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居民和企業購買保險熱潮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人心,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保險行業,也引發不少震動。證券時報記者調查獲悉,不少地區尤其是湖北的民眾,主動諮詢和購買保險的人士在增加。

醫療險銷售上升

雖然不少人認為保險業務員不該在這個時候出來“販賣”恐懼,但在當前形勢下,買一份保險傍身,確實成為一些人的選擇。

“每一次大疫情過後,都會出現投保率增加的現象。”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保險學系主任王緒瑾表示,2003年的非典就讓保險行業的投保率增加了。

針對這次疫情可以賠償或給付的險種主要是壽險和健康險,而醫療險是健康險的重要組成。王緒瑾表示,健康險是近兩三年快速增長的險種,顯示民眾保險意識正在快速覺醒。

目前國內第一大險種是壽險,

第二是產險(車險,財險,災害損失險等),

第三是健康險,

未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險意識的增長,以健康險的增長速度,未來有可能發展成為第二大險種,健康險面臨著很好的發展機遇。

對於湖北一些地區出現集中投保的現象,睿再保創管理諮詢總經理金怡鐘錶示,這對公眾而言是亡羊補牢,對保險公司而言,則是有數據、風險可測的承保行為,正好發揮保險的社會責任。

新冠病毒肺炎理賠

近日,保險公司陸續披露新冠病毒肺炎引發的賠付給付情況。

1月24日至28日,平安人壽理賠760位客戶,合計賠付511萬元,其中,完成了第4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出險客戶理賠,累計賠付71萬元。

隨著確診和死亡人數的增加,2020年保險賠付給付會不會出現較大的增長?以往出現的疫情對保險業理賠影響如何?

深圳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系主任謝聖遠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傳染病之類的公共衛生事件,醫藥住院之類的費用由公共財政承擔,這類風險往往保險公司也是不承保的。

但是,保險產品具有關聯性,不能把風險之間的聯繫完全分開,例如終身壽險之類的產品,常常以人死亡為給付條件(死亡即付),

而不管原因是什麼,如果在某個時間段出現大量這樣的情況,當然對保險公司的財務會產生影響。就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對人們身體健康和生命危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而言,對整個保險行業是不會產生大的影響。

但謝聖遠表示,從2003年的數據來看,傳染病死亡的人數與其它原因導致的死亡人數相較,例如交通事故,還是非常低的,對整個保險行業而言不會產生大的影響,對個別保險公司可能會有一些。

“每一次風險事故,對人們而言都是一次風險教育,從長期來看,是有利於包括保險在內的風險管理行業發展的。”謝聖遠表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儁生也表示,保險賠付不會明顯提升。但他提出,當前人們減少外出甚至相互隔離,再加上之前雙錄的要求,新單業務會受到較大的影響。

他建議政策上可以考慮在當前情況下淡化雙錄的要求。保護消費者有很多選擇,雙錄只是其中之一,而且政策需要考慮到公司以及消費者因此增加的成本。

除了壽險和健康險,履約責任險、活動損失險這些也因為疫情而被記起。睿再保創管理諮詢總經理金怡鐘錶示,疫情爆發後,上海迪士尼宣佈閉園,迪士尼雖然閉園,其營業額損失可能會從保險公司那裡得到補。

對於很多中國企業,沒有保險的現在只能是“裸奔”。尤其是一些承擔活動主辦方的企業,籌備活動過程中已經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還有很多的廣告、贊助等收入需要履約才能拿到,但在傳染性疾病面前,所有的營收計劃將全部落空,預付款項無法收回,損失慘重。

金怡鐘錶示,很多人並不瞭解“活動取消保險”這個險種,它的保障範圍涵蓋了大部分常見的突發或偶發情況,比如傳染病疫情、包括颱風在內的惡劣天氣,意外事故等等,都可以從保險公司獲賠,彌補淨損失。


引發居民和企業購買保險熱潮


引發居民和企業購買保險熱潮


引發居民和企業購買保險熱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