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家後父母對其“斷奶”,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多弊少?為什麼?

老孫遁世無悶


我覺得在孩子18歲開始就得慢慢的斷奶,這個過程不能操之過急,首先要讓孩子認識到未來的路是靠自己走的。這樣到了成年,就沒有斷奶一說了,而是變成了孝敬了。如果在成年時才忽然大改態度,那時候孩子都習慣了索取,要改變這種模式很難,甚至會加劇親子關係的惡化。


新會陳皮妹


我現在五十多歲了,回想起我剛結婚的時候兩囗子經常為一些小事,經常抄架,主要原因是成長的兩個家庭環境相差甚遠,我母親是一位勤奮善良的母親,對我們照顧得無微不至,真是衣食無憂,雖說在農村,雖說條件並不好,每餐吃飯都是五碗菜,有葷有素(葷以魚和蛋為主),有乾菜和罈子菜。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衣服鞋子乾淨總潔,年年最衛生。而她久是黃色的欠衛生。結婚後,他要求衣服各洗各,飯輪流做,筒單一點,什麼都AA制。所以到致經常吵架,三年以後離婚了。所以,我認為父母不能太關照孩子。


由於我沒有證件證明我


俗話說:慣子如殺子。不論孩子成家與否,培養孩子獨立性都是十分必要的。



講一個我親戚家發生的事,年前親戚家的兒子(43歲),外出打工回家。突然說要離婚,原因是外面有情人了。

對於任何家庭來說,這無疑都是投了一顆炸彈。親戚家慣孩子是出了名的,對孩子從小就百依百順。

他家兒子沒讀完高中就因為偷盜拘留。結婚後的小家也一直由父母幫著。

半年前親戚患腦梗半癱在床,無法維持生計,無奈才讓兒子外出打工。後來聽說他兒子為了情人到處借錢,共計借了十幾萬元。

現在我的這個親戚連死的心都有,悔恨對兒子從小到大的溺愛和嬌縱。



溺愛享樂釀苦果,勤勞素樸造賢才。智慧的家長都會給孩子理性的愛。


心理學工作者張淑娟


18歲就成年啦,結婚啦就應該讓他們獨立,該給他們的,該做什麼做,該提醒的,該給的給,讓小兩口這那的齊整兒的,高高興興的,順便告訴他們一聲兒,你們結婚啦,我的任務完成了,你們有你們自己的生活,記著,勤儉持家,一個月收入多少,支出多少,一定也算計嘍,我不會和你們要錢,但是,過年過節的你們要給我們買點禮物啊,多少沒有關係,你倆別忘記了!

我有錢不會給你們的,我要看著你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啦,我開心啦,我就獎勵你們,表現特好,我就多獎勵你們,祝福你們開心,快樂!


小草145787781我很幸


樹大分杈,兒大分家,早分早斷奶,更利於他們長大成熟,以後父母儘量少管,少當太上皇,兒子成家了,交給新領導……兒媳去管,老領導婆婆就退居二線當顧問,裝聾作啞,睜一哏閉一眼,幫忙但不能添亂。我頭天結婚,第三天我父親就把我二個舅舅,姑媽,二叔叫來一起吃了分家飯,就把我們分開了,給我買了十個碗,十個盤子,一把條帚,一桶油,一袋米,一袋面,1000元錢就把我們分開了,我自己去日雜鋪買了三個鍋,一個燒水壺,老頭說,不給他們點生活壓力,他們有依靠,永遠長不大,我媽當時氣的罵我爸,老東西做事太絕情心太狠了。從那後,我們就自己獨立生活。……………


冬日暖陽209202365


孩子成家後父母對其“斷奶”,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多弊少?為什麼?

孩子都要長大都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如果父母在孩子成家後還沒“斷奶”,那就意為著孩子永遠也長不大,父母覺得是為孩子好,其實是對孩子不利的。

一,父母總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面對成家的生活與責任,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不易,讓孩子更好的體諒父母為自己付出的艱辛。

二,現在有很多年輕人根本不懂得體桖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既使成家了也依賴父母生活,這是非常不好的習慣也是弊大於利,孩子們的成長更是成家後的一種長大與自主的成熟,只有讓孩子體會到生活的不易才能更加孝敬父母。

三,其實孩子長大後更能自主的飛翔,父母的理解與支持更是一家的和睦。

與其說家和萬事興,不如說家庭的共同成長更有利於孩子們成家後更多的是擔負責任給予父母的另一種愛,操勞的父母逐漸老去,孩子們的成長更為自己的今後打下良好的基礎。

成家後也會在生活中磨練中長大,才能更有能力做的更好,有句話說的好,成為父母后才懂得父母的愛與親情,才能懂得父母的珍貴。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孩子的成長才是回饋父母最大的恩情。

願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健康,平安!





