是這麼看的:從小要讓孩子體會到“經營”一個家的不容易,要學會付出。隨著家庭條件一點點變好,也時不時給孩子們一些“獎勵”。

4子女,老人獨“寵”老三。“公平”的“偏心”,讓家庭情更深

張大爺有四個孩子,孩子們早參加了工作。要說這四個孩子,都挺給老人“長臉”,收入談不上多高,這些看的都是個人能力和機遇,但是人品人緣都很好。這跟老倆從小對孩子的教育分不開。

看著四個孩子長大成人,對自己和老伴兒都挺孝順,張大爺心裡特別高興。

老大參加工作最早,當初大學畢業之後,留在了大城市一家單位。工作將近二十年了,三弟、四妹上學大半兒都是他供出來的。當時家裡條件不太好,老大一直想著怎麼分擔父母的經濟壓力,所以幾個兄弟姐妹對老大特別尊重。

張大爺和老伴兒對孩子們有什麼“成就”從來不提要求,只有一條:希望一家人都平平安安的就行了。自己跟老伴兒大半輩子過的普普通通,也不是多有錢,但是隻要家裡人都平安、相互關愛,這就是人生最大的財富,用多少錢都換不來。

老三小時候學習一般,沒有考上重點學校,就在當地一個普通高校上的學,畢業之後在當地找了個單位。除了老三之外,其他仨孩子都在外地。老四是女兒,嫁的最遠。幾個孩子私下裡商量的很清楚:多“拜託”老三陪在老人身邊,照顧陪護老人,每個孩子每個月都回家一趟看看老人。十幾年來,一直如一。

【2】老人體貼孩子,要出錢給兒子買房

張大爺和老伴兒退休之後,日子過的輕鬆而豐富。

幾個孩子沒有給老人添任何負擔,常提出要接老人過去住,就當到外地“旅旅遊”。老倆挨個家都去過,但每次呆的時間很短。老人也是不想給孩子增加什麼負擔,這一去孩子們就得照顧,弄不好再請個假什麼的,耽誤孩子工作和家庭。

一家子人都特別“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4子女,老人獨“寵”老三。“公平”的“偏心”,讓家庭情更深

大概在2009年的時候,張大爺在住處附近又買了一套房子。那個時候當地的房子剛好趕上一波降價。按理說這歲數的人了,有吃有住有的穿就可以了。張大爺買房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老三。

有一回老伴兒給他無意帶了一嘴:你說咱們要是打車去老三家,這打車費就得20幾塊錢,來回得50了。老三這每天往返的,光開車油費就得花不少。

老張一琢磨也是。老三一直陪在老人身邊,但是兩家距離離的有點遠,老三又是幾乎每天跑。於是就有了買房的想法……

一天老三過來的時候,張大爺說:

“老三,我琢磨個事兒,這些年房子漲價太厲害了。最近這段時間我看著好像掉下來了,我跟你媽商量再買套房子,你覺得怎麼樣?”

對於老人有什麼想法,只要沒啥大毛病,孩子們從來都不拒絕,能讓老人心情舒暢就行。

“爸,買吧,好事兒。人們不都說房子可能還能漲麼,就當存錢了。你和媽錢夠不?不夠我這裡還有點兒。”

但是老人接下來的話讓老三措手不及:

“我跟你媽的想法是,把房子放到你名下。你回頭要是方便就搬過來住,省的來回那麼遠的跑。”

老三一聽,急忙連連擺手:

“爸,千萬別。我那兒有房子住,當時買的時候我缺錢,我大哥、二哥,還有你們老倆都貼給我不少。我這緊還慢還的,咱家這倒好,真是欠錢的追著債主還錢,債主還不要。

你們要是說買房子自己住,或者就當成投資,怎麼都行。別給我買,你們自己留著吧。”

老張擺擺手:

“你覺得買房的事兒沒問題就行了,其他就別管了。”

老三心裡挺彆扭,回家後給大哥打了個電話說起老人的想法。老大一聽沒猶豫:

“行啊,爸媽給你買房子是好事兒。你換個角度,從他們的角度,這不是他們的心意麼?你接著就是了。你二哥、小妹那邊肯定也沒意見。”

