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戰“疫”必勝邏輯|中信證券諸建芳:疫情衝擊只是插曲,政策託底經濟不必過度悲觀

春節期間,受“疫情”及英國脫歐等因素影響,全球股市以及大宗商品出現了大幅下挫,恐慌情緒蔓延,庚子年首個交易日A股跟隨外盤補跌。截止2月3日收盤,上證指數跌7.72%,深證成指跌8.45%,創業板指跌6.85%,雖然滬指盤中創23年以來最大跌幅,與全球市場進行對比,A股調整幅度明顯小於外圍市場假期跌幅,北上資金加速抄底,淨流入約200億元;相比2003年“非典”時期,當下A股的估值中樞遠好於彼時。後期恐慌情緒的拐點主要取決於三方面:一是,新增確診病例和新增疑似病例的走勢;二是,基本面的預期;三是,逆週期對沖政策的力度。對此,機構紛紛發表觀點,詳述必勝邏輯與投資策略。

疫情對經濟的衝擊預計會集中在一季度,短期影響或大於非典時期,春節依賴程度高的消費行業受衝擊較大。短期衝擊不影響經濟的自有周期,並且有逆週期政策的託底,以確保“決勝之年”目標實現,全年經濟不必過度悲觀。

新型肺炎只是短期衝擊:非典回顧。

從2002年上半年開始,經濟就已經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上行態勢,甚至部分領域出現了一定的過熱。然而,這一趨勢由於非典疫情的衝擊在2003年二季度戛然而止。2003年4個季度GDP增速分別為11.1%、9.1%、10%和10%,二季度GDP增速比前後兩個季度平均增速低1.5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增速下降了2個百分點。但是,非典只是2001-2008年一波上升週期中的一個插曲,在疫情集中爆發的2003年二季度,對消費領域、第三產業產生了明顯的衝擊,而疫情過去之後,經濟逐漸企穩並恢復了上漲趨勢。

新型肺炎短期衝擊程度或顯著高於非典。

從傳染病特點和政府應對措施對比,目前的防控難度已經強於SARS,非典最終確診病例為5327例,目前新型肺炎已經確診超過11800例,疑似超過17900例,考慮到疑似病例中還會有一部分確診,因此最終確診數可能還會更高。考慮到疫情的擴散性、發生時間在春節前和我國經濟結構的變化等因素,新型肺炎的衝擊程度短期或高於非典。

春節依賴程度高的消費行業受衝擊較大。

我們將短期內受到衝擊的行業分為四類。第一,由於居民減少外出,明顯衝擊的行業,包括電影、旅遊、餐飲、航空運輸等;第二,由於一季度或者春節期間往往為旺季,但是受制於疫情難以出現較好表現,受到一定衝擊的行業,比如線下教育、商超零售、商業地產、航空以外的交通業、服裝、食品飲料等;第三,主要影響生產節奏,一季度受到衝擊之後,後面三個季度大概率可以彌補,比如電子、化工、計算機、通訊等;第四,在疫情影響下,可能還邊際利好的行業,比如醫藥、汽車產業鏈。

疫情對服務貿易影響大於貨物貿易,被列為PHEIC可能加大負面拖累。

根據2003年的SARS經驗,貨物貿易並沒有受到顯著衝擊,主要拖累的是服務貿易。本次新型肺炎疫情被世衛組織進一步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將加大對貨物和服務貿易的負面拖累,但預計取消PHEIC認定後,進出口會進一步反彈。疫情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已有所釋放,預計未來1-2個季度運行在6.8-7.05區間。

全年經濟不必過度悲觀。

從可恢復性的角度看,消費的可恢復性最差,其次是出口貿易,而工業與投資的可恢復性最強。相比非典,本次影響的地區預計在消費和貿易佔全國的比重這兩個指標上會略低一些,在工業和投資佔全國比重這兩個指標上相對會略高一些,因此這次疫情衝擊後經濟的可恢復性更強。

“決勝之年”的邏輯沒有改變,後續的逆週期政策可能會有所調整,財政、貨幣、產業和區域等多個方面齊發力,保證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疫情、自然災害等只要沒有演化成持續性衝擊,最終都不會改變經濟的週期性行為,短期回調反而積蓄了之後的上漲動能。當前我國經濟處於一輪短週期的上升階段,預計疫情衝擊之後,這個上升階段特點仍會有所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