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某些專家想恢復繁體漢字,你怎麼看?

祖國萬歲666888


恢復使用繁體字這個提法並不嚴謹。自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方便書面和交流和加快掃除文盲的速度,國家推行了簡化漢字,但是從來沒有禁止使用繁體字。只是隨著簡體字的大力推行和普及,使得時至今天簡體字為廣大群眾所接受和使用,承載著幾千年中華傳統文化深厚積澱的繁體字因此而被人們逐漸遺忘。沒有繁體字,傳統文化就根本無從談起。因此,要使傳統文化不斷傳承,繁體字就不能湮沒在歷史長河中。如果我們的子孫後代都不認識繁體字,那麼傳統文化將會斷流。專家的建議初衷是正確的,但繁體字本來就存在於古藉之中,從來就沒有消失,更沒有被禁止,所以無所謂恢復,而應當是復興。復興繁體字,讓普羅大眾尤其是青少年重新學習和認識作為中華文化重要載體的繁體字,進而能夠進一步瞭解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用戶3434912196059


我生在六十年代,長在七十年代!自從我認識字,學字,懂字,都是現代的字體!

對於繁體字,說真的,我幾呼不會寫,也幾呼認不得!不過繁體字和簡體字都是一個含義!

對於繁體字來說,它是咱中華文化最早字體,也成為國寶,不能失傳,還要保留!

對於現代字體來說,它是新時代傳承字體,現在人們適應了現代字體,我覺還是用現代字體比較好!

我記得我上初中時,那是七十年代,又改過一次簡體字,但沒使用那簡體字,例雪改彐,病字取了裡面丙字,只用疒,等!

中國某些專家想恢復繁體字!但我覺沒必要恢復,還是用現代字比較好!

繁體字,筆畫多,字難寫,做文章費時間,容易忘內容,只有保留為好,不要失傳!


王興菊979


繁體字並沒有廢除,只是國家推廣使用簡體字而異,何來恢復之說?

繁體字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國寶,是漢字從古至今最標準的書寫方法,它蘊含豐富的像形文化意義。繁體字結構豐厚,特別是用毛筆書寫時更顯出漢字字體的渾厚。



當初國家推廣簡體字的目的,是為了便於國民學習掌握漢字,提高民眾的文化水平。並且組織了各種各樣的“掃盲班”和“識字班”,很快扭轉了建國初期文盲佔大多數的國情,為新中國的建設培養一大批有文化的建設者和勞動者。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得力於簡體字的推開普及。



現在中國正在走向世界,漢語漢字正在受到世界各國的追捧。應該說中國文字在外國人的眼裡是一門最難學的文字,這些已經簡化的漢字,在他們看來就似天書一樣,仍然讓他們學起來十分的費勁。如果再讓他們再去學習掌握繁體字,那麼中國漢字就還難走出國門,也沒有哪個外國人喜歡漢字,也只能望而生畏。



所以筆者以為,繁體字可以在書法書畫作品中大力提倡,即傳承了傳統文化也讓書畫作品更具媚力。且不可一刀切,否定簡體字功績和作用的做法更不可取!


半個南山人


這種事可以廣泛徵求全民建議,繁體字是有些書寫麻煩,但是漢字的原義原貌。再說現在真正書寫的也不多,毛筆字應該在小學恢復,好象日本一直保留這個課程,並且也知道這是中國書法,這是一種民族精神。只要好的,先進的,我就要學習然後超過他,中醫就是讓他們這麼超越的。


A布袋


《自由體詩》

——(恢復繁體字,不如恢復甲骨文)

