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有溼氣?溼氣怎麼治?

手機用戶50102603335


溼邪已經成為現代人健康的首位殺手,一旦溼邪入侵身體,讓體內溼氣過重的話,就會誘發各種疾病。中醫認為,“溼邪在,百病在,溼邪除,百病無”,可見,溼邪過多,對身體健康影響非常大。

堅持“三拍”祛溼減肥

1、拍膝窩

膝窩有一個重要的穴位,即委中穴,它被譽為是人體自帶的排毒祛溼的發洩口,日常拍打膝窩處,刺激委中穴,可以疏通經絡,打開排毒口,將體內的毒素和垃圾進行有效的排出,起到很好的健脾祛溼作用。

2、拍肘窩

人的肘窩是一個非常容易觸及到的地方,在日常生活中沒事的時候拍打一下自己的肘窩,能夠起到很好的祛溼效果。在拍打的時候若是顏色越深,說明體內的溼氣越重,溼氣重的人,可每天堅持拍打10分鐘左右。

3、拍打腋窩

腋窩處也有一個排溼穴位 ,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每天拍打腋窩,可以刺激到極泉穴,幫助疏通經絡,對於溼氣重的人來說,具有很好的調理和保健作用,將溼邪排出去。

穴位祛溼是中醫上常用的方法,常會配合食療一起,祛溼更明顯。飲食上可多食赤小豆、火麻、荷葉、茯苓等有健脾祛溼的食物。想要排溼又減肥的,每天可飯前喝點火麻荷葉發酵液,荷葉、火麻、決明子、茯苓等多種具有健脾祛溼功效的食材組合搭配結合益生菌發酵成的飲品,所含的荷葉鹼、亞麻酸、益生菌代謝產物等,可促進代謝,健脾排溼毒,加快脂肪的分解,對溼氣重引起的肥胖效果很明顯。

除此之外,運動也是很好的祛溼方法,溼氣重的人每天堅持運動,可幫助身體排出溼氣和毒素。


是千璽啊958


因為現代社會人們偏愛吃辛辣,味重,還有甜的口味,一些肥甘厚膩之類的食物過多的攝取,所以影響了人的脾胃運化功能。

當脾胃無法把所有東西都轉化為人體能夠利用的營養成分時,那些未被轉化的東西,就會變成溼邪留在體內,導致身體出現五官出油,身體發沉,腹部凸出,水腫肥胖以及免疫力下降之類的溼氣症狀。

想要治療溼氣,就要了解自己屬於哪種溼氣。

溼氣分為多種,常見的有女性朋友患有的寒溼,我在這裡向大家說一下寒溼的治療方法。

寒溼:寒溼這種溼氣女性朋友很常見,這種溼氣的症狀是:舌苔發白,口腔潰瘍,流清鼻涕,感冒時渾身發冷,颳風時就很容易打噴嚏,腹痛,腹瀉,臉上長痘,手腳冰冷,四肢疼痛。

治療溼氣方法:只有身體裡血液足了,才能抵抗溼氣,血液足血液就可以在身體裡不斷的循環,寒溼在熱燙燙的四處流動的血液麵前就像一條小老鼠,根本沒有立足之地。 適當的出汗也可以祛除寒溼,比如泡腳,跑步,吃熱一點的食物,只要出汗了,都可以祛溼的。 還有生薑,可以溫經絡散寒氣。教大家個方法:把薑汁墊在背後或者腰上,再放個熱水袋捂住,就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大家還有什麼疑問的話,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會一一回復的。


靜與明


溼氣也是溼邪,病的一種,之所以稱之為溼邪,主要是因為溼氣無孔不入,現代人,尤其是現代年輕人,基本上人人有溼氣,各個“溼漉漉”啊!


人為什麼有溼氣?

正常的水氣人人都有,水分是保持身體各個器官形態或者正常運轉的重要因素之一。人體的水氣含量都是有比例的,維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一到水分少了,身體馬上就會出現皮膚乾燥,疲憊無力,便秘以及高血壓的症狀。但是水分多了,人也受不了。多餘的水分排洩不出體外,在體內距離,這就產生了溼氣。


溼氣往往都是伴隨著其他六大邪氣侵襲人類身體健康的,這六大邪氣分別是

風、寒、暑、溼、燥、火。其餘的五大邪氣與溼邪構成諸如風溼,溼熱,乾溼等一系列的症狀。

怎麼能看出自己身患溼氣?

