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為何把英語看得如此重要?

彷彿99


我想國家之所以吧英語的位置放的如此重要,無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國家要與國際接軌,就需要大量的英語人才。

試想,如果高考不考英語,國人有幾個會去學英語,沒幾個吧。

現在,國人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就是考什麼學什麼,不考的一概不學。

如果高考真取消英語,國家連幾個英語人才也選不出來,何等可怕?

第二:英語也不好學,不是幾年就可以學好的。

有人建議,小學初中不學,高中再學。一門外語,難道三年就能學好?

我們現在好多學校從一年級就開設英語課,很多孩子還上著英語輔導班,但英語學得如何,很好嗎?

因為國人大多沒有語言環境學習英語,所以學習起來並不輕鬆。

我們很多人,學了這麼多年,會交流嗎?能看懂外國電影嗎?很多都不能嗎?

所以英語想學好也需要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

第三:英語不能取消,可適當降低分值。

英語一旦從高考中取消,國人99%都不會再學英語,對於這麼大一個國家來說,也是極不現實的。所以,取消根本不可能。

但可以適當降低分值,從目前的150分降到50分吧。

分值降低,相應會降低其重要性。大部分孩子花在上面的精力也會減弱,對減輕孩子們課業負擔來講也不是壞事。

現在一門英語拉動了國家多少經濟呀,街上大大小小的英語輔導班層出不窮。英語真能在高考中降低比重,想必我們的家庭輔導費也會降低很多,孩子們課業負擔也會減輕很多,國家也不耽誤選拔優秀的英語人才。無論從哪方面講,都是有利的。

趕快改革吧,中國越來越強大,文化上更要自信。漢語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沒有之一!


人生如夢LLH


說輕一點這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現,說重一點這是崇洋媚外的表現!

完全沒有必要全民學英語,誰需要誰學習,誰有興趣誰學習,誰有能力誰學習!全民一輩子學英語,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學英語,上大學考英語,大學畢業要和英語四六級等級考試成績掛鉤。中國人被英語綁架13年,工作以後評職稱還要考英語。英語簡直成為許多中國人的惡夢!一輩子不出國工作,一輩子不看英語書,還要學一輩子英語!

這是中國人一百年來文化自卑的表現,這是中國人一百年來文化不自信的表現!中國人只要有1%的人精通英語就可以了,何比100%的人學英語呢?因為只有極少數從事科學技術尖端研究、前沿研究、探索研究的科學家,才需要研讀英文原著,一般人只要能讀懂翻譯文章就可以了。中國學生把學英語的時間省出一半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人的道德水準肯定會大大提高!


董海發


英語初高中還是要學的,但高考和大學就沒必要趨之若鶩了。

其實物理遠比英語重要!這些年中國人在英語上浪費了巨大的人力,真的太不值得。。。

英語用得著當然有用50萬人,用不著十年青春化作土900萬人。每年近千萬學生招收700萬大學生,最後有多少人會出國?有多少人做外貿?又有多少人需要踏踏實實地在國內做好眼下的事情?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英語必考把巨大的人力引向無用的工具科目,而不是實用的素質和技術,刷掉了太多人才。現在正是中國經濟大發展的時候,此時最該推廣的是中文啊,為了全人類。。。

上個世紀之所以把英語作主科,首先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曾經英語是很重要,因為當年我們很白痴,什麼都得跟洋人學。其次,當時沒有翻譯軟件,就只能依靠人力。而大學英語專業課程與技術背景脫節,無法滿足發展需求,所以只能全民背單詞,自己解決。

但此一時彼一時,時代變了,現在不是所有東西都是洋人更對更先進。我們已經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有自己的探索和發現,培養出了大量的科學和技術人才,也積累了很多的科技類文獻。

另外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已經有很多翻譯軟件可以完成文字和聲音的轉譯。人人面壁苦背單詞的情況已經成為歷史。

只有讓中文立足,才能完全擺脫對洋文的依賴。全民學英語,不僅是巨大的人力資源浪費,更是對洋人的縱容。

我們現在需要做的不再是唯洋是瞻,而是建立自己的知識庫,完善中文文獻,特別是內部文獻和權威期刊。英文刊物由專業翻譯製成中文文檔,整合到國內知識庫中。讓所有讀者可以不必再關注洋文。

