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中的滕王,在初唐皇室殘殺中為何能夠毫髮無損?

歷史一書生


一篇《滕王閣序》讓我們記住了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以及滕王閣,但是卻鮮有人對修建滕王閣的滕王感興趣,更很少有人知道這個滕王究竟是誰。而偏偏這個滕王還大有來頭,他是唐高祖李淵的幼子,也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小的弟弟,更是唐高宗李治最小的叔叔。

這個滕王是個妙人兒。

滕王名為李元嬰,是李淵最小的兒子,生於630年,當時的李淵已經是太上皇,住在大安宮中,平時沒什麼事可以做,發發呆,賞賞景,以及和妃子造造人,李元嬰出生的時候,李淵已經65歲,算是相當的高齡了。而李元嬰比自己的侄子、李世民的第九子李治還要小兩歲。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李淵生下的那一堆子女讓李世民操碎了心,不過比起李世民的兒子們大多沒有好結果來說,李淵的這些兒子總體來說還算是結局比較好的,很少有牽扯進宮廷政變中去的,當然武則天時期對李唐王室的屠殺不算在其中。

李元嬰出生的時候,唐初的第一場宮廷政變玄武門之變已經過去了四年。說起來,李淵在位的時候,皇室鬥爭也只是在李淵的三個嫡子中進行,即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其他的都是庶子不說還都年幼,根本沒有資格攪合到政變中來,這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李淵其他兒子們的安全。

那場由李世民發動的皇室殘殺針對的只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及他們的兒子,而李世民的那些異母弟弟尚年幼,李元嬰更是還沒有出生,因此都完美的躲過了那場殘殺。

李元嬰出生於貞觀四年,在貞觀十三年被封為滕王,實際上李淵的第十三子李元懿在武德四年就被封為了滕王,但是貞觀十年,李世民將李元懿改封為鄭王,而三年後李元嬰做了滕王。李元嬰受封滕王的時候是十歲。

李世民雖然殺死了自己一母同胞的哥哥和弟弟,又逼著父親李淵退位,但是他對於自己的那些異母弟弟妹妹們還是不錯的,李元嬰這個最小的弟弟自然也是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但是隻一點就是比較奢侈,尤其喜歡大興土木。

貞觀年間,他就到了封地滕州,在當地大興土木,橫徵暴斂,一副不知天下疾苦的模樣。李治繼位之後,想給自己這個小叔叔一點教訓,於是讓他到蘇州去做刺史,然後又到洪州做都督,不管到哪裡去,李元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興土木,將自己的府衙修建的富麗堂皇,然後找好地方繼續大興土木。

醉心於外地奢侈的生活,對京城的事毫不關心,這讓他成功躲過了唐初的第二場皇室叛亂,先是李淵的第七子李元昌謀反,接著牽扯出了太子李承乾意圖謀反案以及魏王李泰的謀嫡。這一系列案件的最後,李治成為皇太子,並在649年成為大唐的第三位皇帝。

而在滕州惹得民怨沸湯的李元嬰被李治弄到了蘇州做刺史,後來又改為洪州都督,永徽四年,即653年,李元嬰在贛江之濱修建了後來聞名於世的滕王閣,這也正是後來王勃筆下的滕王閣。同樣是在這一年的年初,還有一件大事在京城發生,這正是由高陽公主引出的房遺愛謀反案,在這場案件中,李淵的第六子李元景牽扯其中,江夏王李道宗以及吳王李恪等都被牽連其中,李唐宗室遭到了一次大清洗。

而一直在地方上玩樂的李元嬰再次躲過了皇室殘殺。679年,五十歲的李元嬰又被侄子改任隆州刺史,在這裡,他依舊改不了大興土木的愛好,在嘉陵江畔再起一座富麗堂皇的滕王閣,而正是在這個地方,李元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李元嬰的一生,作為開國皇帝的幼子,他在政治上基本沒有什麼作為,讓他被後人記住的只是他創立的滕派蝶畫以及三座滕王閣。但正如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所言: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尚宮女史


滕王李元嬰為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十二子,他一生惰政誤政斂財貪色,是一個典型的腐敗分子(為了行文簡潔,以下的“腐敗分子”字樣專指李元嬰)。然而在血雨腥風的唐初皇室殘殺中,他竟然化劫成祥毫髮無損,死後被武則天加封而陪葬獻陵。探究箇中緣由,必須先對唐初皇室殘殺概況和腐敗分子的一生經歷有個大概瞭解。