身患溼氣的人,有一下幾點是肯定會有的,如果你僅僅有一項兩項符合,那麼還不嚴重,如果多項都符合,那麼你肯定溼邪侵襲,要抓緊治療了。

一,看大便

正常人的大便是溼潤有形狀的,起碼是柱狀體,但是有溼氣的人,大便是軟的,沒有形狀,而且大部分都特別稀。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大便粘在馬桶上,非常不容易衝下去。當然,如果你前一天吃肉吃多了,大便也比較粘,不過經常吃肉的人,身體肯定溼氣重。

二,睡眠

現代人,因為夜生活豐富多彩,所以睡眠都比較晚。但是如果你是那種睡夠了8個小時還艱難起床的人,那麼你需要注意了,這有可能是溼氣在作祟。

很多人睡夠了,早上起床也特別困難。主要溼氣重,讓人打不起精神。

三,愛出油

這裡說的愛出油,實際上和皮膚自己頭髮有關。我們知道,每個人都需要經常洗澡洗頭髮。因為皮膚和頭皮會分泌油脂來保護它們,可是如果溼氣重的人,皮膚出油特別嚴重,洗完一會就感覺油膩膩的。同時,頭髮愛出油的人,也是溼氣重的表現。

還有多種身患溼氣的情況,自己對比一下表格,檢查一下是不是身患“重疾”了。很多人不以為意,覺得溼氣沒什麼了不起。其實溼氣不嚴重沒事,但是嚴重了以後,身體每況愈下,健康程度一天不如一天。很多人因為簡單的溼氣最後慢慢演變成風溼,腫瘤,最後發展到癌症的時候,才後悔莫及。

溼氣怎麼治?

得了溼氣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以為意。溼氣是日漸積累的,所以祛除的時候,也是比較緩慢的。很多人推薦吃薏米或者喝薏仁茶。但是我想說這種方法緩慢不說,也不一定對每個人都有效果,所以最好的方法首先排除薏米法~

①艾灸

這裡把艾灸放在首位,主要是其效果來的最快,而且無痛,最重要的還很便宜。

艾灸去溼氣有一套,而且艾灸還可以治療多種疾病。著名的明星寧靜,曾經公開表示自己溼氣特別嚴重,皮膚髮黃而且經期疼痛,但是艾灸了兩個月,這些症狀都沒有了。當時給王涵和薛之謙都驚呆了,因為他們這種早出晚歸還經常熬夜的明星,基本上每個人都身患溼氣,也被這樣的毛病所困擾。

②運動

是藥三分毒,每個人都知道這句口頭禪,但是如果有一種可以治療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病並且不花錢,這一種肯定就是運動了。

運動的好處就不一一列舉了,每個人都知道要健康,須運動。但是能堅持運動的就不多,不過你身患溼氣,堅持運動的話,身體的改善也是顯而易見的。運動治療溼氣主要是排汗,人體溼氣大的時候,通過運動能排除絕大多數的水汽。正常呼吸,每小時會排放出14.7毫升的水汽,但是如果在運動的時候,排水量是這個數值的5倍,而這些還不包括汗水的量。

③拔火罐

拔罐一定要是火罐才祛溼,不然氣的首先沒有那麼大的吸力,其次火罐會刺激皮膚膨脹,有利於水分的排除。不過拔火罐的時間不能太長,不然對身體反而有壞處,同時,也不能經常拔火罐,不然毛孔大了更容易收到溼氣的侵襲。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樣,病症也不是一天就能有所緩解。治療溼氣是一件長久的過程,需要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成功!


獸醫新同學


溼氣,是中醫所說風、寒、暑、溼、燥、火六種病邪之一。如果體內溼氣重,就會導致水溼內阻,常常引起全身的不適,其原因是溼氣會侵入五臟六腑:溼在脾,則脾虛,溼在胃,則胃弱,溼在腎,則腎虛,溼在肺,則肺弱......五臟六腑不調和,溼氣根本不可能完全祛除。溼氣會在外導致很多表症,如皮膚油膩,口乾口苦,嗓子幹癢,長痘,溼疹,腰痠背痛等等。那麼,人為什麼有溼氣?溼氣怎麼治?

