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樂器為什麼不能成為流行樂器?

珠珠Janice


中國的民族樂器很多:像笛子、簫、嗩吶、二胡、古箏,揚琴......

這些樂器的歷史都很悠久,源遠流長,都是幾千年了

說到他們的代表作,像笛子的《姑蘇行》、《揚鞭催馬運糧忙》、《鷓鴣飛》......;嗩吶的《百鳥朝鳳》......;二胡的《二泉映月》......等等,這些經久名曲,都是深入人心,百聽不煩。

說到為什麼不流行,我想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歷史的原因 中國的民族樂器沒有像西洋樂器(如:鋼琴)那麼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歷史的原因

我國的封建社會閉關自守,妄自尊大。缺乏文化方面的相互溝通,交流。

科技不發達,經濟落後,思想封建,沒進過學堂的人太多太多,認為吹拉彈唱的人屬下九流。普通老百姓生活有上頓無下頓,連溫飽都不能解決,哪還有心思學習樂器?

所以無論再好的樂器,要有人吹、有人拉、有人彈......吹拉彈撥的人越多,優秀名曲越多,喜歡的人越多,學習的人就越多,如果能再走出去,讓中國的民族樂器和名曲早年就在外國人的腦海裡根深蒂固,自然就得以就流行了。

2,普及程度不夠 當今中國各樣條件都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學習民族樂器的人雖然逐漸多起來了,但還是滿足不了當今社會發展的需求。

學習的人少,專業的人少,研究發展的人就更少,要想流行就更難了。

要想發揚和傳承中國的民族樂器,必須從娃娃抓起,從小學抓起......相信不遠的將來,中國的民族樂器定會普及到世界各國。

寫得不好,不知合不合你的心意!

如有更多更好的意見,歡迎下面留言交流!

謝謝!





圖攝影音


本人武漢音樂學院民族音樂表演方向民族樂器不能流行,大發展,個人認為有幾點。

一:中國人在音樂方面天賦不足,自古戲子都是下九流最下賤的工作,不絕對的說,幾千年的發展民間只有落魄文人和青樓女子懂音樂,而這兩類人很多無後,所以音樂方面的遺傳就丟失了。

二:民族音樂注重個性的發展,各種樂器間音色差異太大,利於獨奏和協奏,線條性的旋律性的是長處,但是配合演奏不夠協和。而音樂是講究協和的,現在音樂講究配合和整體的發展,也就是和聲發展。

三:民族樂器音域窄,中國人愛聽高音,民族樂器缺少低音樂器,沒有低音音樂就缺少旋律節奏低音,在現代音樂的配器上很吃力!所以民樂團裡都會有西洋樂的大提琴低音提琴,作為節奏低音。

四由於種種不足還有娛樂的導向性,學習的人越來越少,這是惡性循環!


未來的歌


1、文化差異:中國民族樂器也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就跟外國人不理解中國文化一樣,中國是五聲調式、西方是十二平均律!

近些年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不重視,崇洋媚外,外來文化侵入了中國,例如現在的中國人普通話不怎麼樣就學起了英語,不會英語好像就很沒文化一樣,其實中國的文化有很多精華!在音樂方面一些樂器甚至已經失傳了!

2、在一個,就是中國現在的國民素質還不夠高:在精神方面的需求還沒有達到能夠欣賞音樂的程度。在外國每週都會有一些音樂會,很多人買票都買不到,而在中國,幾乎很少人願意把時間“浪費”在聽場音樂會上,送票甚至都不一定會去!導致了我們現在音樂方面的成就很少很少!遠遠落後西方。


潮音最前線


這個問題我確實也困惑很多年,其實理智的想想看,我中華上下五千年各個領域都有大家出現或留下傳說,唯獨沒有留下音樂作品,這是為什麼?通過對音樂的理解不難得到結論,我國的五音音律純在著先天不足現象,且記譜方式很不科學,大家看看鑼鼓經就應該有個直觀的判斷,再有就是音樂在古代應該是達官貴人玩的,普通百姓連大字都不識怎麼能懂得音樂,就是現如今國人對音樂的理解都純在很大的誤區,錯將二胡琵琶楊琴等等一些樂器當成我國的傳統樂器,其實除了笙管笛簫以外其他樂器的出現更多的是模仿外來樂器罷了。