【3】年夜飯桌上的“三句半”

2010年春節的時候,孩子們都趕了回來,一家人團聚,熱熱鬧鬧。

飯桌上,老張對著四個孩子說了一番話:

“這一年年的,過的真快。

今年,這應該算是去年了,我和你媽出錢,給老三買了套房子。今天藉著這個時候,有幾句話我們琢磨了好久,想跟你們說說。

咱家也需要錢,但是從來不看中錢。錢用到該用的地方不省著,不該用的也不瞎花。這幾十年下來,咱家比誰家財富都足。特別簡單,因為有你們這些孝順的孩子。我和你媽特別特別知足。

去年買房的事兒,我和你媽為什麼給了老三?不是我們偏心,老三這些年做的事兒你們都知道,我和你媽年紀大了,好多事兒都是老三忙前忙後的操持,他挺辛苦。如果說偏心,這也是公平的偏心。我想你們都能理解。

最後還有一件事兒,是我和你媽這輩子的感悟,特別簡單:咱們一家子人之所以有今天,不是我和你媽有什麼功勞,是咱們一家人努力的結果。你們的為人、品行,都特別好。不是老說家風麼?咱家的家風就是,情比金堅!”

幾個孩子聽到老人的話,特別感動。

老人對孩子從小的教育,讓孩子從小就知道什麼是家的艱難、什麼是家的幸福。也讓孩子們體會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和不容易。

4子女,老人獨“寵”老三。“公平”的“偏心”,讓家庭情更深

老人說的特別對:情比金堅。沒有什麼比一家人的感情深厚、溫暖和諧更值錢,多少錢都換不來。

老張開玩笑的接著說:

“差點忘了。不是有個三句半麼?我還差了半句:來,咱們端起酒杯,讓這種家風代代傳下去!”

歡笑、溫暖、和諧,伴隨著老張一家,吃了一頓溫馨的年夜飯……

【4】結語

張大爺一家是幸福的一家。

這一家子人能有今天的結果,跟老人對孩子們從小的教育分不開,和孩子們之間的相互支持和理解分不開,和孩子們對老人的孝敬分不開。

所以,幸福家庭,靠的就是這三層關係。

回顧一下張大爺的家庭,或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示:

1.先說說老人

從小對孩子的教育暫且不說,張大爺和老伴兒給孩子買房,你認為是偏心也好,還是公平也罷,總之,出發點恐怕不是對那些交通費、加油費的心疼,而是對孩子的心疼。孩子對自己照顧那麼多、經常來回跑,還花著錢,讓老人心不忍。這是老人對孩子的理解和體諒,也是對孩子孝心的獎勵。

我想,張大爺和老伴兒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應該會考慮到其他子女的想法。按照這個家庭形成的“家風”,其他孩子們同意是正常的,這應該也在老人的意料之中。原因很簡單——家庭是相互支持和理解的。


4子女,老人獨“寵”老三。“公平”的“偏心”,讓家庭情更深

所以,“家風”是怎麼形成的?最重要的是看老人。所以,一個家庭會怎麼樣,首要因素取決於老人。家庭不那麼幸福的、抱怨子女不孝的,我想,首先希望老人能夠有所反思和感悟。

2.再說說孩子們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之間完全相互支持和信任

老三在老家買房,兄弟幫著出錢,甚至“債主”躲著“欠賬的”,是出於對手足情分的重視。當聽說老人給老三買房的時候,老大連“磕巴”都不打直接就贊同了,也是出於對兄弟情分、三弟對老人的付出的認同和支持。

另外一個深層次的原因是,兄弟姐妹們各自對老人的付出,心裡很清楚。大家都知道,老三陪在老人身邊,無論如何都會付出相對更多。不像有些家庭,到該“出手”的時候都躲著,到該“收手”的時候卻爭先恐後。

雖說家家情況各不同,但是,社會上畢竟好的家庭還是多數。希望張大爺這一家子的故事,能夠給出一些感悟:

每個家庭背景各不相同,但是每個家庭經營的道理都一樣

“年年歲歲各不同,歲歲年年有今日”。又值一年春節,祝願每個家庭都如此幸福和諧,祝願每一位老年人都安康順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