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水母可以永生是否違背了自然規律?

己莫V


如果說燈塔水母的“永生”真的算得上是一種永生的話,那麼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微生物都是永生的存在。

就自然的規律而言,存在度越低的生物,其存在的量也就越大,同時其存在的生命力也就越強,其所能適應的環境能力也就越強。這話該怎麼去理解呢?其實要理解這話,我們從存在度很高的生物去理解,比如我們人類。人類雖然說是地球上最高級的一種生物,同時也是存在度最高的一個物種,但是我們需要承認的是,人類的生命適應能力真的很差。

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所謂的高級生命為了適應環境而不斷地被迫進化。生物的進化需要有一個很基礎的必要條件,那就是繁殖,而且還需要有性繁殖。因為只有有性繁殖的存在,物種的生命基因才能得以擴散,才能在物種的生命群體中得以保存,最終生命才能得以進化,才能得以適應環境變化的所需。

我們通過高級生命需要通過有性繁殖來不斷地進化,不斷地適應環境,然後就可以得知為什麼高級的生物,也即是存在度高的生物為什麼不能永生了。因為高級生物若是能進化出永生的話,那麼就會面臨著一個極其大的問題就是阻礙了物種繁殖的可持續性,同時也阻礙了物種的進化,最終所導致的必然就是物種的滅亡。

好了,存在度高的物種就是這樣了,那麼反過來看看存在度低的物種,也就是我們肉眼所看不見的微生物。微生物的存在度極低,但它們所處在的量卻是極大的。極大量的微生物的存在度極低,可真正因為它們的存在度低,所以它們才可以大量地存在於這個世界,通常來說,只要有養分,水分,氧氣,以及適宜自己所生存的溫度即可存活,其他的什麼環境根本就不需要考慮(有毒的環境除外),所以微生物根本就不需要像高級生物那樣,需要根本環境的變化而做出一些進化來。

好了,說了那麼多,終於說回到燈塔水母這個東西上了。燈塔水母被稱為目前發現唯一能夠實現永生的一種生物,因為它能夠返老還童,自體輪迴,從而達到永生不死的境界。但是,究其根本,實際上燈塔水母跟微生物的無性繁殖是一樣的性質的,它們是通過自體的分裂來繁殖的。

其所謂的永生,實際上就跟我們體內的血緣一樣,我們各有一半是來自於我們的父母,然後又有四分之一各來自於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然後呢?然後再往上分,血緣就會分得更少。反過來,如果我們將我們的血緣分配給我們的後代,同樣也會如此,代數離我們越遠的,我們的血緣存在度必然也就會越低,但本質上,我們的血緣依舊是會一直存在的。

同樣的道理,燈塔水母或者是微生物越是繁殖,它的本體存在度必然也就會越低,然後經過無數代的分裂之後,表面上燈塔水母還是那個燈塔水母,可實際上,它已經完全不是了。


小民科


答:在地球上,燈塔水母是唯一一種不死生物,它們有著返老還童的能力,這也算是地球上物種多樣性的一個奇蹟,說不上違背自然規律,只是違背了人類常識而已。


長生不老是古代很多帝王的夢想,然而任何人都逃不脫衰老死去的命運,地球上的數百萬種生物,似乎都逃不出這個魔咒,但唯有一種生物例外——燈塔水母。

在30年前,一位海洋生物的研究人員,在意大利西北海岸發現一個從未見過的水母,於是把它帶回去準備做成標本,然而兩天之後發現水母居然“消失不見”了,仔細一看容器中只剩下一個水螅型,這完全違背了水母的生長週期,經過研究發現這種水母有逆生長的本領。

燈塔水母直徑大約5毫米,形如鍾型,巨大的胃呈現鮮紅色,傘邊長著一圈觸手,燈塔水母屬於刺胞動物,刺胞動物的特點就是擁有兩種基本形態,水螅型和水母型。


水母是一類動物的總稱,水母的受精卵在母體內發育成幼蟲(水螅型也可以進行無性繁殖),幼體離開母體後會沉入海底形成水螅型,水螅型擁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固定在某處生存,然後伸出很多觸手捕獲食物,長到一定程度後,水螅型會分裂為很多碟狀幼體,每個蝶狀幼體再發育成水母型,水母型可以自由移動。