最好回到甲骨文,讓人一見學問深。

裝腔作勢搖頭讀,恰似剛剛出土人。

出土人,大秦魂,秦時明月漢未成。

關隘無城又無牆,只有旗幟林中橫。



如若天風


在回答問題前先申明兩個概念,“恢復繁體漢字”即推行全面使用“繁體漢字”,而“繁體漢字作為通識教育”則是將“繁體漢字”作為一門學科知識去學習瞭解。

“恢復繁體漢字”和將“繁體漢字作為通識教育”是兩碼事,我們不能斷章取義,更不能將兩者混淆去談,兩者的本質出發點是不一樣的。

爭議最多的關於“恢復繁體漢字”的提案

第一次是2009年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的提案,潘慶林建議全國用10年時間,分批廢除簡體漢字,恢復使用繁體字。第二次是2015年全國政協委員馮小剛的提案,馮小剛提議恢復部分繁體字並放到小學課本中,以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第三次即這次全國兩會期間某位政協委員提出了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9月份國家教育局就此提案作出了答覆。

在潘慶林之前,2008年鬱鈞劍就提過恢復繁體字教育的提案,躺在病榻之上的國學大師季羨林對恢復繁體字教育的提議尤為支持。

距離2008年已經過去11年了,“恢復繁體漢字”的聲音一直存在,但是“恢復繁體漢字”的提議實踐了嗎?並沒有,這就表明這個提議是不合理的。

先來談“恢復繁體漢字”,對於這以提議我是不支持的,相信大多數的人都是不支持的。繁體漢字簡化是歷史的潮流趨勢,我們不能逆流而行。

“文字的演變”歷史

不管繁體漢字,還是簡體漢字,作為文字兩者都是一種“工具”,同各國語言一樣,它們都是用來記錄信息、傳遞信息或者承載信息的工具(或者說是圖像和符號,工具的概述更為準確)。

最開始的文字是怎麼來的,根據考古發現,最初的文字起源於古老的巖畫、陶符、籌碼、結繩等,這些統稱為符號,這種符號具有實質的意義,通過這些符號能反饋給你一些有效信息。

比如這張阿爾及利亞獰獵圖,通過“符號”我們能明白這是在奔跑中狩獵,人已經會使用工具捕獲獵物。

比如這幅大麥地巖畫,距今13000年到10000年,通過這個“符號”我們知道人拉著動物行走,動物已經被人類所馴化。

文字經歷了最原始的“符號”之後,慢慢地演變出著名的四大象形文字:蘇美爾文字、古埃及文字、漢字、瑪雅文字。最原始的“符號”和“象形文字”都是表意文字。

解釋一下“表意文字”的概念:表意文字是一種圖形符號,形意文字,一種用象徵性書寫符號記錄詞或詞素的文字體系,不直接或不單純表示語音。表意文字是文字萌芽時期的產物,並不能用於記錄語言,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刻符、 巖畫、 文字畫和圖畫字。

簡單點理解表意文字你可以結合當時環境要素直接通過“符號”或者“象形文字”來看懂其所傳遞的信息,類似今天使用的一些表情,一個表情就能代表你表達的意思。

在象形文字之後,文字逐漸發展成為“字母文字”,比如希伯來文字、阿拉伯文字、印度婆羅米文字、希臘文字、羅馬文字等,這類的字母文字屬於表音文字。

表音文字即用數目不多的文字及字母表示一種文字裡有限的音位和音節,從而標識語言中詞語的聲音的文字。

但是中國的漢字在“象形文字”轉化為“字母文字”這一過程中是個例外,已知中國漢字的演變過程如下。

賈湖刻符——雙墩刻符——半坡陶符——青墩刻符——莊橋墳刻符——骨刻文——陶寺朱文——夏代水書——甲骨文(商)——金文(周)——大篆(西周)——小篆(秦)——篆書(秦)——楷書(三國)——草書(漢)——行書(漢)

從“符號”轉變為“符紋”也就是象形文字,甲骨文是“符紋”的一種,之後逐漸出現了繁體字。

古人學習文字跟今天有很大的不同,今天我們是先通過拼音識字,但是古人是以字還識字,比今天的難度大很多。

不支持“恢復繁體漢字”的理由

不支持恢復“繁體漢字”,理由頗多,說四點:

第一,從古至今,文字的演變過程中繁體字和簡體字兩者都是並用的,沒有說一種完全取代另一種,而以從繁體漢字到今日的簡化漢字,文字的“由繁變簡”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今天我們使用的是簡體字,但是“繁體漢字”依然存在;在古代,通用的是“繁體漢字”,但是簡體文字也用來註釋“繁體文字”,兩者互不影響。

