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認為人生真實是否是因為身處人生大夢中而以夢為真,人臨終而醒?

黃澤榮


我做夢了,夢見自己的頭髮剪得清爽無比,走在街上不停甩著喜歡的髮型,這多曰隔離,這真是一個奢求呀,頭髮亂糟糟的,心情亂糟糟的,好想如夢裡甩著清爽的頭,串行在熱鬧的街市裡的感覺呀。


蘇姐884


人生如夢,夢如人生。夢是一次次做的,好夢、歹夢,大小長短的夢境,變幻莫測。

好夢成真,可以使一些人們由此沉浸之中,企盼好夢連連,大夢不斷而無法自拔。

人在事中迷,不可怕,人在夢中迷,醉生夢死般,走火入魔的狀態,挺嚇人的!如夢初醒,是好夢破滅之後反醒的結果。

其實更多的是夢幻泡影倒逼自己走出夢境的,雖然是被動的,卻是步出泥潭的好現象。

人生在歷史的長河中,是一個短暫的過程,容不得總是處於夢想的狀態之中,酒不醉人人自醉的遊戲人生。

有多少不可逆轉的寶貴的時光,經得起大把大把的拋撒在虛無縹緲的夢幻世界裡?

當步入生命倒計時的日子裡,依然時而清醒,時而還在夢裡,是因為閻王爺生死薄的吶喊聲還沒有臨近自己!

真正的死到臨頭,還不清醒,還在夢幻中,恐怕少之又少,即使只有片刻斷斷續續的時光,也在追悔莫及罷了!

(網絡圖片)


莫忘初心242650426


關於“人生真不真實”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許多人說人生如夢,只是人不自知以夢為真,到死都不會明白不知人生為何。所以,人既然活在夢裡,那麼一定有一個“本體”在“做夢”,否則夢從何來?要想知道人生是不是如夢,只要找到了產生夢的“主體”,則人生之夢就可以隨時醒來,人生是不是在做夢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我國古代最重要的哲學思想是“天人合一”,即人生活在天地之間,是天地精華和合而生之“物”,因此也具有天地的一部分屬性。天地是“自然”的產物,從這一點上說包括人在內,世界上的萬物無一不是“自然”而生的,都是共有一個“母親——自然”。注意,此間所說的“自然”非我們常講的“科學上的自然界”或“大自然”,是等同於傳統文化裡“道”的存在,又或者是“道”的別名。

世上萬物只有人是無限接近於“道”的存在。這裡之所以不說其他有生之物,是因為與其他生物相比較,人所單獨具有的屬性“人性”是其他生物所不具有的,而“人性”又是由人的“精神世界”來主宰的。其他生物只具有本能屬性,而沒有精神屬性。所以,雖然世間萬物都是“自然”所生,但只有人所獨有的“精神世界”才是最接近“自然”的那一部分,我們的身體不過是精神的載體。這一點也是身體對於一個人最大的功用。在這一世界,我們的精神不能脫離於身體而存在,身體也不能離開精神思想的指導。如果一個人沒有了精神思想與行屍走肉無異。同樣一個人的精神世界離開了身體的承載和保護,也同樣會消失於這一世界。

人生當中,我們通過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皮膚等感覺器官來感知世界、認識世界。並通過不斷地收集這些認知來豐富並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我們從未懷疑過世界的真實性,因為我們看得見、摸得著。在不同人眼裡,世界或許是一樣的。但在不同人心裡,對世界的感受卻會變得千差萬別。我們身體上的眼、耳、口、鼻、皮膚等等組織器官,就是為了能感知這個由物質構成的世界而產生的。這些相對應的客觀條件,構成了我們人生認知上的物質基礎,並深刻地影響了我們的精神世界,也包括精神之中最為本真的一面,這是構成人生如夢而不自知的客觀條件。比如萬籟俱靜耳朵就沒了用處,四周沒有一絲光亮眼睛就失去了作用等等以此類推,當我們的感覺器官所能感知的前提條件統統消失的時候,能說一切都不存在了嗎?當然不能!

所以,生活上的認知並不能完全代表精神上的認知。看到的不一定真實,聽見的也不一定完全正確。真真假假、對對錯錯也不一定完全是其該有的本來面目。夢與非夢、醒與非醒,人生之事果然需要大智慧。就寫這麼多吧,實在是水平有限體會不多。


名字已在線


我認可這句話,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用戶6472194430718


真繞 每晚做的夢是什麼? 來人間逛逛 既來之則安之 修行自身 福禍自擔 都是幾十年後飄飄然 不要想太多了


羽兒44


人生大夢,很多人到死都不會醒!


延莊


做夢的人很難醒過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