芳賈


雖然說結了婚與配偶的父母也是一家人了。但是無論是老人對媳婦女婿還是年輕人對GP和岳父母的脾氣稟性也不是那麼熟悉,在生活習慣方面也有所差異。硬要住在一起的話,時間短還可以相互遷就。但時間一長,也會覺得很累的吧。 像我們80後的人,做家務活的能力可能都不是很強,平時工作忙,家裡活白天是顧不上的。而父母大都剛剛退休,身體還很健康,這樣就導致了家裡所有的家務可能都要老人來幹了。雖然這樣可能讓白天忙碌工作的我們能少一些負擔,回家好好休息。但是同時喪失的是生活獨立能力的鍛鍊機會。而且這樣還會引發彼此的不滿。女方的老人也許對懶女婿還會多些包容,但是GP往往對懶媳婦會產生意見。 我們小家離我父母家很近。作為女兒的我總覺得結婚了也要顧及孃家,經常回家看看父母。可LG總堅持遠香近臭的理論,一週去一次就不錯了,而且從來不在那裡過夜。有時候在父母家吃晚飯,就錯過了最後一班回家的公交車,他也堅決要打車回家。按照他的理論,因為是他家娶了我,所以他不能到我家住,除非是離的非常遠。雖然聽起來有些可笑,但是我覺得這也代表了不少男人的想法,認為住在岳父母家是件極不光彩的事情。作為妻子,我覺得應該尊重他,同時也減少了不必要的麻煩。 雖然不同住,但是子女一定要經常去看看老人。不能讓他們覺得子女有了小家就不把父母的家當成自己家了。雖然結了婚,我們還一樣是父母的子女,對他們的關心一點都不能少。更何況隨著父母年齡的越長,可能會越來越依賴子女,經常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給他們一個幸福的晚年也是每個子女應該做的事情。 希望每對夫婦都能與老人相處融洽,不管是否同住,都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


楊子談職場


有一個很簡單的比如,有點不恰當但是很務實,有幾個牛羊斷奶餓死的。人也一樣,斷了依賴的念想就能活下去,因為斷了念想就會獨立思考,獨立應對現實生活中艱難曲折,去想盡辦法克服困難,才能使自己浙浙成長起來。



親和力十足


孩子成家立業後,對於六七年代那輩人而言。因為,當時的父母普遍養育子女多為幾個,子女教讀婚配完成後,工作生活上的事就基本上告一段落。

現在的農村也普遍存在這種現象,

至於說父母對於孩子以後的工作和生活,從此斷奶不再管理。

作為過來人,個人觀點認為有利也有弊。

有利之處在於,孩子成家立業後,小倆口以後的日子從此走向獨立,更容易促使孩子負擔起責任,快速成長於社會。畢竟是父母保證不了孩子一輩子的事,作為父母也將會是要慢慢老去。

有弊之處在於孩子成家立業後,既要努力工作賺錢,又要生育後代。過渡期的那種忙碌與辛苦,相信作為家長的過來人,應該都普遍嘗受過那種手忙腳亂的滋味。

沒辦法的事,歷史過往都是如此音訊,一代一代都是這樣過來的。

當然,現在社會有所不同了,獨生子女普遍都看的重,家庭條件好的一般多有照顧。但是,筆者認為,過渡期力所能及幫扶還是理解可取,大包大攬那就大可不必要。

因為,隔代親情,隔代養育,於社會於子孫後代延續那都是沒有好處的。







醉語老湯


孩子成家後父母對其“斷奶”,利大於弊。

孩子成家後對其“斷奶”,有利於促其思想的成熟。他從一個被父母保護的男孩變成一個有獨立家室的男人了,他要為他的家庭負責,要養家餬口,保護他的妻兒。肩上的擔子重了,身上的壓力大了,有壓力就有動力,他會想出各種辦法經營好他家庭,會激發出婚前沒想到的潛力,有利於磨練將來面對生活中各種困難的能力。

孩子成家後對其“斷奶”,讓其沒有指望,斷了他的依賴思想,促使其快速獨立。沒有依靠的孩子只能靠自己,靠自己打拼掙來的錢遠比父母給的花得更踏實更心安。父母都會老,孩子將來還是要靠自己的,不如早點讓他自力更生有利於將來少翻跟斗。這個世界上誰都靠不住,自己只能靠自己,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是父母真正的愛孩子。

弊端也有,孩子成家後特別是生小孩經濟會有困難,生一個孩子三年窮,沒人幫襯,日子難過,如果父母不幫顯得不盡人情,親情就變味了。就是孩子將來有出息了,對父母也會有怨言的。

真正的愛孩子者,則為之計深遠。父母為了在他們百年之後,孩子能依靠自己也能很好的生活,就提前訓練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