唐初皇室殘殺示例

宮庭政變前赴後繼 從唐太宗屠兄戮弟而發動的“玄武門之變”(626年)起,到唐玄宗用姑姑太平公主的鮮血染紅皇冠而製造的“先天政變”(713年)止,在這88年的時間裡,由唐朝皇室成員發起的政變共有五次。這五次分別是:1,玄武門之變(626年),李世民殺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後意猶不足,接著把十個侄兒也送進了地獄,然後順利坐上了龍椅,從而也開啟了唐初皇室互相殘殺的大幕,同時也為武則天榮居九五之尊和安史之亂的爆發做了堅實的鋪墊。2,神龍政變(705年),宰相張柬之等殺武則天的緋聞男友二張後,迎唐中宗復位。3,景龍政變(707),唐中宗的太子李重俊殺武三思等人,可惜天不作美,李重俊兵敗被殺。4唐隆政變(710年),李隆基殺韋后及其集團成員。值得一提的是集顏值、才華、榮耀於一身的上官婉兒,在此次政變中也香消玉殞見他爺爺上官儀去了。5,先天政變(713年),根基不穩皇權飄搖的李隆基誅殺了太平公主和她的龐大團隊。

唐太宗所有兒子的最後歸宿

唐太宗一生共有十四個兒子,善終者僅二人,即唐高宗和英年早逝的第十三子李福。而太宗這些皇子們大多不得善終,是他們終究無法逃脫皇室互相殘殺的魔咒。如太宗時的太子李承乾謀反案,高宗時的房遺愛謀反案,武則天時期對李唐皇室的大清冼以及從不爽約的宮廷政變。在這些接二連三的政治事件中,一個個皇室貴胄金枝玉葉要麼身首各異要麼命終流放之地。

【腐敗分子一生的經歷】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失去皇帝職業而賦閒在家。然而李淵同志失業不失志,決心在嬪妃身上發揮餘熱再創佳績,那些嬌嬪嫩妃也非常樂意重浴雲雨再開梅花。腐敗分子正是這種方針政策下的產物,於630年呱呱墜地正式成為李淵同志的小兒子,也是李世民同志的小弟弟,同時還是李治同志的小叔叔。如此黃金家世註定了腐敗分子別俱一格不同凡響的人生。

於是乎,腐敗分子一出生便得到了最完美的撫養和最頂級的教育,有時候李淵同志甚至現身說法親執教鞭,對腐敗分子進行一對一的親子教育。當然教學質量也就與日俱增非同尋常,什麼詩文歌賦什麼音樂舞蹈統統出類拔萃,尤其是花鳥畫栩栩如生獨樹一幟。美中不足的是,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方面力度不夠有蜻蜓點水之嫌,具體來說就是把從政觀享樂觀兩性觀的教育當成了副課而若有若無(這和當下的學校教育有異曲而同工之妙),這也是腐敗分子之所以成長為腐敗分子的根本原因。

那時唐朝流行封王制度,腐敗分子十歲那年(639年)就封滕州(今山東滕州)為滕王,乳臭未乾就坐鎮一方指點江山真令我輩羨慕嫉妒恨。只是腐敗分子離開了父母和老師的羽翼後,其三觀在偏離正常的軌道上愈行愈遠:昨天花天酒地,今朝大興土木,明日遊山玩水,弄得滕地烏煙瘴氣怨聲載道。於是哥哥李世民把腐敗分子貶至離京城較近的金州任刺史(類似今日的省部級官員)一職。後來因考核屢屢不合格,腐敗分子依次調往蘇州——洪州——滁州——壽州——隆州任職(在隆州刺史任上壽終正寢,陪葬獻陵)。


終其一生,腐敗分子的種種劣行都和今日的腐敗分子遙相呼應互成古今。比如斂財,據史書記載,李治曾賞一車麻繩給腐敗分子,意思是怕他穿錢的繩子不夠用,以此告戒他要懂得收斂。比如貪色,每到一地,腐敗分子不是去考察當地的風俗民情百姓生活,而是考察下屬妻子的顏值風味,一有中意便想盡辦法與之共度雲雨。再比如大興土木建樓臺亭閣,因宴飲狎伎需要場地,腐敗分子到滕州不久,就建有高大氣派金碧輝煌的樓宇名叫滕王閣。後來在洪州任都督時再建滕王閣,當然也為王勃寫下千古絕唱《滕王閣序》奠定了物質基礎。再後來在隆州刺史任上三建滕王閣,今天遊人如織的閬中滕王閣便是當年的複製品。
當然,腐敗分子的藝術才華還是非常了不起的,“精音律,懂歌舞,工書善畫”是對他藝術人生的概括,尤其是他獨創的“滕派蝶畫”,已成為中國工筆畫領域濃墨重彩的一頁。

