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家長會班主任老師說給孩子送飯可以提高學習成績,大家認同嗎?

dszdsz


送飯和提高成績沒有什麼影響吧,每個人的成績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不會有什麼其他的客觀因素來改變。不過對於孩子的關心嘛就是送飯能讓孩子體會到溫暖的感覺。其他也就是太過關心有時候給孩子平添壓力也不好。


鐳射Q


今天晚上,我跟愛人出門散步,剛好邊上的私立高中放學。學生們魚貫而出,有步行的,有騎電動車的,有直奔等在校門外家長身邊的。

在學校正門右側有個公交站臺,邊上是一個給乘客候車的小亭子,裡面是一張長條椅。

我們走過的時候,看到一個孩子正在大口大口地吃飯,保溫飯盒裡熱氣騰騰的,他的母親正一臉慈愛地站在一旁看著他。外邊雖然很冷,孩子的心卻應該是很暖的。

飯菜或許沒有在家裡吃得那麼愜意,卻一定吃得香噴噴暖洋洋的。

我跟愛人說:家長真辛苦,還要來送飯。

愛人說:可能他家離學校比較遠,家長送飯,省得孩子跑來跑去,耽誤時間。

我沒有說話,心想,家長可不僅僅是怕浪費時間,他們更是因為不想孩子來回來去地遭罪吧?於是,乾脆自己多跑幾趟。

如果孩子爭氣、懂事,知道體諒父母,就一定會發奮讀書,不辜負父母的期望。可如果孩子不懂事呢?他可能就會把父母給他節約出來的時間花在胡混上了!

春秋天晴天送飯還挺舒服的,遇到盛夏和寒冬季節,暴雨和風雪天氣,家長就辛苦了。但可憐天下父母心,對孩子,父母無怨無悔。

至於送飯與提高成績之間其實並無必然的因果聯繫,正如前面所說:

1,節約出來的時間,孩子既可以用在學習上,也說不準就浪費在玩樂上;

2,父母的苦心,能理解的孩子會受到激勵,不能體會的孩子呢?他們會覺得理所應當,絲毫不受到觸動;

3,學習成績的好壞關鍵在孩子自己,是否聰明,是否勤奮,父母關心孩子的生活起居,對學習固然有影響,但微乎其微。

所以,班主任說的這句話,可信,但並不能全信,還是因人而異的。

對此,你怎麼看?


劍客談教育



家長會上,班主任老師說給孩子送飯可以提高學習成績。作為一名家長,也作為一名老師,我覺得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不是絕對的。

記得在兒子上高中時,我曾提出去給孩子租一間房給他做飯,孩子毅然拒絕了。其實我能夠理解孩子,他說覺得我丟下工作去照顧他,如果沒考好,會壓力更大。所以,孩子不同意,我也就不管他,只是偶爾去看看他,給他帶點吃的去,他就叫他們同學一起吃。

我們這裡還有一位家長,孩子有些壓力大,家長就去帶孩子,結果是孩子沒事,家長卻得了抑鬱症,最後跳河自殺。


我們一同學家的孩子也在我兒子學校讀高中。估計女孩子有些嬌氣,高一時,我們同學夫妻輪班去給孩子做飯,第二年就好了,孩子習慣了,我同學也就不再去做到了。

我有一個學生,今年被清華大學錄取。他媽媽原本沒打算去給他做飯,老師提出讓他媽媽去照顧他。於是,他媽媽就請假去給他做飯,他媽媽也是老師,有了媽媽的鼓勵,感受到媽媽的愛心,那孩子似乎越學越有勁,後來考取裡清華大學。

結束語: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希望家長如陪伴,去送飯,去照顧。當孩子需要時,家長的確應該義無反顧地去照顧他,當孩子提出異議就不要勉強孩子,因為你的關心有可能給孩子帶來更大了壓力,讓他擔心自己對不起家長的無微不至的關心。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我孩子中考前我每天送晚飯。

我儘量不讓他去食堂吃,雖然他們學校食堂是首批5A級食堂,但我覺得還是家裡的放心,油儘量用橄欖油,雞肉都是選擇農家雞,米飯都是雜糧飯,食堂是不可能的。

孩子吃飯時候我會和他說一些勵志或聽他發牢騷等話題,最終還是讓他心情愉悅、激勵他進步。

孩子和我們就十幾年的時光,前幾年都可能稀裡糊塗過去了,所以抓住和他相處的美好瞬間。現在孩子大了,不願意和大人交流了,懷念過去時光。


雙雙


不認同,我本身就是一個例子,我小孩子讀高一了,本來打算給他送飯的,可他特別反對,他說送來的飯經過盒子蓋住,青菜都變色了,其它菜味道也變了,好難吃。還有看到我每天來回跑說太辛苦了。所以一直都是在學校寄餐,一切都很好。成績也不錯,我也清閒了,其實老師本意是好的,無非是要讓家長們多關心關心小孩子,但這要看家裡的實際情況。合適才是最好的。跟小孩互相勾通就行了。