一般的水母在發育成水母型後,就進入了性成熟階段,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此後水母覓食長大,最後經歷死亡。

然而燈塔水母有著逆天的技能,它可以從水母型恢復到水螅型,然後水螅型再分裂為多個水母型,並且可以無限重複這一過程,相當於一個人從嬰兒長大成年,然後從成年又回到嬰兒狀態,這簡直就是傳說中的返老還童。

燈塔水母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可以從性成熟恢復到幼體的生物,但是燈塔水母回到水螅型後,會分裂成多個與原水母相同基因的水母型,至於它們的意識如何轉變不得而知。

燈塔水母這個技能令人震撼,但是燈塔水母屬於低等生物,在食物鏈中也處於底層,只能以大量繁殖的方式來保持物種的延續,對於單個水母來還說,雖然擁有無限再生的能力,但是也很容易被其他動物捕食。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千尋君來回答。

燈塔水母永生違背自然規律嗎?當然不違背啦,因為它根本就不能永生!所謂“燈塔水母永生不死”只是一個誤會而已,經過網絡的發酵,成為一個廣泛傳播的謠言。

燈塔水母“永生不死”說法的來源

在1996年,意大利研究者針對燈塔水母進行了一項實驗:利用飢餓、升降水溫、改變鹽度、外部損傷等對4000只不同生長階段的燈塔水母進行誘導轉化,結果所有水母都出現了轉化為水螅體的現象,由此科學家得出一個假設:如果燈塔水母不斷的重複這一轉化過程,理論上就可以達到“永生不死”的效果。


2010年,國外某科學作者在《自然與科學》上發文稱:燈塔水母可以在成年後重返水螅體狀態,並不斷重複這一過程,實現“永生不死”的效果。燈塔水母這種令人羨慕的能力使它迅速爆紅網絡,成為各種排行榜和冷知識的常客,

燈塔水母“永生不死”的真相

燈塔水母並沒有違背自然規律,這種“返老還童”的現象實際上就是無性繁殖! 在遭遇重大外部危機時,燈塔水母會將自己的身體細胞向年輕化逆轉,重回水螅體狀態,這被稱為“分化轉移”,以達到無性繁殖的效果,無性繁殖在低等生物中很常見,沒什麼值得驚訝的。


正常情況下,燈塔水母會選擇有性繁殖,所以也會不可避免的死亡,而且燈塔水母體型非常小,缺乏自保能力,很容易成為其他動物的盤中餐,因此燈塔水母選擇了這種看似神奇,實則無奈的方式,以延續種群。水母這種動物在地球上生存幾億年了,演化出這種“小把戲”也很正常。還有很多低等生物擁有神奇的“超能力”,像水熊蟲的不死之身,渦蟲的強大再生能力。

結論


燈塔水母“永生不死”事件是一個不嚴謹的科學結論經過網絡大肆傳播的結果。這給我們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示:科學工作必須嚴謹,在沒有確切證明之前不可妄下結論,以免造成不良影響。 作為新時代的網民,我們也應該具備足夠的辨別能力和求知精神,不信謠、不傳謠。

我是百科千尋君,關注自然,熱愛自然,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百科千尋君


從某種意義上說,燈塔水母確實可以“永生”,但是自然規律下的生物都有生、老、病、死這些必經的階段,那麼是不是可以說燈塔水母違背了自然規律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它遵循著自然規律。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來一起了解一下這種神奇的生物,進而看一下,它是通過什麼方式得到“永生”的?