其實中文是全世界最先進的語言。在遙遠的未來人類只有兩種語言,中文用於交流,英文用於編程。中文國際化,不僅可以減輕國人負荷,更是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巨大貢獻。

當前存在的問題:

1)英語專業的課程沒有與技術背景相結合

解決辦法是高考翻譯類需在數理、生化、政史哲地三個方向上選考一個方向,大學英語專業課程改革,改為以培養專業翻譯人才為目標。

2)沒有專業翻譯機構

解決辦法是扶持創辦基於互聯網的私人翻譯社,投入科技類文獻翻譯事業,同時解決英語人才就業。

3)知識庫和權威期刊有待完善

解決辦法是整合內部資源,建立安全易用的權威知識庫,並鼓勵百度、知乎等完善中文知識體系

4)英語必選且分值高導致的資源浪費

解決辦法是把英語改為及格考,過了就可以上大學。除翻譯類外,僅對於英語成績前10%的給予最高20分的加分。

附高考最佳方案:

初高中全科教育。高考除翻譯和藝術體育專業外,語文數學物理必考150,然後生化、計算機、政史哲地三選一,英語自由選擇僅對成績前10%的人給予最高20分的加分。統招按對口專業和規劃比例錄取!

這樣通過初高中全科教育,和物理高考必考,就從根本上實現了文理不分科。這才是文理不分科的真正內涵!

原理:從科目的角度看,我們需要的人才,就是接受過初高中全科教育,有較強的溝通能力(語文)邏輯思維(數學)和科學素養(物理),又在專業領域和專業交叉領域(如計算機、生化、政史哲地)有較強技能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成長為大師,才能擔當重任。


火狐520


中國教育把英語看的如此重要是由中國改革開放,走向世界的現實需要決定的。

一、三十多年前,英語是當之無愧的國際語言。英國是全球工業革命的先行者和資本主義帝國的締造者,更是十八世紀世界上殖民地最多,最發達,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家。由於侵略和稱霸世界的需要,英國在殖民國家大力推廣英語,並強行將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為英語一成為國際語言奠定了基礎。使英語和槍炮一起稱霸世界近百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逐步登上了稱霸世界的地位,但美國是移民國家,沒有傳統語言,繼續延用英語,所以英語的國際語言地位並未得到改變。

二、中國改革開放必須主動開放國門,與國際交流,用英語交流。這就需要培養一批又一批英語專業人才,提高全國人民的英語基礎知識,努力營造良好的開放環境。

三、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普及英語知識,培養英語專業人才是教育部門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

中國改革開放進入到今天,取得如此輝煌的巨大成就。客觀地說,英語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教育戰線的是功勞永存史冊的!但也因此造成了一些負面的影響。隨著中國崛起,漢語在國際交流中的作用益日凸現,英語的作用己明顯弱化,這已經引起了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據觀察,在近期的教育改革中就會有所體現的。


邁克大山


英語,害人害己害國家。

近代無大師,究其原因,無自由時間爾。

任何科目,文學,數學,理化,藝術,都會進入一個忘我的狀態,沒有時間概念,幾天不休息的沉浸其中,並且非常想要進一步的學習,加上天賦中上,就會產生一個天才。

有了英語則不然,你必須每天抽出幾段時間去學習背誦,一天不背就會丟下,在沒有語言環境的情況下,追趕英語非常困難,所以所有人都會時時刻刻記英語單詞,吃飯,上廁所的時間都要用上。

英語是最簡單的,英語國家的傻子都會說,是最不能分辨智商的,只要用時間去磨,總會能拿高分。但是佔用的時間是最多的,要思想上重視才不會忘,讓人不能夠再重視其他科目,影響巨大。

英語也是有必要的,但是因為其與實際結合學習最快,建議在工作和研究中去學,工作的學口語,搞研究的學書面語。


正常人j


作為一名在國內外都從事過英語教育的老師,看到這個話題,想簡單地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題主的這個問題的潛臺詞是,“其他國家的英語教育並沒有像中國這樣重要”。這一觀點是有待商榷的。因為職業的關係,對許多國家的教育制度做過研究。對於英語的教育制度,舉兩個簡單的例子:韓國和日本。