人體內存有溼氣,究其原因,不外乎外因與內因所致。

外因:外在的環境,也就是溼邪進入到了身體。比如長期呆在溼氣重的地方,比如淋了雨還不及時擦乾,比如晚上洗頭沒吹乾就睡覺,讓外界的溼氣進入到體內。溼氣進入身體後常常奔著脾胃去,導致脾的運化能力下降,而這又會容易導致體內生溼。

內因: 脾胃虛弱,飲食不當、習慣差,導致脾運化能力下降而生溼。脾主運化,吃進來的食物通過它來運化出精微物質,剩下的糟粕排出體外。當脾胃虛弱者,便會導致脾虛、運化能力下降的時候,精微物質就沒法完全提煉出來。

對付溼氣,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避免潮溼環境。日常生活注意減少暴露在潮溼環境中,還應注意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不要直接睡地板。

2,飲食清淡適量。腸胃系統攸關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少食甜膩食物,避開生冷食物,少飲酒。

3,常喝薏仁茶祛溼。溼氣重的人可以喝薏仁茶來祛溼,方法是:取薏仁茶一小包,玻璃杯注沸水200ML左右,待茶葉侵泡3-5分鐘即可品飲,每日一至兩次即可有效祛溼。薏仁茶採用薏米仁、赤小豆等精製而成,祛溼效果極好。

4,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可以試試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溼氣,對於很多上了年紀的人來說,都是非常的熟悉的,因為風溼病就是溼氣引起的,很多的老年人都有風溼病這個疾病,非常的痛苦,嚴重的危險人們的健康,還有很多的疾病都是溼氣引起的,比如排便不暢,還有冒虛汗等等,這些都是溼氣過重,那麼人體為什麼會有溼氣呢,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溼氣--萬惡之邪。現在人,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裡有汙染,運動量少,身體陰盛陽虛,溼邪內鬱,所以大便無法正常。為什麼成型的大便很少呢?中醫裡講,脾虛則便溏,中國人本應以五穀雜糧為食,現在以肉食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覺得很虧,長期這樣,傷害的是脾胃,脾是運化水溼的,脾受到傷害,水溼不能完全運化,就在身體內堆積。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著脾虛,也意味著體內有溼氣。


在致病的風、寒、暑、溼、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溼邪。 溼是最容易滲透的。溼邪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


溼氣遇寒則成為寒溼,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乾燥,不管怎麼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溼氣重,人就很難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難受,就是因為南方溼氣比較重,寒溼襲人。溼氣遇熱則成為溼熱,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熱又溼,讓人喘不過氣來,明顯不如烈日當空、氣候乾燥的時候來得痛快。溼氣遇風則成為風溼,驅風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溼,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了。溼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處理的健康問題。


針對人體溼氣過重,各位朋友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如果你有溼氣,可能你不會及時的發現,或者只有一點點不適症狀,沒有及時的治療,就有可能加重溼氣導致身體疾病,這時候就得不償失了,所以一定要及時的採取措施,及時的去除身體的溼氣。


什麼是溼氣?


溼氣屬於中醫名詞,傳統醫學認為,夏秋之交熱而多雨,溼氣較重。如果人體內溼氣重,日常的表現是睏倦欲睡,不想吃東西,面色蒼白,大便稀或者大便黏膩,有時候感覺皮膚有被蚤子叮著一般難受,癢癢的像撓癢,不過也快消退,因此,溼氣重是脾胃虛的症狀


蜥蜴小哥有話說


溼氣重的情況,可能很多人都遇到過。那麼人為什麼會有溼氣的存在呢?存在有溼氣的時候,此時要怎麼進行治療好呢?


溼氣的產生,可能是由外在的環境所導致的,即溼邪進入到人體內。如果一個人長期呆在溼氣重的地方,例如在洗好頭後,還沒吹乾就開始睡覺了,此時就會導致外界的溼氣進入體內,最終導致其機體脾的運化能力下降,最終導致體內生溼的情況發生。


此外,如果機體本身脾胃較為虛弱,與此同時所進行的飲食不當,則有可能會導致患者的脾運化能力下降而出現生溼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脾胃虛弱的患者,往往會出現有脾虛和運化能力下降的情況,此時患者們對於精微物質,往往無法完全提煉。


要想更好治療機體內存在的溼氣,在平常的生活中,大家要注意避免潮溼的環境。儘可能減少自身暴露在潮溼環境中的幾率,注意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也不要直接睡地板。適當的食療,對於治療溼氣所具有的好處也是不少的。患者們此時可以選擇喝薏仁茶進行祛溼,一般每日飲用一至兩次,即可達到有效祛溼的目的。



