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特殊的拍攝任務


疫情不解,繼續宅家,閒著無事,翻看昔日的老照片和資料,不由得又讓我想起了許多的往事……。

那是2008年7月的一天,一個熟悉的電話號碼打進了我的手機:“向東,我是王老師,你來我這裡一下,有事情商量一下”。王老師——王修築,時任山西省長城保護學會副秘書長,它精通攝影、攝像,喜愛書法微刻,著有《山西古村落》、《中國二十四節氣》等專著,對茶藝、音樂、詩詞、朗頌也頗有研究。說實話,我身邊的朋友不少,但像他如此多才多藝的卻為數不多,實在讓我敬佩,所以去他那裡喝茶、聊天也就成為了工作之餘的一大樂趣。

抽出時間,我又一次踏進了他的辦公室。在這裡,我得知了是另一個王老師,交給了我一項特殊的任務,讓我協同王修築老師,組織一批攝影師共同參加並完成一項宏偉的拍攝任務——用接片的形式完成山西境內明長城的全景拍攝任務。圖為王修築老師在山西省圖書館做中國二十四節氣講座


而這個王老師,就是時任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山西省攝影家協會主席等職的王悅老師。說實話,我的攝影事業能走到今天並有所收穫,可以說是得益於王老師多年的關心、支持和培養,而面對如此重大的拍攝活動,又給予我如此重任,這不能不讓我感動。圖為王悅老師在廣武長城下向觀眾介紹山陰長城接片。

全景照片的拍攝工作,首先在山陰縣境內展開。山陰縣地處雁門關外,東鄰應縣,南毗代縣,西交朔城、平魯二區,北與左雲、右玉、懷仁接壤,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老祖先不但在這裡給我們留下了新、舊廣武兩座古城,而且還為我們留下了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漢代墓群及山西境內目前保存最為完好、最為壯觀的明代長城。

明代長城在山陰縣境內的大致走向為:由代縣入境,經新廣武城向東北,經水峪口、沙家寺至胡峪口出境進入應縣,全長約30公里,其中東起新廣武,西至代縣猴兒嶺上的長城,高8米至10米,上寬4.6米,全長5033米,每120米處建有磚包敵樓一座,其與新、舊廣武城和雁門關,組成一座規模宏大、縱橫交錯的古代戰爭防禦體系,至今仍不失當年古戰場壁壘森嚴的氣勢。


面對著這樣一個重任,選擇合適的人員,成為了工作當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經過再三考慮,並結合在臨汾市多次組織和參與重大活動拍攝的經驗,技術精、器材好、能吃苦、樂奉獻這四個條件成為了我們當時選人的標準,對此,我從自己熟悉和了解的影友中加以考慮,最後和王老師一起,分別從臨汾、太原、北京、朔州等地召集了近30名攝影師,於2008 年8月30日,相聚到了大運高速公路新廣武的出口。圖為舊廣武城一角

初次的相見,不論是相識的還是不相識的,大家對這次特殊的活動都充滿了好奇、充滿了信心。在新廣武城的村口,王修築老師對這次拍攝的任務、方法、時間、要求等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對拍攝任務進行了明確分工,一次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全景長城拍攝工程在山陰境內拉開了帷幕。

大家按著不同的地段 ,相同的拍攝方法和要求,用一天的時間對山陰縣現存的11120米長城進行了緊張的拍攝。隨後,王修築老師又精心組織相關技術人員,用了20多個日日夜夜,將3000多張照片製成了一幅長達153米的山陰長城全景攝影長卷。


2008年9月28日,在山西省山陰縣新廣武村旁的一座烽火臺前,“中國山陰廣武——山西長城全景萬米長卷攝影啟動儀式”在這裡拉開了帷幕,當150多米長的長城畫卷在村民的幫助下,一米米展示在人們的面前時,來自省內外的長城專家、來自四面八方的群眾,都不由的發出了一聲聲的讚歎。

中國長城學會常務副會長、著名長城專家董耀會在現場接受電視臺採訪時,對這一作品 給予了充分肯定。

這是山西長城的第一幅全景照片,它的完成為山西長城的全景拍攝開了一個好頭,也為全景記錄山西長城、展示山西長城打下了一個基礎,作品在平遙國際攝影節展出後,受到了國內外攝影愛好者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而我此時作為其中的一名參與者和組織者,也感到了無比的激動和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