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數據預警、感知和服務 杭州“城市大腦”助力網格精準防控

用大數據預警、感知和服務 杭州“城市大腦”助力網格精準防控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姚穎康 攝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杭州城市運行的智能中樞——“城市大腦”,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記者瞭解到,連日來,杭州各地、各部門,已經依託“城市大腦”平臺,火速開發新應用或利用現有應用,利用大數據精準防控疫情。

大數據預警,精準發送提醒。杭州出現疫情後,杭州市衛健委等部門第一時間通過“城市大腦”平臺,建立了衛健警務——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系統。有了這個系統,凡是近期到過武漢的市民或遊客,來到杭州後,都會收到一條提醒主動隔離觀察的短信。這是衛健等部門與三大移動運營商合作,根據每個人手機的漫遊情況發出的提醒。據大數據排查,武漢來杭人員及接觸人員共有近2.2萬人,現居家醫學觀察人數21623人。

大數據服務,精準查控信息。在杭州實施入城通道防疫查控後,如何在保證通行效率的同時,讓車輛人員信息儘可能準確?“之前通行的人工紙質登記,不僅速度慢,一旦司機字跡不清,後續數據也很難統計。”西湖區雙浦鎮工作人員介紹,他們藉助“城市大腦”平臺,開發了一個信息登記小程序。經過杭州繞城高速南出入口的車輛,如果來自湖北地區或體溫檢測異常,司機可以用手機掃一掃由工作人員提供的二維碼,填好信息後,會第一時間通知屬地,清晰又快捷。目前,該小程序已在西湖區各高速出入口推廣。

用大数据预警、感知和服务 杭州“城市大脑”助力网格精准防控

大數據感知體溫。在蕭山區寧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安裝了一個“感知+紅外線體溫測試儀”,一旦體溫異常的人員進入測量範圍,可第一時間感知。這是蕭山城市大腦平臺寧圍“街道小腦”“寧聚藍”智慧治理平臺應用的一個新場景。去年,蕭山區寧圍街道的“寧聚藍”接入“城市大腦”平臺,它是寧圍當地打造的基層治理“大腦中樞”,連接著當地各個“智安”小區。疫情發佈後,寧圍街道立即啟用了紅外線體溫測試儀,為數字防控疫情裝上“千里眼”。

大數據賦能,杭州各地正利用“城市大腦”為網格化排查提供基礎支持,提高防控效率。下城區依託城市大腦數字駕駛艙智慧停車等模塊,對轄區的車輛、人員及其他人員異常情況進行實時防控,一旦發現,及時通過駕駛艙指揮系統,指令就近的工作人員、武林大媽等基層力量,第一時間進行現場核實,快速處置。如長慶、潮鳴街道通過數字駕駛艙的城管智慧停車系統和小區的車輛出入系統,對重點地區車輛進行比對預警,及時發現了轄區5輛重點地區車牌車輛,並通過現場核查,對駕駛員進行了上門核實檢查。

西湖景區利用“城市大腦”實時掌握景區人流量、客流量情況,為轄區內各管理處、街道、村社區面上防控提供數據支撐;下城區長慶街道利用數字駕駛艙聯動社區網格員,排查來自湖北方向車輛;杭州市場監管部門利用在1.4萬臺電梯中加裝的智慧裝置屏幕,宣傳疫情防治的知識和政策;建德市將疫情防控指揮部設在數據資源局,通過“城市大腦”實時掌握醫院發熱病人就診、醫學觀察動態趨勢等情況……杭州數字經濟之城正用好城市大腦,全力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