簡jian簡jian丹丹


問這個問題的家長,想必孩子是走讀回家吃中飯的吧。老師讓孩子在學校裡留學,家長給孩子送飯,這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學習時間。老師的心意是好的,現在的孩子苦啊。想想在小時候我也有留學的經歷,因為沒有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被老師留學了。媽媽託姐姐帶來中飯,有時候飯吃的還挺香。雖然這是一段不快樂的經歷,但至今歷歷在目。孩子在學校完成了作業,但內心是認為自己沒有做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我們的家長在孩子考上大學之前,對孩子只有一個要求,好好學習、認真讀書。我們的老師也是被高考的指揮棒逼迫著抓緊一切時間給孩子灌輸。這樣的孩子考進了大學,也都是一些空心病的孩子,沒有學習能力,沒有創造力能力,沒有認真的玩夠,到了大學就開始玩了。

對於農村孩子來說考上大學是首要大事,沒有考上大學什麼機會都沒有。如其養一個很快樂的,不能考上大學的孩子,還不如養一個,即便是空心病,但是進了大學,在慢慢修煉回來的孩子。這是很多父母的兩難選擇。

我們不能責怪家長,也不能責怪老師,我們只因為高考的獨木橋越來越窄,競爭越來越激烈,一切都是被迫的。我們能夠批評誰呢,我們能夠抱怨這個社會嗎?我們的教育被高考指揮棒指揮著,我們的家長被課外輔導班逼迫著,我們的老師被高考的壓力考核著。雪崩了,沒有一片雪花是乾淨的。

作為老師對孩子的愛是有條件的愛,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愛。我們能夠讓孩子學的更快,學得更健康,學的更有自信心,這是父母的職責。我建議孩子特別是上了初中的孩子,去學一點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從中能夠認識自我,知道學習的目的,獲得學習的興趣,從學習中找到成就感。這樣一來,孩子自己想學了,父母就不用操心了。


幼升小益智玩具


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應該更多的適合住校的孩子,一週或兩週回一次家的孩子。給獨立在外生活的孩子送飯,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關心,幫助他弱化想家的情緒,增加努力學習的信心,成績自然也會有所提升。

這點我深有體會,我的孩子初中在私立學校上一週回一次家,從初二下半學期開始基本上每週中間我都會去看他一次,給他多帶點水果帶點零食啥的,順便給宿舍裡其他孩子分享。去了之後不只是孩子高興,整個宿舍的同學都高興。後來孩子跟我說一聽說我去了,同學們都擁到宿舍把東西一分而光,孩子在同學們中的關注度高了,在班裡人氣也足了,信心自然也高提高了。我的孩子在初三時變化很大,我感覺在某種程度上與我堅持週中去學校送吃的有一定關係。

家長去學校給孩子送飯或送一些吃的,可以讓孩子從心理上能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同時也讓孩子在學生面前有了一定的自豪感,在增加了自信心的同時,成績也會自然有所提升。





珍zhen兒


孩子上學成績的好壞取決與先天性和後天性,先天性取決與基因,後天性在與勤奮和努力,與家長給孩子上學期間送飯窒無關係。想想我們上學時代,上學來回路上還揹著糞基子拾糞,代割草蘭孑割點草回家餵豬餵羊,經常連飯都吃不飽,成績照樣不很好嗎?好多科學家,國家幹部,醫生,教師同樣都為國家作出了巨大貢獻。

如果說現在為了孩子成績好每天給孩子送飯,這樣只能慣壞孩孑,培養不出來吃苦耐勞的精神,而是種下了貪圖享受的種孑。


永強防水


那年我去佛山一中學講座。中午到校食堂就歺,看到學生食堂巨大的歺廳,才知道:學生是住校、吃食堂且不許家長送歺,所謂封閉式管理。

飯後我在校囩散步,看到圍牆外有家長拿著食罐,孩子在這邊大口喝著湯。家長對我說:孩子不喝湯怎麼讀好書?杭州人不太喝湯,沒想到佛山人喝湯這麼重要。

我想這湯中除了有家的味道,更有母愛吧?


被叫作黃老師的1948


這個結論有點片面,我不是太認同!

給孩子送飯可能會讓孩子的幸福感提升,在同學羨慕的眼光中提高自信心。

按正常曲線,孩子心情舒暢了,帶著愉快的心情學習,效率提高,學習成績提高;

但總有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接受了過多的饋贈,覺得家人送飯是應該的,不理解家長每天送飯的苦心,送成習慣了就沒有幸福感,不送了就會心存抱怨。

所以要看對什麼類型的孩子,怎麼送這頓飯!

  • 有些孩子在學校太調皮,吃飯上課都會影響到其他同學,老師發現他家有條件送飯,會直接建議他中午回家吃完再到學校;
  • 有些家長心疼孩子在學習吃不飽吃不好,會天天送飯,換著花樣做孩子愛吃的飯菜,反而讓孩子變得更加脆弱;
  • 每個月偶爾送幾次,讓孩子有期待,不但能增加孩子幸福感,還能讓孩子對未來充滿希望和期待。

我個人覺得如果你一定要給孩子送飯達到成績提高的目的,可以選擇第三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