  • 韓國教育部在1993年將英語列為大學入學考試的主要科目,1997年開始將英語列為從小學階段開始的全民必修課程。

  • 日本,曾經是極度不重視英語教育的國家。在進入21世紀後,也開始了全國性的英語教育改革。2002年,日本文部省制定《國家課程標準》,將英語納入中學必修課程;2011年,文部省再次修訂這一標準,正式將英語列為小學必修課程。

很多網友談及的經濟及歷史等諸多因數,使得英語目前在全球的地位如此重要,我在這裡不再囉嗦。從上面兩個大家熟悉的國家的教育體系來看,英語學習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在各國都開始越來越重視英語的大背景下,我們應該為中國很早就注重英語教育而感到驕傲和慶幸,而不是為此而覺得忿忿不平。至於把英語教育上升到“缺乏民族自信心”的層面,就更無必要了。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一下這個問題。掌握不同的語言,是體現一個人自身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我在歐美國家的親身經歷,雖然並不是所有公立中小學校都有外語的必修課程,但是所有的私立學校毫無例外的從小學階段開始就開設了外語的必修課。無論是法語、德語、西班牙語這些歐美國家傳統的外語,還是後來居上的阿拉伯語、日語,一直到最近幾年的漢語。歐美國家的精英教育,無不是從小就在培養孩子的雙語、甚至多語言能力,而普通的民眾是根本獲取不到這些資源的。嚴格說這才是“輸在了起跑線上”!而對於在中國的孩子來說,以國家的責任來保證每一個人都能夠接受到雙語的學習,保證了每一個人接受教育的公平性,為什麼我們要抱怨呢?

以上只代表個人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思高課堂


你好,我是一名30歲才開始自學英語成功的英語學習愛好者,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啟發。


我是廣州地區的學生,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英語是五年級才開始有的。如今的九年義務教育中,一年級就開始有英語口語,三年級英語已經納入了主科。更有些幼兒園,幼兒時期就開設了英語課和外教課。可見,教育部門對英語是越來越重視了。


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英語是打開世界大門的鑰匙

曾經看到一個網友分享一個故事:

他說他剛到日本留學時,教授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大圈,說:“這個世界用英語記載的信息是這麼多。”

接著,教授在圈中畫了一個小圈說:“中文記載的信息可能是這麼多。”

最後教授在小圈旁邊點了個點,說:“而日文記載的信息可能只有這麼多。”

可見,掌握了英語這門外語,是中國人融入世界,和全世界的人溝通的前提。


2.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後,進出口貿易的進一步深化,同時,外商外資企業來華髮展,中國對外語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


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在推進中國貿易、推進鼓勵外商獨資企業、中外合資、中外合作企業的來華髮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語言橋樑作用。


把英語納入中小學和高等教育學科,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


3.中外交流的需要


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中國在世界事務上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中國既需要對外輸出人才,同時,也會引進國外人才,促進國與國之間經濟、文化、科技、衛生、教育等各行各業的交流。懂得英語的人才,將為祖國對外交流事業做出重要的貢獻。


所以,中國教育之所以把英語看得如此重要,是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等國策的需要。而且日後,懂英語的人也會越來越多,英語將會越來越普及。


Hans英毅英語


我想說的是,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接觸英語的方方面面不同,所給出的答案也是不同!

我從之前的學生時代超級喜歡英語,再到後來畢業之後有幸當上了一名大學英語老師,再到後來成為超級奶爸開始進行英語啟蒙和雙語教育,學習和吸收更多基礎的英語理論知識和方法技巧,以及總結了更多的英語學習經驗。



經歷了這麼多,我對英語的看法和觀點也有了很多改變!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

從大的方面來考慮!

如果把國家看成一個家庭,你要和其他的家庭做生意,但是另外的家庭語言和你說的不一樣,讓您們每天都要進行語言溝通交流,因為你們要做生意,語言障礙將會是阻礙你們溝通的最大問題!

你們為了能夠更好的發展生意,難道,所要解決的問題不就是重視你們的語言學習嗎?你作為一個家庭的管理者你所要管理的就是要求每個家庭成員去學習,另一個家庭的語言。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國家在改革開放之後越來越重視英語這門語言了,因為英語是國際性的通用語言!

所以我們不難理解了吧!