星辰999原創音樂


沒有流行樂器這個講法。

所有樂器,都可以成為流行音樂的音樂要素,包括古今中外,只要你運用得當。

所以,在流行音樂創作中,使用任何樂器都是沒有問題的。

一個音樂創作者,如果對各個地方的音樂風格都有所瞭解,對世界上各種樂器的聲音特點也都清楚,那麼對你的創作絕對是大有裨益。


孤獨D時代


不是不能演奏,而是無需演奏,因為樂器只不過是音樂形式的載體。

學院派音樂學研究將流行音樂分為四大類:搖滾、爵士、鄉村音樂、電子音樂,這四類主流流行音樂的起源地都是美國,而且都是在美國經濟和社會文明高速崛起時代產生的,流行音樂是新事物,它的誕生與發展本身就伴隨著電力革命和電子化浪潮,從最原始的電子擴音設備到後來電聲樂器的出現,再到如今的電腦MIDI音樂創作,可以說流行音樂的發展史也是電子科技的發展史。

我國的民族樂器歷史悠久,有上千年的傳承,已經形成自己根深蒂固的屬性和範式,而電吉他、電貝斯、架子鼓等樂器幾乎就是為流行音樂而誕生的。我國民族樂器和西洋古典樂器一樣,不是不可以演奏流行音樂,而是無需去演奏流行音樂。

流行音樂像一件體恤衫,不管老人、年輕人還是孩子,穿上它之後都會展現出年輕的一面,我國民族樂器並不是沒有涉足流行音樂,早些年火遍日本的女子十二樂坊便是民族樂器演奏流行音樂的優秀案例。





音樂研究所


誰說的?錯了,看法偏頗,西樂一般價較貴,財力大的才買,再是聲音較響,所以用得多點。民樂聲小些,但如今有擴音,此問題已解決,相對價低些,一般勞動人民願買,上手也容易,特別是戲曲,民樂佔據全領域、全天下。喜歡看戲曲的單單喜歡民樂伴奏。依我看,雙方都佔半壁江山。


按宮商


我們的文化本身就很內斂,所以音樂歌舞並不是我們所愛,更不是我們的長項,不是我們沒有這樣的能力,而是沒有這樣文化習慣。因此這些自然比較之下是我們的弱項。再就是“流行”這個詞,又是非常勢利眼的,我們的文化不是世界的主流文化,所以流行是那種“榜大款”的姿態,如此民族的就不能是世界的,只是世界有民族的。作為樂器更具有工業化的特徵,從鋼琴,到銅管樂器,在到絃樂,無一不是工業化進步發展的表現,就樂理而言也滿滿的都是西方的邏輯化極為嚴密的特徵,細緻莫過於藝術了,音樂繪畫尤甚。我們好像也缺少這樣的細緻,尤其是普遍意義上的細緻。這樣的細緻又在工業革命前就形成了一種文化,工業革命讓藝術的細緻成為了工業的產品,有因此有了同藝術品一樣的樂器。當然最重要的是宗教帶來的教堂音樂對西方音樂起到了巨大的推動和普及的作用,繪畫也是因宗教而日漸興盛的。我們的內斂和西方的善於表現有著強烈的對比,這又是西方強調的是個人,我們強調的是秩序有著直接的關係。懂事的教育,扼殺了天真,內斂就成了懂事的特徵之一,音樂卻是以釋放為己任的。我們生活中很難看到引吭高歌的情景,卡拉OK的盛行說明我們一樣有這樣需要,只是來的太晚了,已經成為了內斂的性格特徵了。進步和落後的定義,是對人類貢獻?其實本質是你的文化被世界認可的程度如何。所以窮人嘴上總有一句“勢利眼”,流行音樂就是勢利眼捧起來的,所以我們強大了所有的眼睛就看著我們的實力了,民族的才能真正意義上的成為世界的。這當然不是沒到那個程度硬逞強就能成功的民族樂器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內容而已。


少衛真


主要是搞音樂工作,沒有被大家重視。中國這麼早就有了編鐘,早就有了“濫竽充數”的故事,十二平均律還是一個明朝的公子最早發明的,手風琴還是受到我國的笙啟發後,才發展起來的,《金蛇狂舞》就是一支很好的民族樂器組成的交響樂,我們的民間藝人太多了,幾乎每個牧童都會吹笛子。可惜,正像會做火藥卻不去研製炸藥,有了指南針不去開發航海而去選擇墓地那樣,很多優秀的資源和時間都被浪費了!好在現在很多人已經對民族樂器感興趣而且被重視了。本人就愛上了二胡。相信,民族樂器把各國的樂理知識拿來應用,一定會放出異彩!


俞鬆寬


看到好多人自吹民族樂器博大精深,以此對民樂的勢衰聊以自慰。我覺得,別盲目地說什麼“博大精深”了。再固步自封、自我陶醉下去,民樂都要消亡了。民族樂器再“博大精深”,有幾首傳世作品啊?現在有多少人在學習啊(和西洋樂器比)?你睜開眼睛看看西洋樂器,數不清的古典音樂、流行音樂作品,在世界範圍內盛演不衰——西洋樂器不博大精深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