一分鐘瞭解燈塔水母

據研究,水母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超過6.5億年,比恐龍的出現都要早幾億年。從宏觀來說,水母是水生的浮游生物。它屬於刺胞動物門缽水母綱,它的外觀非常的漂亮,從整體上看,水母是軟體透明生物,它的主體呈傘狀。而燈塔水母就是眾多水母種類中的其中一種。

燈塔水母是一種生活在熱帶海域的微型水母,它的體長僅有0.5釐米左右,用肉眼幾乎很難發現它,它的主要食物是比它都要小的一些海洋微生物。與大多數的水母一樣,燈塔水母的主要構成部分就是水,除了水就是兩層胚層,在胚層中間是中膠層,中膠層的主要作用就是使水母能在水中漂浮,除此之外,就是數不清的觸角了。

燈塔水母在水中的移動是通過噴射體內的水造成的反向力來完成的。

燈塔水母不死的秘密

燈塔水母之所在水母中如此的出名,就是因為它的“長生不老”。早在20世紀末,意大利的科學家就用超過四千只燈塔水母做了一個科學實驗,目的就是要發現這種不死的生物到底是偶然性還是必然性。實驗的結果讓人很不淡定,參與實驗的四千多隻燈塔水母無一出現死亡的。這更加印證了之前科學家對燈塔水母不死的猜測。

經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燈塔水母會在性成熟後重新回到水螅體階段(水母的生長過程:水螅體-水母體)。而且這種“返老還童”的方式會一直循環重複。也就是說,燈塔水母在不受外力的影響下是會“永生”的。

這一點引起了科學家們的興趣,為了解開這個謎團,科學家又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和研究,最後發現,燈塔水母在性成熟時,把自己體內的細胞進行了分裂和轉化。通俗來講就是,在燈塔水母性成熟後,它通過細胞的分化和轉化的方式擁有了幼體,而這個幼體就是它新的生命。

(燈塔水母的細胞分裂)

燈塔水母這種“永生”是否違背了自然規律?

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大自然中生物的繁殖多種多樣,從宏觀上看分為有性和無性繁殖這兩種。而有性繁殖是我們常見的一種繁殖方式,而燈塔水母則不同,它是無性繁殖。

當燈塔水母到了性成熟階段時,它的細胞就開始分裂和轉化,在這個轉化的過程中,由於細胞的變化,燈塔水母的器官也跟著一起變化,最終形成幼體的狀態。

其實,這是一種生命的延續方式,只不過方式不同罷了。因此,燈塔水母所謂的“永生”並不違背自然規律。

綜上,燈塔水母的“永生”並不違背自然規律,這只不過是它生存和繁衍的一種特殊方式而已,而在整個體內細胞發生變化的過程中,它已經經歷了生死,只是表現形式不一樣罷了。


獵奇動物社


民間曾一直以為烏龜可以輕鬆活到上百年之久,事實上普通家養的烏龜壽命連人類的一半都不到。壽命最長的陸龜也才150年。某些鯨魚的壽命可以長達200年。樹木可以長達1500年之久。

但是我們不想知道誰能活多久,而是誰才能永生。

而在生物學理論上,燈塔水母是可以永生的,這也是地球上目前發現唯一可在理論上永生的生物。

難道永生不違背自然規律嗎?按照進化論的觀點:永生的生物難以保持基因多樣性,在複雜而殘酷的自然選擇中勢必會被淘汰出局。

而燈塔水母的存在的確是一個奇蹟。

燈塔水母長度一般在4.5毫米左右,最早起源於加勒比海,它們喜歡躲在輪船的底部。只要不被捕食者獵殺,那麼它們可以長久活下去。

燈塔水母的繁衍方式是有性繁殖,新出生的燈塔水母第一階段處於幼蟲時期,然後進入到息肉時期,這相當於人類的青少年時期。

大約在半個月後,息肉時期的水母會發育成熟並正式成年,也就是進入了水母階段。

成年之後的燈塔水母具有“返老還童”的能力,可以無性繁殖出自己的複製體。

成年之後的水母可以再次返回息肉期,然後再發育成年。就好像等你到了五十歲,就可以自動開啟返老還童功能,然後你再到五十歲時,又循環下去... 理論上,燈塔水母可以進行無數次這樣的循環。

如果燈塔水母在未成熟之前受到創傷,那麼就可以失去返老還童的能力,那麼它們就會死掉。

燈塔水母的永生是否違背自然界規律?