從小的方面,從我們個人的方面來考慮。

上學的時候我們知道,英語是必考科目,是三大課之一。英語成績的好壞會直接決定你的大學都好壞。

無論是老師家長,還是學校各方面都會強調這一點。

而我在上學的時候也被老師灌輸了,有的英語精英比方說同聲傳譯賺錢都是按秒收費的,一次賺的錢,就好比別人一個月甚至幾個月賺的錢!



而大學的好壞會直接決定著你以後的就業謀生,等等。

也就是因為這樣的思想,所以說英語越來越被重視,越來越被重視,也就會衍生出更多的行業,更多的英語教育培訓機構,包括輔導課等等之類的。

從這一大一小的方面分析,我想大家應該能夠明白為什麼我們教育會特別重視英語了吧!

但是我更期望是家長學校社會能夠理性看待英語,英語現在也很重要,但是我們應該根據學習者自身的情況來學習,而不能夠強迫學習英語!

因為到最後越強迫,英語學習效果反而不好。反而適得其反。

最後總結:

最近有不少的質疑聲說英語沒什麼用,因為現在科技發展,智能翻譯機器可以代替不少工作,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很多人學了多少年的英語,到最後還是啞巴英語,或者說英語根本不能夠實際應用!我想說這樣的問題,其實是因為教學理念的問題,沒有遵循聽說讀寫的先後順序等等符合語言學習的科學規律,而不是因為沒有用的! 所以說我們還是應該重視英語,但是應該適當重視,另外最重要的是應該改變我們學習英語的理念,改變我們學習英語的方法和方式!

藝方親子英語


我說說我親身經歷的事兒吧。

  • 我家先生小時候生活在農村,由於師資不行,主要是他自己也不喜歡,英語很差。自己說26個字母單個放那都認識,倆兒放一塊就不認識了,更別提3個字母的或更長的,組成句子就更蒙圈了。可他理科特別好,就因為英語差沒考上大學(高考時英語只考了20多分)。同班一個同學,理科沒他好,但人家英語高考及格了,考上了大學,後移民加拿大。不過,我老公運氣好,上了不錯的中專,後在國內發展的也挺好,但出國就別想了。


  • 我女兒上學時主要是我抓她學習,一上來我就挺重視英語的,上小學時每天早上堅持聽英語磁帶,就是學校附課本自帶的那種,反覆聽。後來又買了劍橋英語書和磁帶,我覺得挺管用的,聽力沒問題,課本每篇都能背誦。所以她的英語一直挺好,各種考試都能一次通過,而且高分拿下,比他爸爸強太多了。
  • 我上學時英語也不錯,但是學的是“啞巴英語”,筆試翻譯都挺好,張不開嘴,聽力也不行。但我自己挺喜歡的,一直以來買的“新概念英語”,“走遍美國”啊,但大都半途而廢。最近我又心血來潮了,聽朋友介紹”流利說“線上學習特別好,我就下載下來,又開始了”有始無終“的學英語之路,嘿嘿。

這次學習,我有自己的目標,就是退休以後可以帶老伴出國走走看看,有了我這個翻譯官,到哪能和外國人進行簡單的溝通,在我家先生面前顯擺顯擺多好。

清泉梅子999


英語(外語)在沒有語言環境得情況下想要學好真的不容易,尤其現在基本是全民從小就要求,當然有小比例的人學的還可以,但畢竟真是很少部分,抬槓的請繞道。為什麼說語言環境很重要,舉個例子,國外暫時不提就說國內,一說新疆,你是不是會想到那裡的人說維吾爾族語,說到西藏會想到藏語,內蒙古想到蒙古語,很簡單,因為那裡滿足了語言環境。再舉個例子,我作為少數民族在讀書前從未接觸漢語方言和普通話,一年級以後才逐漸學習而且現在和漢族人交流完全感受不到我曾經不回漢語。又比如有個苗族姑娘的婆家是我們那裡,為了離學校近方便上學就住外婆家,她本來完全不懂我們那的少數民族語,但初中三年不知不覺它不僅聽懂還會講了,後來她離開沒了這個語言環境,她現在基本聽不懂也不會說我們這的少數民族語言了。講這麼多,同樣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重要性自然是有的,但要在中國不具備使用環境下讓大家都去學好英語,個人覺得真是太難,確實也耗費了太多的精力。而在今天科技這麼發達,如果成立一個專門的翻譯局,並集中一定的力量研發翻譯軟件,未嘗不可彌補看不懂外文資料的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