腐敗分子毫髮無損的原因】 像這種省部級的腐敗分子,即使擱在當下那也得到秦城監獄走一遭,何況是在那個當權皇帝對其他皇室宗親大開殺戒的初唐,所以腐敗分子的善終是一個奇蹟。那麼奇蹟背後所隱藏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兩點。

首先,腐敗分子不是一個政治人物。他沒有指點江山的政治理想,沒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責任心,沒有獨善其身的高尚情操。他只想對酒當歌及時行樂,他只想在他的蝶畫王國呼風喚雨振翅飛翔。或許這是他在刀光劍影下的生存智慧,或許當年他老爹的輕德重文的教育就是為他善終而佈下的奇招怪式。因為腐敗分子的不思進取驕奢淫逸是絲毫不會危及皇權的。

其次,李世民們踐踏親情顛覆人倫的禽獸之舉,早已人神共憤為正義人士所不恥。為了改變人們心目中的兇殘形象,對那些雖有汙點但不危及皇權的天潢貴胄網開一面,就成了他們沽名釣譽臉上貼金的重要舉措。所以腐敗分子毫髮無損也就順理成章不足為怪了。


慕容一汐


滕王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出生於貞觀四年,彼時的李淵已經是太上皇,真正坐擁天下的是他的二哥李世民,這樣一個年幼的太上皇之子,在初唐皇室殘殺中之所以毫髮無損,是有很多原因的。



李元嬰因為生於貞觀四年,成功避開武德末年的玄武門之變,加上年幼,李世民對這樣一個弟弟自然沒有任何防備之心,讓他在太上皇的身邊,度過幾年幸福的兒時時光。李淵去世後,李世民對諸位兄弟也妥善安排,對可以做自己兒子的幼弟李元嬰更是寵愛有加。



初唐最厲害的皇室殘殺,除了玄武門之變,還有武則天奪權,當時很多宗室都受到牽連,李元嬰作為唐高宗李治的叔叔,近親宗室,本該也會在武則天的清洗之列,但他給人的印象卻是流連於煙花場地,不務正業,妻妾成群,荒唐胡鬧,諸如此類,讓人覺得他胸無大志。舉世聞名的滕王閣,最初就是李元嬰為供自己玩樂所建,極盡奢侈,盡顯皇家氣派。



雖然他沒有謀反之嫌,但也因為荒唐被人多次舉報,唐高宗也都是象徵性的處罰,並沒有真正的動他,他看似不得志的人生,卻成了他最大的生命保障。李元嬰其人,是很聰明的,他自創滕派蝶畫,所建立的滕王閣,更是融合音樂、舞蹈、繪畫等多種元素於一體,絕非平庸之人,或許他也是故作墮落,因為他早就看清皇室殘殺的不堪,真心想逃離其中,做個自在王爺。


翻出歷史那一頁


這個滕王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唐高宗李治的叔叔卻是個好色之徒。他手下官員們的妻子,只要是長得漂亮的,差不多都被他姦汙過。他經常以王妃的名義召喚官員的妻子進府,而官員們的妻子一旦進了王府,就會被他強行拉上床。看似荒唐無稽但面對時事又有些大智若愚的感覺,滕王是一個識時務的王侯,只有歷史才證明滕王所作所為並非本性胡作非為而是時事所為。歷史中有一個和滕王雷同的王侯(中山靖王劉勝)面對朝廷高壓和猜忌能這樣也是明哲保身之舉,其歷史貢獻滕王閣。


風水形域


李元嬰大體是在貞觀頭幾年出生的,那個時候李世民同志早已大權在握,年紀上做他爹都行。再者,這李元嬰又不是啥牛逼人物,紈絝子弟罷了,對皇權又沒啥威脅,李世民又不想再背一個殘害手足的名聲,沒事殺他幹嘛!閒得嗎?


哨兵大奧特曼哈


滕王沒有參與爭奪,所以倖免於難


羅人小堯


冥冥之中自有定數,草木也有人也有


邯鄲市龍特緊固件公司


沒必要針對一個小孩子


cj風


沒有必須殺一個小孩子。在玄武門之變發生時,是公元626年,李元嬰此時還沒有出生,直到公元630年李元嬰才出生(比唐太宗之子~高宗李治還要小)這樣對自己毫無危險的人,必須此時的李世民已經大權在握了


菜菜cc


一是因為他小,

二是因為太宗大權在握後,他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