我認為這肯定是符合自然規律的,一切生物都是自然的結果,規律是基於現有發現存在的事實而總結出來的,新發現事物只能說迭代已知的規律。

燈塔水母是一種簡單的生命體,它們不用通過自然死亡保持基因的多樣性,說明他們本身對自然的承受能力很寬泛。而且它們處於食物鏈底端,幾乎所有的大型魚類都可以將其食用。能逃的過自然死亡,但也很難逃離捕食命運。燈塔水母食物鏈上層的動物可接替自然消滅它們。

成年雄性燈塔水母將精子噴射到海水中,經過一段時間漂泊,總有一部分精子進入雌性體內並完成授精。燈塔水母以巨大的數量對抗捕殺。雖然自然留給它們的不是正常死亡,但卻是留給的是比死亡更可怕的獵殺。


科學認識論


有些誤解,燈塔水母這種情況不算永生,應該是理論上的永生。

燈塔水母直徑僅僅有4-5mm,是很小隻的。身體透明,內部紅色的胃一目瞭然,它們的基因組非常簡單。它們是肉食性的,靠捕食浮游生物、甲殼類、多毛類和小型魚類為生。

有性繁殖通過將精子射到大海中,母水母碰到就有機會繁衍後代。

除此以外,可以轉化為水螅型(也就是幼年期)進行無性繁殖,這就是大家口中所說的返老還童。

如果是真的返老還童當然算是永生,但實際上並不是。

生物學家通過對燈塔水母的研究發現,燈塔水母無性繁殖,是把自己的細胞進行了轉化和分裂。

這個過程等於原有的細胞全部都分化了,簡單點講就是母體在這個過程中被分裂成很多的幼體。

這只是為了保證在有性繁殖無法成功完成的情況下,換個方法生孩子。意味著母體的生命在這個過程中結束了。

就好比單身狗把自己塞回孃胎裡,然後重新出生……這個比喻似乎不恰當。

那換個比喻,等於一個人壽命結束了,取身上最有前途的細胞,重新開始分化(別抬槓,我說的是超級未來技術(手動狗頭)),逐漸形成一個新的個體。理論上這個人已經不是之前那個人了。


不好奇青年


其實如果瞭解了燈塔水母“永生”的本質,就會發現它並沒有違反自然規律。

先來認識一下燈塔水母,長這樣子:

燈塔水母的永生,其實並不是我們理解的那種永生。我們通常所說的永生,就是出生以後一直一直一直活,像吸血鬼或者都教授那種…

而燈塔水母的“永生”,不是這樣的。

嚴格的說這也不算永生,只是一種無性繁殖。如果非要和我們熟悉的概念相比,類似於返老還童,逆生長。

燈塔水母是可以從性成熟階段——水母型恢復到幼蟲階段——水螅型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母體的細胞會轉化,取而代之的是水母的原始形態——一個水螅群。然後水螅群在重新發育成水母型。

但是說白了,在這個逆生長過程中,母體本體其實已經不存在了。

其次呢,也不是所有的燈塔水母都會“永生”。

一般的情況下,他們還是等發育到性成熟之後,雌雄水母通過受精的方式繁衍,然後正常生老病死。

但是在一些危及燈塔水母生存的情況下,是會逆向轉化身體細胞的。比如缺少食物、身體受損,或者其他一些危急情況。

雖然不是真的永生,但是燈塔水母這種能力還是讓很多科學家都很感興趣。他們覺得燈塔水母對於死亡細胞的更替和更新能力,可能會對人類對付癌症之類的疾病會有幫助。

不過人類要想複製燈塔水母的逆生長過程,實現返老還童或者永生,基本是不可能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覺得有用的話就點個贊吧。


不吃腸的大腸


首先回答題主,燈塔水母的永生沒有違背自然規律。

接下來,我們驚醒一個簡單的解說。


燈塔水母和其他絕大多數地球生物一樣,他們從水螅體的無知成長到水母體的健碩,然後他們也會和鐘意的另一半進行繁殖活動。這和我們常見的動物基本沒有任何別。



但是呢,燈塔水母其實有一個很脆弱的內心,一旦想不開一些事情的時候,他就會進行無性繁殖,這個無性繁殖的過程是母體自身分裂成很多幼體。注意,重點來了,由母體分裂出的新的個體是個差不多算是母體的簡單複製,也就是說,燈塔水母“返老還童”了!