擅長:在腫瘤中醫治療、臨床常見內科、婦科等疾病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自己的診療特色。


醫聯媒體


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有很深的門道:

溼在中醫裡又叫“ 陰邪”,而脾為至陰之髒,喜燥惡溼,所以脾氣在七八月的時候最旺盛。如果長夏溼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同時,脾主運化水液,它的特點是陽氣易衰,陰氣易盛,溼邪侵犯人體後最易傷害脾陽,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溼邪的侵入。

《千金方》中指出體溼的人可以用薏米加上青錢柳來解決。喝上一陣子青錢柳薏仁茶之後,青錢柳薏仁茶通過炒熟的薏仁製成粉後配合青錢柳祛溼,疏通血管,再喝小米粥來補補脾胃,久之脾健,溼自化。一般半個月這樣大便就成型了,也很少出現頭髮油膩的情況。


德海製藥


溼,是人體中的一種正常的氣。

為什麼說是一種,因為天有六氣,地有五行。

人秉天地之氣生臟腑。

六氣為,風,熱,暑,溼,燥,寒。為什麼說正常,因為人之六氣存於人身,互相交濟。

如果少其中任何一種,人就要生病。比如溼少了,燥就盛了,當然如果其中哪一種多了,也不行。你的問題是從溼邪為病來說的,屬於體內溼盛。

至於為什麼會溼盛?這個問題不妨說,為什麼人多病溼。這是一個和六氣生化相關的問題。溼與燥相濟,溼敵其燥,則病溼,燥敵其溼,則病燥。太陰以溼土主令,陽明戊土從燥金化氣,化氣不敵主令為常,所以人多病溼。這就是為什麼人會常有溼氣。


追夢1429191


我為大家歸納總結這些症狀,以供自己判斷是否“溼重”?

一、看大便形狀是否正常?

如果平時脾胃虛弱,飲食不消化,溼邪困阻胃腸,就會大便稀溏、大便不成形,或者伴有未消化的食物殘渣;或者大便粘馬桶,粘稠很難沖水下去,排便時感覺不清爽,都是提示胃腸有溼。

二、看身體的自我感覺?

“溼性困重”,容易流滯四肢、經絡,因此會導致人體覺得很疲勞、酸脹、沉重、睏倦,尤其是以下雨天或者潮溼天氣感覺明顯,就如同背了一個很沉重的包裹一樣,這些都是體內有溼氣的特徵。

三、看舌苔顏色、形狀?

正常人舌苔是薄白苔,通過舌苔能夠見到舌底,乾溼適中;如果舌苔厚膩或白膩,是提示寒溼;如果舌苔黃膩,提示體內溼熱;如果舌邊有齒痕,是提示脾虛有水溼。

四、看胃腸道的相關症狀?

脾胃是“溼”的根源,脾胃虛溼阻,就會出現食慾不振、噁心、腹脹、便溏、腹瀉等症狀,這是因為脾胃虧虛,不能運化水谷,化生溼邪阻滯胃腸,所以出現胃腸的以上症狀表現。

五、看口中感覺?

如果出現口淡乏味、口中發黏、不想喝水,提示脾虛、胃腸寒溼;如果有口乾口苦、口酸、口臭的症狀,則提示胃腸溼熱或者肝膽溼熱。

六、看皮膚狀態?

如果出現皮膚油膩、面生暗瘡,或者皮膚皮疹、溼疹、水泡等症狀,有時吃肥膩、海鮮、刺激等“發物”會加重症狀,是提示體內溼熱、溼毒;如果出現皮膚浮腫、眼袋,容易肥胖等現象,則因為體內水液代謝紊亂,有水溼停滯四肢經絡導致;如果皮膚晦暗、汙濁,是提示體內陽虛、寒溼。

七、看二陰表現?

如果女性容易出現外陰騷癢、白帶增多、異味等陰道炎反覆發作現象,往往跟免疫功能紊亂有關,中醫認為跟下焦溼熱相關;在男性則容易出現外陰溼疹、陰囊潮溼等現象;溼邪阻滯經絡也會導致陽痿、性功能低下等現象。

可以自己對照以上症狀,症狀越多、越頻繁,表示體內“溼”程度越重,就要注意日常生活作息,想辦法防溼除溼,恢復健康!

關注我的頭條號,裡面有更多的文章介紹!


中醫養生鄭芝環


茯苓可去溼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