第二,簡體漢字的全面使用或許有不盡合理之處,從新中國成立算起,簡體漢字已被使用了70週年,尤其是現在,簡化漢字普及到了每個人,並沒大眾所接受。目前簡化漢字已經趨於穩定,推翻簡化漢字就是逆施倒行,得不償失。

第三,今日的中國和古代的中國是有區別的,古代的中國是孤立的,但是21世紀的中國與世界各國聯繫緊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字語言的穩定性很重要,相對“繁體漢字”,簡體漢字更便於世界各國的交流,便於中國的發展。

第四,文字是記錄、傳遞文化信息的工具,前邊說過文字的概念,文字與文化是兩個概念,文字並不完全等同於文化,中華文化的大量信息是通過文字記錄下來的,但是“恢復繁體漢字”不代表著你就能讀懂傳統文化。

為什麼支持“繁體漢字”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即關於人的生活的各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是非專業性的、非職業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為職業作準備的知識和能力的教育,其涉及範圍寬廣全面。

為什麼要將“繁體漢字”作為通識教育?最簡單的理解就是,不做“白話先生”,給你一篇“繁體漢字”書寫的文獻,不能因為不識繁體文字而就此不去閱讀文獻,認識不認識是一回事,理解不理解就是另一回事了。

“繁體漢字”作為通識教育,沒有強制性,更能激發和培養個人興趣,比如“大學語文”“高數”等課程,就是通識教育。

繁體漢字”作為通識教育可以讓我們認識到漢字的魅力、繁體漢字的歷史由來,進而通過專門的古漢語、古代文化知識等學習,更好的瞭解中華傳統文化、知曉中國文化的由來。

至於“繁體漢字”通識教育怎麼實行,在哪個階段實行,這就需要學著和教育學家們去探索實踐了。在當前的中小學教育中其實已經融入了“繁體漢字”的通識教育,比如中華經典誦讀工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教育體系創新計劃等。


遇見田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首先普及文化教育,辦掃盲班,識字班,簡化漢字,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都是窮苦人出身。漢字簡化之後,才學了一點知識,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實現一個又一個五年計劃而奮鬥。

漢字簡化後,我國實行普九教育。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辦公電子化,一切都在發展,新中國漢字用了近七十週年。為何又要返回繁體字,讓我說就是為文化倒退。

試想,石鼓文,金文,彖文,李斯老頭髮明後,難倒了多少文化人。老百姓被漢字難倒了。所以產生漢隸,近代出土的漢簡中隸體最多。楷書,試想,古代高考,無掃碼,未塗卡。只有一筆一筆寫好楷書,所以,簡化字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親情鶴


又是所謂的磚家,恢復繁體字的提議應該先問問他們的孩子,現在電子用品的普及,也許連方塊字都不會寫了,還繁體字?那就會產生新的文盲,只認識字不會寫。這些磚家就是吃飽了撐的,無聊了閒的。


紫璇訪問太陽系


簡直就是亂彈琴,之所以叫繁體字,筆劃多,字難記,字意多,讀音多恢復繁體字會造成很大的混亂,給文化,教育,漢字發展及電腦輸入帶來災難性的損害。漢字輸入筆劃多就會造成重碼多,降低輸入速度。其次筆劃多造成書寫速度的降低,最大的災難是用字及字意混亂,造成法律,商業等應用文字意的混亂,以及簡,繁體字的濫用。某些磚家還是不要為一己之私胡咧咧瞎搞一通,應順應社會及經濟的發展才是正道。


贛江泥鰍


看見那些提議恢復繁體字的人就來氣,打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幌子標新立異,簡單的不用要用複雜的,哪根筋搭錯了?時間閒時寫下繁體無所謂,考試時也寫繁體那不是坑學生?閒得無聊盡出餿主意,這些人不如干脆自己去學古文,更中國更傳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