那麼,問題在於既然被分裂出來的幼體都算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那麼這個母體是不是相當於已經死亡了呢?如果這樣母體不算是死亡的話,人類理論上也可以實現這樣方式的永生。在未來,人類的技術可以控制胚胎幹細胞的時候,將體細胞和卵細胞結合,轉換成胚胎幹細胞,基本上也相當於返老還童,又走一遍人生。



所以說,燈塔水母並沒有違背自然規律。他們也會優先選擇有性生殖,只有在種群收到威脅的時候才會選擇無性生殖,返老還童的方式。此外,大自然很公平的,給了燈塔水母“返老還童”的繁殖方式,也讓它們處在食物鏈的最底端,所以,燈塔水母死亡的原因絕大多數都是被其他動物吃掉。


果殼腦洞


燈塔水母是一種小型的水母,直徑僅有4-5毫米,因為其獨特類似於燈塔一樣的外形而得名燈塔水母。燈塔水母之所以聞名於動物界,就在於它的特殊能力,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燈塔水母是可以永生的,它可以從成熟的個體再次返回到幼體階段重新發育。
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吧!但的確如此,燈塔水母在進入成熟的個體後受到刺激可以重新返回水螅型,專業用語被稱為分化轉移。並且理論上來講這個過程是沒有次數限制的。燈塔水母的長生不老,實際上可以準確的稱為返老還童。

當燈塔水母收到外屆的刺激例如飢餓、水溫改變、鹽度改變甚至是機械損傷的時候,燈塔水母都從水母型轉化為水螅型。但是一般而言燈塔水母在自然環境下可能會經歷過水母型之後,就直接死亡了。這樣的過程並不違反自然規律,燈塔水母準確來說也並不能叫做永生,因為目前已知的都是在人為設定的條件下燈塔水母發生分化轉移,但是在真實的生存環境中,燈塔水母並不一定走的是這一條路。目前這種動物貌似變成了大家口中的明星,壽命最長者,但實際上人類對於這種動物在真實生存環境下如何尚無法準確判斷。


這種人為誘導下進行環境刺激,很多水母都會發生分化轉移的過程,這貌似並不能說明什麼。你要知道的是燈塔水母在自然環境中這種返老還童的現象可能並不會發生,或者很少發生,它們並不會主動的去控制這個過程,只受外界環境的刺激變化。


科學黑洞


當然沒有違背自然規律,因為違背了自然規律的那就不會存在。我們所說的自然規律只是以我們當前的科學水平來定義的自然規律,當科學進一步發展後,這種規律就會擴大範圍,甚至推翻以前的認知。如今燈塔水母的生命形式就擴大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看到了神奇的生物,所以燈塔水母存在了,那它就是符合自然規律的。

可能還有人不瞭解燈塔水母得罪最新發現,我也給不知道的讀者就簡單說一下。最新的研究發現,燈塔水母在老死以後會從腐爛的身體里長出一個新的水母出來,這個新生的水母基因和原來的一模一樣的,所以說這個新生的水母並不是它的孩子,而是類似柳枝扦插出芽的方式長出了一個新的個體。

植物界有很多可以扦插的方式繁育後代,但是動物中這是首次發現,目前科學家也還剛觀察到這個現象,並不清楚原理。根據我個人推測,可能在燈塔水母的體內某個部位存在著一個或者一團幹細胞,平時由身體裡的某些激素或者其他蛋白又或者是化學物質控制著不會增殖分化,一旦身體壞死了,這個限制就解除了,這個幹細胞團得以增殖分化,形成新的個體。也有可能是水母在死亡之前啟動了某些程序,使得某個部位的體細胞轉化為胚胎幹細胞,通過吸收身體的營養分化成了新的個體。這些都是我的猜測,具體的請期待科學家的進一步探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